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85.79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生产管理及生活福利设施

2、施工用电:根据发包方提供变压器位置,确定配电室位置,对场内用电进行合理布置,架设临时用电设施,对现场进行场地平整。

3、施工道路:本工程施工所需物料由防汛道路运至场内,场外道路依托小莱路至工地的防汛公路,场内临时道路由溢洪道南侧进入施工场地。临时施工道路按汽车便道标准修筑,以利于载重车辆和大型机械设备通过,场内交通道路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及时修筑。

4、混凝土拌和系统结合施工部位就近布置。具体布置大约需要三套拌合系统50.水泥土搅拌桩的基本原理及施工工艺(摘录自《山西建筑》06年10期第89-90页),一套用于浇筑溢洪闸、交通桥底板布置在溢洪道上游,一套用于浇筑各种预制件和放水洞工程布置在大坝上,一套用于暗渠和岸墙施工,布置在溢洪道下游。

具体布置见附图《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二)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项目部组织机构详见附图《项目组织机构框图》。

(三)劳动力安排及施工进度计划

1、本工程所有分部分项工程,均有相应的专业队伍施工,无需分包或转包。

2、本工程用工量较大,施工最高峰人数达150人,为确保工程按期保质完成,我们将抽调公司最优秀的技术骨干力量进入工地。

3、根据本次工程工期短,要求在汛期之前竣工,施工任务重的特点,决定预计三月上旬陆续投入150人进场施工,以保证工程按期竣工。

具体施工进度计划详见附图《施工进度甘特图》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机械的进入场地,所需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详见附图《工程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1)土方开挖前,合同监理人按施工图纸所示的工程建筑物开挖尺寸,进行开挖剖面测量放样成果的检查。

(2)土方开挖前,按施工图纸所示进行开挖区周围排水和防洪保护设施的质量检查。

(3)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测量、校正开挖平面的尺寸和标高,以及按施工图纸的要求检查开挖边坡的坡度和平整度。

(4)边坡开挖前,承包人应详细调查边坡岩石的稳定性,包括设计开挖线外对施工有影响的坡面和岸坡等。

(5)随着开挖高程下降,应及时对坡面进行测量检查以防止偏离设计开挖线,避免在形成高边破后再进行处理。

(6)对于边坡开挖出露的软弱岩层和构造破碎带区域,必须按施工图纸和监理人指示进行处理。

(7)开挖边坡的支护应在分层开挖过程中逐层进行,上层的支护应保证下一层的开挖安全顺利进行,来完成上一层的支护,严禁进行下一层的开挖。

(8)开挖后的岩石表面应干净、粗糙。岩石中的断层、裂隙、软弱夹层应被清除到施工图纸规定的深度,岩石表面应无积水或流水,所有松散岩石均应予以清除。

开挖前,应详细调查基础岩石的稳定性,采取措施避免基础岩石面出现爆破裂痕隙,或使原有构造裂隙和岩体的自然状态产生不应有的恶化。

应及时对开挖面进行测量检查以防止偏离设计开挖线。基础开挖应采用一般石方开挖方式,分层爆破的开挖方式。若采用其他方法,必须通过实验证明可行,并经监理人批准。

对于开挖出露的软岩层和构造破碎区域,必须按施工图纸和监理人的指示进行处理,并采取排水或堵水等措施。

在施工期间直至工程验收,如果沿开挖坡发生滑坡或塌方,应及时通知监理人,并按监理人批准的措施对边坡进行处理。由于未能遇见的地质原因产生的滑坡和塌坡,经监理人确认后,按有关规定处理。

开挖后表面因爆破震松(裂)的岩石,表面呈薄片状或尖角状突出的岩石,以及裂隙发育或具有水平裂隙的岩石均需采取人工清理,如单块过大,亦可用单孔小炮和火雷管爆破。

由于石方开挖的位置距主坝和坝上建筑物距离较近,一般石方开挖不宜采用大直径的钻头钻孔,一般采用人工手持风钻打孔,人工装药,电雷管爆破。

底部保护层石方开挖进行分层爆破,并必须遵守下述规定:

第一层:炮孔不得穿入距水平建基面1.5米的范围;炮孔装药直径不应大于40毫米;应采用阶梯爆破方法。

第二层:对节理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和坚硬的岩体,炮孔不得穿入距水平面0.5米的范围;对节理裂隙极发育和软弱的岩层,炮孔不得穿过距水平建基面0.7米的范围。

