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1079-2014 社区地震应急指南

GB/T 31079-2014 社区地震应急指南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31079-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26770
VIP资源

GB/T 31079-2014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31079-2014 社区地震应急指南

5.2.6自救互救培训与演练包括: a 自身被埋压时的自救办法和震时他人被埋压时的互救办法; b) 家庭内煤气、用电设备或电源等的紧急处置方法; C 不同受伤部位和伤情的紧急处理办法,如消毒、包扎、止血、固定、搬运以及心肺复苏等的简易 急救方法; d)救护器具的使用方法。 5.2.7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中有关地震避险方法、疏散方法参见附录A,地震自救互救方法参见附录B, 简易急救方法参见GB/T236482009

5.3.1社区应结合本社区或相邻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市政空地,利用社区内的开阔地

1社区应结合本社区或相邻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市政空地AQ 1116-2020 煤矿加固、堵水、充填和喷涂用高分子材料通用安全技术规范,利用社区内的开阔地带设置紧急疏 地。紧急疏散场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a)远离高大建(构)筑物; b) 远离危险物,如危险化学品和生产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工厂,放射物和有毒化学品,高压输变电 线路等; c) 避开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涝等次生灾害的区域; d) 易于通达; e 有条件的可在出人口设置标志; f)有条件的可建设供水、供电、排污等设施。 3.2社区应制定疏散安置方案。疏散安置方案应根据灾害程度和居住区、群体实际情况确定应急疏 文安置地点、疏散方法和物资准备等。 3.3社区应根据不同居住区的特点和疏散人数,合理规划疏散路线,并设置明显的永久性疏散路线 乐志。 3.4社区应根据不同居住区的疏散要求和应急预案,确定合适的疏散疏导人员及其分工,并进行 道练

5.4.1社区应根据本社区的规模和特点配备必要营救工具和急救器材,基本营救工具、基本急救器材 目录见GB/T236482009的附录A。 5.4.2社区应配备应急通讯、广播、应急照明等器具,有条件的社区可储备一定数量的用于安置受灾居 民生活居住的帐篷,储备一定的应急饮用水、食品、药品。 5.4.3社区准备的地震应急物资应经常检查、维护,并及时更换。 5.4.4社区应指导居民置备地震应急用品,地震应急用品种类和内容参见附录C。

6.1.1当发生灾害性地震或强有感地震时,社区负责人应迅速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进人本社区 的各居住区,指导和帮助居民应对地震灾害,并根据情况开展以下工作: a)组织居民开展自救互救; b)在住宅建筑之间、重要道口,定人守护,引导居民进人紧急疏散场地;

GB/T 310792014

d) 提醒、告知居民及时对家中的燃气、汽油等次生灾害源进行处置,帮助行动不便者关闭燃气和 电器设备; e) 利用广播、喊话等形式,根据不同情况使用合适的疏导和安抚用语,稳定居民情绪和疏散秩序; 协助政府部门处置紧急情况,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治安工作,维持社区安定。 6.1.2紧急处置应注意以下问题: a) 地震刚发生后,应劝阻居民不要急于回家; 当接到政府发布无灾害性地震通知后,应及时告知并劝导居民回家; C 应阻止发生妨碍应急救援工作及其他影响居民生活安定的行为。 5.1.3 应急处置时宜采用语言简洁、含义明确的疏导用语,如: 刚刚发生的地震为强有感地震,我区无破坏,请大家不要惊慌; 我区××楼倒塌,请帮助营救; 请大家不要堵塞道路、不要靠近建筑物,请先到紧急疏散场地暂避; 地震刚刚发生,请大家不要急于回屋,谨防发生余震

提醒、告知居民及时对家中的燃气、汽油等次生灾害源进行处置,帮助行动不便者关闭燃气和 电器设备; e 利用广播、喊话等形式,根据不同情况使用合适的疏导和安抚用语,稳定居民情绪和疏散秩序; 协助政府部门处置紧急情况,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治安工作,维持社区安定

6.1.2紧急处置应注意以下问题

括营救和紧急医疗救护,其方法详见GB/T23648一2009。 6.2.2组织救助应注意以下问题: a) 应坚持统一布置,分片组织;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的救人原则; b) 应及时组织邻里互救、岗位互救; c 救人时,应设专人监视倒塌物稳定及其他潜在危险情况,注意人身安全; d) 应根据震级及建筑物的破坏等情况,选择合适、安全的医疗救护场地; e 救护应因人而异,方法应正确得当,工具使用合理。 6.2.3在外部救援力量抵达后,社区应组织志愿者、单位和居民,协助专业救援人员开展救援工作。主 要内容包括: a) 充当专业救援人员的向导、翻译; b) 帮助救援人员确定压埋人员的可能位置,安定压埋人员的情绪; ) 清理外围环境,稳定被压埋人员家属的情绪,维护现场秩序,为专业救援人员营救创造条件; d) 护理和搬运伤员

