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教学楼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方案(含图纸).zip

[重庆]教学楼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方案(含图纸).zip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2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重庆]教学楼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方案(含图纸).zip

3、编制依据、施工及验收规程、规范及标准

建质[2009]87号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设计准则-成为自己的室内设计师建质[2009]87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挖孔灌注桩管理的通知

渝建发〔2012〕162号

xx大学xx校区理科大楼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二、场区周边条件及地质、水文条件

拟建场地与周边环境地坪标高基本一致,不存在环境边坡,场地环境条件简单。经地质勘察结果,场地及周边地区未发现断层、滑坡、危岩、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地质构造中等复杂,场地现状稳定,适宜建筑。

根据xx大学xx校区理科大楼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场区岩土工程情况:

场地整体地形平坦,场地整体稳定。

根据场地实际地层情况,将选择中等风化基岩(泥岩、砂岩)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采用嵌岩桩基础。根据场地及周边地质调查,场地内未发现危岩、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及周边整体稳定,适宜工程建设。

基坑、基槽应作好支撑,人工挖掘成孔,应用砼圈护壁。基坑开挖后,泥岩长时间裸露风化易开裂,降低其力学性能,开挖后及时封闭处理。场地内零星分布泥质粉砂岩,岩质较硬,但极易风化。基础施工时如遇到该类岩层,应予以穿越;施工过程中加强建筑桩基验槽及采样送检工作,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地勘、设计及时解决。

场区位于剥蚀残丘宽缓斜坡及坡底平缓地段,地形东侧处的水塘等地表水体,已挖掘排水,现基本干涸。雨季场地内地表水由西向东侧低洼处排泄。场地内无地表水体,地下水排泄条件较好。

拟建场地内广泛分布的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砂岩属隔水较好岩石,在裂隙发育地段和地形低洼处,有少量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主要为土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接受降水补给,埋藏条件主要受地形控制;斜坡地带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不易贮存,地形较高处及斜坡地带基本无地下水,不存在水下灌注情况。

综上所述,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填土内有一定的上层滞水,地下水对基础施工有一定影响。建筑基础施工时,先作好阻隔地表水,注意基坑排水,完善排水系统。场地土和水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

基础施工时加强排水、降水措施。基坑开挖至预计高程后,预留10cm保护层,待施工验槽合格后,再去掉保护层,并立即浇注基础。拟建地下室地坪位置较低。上述构筑物底板及边墙作好相应的防渗处理、排水措施。

基础孔桩施工工艺选择及危险源识别

(一)、按渝建发〔2012〕162号《xx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挖孔灌注桩管理的通知》要求及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结合基础设计要求、平面布置特点、地勘资料及现场实际地形状况,本工程拟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其可行性如下:

桩身较短,最长约为12米。

地形较好,无危岩、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现象,不易发生人工孔桩坍塌的现象。

场内土层无淤泥、回填废物及其它不良杂物等,不易发生沼气等有毒气体产生。

孔桩间距大,间距5~8米,人工孔桩施工土方堆放均能在一米外,不易对孔桩边增加施工荷载。

地形宽阔,无地下水,仅有地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后,不存在水下灌注情况。

孔桩土层为原生土,采用钢筋砼护壁后,能保证孔壁不塌陷。

因该工程地处校园内,为不制造机械噪声,影响学生正常学习,该基础孔桩施工倾向于采用人工挖孔。

因该工程椭圆型桩基数量较多,不便采用机械成型开挖,固采用人工挖孔比较适宜。

制定桩孔施工的专项施工应急预案。

(二)危险源识别并制定相应应对措施:

可能发生的危险源: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窒息、机械伤害、中毒

开挖过程中如不保证护壁质量,极有可能造成塌孔,地形较低处地下水可能形成流砂、淤泥、软弱土层,开挖过程中若无有效的排水措施、不加强防范可能坍塌。

挖孔桩深度超过2米未设围挡防护或封闭以及井下作业人员施工安全措施不当可能导致高处坠落。

井口边弃渣掉落井内,塔吊在作业区吊运可能导致物体打击。

人工挖孔桩配备的施工机具中有部分电动机具和照明设施,因漏电可能导致触电。

井内CO2浓度超标或孔深超过8米未连续送风可能导致孔内作业人员窒息或中暑。

因无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有缺陷,设备未按时进行保养,设备失修或带病运转、使用,指挥不当或机械故障可能导致机械伤害。