第三层:对接力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发育和坚硬、中等坚硬的岩体,炮孔不得穿过水平建基面;对节理发育极发育和软弱的岩层,炮孔不得穿入距水平建基面0.2米的范围,剩余0.2米后岩体应进行撬挖。

制定严格的安全检查制度(尤其对装药量的控制检查),设立专职的安全检查人员。一切爆破作业应经安检员检查签认后才准进行爆破。

参加爆破作业的有关人员,经过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进行考试和现场操作考核,合格者才准上岗。

应加强对爆破材料使用的监督,对爆破材料的采购、验点入库、提领发放、现场使用以及每次爆破后剩余材料回库等进行全面监督和清点登记,防止爆破材料丢失。

对实施电引爆的作业区,应采取必要的特殊安全装置,以防止暴风雨时的大气或临近电器设备放电和闸栅电流的影响。特殊安全装置应经过实验证明其确保安全可靠时方可使用,实验报告应经监理人审批。

监理人认为有必要时,应在指定的地段设置防护栏或防护墙,以减少飞石和滚石影响其他工程部位的施工。

3、爆破材料的实验和选用

根据工程的实际使用和监理人批准的钻爆措施计划规定的技术要求选用爆破材料,每批爆破材料使用前应进行材料性能实验,证明符合技术要求时才能使用,实验报告应报送监理人。

钻爆作业措施计划详细说明保护层开挖工程采用的控制爆破技术方案和设计参数。

石方开挖工程开工前,应在监理人批准的场地范围内进行控制爆破实验,以选择合理的钻爆孔布置和线装药密度参数,控制爆破实验成果应报送监理人。

若爆破监测表明,爆破作业可能对开挖部位边坡和基础产生不利影响时,应改变爆破参数,以防损坏建基面。

(二)砌石工程施工砌石施工

①砌石材料应坚实新鲜、无风化剥落层或裂纹,石材表面无污垢、水锈等杂质,用于表面的石材,应色泽均匀。石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

②胶凝材料(用于砌筑工程的水泥砂浆和小骨料混凝土)。

a、 胶凝材料的配合比满足强度和易性设计和规范要求。

b、拌制胶凝材料,严格按配合比进行,称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d、胶凝材料应随拌随用,初凝的胶凝材料不得使用。

④采用浆砌法砌筑的砌石体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的面,必须留置临时间断处,并应砌成斜搓。

⑤砌筑片石砌体时,片石应放置平衡,砂浆铺设厚度应略高于规定的灰缝厚度。

墙体砌筑前应先复查基底轴线尺寸和标高是否准确,然后在找平层上弹出墙的里外边线,在墙角立好皮数杆挂线作为砌筑的依据。

第一皮石块应大面向下,以上各皮石块应相互搭接,并选较平整的一面向外,中间空隙用小石块或石片填充,墙的外角和纵槽交接处要选棱角整齐的石块,使石块衔接牢固,外观平整。

石墙要分层砌筑,每层300——400mm,每层中间隔1m左右砌与墙同宽的拉结石,上下层间的拉结石应错开,上下石块要相互搭缝,内外搭接,不得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芯的砌筑方法。

石墙每砌一步架要找平一次,将要平口时,应根据剩余高度选用适当的石块结顶,做到墙顶平齐、墙角方整,最后用水泥砂浆抹顶找平。

石墙的灰缝应在最后用1:1水泥砂浆统一勾缝,勾缝前先将灰缝刮深20~30mm,墙面喷水湿润。所勾石缝尽量保持石墙的自然缝。

料石基础砌体的第一皮应采用砌层座浆砌筑。阶梯形料石基础的上级阶梯料石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的1/3。

石料砌体的灰缝厚度,应按料石种类确定,细料石砌体不宜大于5mm,半细料石砌体不宜大于10mm,粗料石和毛料石砌体不宜大于20mm。

砌筑料石砌体时,料石应放置平衡,沙浆铺设厚度应略高于规定的灰缝厚度。其高出厚度:细料石和半细料石为3—5mm,粗料石和毛料石为6—8mm。

料石砌体应上下错缝搭砌,砌体厚度等于或大于两块料石宽度时,若同皮内全部采用顺砌。则每砌两皮,应砌一皮丁砌层;若在同皮内采用丁顺组砌,则丁砌石应交错设置,其中距离不大于2米。