6.2.2组织救助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地震发生后,社区地震应急负责人和管理人以及志愿者应将震感强度、观察到的房屋倒塌、地 坏、人员伤亡等情况,向上级部门紧急报告

a) 伤亡人数及其分布,被埋压人数及救援情况 b) 建(构)筑物、重要设施设备的损毁情况,家庭财产损失,牲性畜死伤情况; c) 危险化学品或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破坏与泄漏情况,燃气泄漏情况; d) 引发的火灾情况; e) 饮用水和食品等保障情况; f) 社会影响,包括群众情绪、生活状况、交通与生产秩序等; g) 治安状况。 33社区应及时通过收听广网终查询子解地需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需级及时生知星民 并公布

GB/T310792014

.1灾害性地震或强有感地震发生后,社区应根据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居民疏散。 2社区负责疏散的人员(包括志愿人员),宜佩戴明显的标志,运用疏导用语引导社区居民按疏 残有序疏散到规定的应急避难场所或紧急疏散场地,

6.4.1灾害性地震或强有感地震发生后,社区应根据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居民疏散。

6.4.3组织蔬散应注意下列事项:

a 疏散宜按照平时培训演练的疏散计划进行; b) 在狭窄道口、拐弯处等危险地段,应安排专门人员维护秩序,引导疏散; ) 应优先安排和帮助老、幼、病、残、孕等人员的疏散: d 紧急疏散场地应提前安排人员值守,按照地震应急疏散方案划分的区域,妥善安排疏散的 居民; e) 疏散应防止阻塞交通。 6.4.4 疏散时宜采用语言简洁、含义明确的疏导用语,如: 我是社区地震疏散引导员,请大家听从指挥; XX楼栋疏散到XX场所,XX楼栋疏散到XX场所,请按疏散计划疏散,不要走错; 请大家不要慌张,按顺序走; 大家注意,不要拥挤,小心别摔倒; 请大家注意帮助行动不便的人员、老人和儿童优先疏散

6.5防范与处置次生灾害

6.5.1灾害性地震发生后,社区应迅速组织社区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单位和居民开展次生灾害防范 与处置。 6.5.2调查、监视社区内发生的地震次生灾害(如火灾、有毒气体泄漏、燃气泄漏等),并组织及时疏散; 有条件时,可组织排除与控制。 6.5.3调查并报告水坝、输变电、给排水、供气等生命线设施的破坏情况,协助做好次生灾害防范和处 置工作。 6.5.4巡查、监视社区附近可能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地区,一且有灾害发生的征兆,及时组 织转移。

6.6.1社区应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妥善安置居民生活。 6.6.2根据地震应急预案帮助居民疏散到应急避难场所;根据上级政府安排和要求帮助居民搭建救灾 帐篷。 6.6.3根据上级政府安排和要求接收和分发食物、饮用水、衣物、药品等应急物品。 6.6.4帮助居民寻找亲人,或与亲人取得联系

6.7.1社区应组织社区居民做好本社区治安维护工作。 6.7.2了解居民的反应,上报出现的恐慌情绪及谣言情况,并向居民开展解释和宣传工作,稳定居民情 绪;加强治安宣传,引导居民自觉守法 6.7.3配合有关部门实施社会治安应急措施,协助对生命线设施、重要单位实施监控和保卫措施

.1社区应迅速掌握社区居民情绪和伤亡情况,对因恐慌和失去亲人、财产等造成心理障碍的居

GB/T310792014

心理帮助的方法包括: a)按照统一的口径宣传震情和灾情,制止谣言,消除居民的猜测和不稳定情绪; 组织心理保健讲座,向居民介绍心理调节的卫生常识,提高居民自我调节和纤解能力 C)开展深入细致的劝导工作,为心理挫伤的居民做一对一的心理抚慰、思想劝导

6.8.2心理帮助的方法包括

GB/T310792014

A.1.1因地制宜。根据地区的地震背景、房屋的结构抗震能力、疏散通道、室外环境安全、人群特点, 时所处的位置,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避险方法。 A.1.2预有准备。单位在震前应制定地震避险方案,并做相应的准备;人们到达一处场所时,要注意观 察周围环境条件,留心寻找并确定一且发生地震时的避险方法, 1.1.3行动果断。震时按预案果断指挥、快速行动,切忌犹豫耽误行动时间。 A.1.4听从指挥。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有序撤离.避免慌乱导致伤亡。

A.2.1家庭避险要点如下

A.2.2家庭避险注意事项如下!

a)震时要沉着冷静,及时反应; b)在地震第一时间关闭火源、电源、气源,处理好危险物品,并打开门窗后,再行避险; c)采取躲避方法的人员,等震动停止后再行疏散; d)震时不要返回或进人室内

A.3.1.1适用条件: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构)筑物,震时可能局部破坏,但不会整体倒塌。 1.3.1.2目的:避免室内装饰物、悬挂物掉落及大型家具、附属结构倒塌的砸压。 A.3.1.3方法:震时引导就近躲避,震后组织疏散

3.2.1适用条件:未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构)筑物,震时可能整体倒塌;疏散路径和疏散场