孔下作业前未对井内通风或做孔内空气检测,孔内未连续送风,当孔内土壤中有CO、HS等有毒气体释放可能导致中毒。

四、人工孔桩安全施工特点、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期要求,其基础施工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成型工艺的特点、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如下:

占地面大,约为9000㎡左右,较分散,对现场地表水的排泄难度加大。

桩基较多,达334个,对劳动力人员要求较多,相对班组间穿插作业要求更需要合理化组织。

施工期间正值高温季节,对防暑降温及合理利用早晚时间要有充分的准备。

针对近年来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上极易可能发生安全施工,专门将以下危险源: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窒息、机械伤害、中毒等作为重点控制对象,编制相应紧急预案及紧急预案实施小组(详见后面第六章“基桩紧急预案”及第八章“安全生产管理机措施),杜绝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根据特点及重点,我项目部将在基础施工阶段,加大现场有组织排水、人员组织及后勤管理着重加强力量,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进行优化,确保“安全、质量、工期、功能、成本”五统一的要求的实现。

1.1.1组织上,选派素质高、参与过同类工程施工的人员组成项目班子,具有国家一级建造师资质的人员担任本工程项目经理,配备技术精、能打硬仗的施工人员承担施工。

1.1.2质量管理制度上,已经对质量控制的各要素形成了一套成熟、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

1.2实施质量目标管理:将总体质量目标分解为各阶段质量目标,通过对各分解目标的控制来确保整体质量目标的实现。

1.3强化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根据在以往同类工程创优过程中的经验,进一步总结和完善“三检”制、质量会诊制、定岗负责制、培训制、奖惩制,以此来促使参与本工程建设的每个人员严格要求自己。

2.工程量较大,需制定一个总质量、安全、进度施工的各方协调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所有参建单位紧密配合,才能有效的、按实、保值、保量的本工程的既定目标。

2.1精心规划和部署,各道工序合理的穿插,避免开挖相互影响。

2.2分为3个施工区域采用流水段施工,配备多个班组展开流水作业加快施工进度。

2.3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项目计划管理、信息化管理,制定各种材料和设备的考察、进场和抽样见证检测时间计划。建立科学、严谨的计划管理体系。

2.4加强同业主、现场监理工程师、设计院的交流与沟通,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达成共识。

2.5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每天工作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因雨、大风及低温等恶劣天气造成的进度影响。

2.6各个专业队伍必须互相配合,协同作战,使工程有序施工。

2.7组织工程材料进场,到现场的施工准备、成桩等各种工序繁多,必须紧密衔接、穿插流水,人员、机械配备充足,才能按期保证完成。

2.8加大资源配备与资金支持,并且专款专用,确保劳动力、施工机械、机具与器具、材料的充足配备和及时进场。多条线同时施工,布置20台空压机进行施工。

2.9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管理,配合好其它各道工序的施工,夜间施工时,要保证夜间施工的安静,不可干扰学生的休息。

2.10大门采用6.0m宽,保证双行车道。

2.11对所有机械设备在进场前做一次彻底的检修,保证开工期间的土方机械正常运转,挑选专业的挖土队伍,落实好土方施工的足够劳动力。

3.施工中对噪音、粉尘等环保要求较高。

3.1土方出入口位置设置洗车池,避免土方车辆污染马路。路面遗洒污染严重时,采用冲洗台冲刷。

3.2污水、废气达标排放,控制施工扬尘,施工现场噪声符合法规要求,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材料消费;

3.3环境指标:施工废水达标排放,生活、办公区废水达标排放。施工现场目测无扬尘,土方渣土运输百分百采用封闭式车辆。施工现场场界噪声:白天施工噪音不高于80分贝,夜间施工噪音不高于50分贝。