砌体外露面,在砌筑后12——18小时之间应及时养护,经常保持外露面的湿润。养护时间:水泥砂浆砌体一般为14天,混凝土砌体为21天。

采用料石水泥砂浆勾缝,应采用细砂和较小的水灰比,灰砂比控制在1:1至1:2之间。

清缝应在料石砌筑24小时后进行,缝宽不小于砌缝宽度,缝深不小于缝宽的2倍,勾缝前必须将槽缝冲洗干净,不得残留灰渣和积水,并保持缝面湿润。

勾缝砂浆必须单独拌制,严禁与砌体砂浆混用。

当勾缝完成和砂浆初凝后,砌体表面应刷洗干净,至少用浸湿物覆盖保持21天,在养护期间应保持砌体湿润,避免碰撞和震动。

(三)砼及钢筋砼的施工

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浇制分为预制和现浇两种施工方法,而每种施工方法又分为六道工序:模板作业、钢筋制作安装、混凝土制备、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

模板对新浇的混凝土塑性起着成型和支承作用,同时还具有保护和改善表面质量的作用。

根据施工特点,采用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组合钢模板。组合钢模板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国标的技术规范的规定。模板与钢筋安装应配合进行,防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安设,模板不应与脚手架发生联系(模板与脚手架整体设计时除外),以免在脚手架上存运材料和工人操作时引起模板变形。安装侧模板时,应考虑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

模板安装必须按设计图纸测量放样,重要结构应多设控制点,以利检查校正,同时必须经常保持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倒覆。

模板拆除时要使用专门工具,不能用力拉撬注意拆模程序,一般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先拆侧模,后拆底模,防止大片模板坠落,同时注意减少及模板的损伤。因此在立模后,浇筑前,在模板内表面宜涂以脱模剂,外露面模板的脱模剂应采用同一品种,不准使用易粘在混凝土上或使混凝土变色的油料。以利于拆模。拆下的模板若暂不安装时应及时清洗,并分类妥为堆存,以备再用。

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定。拆除模板必须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进行。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承重的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拆除。

运到工地的钢筋应有出厂证明和试验报告单,加工前经实验室抽检符合要求的才可使用,钢筋入场后分类堆放整齐,避免沾染油污,钢筋应具备出厂质量证明,使用前应进行抽检,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拉的Ⅰ级热轧钢筋。

钢筋加工一般包括调直、除锈、划线、下料和弯曲等工序,运至工地的钢筋应根据规格型号分别储存以便针对其特点,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并做到合理用料。

钢筋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下列条件:

钢筋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Ⅱ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用Ⅰ级钢筋支座的箍筋,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主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钢筋制作后应用铭牌标志,分类堆放,随用随取,剩余堆放原处。下料时应合适搭配,节约材料,并采用机械切断,下断准确,制作时应符合规范要求。钢筋的接头一般应采用焊接,螺纹钢筋可采用挤压套管接头。对直径小于25mm的钢筋,在没有焊接条件时,可采用绑扎接头,但对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的主钢筋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接头。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工必须有考试合格证。

钢筋的纵向焊接,应采用闪光对焊,当缺乏闪光对焊条件时,可采用电弧焊(帮条焊、搭接焊、熔槽帮条焊等)。钢筋的交叉连接,无电阻点焊机时可采用手工电弧焊。

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应尽量做成双面焊缝,只有当不能做成双面焊缝时,才允许采用单面焊缝。

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少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钢筋接头采用帮条电弧焊时,帮条应采用与主筋同级别的钢筋,其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被焊钢筋的截面积。帮条长度,如用双面焊缝不应小于5d,如用单面焊缝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钢筋电弧焊所采用的焊条,其性能应符合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电焊条标准的有关规定,其牌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受拉区内的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的绑扎接头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要增加20%。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对适宜于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网的构件,宜先预制成钢筋骨架片或钢筋网片,在工地就位后进行焊接或绑扎,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

预制成的钢筋骨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便在运送、吊装和混凝土浇筑时不致松散、移位、变形,必要时可在钢筋骨架的某些连接点处加以焊接或增设加强钢筋。

骨架的焊接拼装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操作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拼装时应按设计图纸放大样,放样时应考虑焊接变形和预留拱度。

