GB/T 32151.1-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部分:发电企业

GB/T 32151.1-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部分:发电企业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32151.1-201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26775
VIP资源

GB/T 32151.1-2015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32151.1-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部分:发电企业

排放量的加总,按式(2)计算:

E感烧=(AD:×EF)

E熟一一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 AD:一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吉焦(GJ); EF:一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

GA 1061-2013 消防产品一致性检查要求5.2.2.2活动数据获取

5.2.2.2.1概述

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数据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 按式(3)计算:

AD; 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讠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吉焦(GJ); NCV 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化石燃料,单位为 吉焦每吨(GJ/t);对气体化石燃料,单位为吉焦每万标立方米(GJ/10*Nm); FC; 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对固体和液体化石燃料,单位为吨(t)) 对气体化石燃料,单位为万标立方米(10*Nm)。

5.2.2.2.2化石燃料消耗量

5.2.2.2.3低位发热量

5.2.2.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

5.2.2.3.1概述

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式(4)计算:

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式(4)计算

EF一 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GJ): 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每吉焦(tC/GJ); OF: 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以%表示,宜采用表B.1的推荐值; 41 二氧化碳与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5.2.2.3.2单位热值含碳量

对于燃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企业应每天采集人炉煤的缩分样品,每月的最后一天将该月的每天获 得的缩分样品混合,测量其元素碳含量与低位发热量,人炉煤的缩分样品的制备应符合GB474要求。 燃煤元素碳含量的具体测量标准应符合GB/T476要求,燃煤低位发热量的具体测量标准应符合 GB/T213要求。 燃煤月平均单位热值含碳量按式(5)计算,

CCa=NCV C煤

5.2.2.3.3碳氧化率

燃煤机组的碳氧化率按式(6)计算

OF煤 燃煤的碳氧化率,以%表示; G盗 全年的炉渣产量,单位为吨(t); C# 炉渣的平均含碳量,以%表示; G 全年的飞灰产量,单位为吨(t); C炭 飞灰的平均含碳量,以%表示; 7除尘 除尘系统平均除尘效率,以%表示; FC煤 燃煤的消耗量,单位为吨(t); NCV媒 燃煤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吉焦每吨(GJ/t); CC煤 燃煤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每吉焦(tC/GJ)。 炉渣产量和飞灰产量应采用实际称量值,按月记录。如果不能获取称量值时,可采用DL/T5142 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其中,燃煤收到基灰分Aar.m的测量标准应符合GB/T212。锅炉固体未完全 然烧的热损失94值应按锅炉厂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在锅炉厂未提供数据时,可采用表B.4的推荐值。

5.2.3脱硫过程排放

5.2.3.1计算公式

对于燃煤机组,应考虑脱硫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碳酸盐的消耗量乘以排放因子得出。按 武(7)计算:

E脱砖 脱硫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CAL一 第种脱硫剂中碳酸盐消耗量,单位为吨(t); EF 第k种脱硫剂中碳酸盐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吨(tCO2/t); 脱硫剂类型。

5.2.3.2活动数据获取

脱硫剂中碳酸盐年消耗量的计算按式(8)计算:

CAL.一 第k种脱硫剂中碳酸盐在全年的消耗量,单位为吨(t); B元.m 脱硫剂在全年某月的消耗量,单位为吨(t); I 脱硫剂中碳酸盐含量,以%表示; y 核算和报告年; 第种脱硫剂类型; ㎡ 核算和报告年中的某月。 脱硫过程所使用的脱硫剂(如石灰石等)的消耗量可通过每批次或每天测量值加和得到,记录每个 月的消耗量。若企业没有进行测量或者测量值不可得时可使用结算发票替代。 脱硫剂中碳酸盐含量取缺省值90%,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 测脱硫剂中碳酸盐含量。

5.2.3.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

脱硫过程排放因子的按式(9)计算

EF,=EF.XTR

程的排放因子宜参见表B.2中的推荐值; TR 转化率,以%表示,脱硫过程的转化率宜取100%

5.2.4购入的电力产生的排放

5.2.4.1计算公式

对于购人电力消耗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用购入电量乘以该区域电 供电排放因子得出,按式(10)计算:

E电=AD电XEF电

E电=AD电XEF电 .........................

式中: E电 购入电力消耗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 (tCO2); 核算和报告期内的购人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 EF电 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z/MWh)。

5.2.4.2活动数据获取

购人电力的活动数据以发电企业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如果没有,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 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

5.2.4.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

电力排放因子应根据企业生产地址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 主管部门公布的相应区域电 进行计算

报告主体宜加强温室气体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 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 b)根据各种类型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并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 一览表,对于不同等级的排放源的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提出相应的要求; 对现有监测条件进行评估,不断提高自身监测能力,并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包括对活动数据 的监测和对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等参数的监测;定期对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在线监测仪表进 行维护管理,并记录存档; d)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数据记录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时间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的记 录管理; 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校验,对可能 产生的数据误差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报告主体应参照附录A的格式进行报告

GB/T 32151.12015

GB/T 32151.12015

7.2报告主体基本信息

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 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

报告主体应报告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根据发电企业的发电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分别报 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脱硫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企业购入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所有产品生产所使用的不同品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脱 硫剂消耗量,购人的电量。 如果企业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报告的要求报告其活动数据及来源

7.5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

报告主体应报告消耗的各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脱硫剂的排放因子,购人电力 的排放因子。 如果企业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报告的要求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 来源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报告格式模板

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

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

GB/T 32151.12015

本报告主体核算了 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 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 二、温室气体排放 三、活动数据及来源说明 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 本企业承诺对本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法人(签字): 年月日

GB/T32151.1—2015

业如使用多种脱硫剂,请自行添加。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相关参数推荐值 关参数推荐值见表B.1、表B.2、表B.3、表B.4和表B.5。

表B.1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

数据取值来源为《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 数据取值来源为《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

CNAS GL01-2015 实验室认可指南表B.2碳酸盐排放因子推荐值

述碳酸盐排放因子推荐值为三氧化碳与碳酸盐的相对分

表B.3其他排放因子和参数推荐值

表B.4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值

注:上述数据取值来源:DL/T5412。

GB 1886.19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天然薄荷脑5不同类型锅炉的灰渣

注1:当设有省煤器灰斗时,其灰量可为灰渣量的5%;当磨煤机采用中速磨时,石子煤可在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 时燃煤量的0.5%~1%范围内选取。 注2:上述数据取值来源:DL/T5412

[1]]GB/T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2] 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 [3]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出版社 [4]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5] 温室气体议定书一—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RESOURCEINSTI TIITE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