3.4所有土堆、材料采取加盖防止粉尘污染的遮盖物或喷洒覆盖剂等措施。施工中搅拌等可能造成粉尘污染的工序,采取喷水、隔离等压尘措施。所有环保设施(如工地出口处设置的车辆清洗设施)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3.5从遏止噪声源入手,尽可能改善机械维修保养工作以降低噪声,以噪声小的机械代替大的机械。

第二章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检查桩位(中心)轴线→架设垂直运输架→安装电

动葫芦(卷扬机或木辘轳)→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通风机等→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先拆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筑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检查桩位(中心)轴线→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开挖扩底部分→检查验收→吊放钢筋笼→放混凝土溜筒(导管)→浇筑桩身混凝土(随浇随振)→插桩顶钢筋。

在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依据建筑物测量控制网的资料和基础平面布置图,测定桩位轴线和高程基准点。确定好桩位中心,以中点为圆心,以桩身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画出上部(即第一步)的圆周。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桩位线定好之后,必须经有关部门进行复查,办好预检手续后开挖。

工程定位测量详基础施工方案。

(二)、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

开挖桩孔要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先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扩及周边,有效地控制开挖桩孔的截面尺寸。每节的高度要根据土质好坏、操作条件而定,一般0.9~1.2m为宜。

(三)、支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

2、挖孔桩内护壁模板采用四大块定型模板,护壁模板和支撑采用我公司成功应用的快速支拆挖孔桩内模板的施工方法。

3、施工中应视情况采用快速支拆挖孔桩内模板的有效措施对护壁作临时支撑,确保桩内施工安全。护壁模板采用四大块弧形工具式内模板拼装而成,模板间上下各设一道环形支撑,模板用3mm厚钢板或40厚木板加工制成,模板上口直径按设计桩径,下口直径增大100mm。利用护壁模板上支撑反铁锅底下料平台,覆盖在护壁模板上组成砼进料模具和振捣护壁砼的操作平台。

4、砼护壁施工:若地质较差,如土层部分,挖孔桩施工采用开挖一段即浇一段砼护壁。每段深度为1m,护壁上下两段搭接50mm。待每段土方开挖成形后,经自检或专检无误后安放护壁钢筋笼(护壁钢筋笼事先现场制作成型)或就地绑扎成型,护壁钢筋的安装应在士方开挖至支模深度后进行,待护壁钢筋笼安装或绑扎后及时支模并用串筒浇灌砼。继续进行上述施工,依次循环进行直至设计深度。

6、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也可以在每节模板的上下端各设一道圆弧形的用槽钢或角钢做成的内钢圈作为内侧支撑,防止内模因涨力而变形。不设水平支撑,以方便操作。

(四)、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

桩孔护壁混凝土每挖完一节以后要立即浇筑混凝土。人工浇筑、人工捣实,混凝土强度为C30,坍落度控制在80~100mm,根据现场土质情况,可报技术负责人及现场工长同意,加入早强剂。

(五)、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

每节桩孔护壁做好以后,必须将桩位十字轴线和标高测设结果在护壁的上口,然后用十字线对中,吊线坠向井底投设,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平整度。随之进行修整,井深必须以基准点为依据,逐根进行引测。保证桩孔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六)、架设垂直运输架

第一节桩孔成孔以后,即着手在桩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支架,要求搭设稳定、牢固。

(七)、安装电动葫芦或卷扬机

在垂直运输架上安装滑轮组和电动葫芦或穿卷扬机的钢丝绳,选择适当位置安装卷扬机。

(八)、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和通风机

在安装滑轮组及吊桶时,注意使吊桶与桩孔中心位置重合,作为挖土时直观上控制桩位中心和护壁支模的中心线。

井底照明必须用低压电源(36Ⅴ、100W)、防水带罩的安全灯具。桩口上设围护栏。

当桩孔深大于8m时,要向井下通风,风量不小于25L/S,加强空气对流。必要时输送氧气,防止有毒气体的危害。操作时上下人员轮换作业,桩孔上人员密切注视观察桩孔下人员的情况,互相呼应,切实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当地下水量不大时,随挖随将泥水用吊桶运出。地下渗水量较大时,吊桶已满足不了排水,先在桩孔底挖集水坑,用高程水泵沉人抽水,边降水边挖土,水泵的规格按抽水量确定。要日夜三班抽水,使水位保持稳定。地下水位较高时,要先采用统一降水的措施,再进行开挖。