钢筋拼装前,对有焊接接头的钢筋应检查每根接头的焊缝有无开焊、变形,如有开焊应及时补焊。

拼装时,在需要焊接的位置用楔形卡卡住,防止电焊时局部变形。待所有焊接点卡好后,先在焊缝两端点焊定位,然后进行焊缝施焊。

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钢筋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为此,较小直径的钢筋在焊接时,下面宜垫以厚度适当的钢板。

施焊顺序宜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后焊骨架上部;相邻的焊缝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

桥墩、台身、桥柱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转角处的钢筋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与模板的角度最小不得小于15°,在浇筑过程中不得松动。

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沿梁长方向置于上面并交错布置,在柱中应沿柱高方向交错布置。

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塑料或半球形垫块、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的钢筋接头方式为闪光对焊,试焊和成品焊均达到规范要求,并进行抽检,每断面焊接接头应小于50%,且分布均匀,钢筋现场绑扎应与其他工种配合进行,按图纸要求绑扎,为保证钢筋间距准确,均匀分布的钢筋绑扎取一根垂直方向的钢筋,按设计间距作出模筋位置标记,按标记依次绑扎,对于间距不好控制的地方用钢筋焊“钢筋梯”,即在一根2米长的钢筋上焊接10cm长的钢筋头,间距按钢筋分布间距,然后将钢筋依次放在上面,绑扎结束后,撤去钢筋梯,间距得到很好控制,绑扎后检查钢筋数量及有无漏绑现象、漏焊现象,并及时纠正,对于特殊部位用点焊固定,为保证钢筋保护厚度,专门制作了相应厚度的垫块,垫制钢筋。

钢筋加工力求减小偏差,并将偏差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钢筋安装的位置、间距、保护层及各部分钢筋的大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混凝土料的制备过程包括:储料、供料、配料、拌和。

①储料: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调节材料供应的不平衡,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粗细骨料、水泥、掺和料等)都应按不同规格、品种根据实际供求情况,分别储存一定数量。

配制用水泥,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选用水泥标号时,应以能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收缩性小、和易性好和节约水泥为原则,以其软练胶砂强度(MPa)表示时,对于30号以下的混凝土宜为标号的1.2~2.2;对于30号以上的混凝土宜为标号的1.0~1.5。

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制造厂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水泥进厂后,应按其品种、标号、证明文件以及出厂时间等情况分批进行检查验收。对于重要结构的水泥或水泥品质有怀疑时,应进行复查试验,为快速鉴定水泥的现有标号,也可用促凝压蒸法进行复验。

袋装水泥在运输和储存时,应防止受潮,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0袋。不同标号、品种和出厂日期的水泥应分别堆放。

散装水泥的储存,应尽可能采用水泥罐或散装水泥仓库。

水泥如受潮,应重新取样检验,并按其复验结果使用。

混凝土的细骨料,一般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河砂或海砂。各类砂应分批检验,各项指标合格时方可使用。

混凝土的粗骨料,应采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应按产地、类别、加工方法和规格等不同情况,分批进行检验。

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可采用连续级配或连续级配与单粒级配合使用。

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按结构情况及施工方法选取,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最小边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径距的3/4;在二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

拌制混凝土用的水,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类等。

②供料:从料堆或水泥仓库至配料地点的供料采用皮带机供料。

③配料:按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称准一次拌和的各种材料数量,配料准确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以质量比计并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根据设计标号,考虑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以及材料质量可能的波动。

通过设计和试配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后,应填写试配报告单报有关方面备查。

④拌和:将按混凝土配合比称量好的一次拌和用料送入拌和机械,拌够时间,达到合乎质量要求的混凝土料。

拌制混凝土配料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对骨料的含水率应经常进行检测,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

拌合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耐久性(抗冻性、抗渗性、抗侵蚀等)等质量要求。

⑤运输:混凝土运输是混凝土拌和与混凝土浇筑的中间环节。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要求混凝土不初凝、不分离、不漏浆、无严重泌水,无大的温度变化,以保证入仓的质量。因此装、运、卸混凝土的全过程不仅应合理组织安排,而且要求各环节合乎工艺要求,保证混凝土质量。本次工程采用新工艺: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

混凝土料质量的控制关键在于:混凝土配合比恰当、级配准确、水泥标号无误、拌和充分均匀、出机温度适当。

混凝土浇筑是保证工程质量,使建筑物成型的最重要环节。

②避免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应超过2米。自由下落高度超过2米时,应使用溜槽或串筒。溜槽用白铁皮包木板斜向放置。串筒用薄钢板制成,每节长70厘米左右,用环钩连接,筒内设有缓冲挡板。