GB/T 310792014

3.2.2目的:防止建筑物整体倒塌压埋。 3.2.3方法:对于单层房屋和楼房的一层、二层且身体条件适合撤离的人员,震时可引导迅速撤离 外的安全地方;对于楼房二层以上人员和身体条件不可能撤离的人员,引导就近躲避,震后组织疏

A.3.3确定避险方案应考虑因素

确定避险方案应考虑因素包括: a)建(构)筑结构类型、抗震设防情况、使用现状、抗倒塌能力; D 疏散(撤离)路径和疏散(撤离)场地的安全情况,如是否有女儿墙、装饰构件,广告牌等物体掉 落以及山体清坡、崩塌、滚石等地质灾害危险,有无高围墙或其他房屋倒塌砸压危险,有无可燃 或有毒气体、液体泄漏危险等情况; 疏散(撤离)通道的设置情况,如是否有疏散(撤离)通道以及通道的畅通情况; d 人员身体条件,如人员的年龄和身体健康等情况; 人员所在位置,如人员靠近出口远近等情况; f) 人员密集程度

3.4公共场所避险注意

公共场所避险注意事项包括: a)避开吊灯、电扇、广告牌等悬挂物和稳定性差的大型物体或建筑附属构件; b)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踩踏伤亡; 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秩序地撤离和疏散

.4.1户外避险要点包括: 就地选择开阔地带避险,或坐下,以免摔倒; b) 驾车行驶时,尽快降低车速,选择空旷处停车; ) 避开玻璃幕墙、高门脸、女儿墙、广告牌、变压器等危险物;避开高架桥、高烟岗、水塔等构筑物; d) 避开河岸、陡崖、山脚,以防塌、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如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情况,应向崩 塌等前进方向的两侧跑

A.4.1户外避险要点包

B.1.1自救要点包括:

GB/T310792014

a 被阻隔在废墟下时,应想方设法寻找和挖掘出口,尽快脱离险境; b) 被压埋后,如果手背或其他部位能动,要逐步清除压物,尽量挣脱出来; C) 不能脱险时,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掏出一定空间,保证呼吸;如有可能,注意用湿手巾、衣服 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室息;如果受伤,想办法止血、包扎; d 用砖块、木板和其他可以挪动的物品等支撑残垣断壁,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 e 注意听外边的动静,伺机呼救。可用喊话、敲击的方法呼救,有条件时,利用手机等通信工具 呼救; f) 尽力寻找水和食物等,节约使用,延长生存时间,耐心等待救援 .1.2 自救注意事项包括: a) 被压理和阻隔后,要有强烈的求生欲望、要有自救的勇气和毅力; 保持神志清醒、心理镇定。不要睡着,如果身边还有其他被困者,可以互相说话鼓励; C 要尽量保存体力。不要急躁,不要哭喊、唱歌和盲目行动

B.2.1互救要点包括

a) 根据房屋居住情况判断,根据家庭、邻里人员提供信息,采取看、喊、听等方法寻找被埋压者; b 采用锹、镐、撬杠等工具,结合手扒方法挖掘被埋压者; 对挖掘出的伤员进行呼吸、包扎、止血、镇痛等急救措施后,迅速送医院: 对暂时无力救出的伤员,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持通风,递送水和食品,寻求帮助再行营救。 .2.2互救注意的事项包括: 救人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方法不当和余震或次生灾害造成新的伤亡; 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阻挡物,应保护和增设必要的支撑物,清除埋压阻挡 物;不要轻易触动倒塌物,站在倒塌物上; C) 挖掘接近人体时,最好用手一点点拨,不可用利器刨创挖;应首先找到被理压者的头部,并采取清 理口腔、呼吸道异物等措施,并依次按胸、腹、腿的顺序将被埋压者挖出来; 对不能自行出来的伤员,不得强拉硬拖,查明伤情,采取措施后,再行搬动; e) 对营救出的伤员可以给点水,但不能多喝;对长期处在黑暗中的伤员要注意保护眼睛; 根据伤员的伤情采取正确的搬运方法。考虑伤员有可能有脊柱骨折的情况,搬动要小心,防止 脊柱弯曲和扭转。要用硬板担架搬运NY/T 1432-2014 玉米品种鉴定技术规程 SSR标记法,严禁人架方式,以免加重骨折或损伤脊髓,造成终身 瘫痰

GB/T 310792014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家庭地震应急用品

MH/T 1043-2012 残疾人航空运输服务规范表C1家庭地震应急用

GB/T310792014

[1]谭先锋,任秀珍等编著.城市社区防震减灾知识读本[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 [2]中国地震局.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指南[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 [3]]杜玮等.防震减灾基础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 美国国家紧急事务管理局.地震搜救手册(网络版)LM.译言社区,译.2008 5 美国国家紧急事务管理局.地震安全手册(网络版)LM.译言社区,译.2008 6 黎益仕.话说地震那些事[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大阪市政府.地震紧急避险指南(网络版))LM.广州外语外贸大学,译.2013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