桩孔口安装水平推移的活动安全盖板,当桩孔内有人挖土时,要掩好安全盖板,防止杂物掉下砸人。无关人员不得靠近桩孔口边。吊运土时,再打开安全盖板。

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从第二节开始,利用提升设备运土,桩孔内人员要戴好安全帽,地面人员要拴好安全带。吊桶离开孔口上方1.5m时,推动活动安全盖板,掩蔽孔口,防止卸土的土块、石块等杂物坠落孔内伤人。吊桶在小推车内卸土后,再打开活动盖板,下放吊桶装土。

桩孔挖至规定的深度后,用支杆检查桩孔的直径及井壁圆弧度,上下要垂直平顺,修整孔壁。

(十)、先拆除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

(十一)、浇筑第二节护壁混凝土

混凝土用串桶送来,人工浇筑,人工插捣密实。混凝土可由试验室确定掺入早强剂,以加速混凝土的硬化。

(十二)、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

以桩孔口的定位线为依据,逐节校测。

(十三)、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将桩孔挖至设计深度,清除虚土,检查土质情况,桩底要支承在设计所规定的持力层上。

人工挖孔桩终孔时视岩性检验桩底3d或5米深度范围内有无孔洞、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现象。

(十四)、开挖扩底部分

桩底可分为扩底和不扩底两种情况。挖扩底桩要先将扩底部位桩身的圆柱体挖好,再按扩底部位的尺寸、形状自上而下削土扩充成设计图纸的要求;如设计无明确要求,扩底直径一般为1.4~2.2m,扩底部位的变径尺寸为1:2。

成孔以后必须对桩身直径、扩头尺寸、孔底标高、桩位中线、井壁垂直、虚土厚度进行全面测定,做好施工记录,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桩底发现水平裂缝时,应再向下挖500mm;发现竖直裂缝在2㎝内时,可无需处理,竖向裂缝在2㎝以上时,须通知施工单位对其进行处理。

桩基应按国家有关规范对桩质量进行检测,深度≥10m的桩需在桩内埋设导管,并进行超声波检测,超声波埋管具体布置如下:

钢筋笼在制作之前,钢筋应有原材的质量证明书及产品合格证,并经取样送检,各项性能符合使用要求,焊接接头通过试验按批次进行拉伸及弯曲试验并满足要求。按设计桩径要求长度下料,通过手工和钢筋环形加工器相配合制作成环状,圆环内直径比设计桩径减保护层厚度小2倍主筋直径,圆环接头处采用单面搭接焊,搭接区钢筋应上下重叠,端头应与圆环顺直,不得指向圆心。

根据主筋设计要求,将主筋通过电焊均匀分布固定在圆环内,在圆环与主筋焊接后,绕上螺旋筋,然后分别焊接主筋及圆环与螺旋筋的接触点,将钢筋笼单节成形,将多个单节合成一个整的钢筋笼。

(十七)、浇筑桩身混凝土

垫层为C30素砼、桩护壁C30、桩砼为C30。桩身混凝土可使用粒径不大于50mm的石子,坍落度80~100mm,机械搅拌。用溜槽加串桶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落差大于2m,要采用混凝土导管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实,浇筑混凝土时要连续进行。

(十八)、浇筑桩顶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要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一般可为50~70mm,以保证在剔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桩顶上的钢筋插铁一定要保持设计尺寸,垂直插入,并有足够的保护层。

1、己挖好的桩孔必须用木板或脚手板、钢筋网片盖好,防止土块、杂物、人员坠落。严禁用草袋、塑料布虚掩。

已挖好的桩孔及时放好钢筋笼,及时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h,以防坍方。有地下水的桩孔要随挖、随检、随放钢筋笼、随时将混凝土灌好,避免地下水浸泡。