③混凝土必须分层浇筑,浇筑层的厚度应符合规定要求的厚度。

④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以保证结构良好的整体性,如必须间歇,则C30以下的气温在25℃以下,间歇时间不应超过210min。

⑤注意天气预报,不宜在雨雪天气浇筑。在天气多变时,为防止不测,应有足够的抽水设备和防雨、防寒等物资。

⑥要有出现故障的应急措施,保证人力、机械、材料均能满足混凝土浇筑速度的要求。

⑦由于特殊原因,不能一次连续灌筑完毕而必须停歇一段较长时间,以致原灌筑的已经出凝,继续灌筑时,后浇混凝土的振捣将破坏先浇混凝土的凝结。在这种情况下,按规定,在一定的施工部位留置施工缝。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表面的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层,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充分湿润,浇筑前,在施工缝处先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应捣实,使新旧结合紧密。

混凝土灌入模板后,有一定体积的空体和气泡,不能达到要求的密实度,而混凝土的密实度直接影响强度、抗冻性、抗渗性以及耐久性。所以必须用适当的方法在混凝土初凝以前进行捣实,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混凝土入仓后,用振捣棒振捣,每层厚度20——30cm,振捣深度30——40cm,以保证上下两层结合良好。在振捣过程中,做到不漏振、不跑模、不漏浆。

为保证已灌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龄期以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并防止产生收缩裂缝,必须做好养护工作。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根据气温和凝结情况,专人负责盖草袋洒水养护,混凝土养护期21天,其中连续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1、准备技术规范及标准。准备如《电器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电力建设安装工作规范》、《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范》及有关的建筑工程图籍、标准图和广泛应用的电气安装工程实际图纸及质量评定规范。

2、准备施工用的有关图纸和资料。包括:(1)电气设计说明书、图纸目录;(2)电气安装图、电气安装材料一览表、电气设备安装一览表、来源图;(3)电气设备一览表、综合材料表;(4)电气供电原理图;(5)平面布置图、盘柜配线、配管图;(6)电源敷设图、电缆一览表;(7)电源桥架布置图;(8)照明避雷安装图表。

3、电气安装程序如下:

(1)各种电气设备和管道安装前要配合土建做好预埋和预留工作。

(2)做好土建工程中间交接及基础验收工作。

(3)电气设备材料出库及开箱检验。

(4)变压器盘柜等电气设备安装就位找正后完成二次灌浆及抹面。

(5)电气仪表一次调试。

(6)避雷和接地安装。

(7)按设计要求制作安装各种金属支架、电缆桥架。

(8)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敷设电缆、配管配线及电机检查接线。

(9)建筑及道路照明安装。

(10)直流电及UPS系统安装。

(11)按电气系统图完成电气调试。

(13)配合联动试车。

①变压器安装之前的外观检查:

②油箱及所有附件应齐全,无锈蚀及机械损伤,密封应良好;

③油箱箱盖或钟罩法兰及封板的连接螺栓应齐全,坚固良好,无渗漏;

④充油套管的油位应正常、无渗漏,瓷体无损伤;器身检查;

⑤安装变压器是否需要进行干燥,应根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确定;

⑥变压器安装时要求变压器中性点、外壳及金属支架必须可靠接地。

①油断路器在运输吊装过程中不得倒置、碰撞或受剧烈振动。

②多油断路器在运输时应处于合闸状态。

③运道现场后,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基础的中心距离及高度的误差,预埋螺栓中心的误差。

④断路器应垂直安装并固定牢靠,底座或支架与基础的垫片按规定要求,各片间应焊接牢靠。

隔离开关安装在墙上的支架上,应先把支架预埋在墙上,带土建专业的装饰工程完毕后,在安装隔离开关,操作机构与隔离开关同时安装。

其安装方法与隔离开关相同,可直接安装在墙上,也可安装在墙的支架上。

①避雷器各连接处的接触表面,应除去氧化膜和油漆,并涂一层凡士林或复合脂。

②避雷器不得任意拆开,以免破坏密封和损坏元件。

(6)高压开关柜安装:

高压开关柜安装,用螺栓连接固定时,槽钢与预埋底板焊接,再将扁钢焊接在槽钢上,然后在扁钢上钻孔,用螺栓连接固定。

母线安装,其支持点的距离要求如下:低压母线不得大于900mm,高压母线不得大于700mm。低压母线垂直安装,且支持点间距无法满足要求时,应加装母线绝缘夹板。

①凡是高压线穿墙敷设时,必须应用穿墙套管。

②安装时,先将穿墙套管的框架预先安装在土建施工预留的墙洞内。待土建工程完工后,再将穿墙套管穿入框架内的钢板孔内,用螺栓固定。穿墙套管钢板在、框架上的固定采用沿钢板四角周边焊接。

(9)低压母线穿墙板的安装:

安装时,先将角钢预埋件配合土建施工预留洞的四个角上,然后将角钢支架焊接在洞口的预埋件上,再将绝缘板用螺栓固定在角钢支架上。

(10)低压母线中间绝缘板安装:

根据规范要求,低压母线支持点距离不得大于900mm。但由变压器低压套管引出的低压母线支架上的距离大都在1m以上,超过了规范规定的900mm的距离,故应在母线中间加中间绝缘板。

(11)电缆线路安装:

①电缆安装前要进行检查。1kV以上的电缆要做直流耐压试验,1kV以下的电缆用500V摇表测绝缘,检查合格后方可敷设。

②并联运行的电力电缆,其长度应相等。

③电缆各支持点的距离应按设计规定执行。

④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规范的规定。

⑤敷设前的检查。电缆在敷设前应仔细核对电缆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电缆表面有无机械损伤,并应进行直流耐压试验,进行绝缘电阻测试等。电缆敷设前清洁所有的电缆沟槽,并保证电缆沟内没有额外的东西。电缆沟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尺寸,全部电缆敷设完后,还应有20%的富裕量。

⑥电缆应按图纸要求在规定的路径(电缆沟或桥架上)敷设,敷设时尽量减少交叉,电缆要排列整齐。电缆敷设时,在电缆终端头与电源接头附近可留有备用长度。直埋电缆尚应在全长上留少量裕度,并作波浪形敷设。

⑦电缆保护管敷设,电缆穿过建筑物基础时,应先埋设电缆保护管,将电缆穿在管内,这样既可防止机械损伤,又利于电缆的拆换,保护管可采用钢管或水泥管,其管内径应比电缆外径大1.5倍。

⑧电缆中在支架上敷设时,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

①施工中,一定按国家规范和质量验收规范去做。

②电线接头要焊好,绑扎圈数要按规范去做,要按正确方法使其切实接好,铜线和线鼻子连接要焊好,铜铝线连接用铜铝线夹。

③施工中切实注意防潮东坡区岷江一桥改造工程系梁施工方案,如遇潮湿环境要在施工线路中或灯具上安装胶垫。

④进户线的导线截面的容量是根据建筑物内所需用电容量多少而选择的,进户线与通讯线交叉接近距离不小于1.25m,进户线不得有接头,断股、硬弯及因刀伤扭伤使导线截面减少,进户线不能直接由外线穿管入户内,应加防水弯头,防止电磁感应现象,使钢管发热,影响导线绝缘而发生事故。

⑤进户线经管线进入总配电箱,配电箱安装位置要求防潮防震,通风干燥地方和便于操作使于维修地方,三相四线制进线,配电箱必须有重复接地点,三相火线装置熔断器,零线不可装熔断器,单相配电箱可在相线、零线都加熔断器,为了接零保护可靠,在零线上尽量多点重复接地。配箱内颜色要明显,并要安设标志牌,标明所控回路和编号,并有查表口。

⑥照明器具安装前,应对所有灯具进行检查,规格、型号、防爆要求符合设计要求,灯具附件应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油漆脱落、灯罩破损等现象,所有灯具均要进行通电现象。

灯具的安装位置、标高及光源的方向,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满足以后照明的需要,灯具安装严格执行施工图纸上的安装方式,并做到牢固可靠,其中心线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插座和开关的安装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列安装或同一室内安装的开关和插座距地面的高度应一致,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相线应以开关控制,单相三孔插座的接地面对插座应左零右火上接地。

外墙弹性涂料施工方案交通桥及机架桥工程的施工

桥板预制现场要在距离施工现场合适的位置选择,场地面积保证混凝土浇制数量,用推土机找平、压实,上面浇制一层厚度不低于5厘米的细石混凝土,标号不低于200#,表面1:2.5水泥砂浆根据空心板挠度找平压光,合理养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