桩孔上口外圈要做好挡土台,防止灌水及掉土。

保护好已成形的钢筋笼,不得扭曲、松动变形。吊入桩孔时,不要碰坏孔壁。串桶要垂直放置防止因混凝土斜向冲击孔壁,破坏护壁土层,造成夹土。

钢筋笼不要被泥浆污染;浇筑混凝土时,在钢筋笼顶部固定牢固,限制钢筋笼上浮。

桩孔混凝土浇筑完毕,要复核桩位和桩顶标高。将桩顶的主筋或插铁扶正,用塑料布或草帘围好,防止混凝土发生收缩、干裂。

施工过程妥善保护好场地的轴线桩、水准点。不得碾压桩头,弯折钢筋。

严格按照现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

为在桩开挖期间,确保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做到隐患的早发现、早分析、早处理,拟对基桩、边坡动态监测包括水平位移、沉降、护壁及支撑、地下水动态、地表裂隙、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施工监测。

现场监测是指在桩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桩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桩底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目监测内容进行各种全过程、系统监测及分析工作,并将观测结果及时反馈,以指导施工。

1.1各观测点的水平位移采用经纬仪测线支距法及坐标法。

1.2沉降监测采用全站仪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1.3护壁及支撑监测采用游标卡尺或观察。

1.4地下水动态监测采用钢尺测量。

1.5地表裂隙监测采用游标卡尺或钢尺两侧的方法进行作业。

1.6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采用小动物活体实验。

2.1桩顶、边坡沉降监测

在桩顶或墙顶中心设位移、沉降监测点,周边设置的道路、构筑物的监测点与之相对应,在建网完成后,连续观测两次,观测周期与降雨期相关,旱季间隔长,雨季间隔短。在桩基施工期间的沉降及位移,水平位移允许值按3‰控制。监测基准点应布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靠近观测目标,便于长期保存和联测的稳定位置;监测点应设在变形量大的地段,应能确切反映变形量和变形特征的位置

每次作业前均应观察护壁有无变形开裂,浇筑护壁混凝土时应观测护壁的支撑有无变形。

人工挖孔桩在地下水水位之上,地下水动态监测主要是监测地下水渗水量的多少,特别是雨水地下水的汇集可能引起涌水。

2.4地表变形拉裂缝观测点的建立和实施

在地表变形拉裂缝稳固处设置对应的且便于量测的标桩。地表变形拉裂缝的量测:采用游标卡尺直接量测,精度0.2mm;较宽时可采用经检验后的钢尺测量,精度0.2mm。每次量测时宽度要求记录,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并注明日期。

2.5有毒有害气体监测

当挖孔深度超过5m时,必须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每次作业前进行小动物活体检测一次,以防施工作业人员中毒。

监测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3.2监测基准点应布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靠近观测目标,便于长期保存和联测的稳定位置;监测点应设在变形量大的地段,应能确切反映变形量和变形特征的位置。

3.4观测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设计单位及有关部门,研究措施,阻止变形发展,确保基坑周围设施及基坑安全。

4、基桩监测点的构造:

在场地的边延、车库、消防水池桩井边和地面分别设置基桩监测点,作法为砌筑尺寸为200mm×200mm×200mm的水泥台,在水泥台中部埋设Φ22的钢筋,在其中部画上十字线作为标志,进行水平位移及沉降的观测。

地表沉降,不同深度处的侧向变形,与基坑相邻的周围道路路面采用肉眼巡视与裂缝观测的方式,由有经验的工程师每天进行肉眼巡视观测,主要是对井口端部变形状态及邻近地面的裂缝、塌陷和支护结构工作失常、流土、渗漏等的发生和发展进行记录、检查和分析。

施工中,对雨天以及各种可能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进行仔细的巡视观察,查明水源,及时疏堵。

3.监测工作质量保证要求

3.1按规程或设计要求的监测精度选用使用仪器的型号。

3.2准确取得初始值,确定合适的观测频率。

3.3及时准确的整理监测记录并在监测值出现异常时进行分析。

3.4选择有素质、有责任心的监测人员。

第四章基础总体施工安排

1.1在本工程的全过程施工中,我方将充分发挥在施工技术上的优势,本着技术先行的原则,在施工前就技术上的一切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技术准备的七项主要任务

1.2针对工程特点,制定完善的技术岗位责任制,形成配套的技术力量。

1.3项目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同时取得相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和标准等,会同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共同做好图纸会审。

1.4由项目经理牵头进行方案研讨,制定分项施工方案的编制计划及完成时间。

1.5重点方案关系到安全、成本及工期,应予以高度重视。

1.6以施工组织设计为中心,制定材料采购、试验、钢筋、混凝土及设备施工等各项计划,与业主、监理共同评价及选择合格的材料供应商,提前计划、保证施工。

1.7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编制详细技术交底。施工前安排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技术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工程内容交底、工艺流程交底、健康安全交底,使所有人员在施工开始前做到心中有数。

1.8根据轴线控制及标高引测的依据,进场后复核建筑物定位桩控制点,引入高程控制水准点,做好桩号的控制和水准点的测设和保护工作。

1.9确定关键、特殊工序及质量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及质量保证计划,及时做好对于施工班组的逐级交底,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和监督,确保在施工中得以确实贯彻实施。

2.1现场办公等设施启用、水管布设;

2.2解决现场的施工用电和水问题;

2.3确定行车路线,开设现场出入口,对现场围挡进行修整,达到我方的CI标准;

2.4为避免扬尘、运土汽车上路不污染路面,现场土方行车部分路面进行硬化,并在门口处设置洗车台,清洗车身及轮胎上的泥土,并设专人负责监督管理。

2.7运土车辆全部采用全封闭式自卸式运输车;

3.1针对本工程结构特点及工期要求,施工的准备工作特别是抢险物资的准备工作要做得格外充分,要符合施工进度的要求,做到及时补充。

3.2放工用常规物资,如搭建临设的用料、临时办公桌、办公椅,各类施工工具,测量定位仪器、消防器材等,均提前十天进场,并均保证提前进场,对于构成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将先编制详细的物资需求计划,物资储备、申请、订货计划,采购加工计划,且经过建设单位及监理工程师的审核、确认,所有物资将预先设定场地,分类别堆放,并作好标识及产品保护工作。

3.3编制材料采购计划,组织相关材料和机械设备进场。机械设备应做好检修和保养,保证使用完好率,执行公司材料管理手册。

3.4采购员在采购材料时,采取货比三家,优先选择质优价廉的符合设计要求及质量标准的产品。

3.5钢筋、水泥等需复试的材料,进场后进行见证取样送试验室复试,确保使用合格的材料。桩身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根据规范要求做好试块进行复试。

4.1我方将组建一只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精干、技术资质高和经验丰富的大型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经验的项目管理班子,并保证班子的所有人员均拥有岗位证书,项目经理具有相当的大型工程及深基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经验。其他主要的项目管理人员如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经济师等均具有丰富的施工项目管理经验ZJM-017-3511-2021标准下载,努力使管理机构的设置知识化、专业化,满足本工程项目的各项要求。

4.2参加本工程的施工的作业工人大都为本公司长期聘用的专业技术工作,特殊及技术工种均保证持证上岗。

5、本工程测量仪器配备

6.1及时办理好交通、城管、市政、市容、环卫等有关手续。

6.2办理好运输车辆的通行证件。

6.3积极主动配合建设单位做好周围单位的工作,取得谅解和支持。

6.4预先选好卸土点,并办理相关手续。

道路及环境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三、施工区域划分及施工部署

为保证本工程的施工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使整个工程施工有序进行,根据现场条件及施工顺序的先后及地上结构的建筑功能,在平面上将整个项目以南区S1、S2、S3划为3个施工区段,施工顺序:S2S3S1,北区N1~N7划为5个施工区段,施工顺序:N6N4N1、N2、N3N5N7。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