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村隧道出口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

上村隧道出口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67.2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上村隧道出口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

上村隧道出口洞身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

中铁十九局集团云桂铁路云南段项目经理部一分部

3.浅埋地段施工总体方案 5

4.浅埋段施工方法 5

降水井施工工艺4.1施工前准备工作 5

4.2隧道洞外施工 5

4.3隧道洞内施工 7

5.1监控量测项目 13

5.2监控量测管理及人员配备 14

5.3隧道量测项目、量测仪器及量测方法 14

5.3.1地质和支护状况信息的观察 14

5.3.2浅埋地表沉降监测 14

5.3.3拱顶下沉及收敛量测 14

5.4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15

6.成立组织机构 15

7.施工环保措施 16

8.施工安全措施 16

9.浅埋段施工塌方处理应急预案 18

9.1塌方发生时人员、设备、装置、材料的部署 18

9.1.1人员部署 18

9.1.2设备及材料的部署 18

9.2应急响应的责任部门 19

9.3可能发生的紧急状况以及危害程度 19

9.4现场人员的安排 19

9.5发生源控制 20

9.6应急处理的步骤及方法 20

9.6.1首先撤出工作面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 20

9.6.2处理塌方方法 21

9.6.3具体施工方法 21

9.6.4处理塌方常用的支护形式 22

(1)、《新建铁路云桂线云南段上村隧道设计图》

(2)、《新建铁路云桂线云南段上村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造价人才网环境等调查资料。

(4)、本单位所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7)、《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铁建设〔2010〕241号)

3.浅埋地段施工总体方案

在施工前分部施工科组织全体技术人员及各级管理人员对浅埋段原地物、地貌以及裸露岩体进行实地踏勘,勘查结果与设计图纸进行比对,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组织测量队对该浅埋段进行地形测绘,绘制地形图。并对参加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

通过施工放样,定出水泥土回填区域后,挖除不小于30cm保护土层,清除地表耕植土、植被草皮、淤泥等杂质,当原始地面坡度陡于1:5时,地表应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1m。

利用挖掘机挖掘后,放入施工场内,人工配合手推车运输,人工摊铺回填。

采用人工及机械两种方法相互配合进行夯实。第一层土采用人工轻夯,避免扰动下层岩体。虚铺土层厚度20cm,第一层土体固结后,覆盖洒水养护1天。第二层仍为人工轻夯,虚铺土层厚度20cm,覆盖洒水养护1天。第三层重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分层厚度30cm;夯实遍数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少于6~8遍,同时严格控制夯击遍数,避免过夯使已压实土体破坏。回填高度达到设计标高后,由测量工程师与专业监理工程师现场验收确认。水泥土回填顶面设置3‰的双向纵向排水坡,以便地表水通过坡面汇入拱顶水沟。

D2K698+035段纵断面图

4.2.5地表加固技术要求

(1)、施工中严格控制土的含水率,以18~20%为宜,对局部出现的弹簧土,须及时清除。

(2)、回填应分段依次施工,按一定的顺序保持均衡上升。层段间回填土接缝处应削成坡状或齿坎状,坡度不陡于1:3,并对接缝处加强夯实,保证水泥土压实度。

(3)、施工时对已填筑完成的水泥土应洒水养护。

(4)、填筑过程中,测量工作应同步进行,随时检查控制填土面高程及填土厚度;对水泥土层与层之间结合部处理要符合规范规定,土面过光时要采取人工刨毛处理,保证层间结合牢固。

(5)、水泥土压实指标:干密度≥1.7t/m³,压实度≥96%。每层土填筑完成后,进行土工试验,检测土的干密度,计算土的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进行上层土回填。

(6)、回填土应超出加固区以外每侧不少于50cm。对边角处机械无法夯实到位的地方,应采用人工夯实密实。

(7)、施工时注意协调回填土与其他工序之间的施工顺序与施工衔接。

洞顶水沟在回填水泥土完成后进行,采用钢筋混凝土,3.0m宽、1.5m深、厚0.5m,全长约60m。为避免山洪冲刷,应在水沟入水口及出水口处采用M10浆砌片石铺砌,两侧回填线外沿坡面铺砌5m范围的M10浆砌片石。

①导管规格:外径108mm,壁厚6mm;

孔口管:热轧无缝钢管,外径132mm,壁厚5mm;

②管距:环向间距40cm;

③倾角:外插角1°~3°为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④注浆材料:M20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⑤设置范围:拱部120°范围;

⑥管棚单根长度:35m

管棚施工主要工序有施作套拱;搭钻孔平台、安装钻机;钻孔;清孔、验孔;安装管棚钢管;注浆。工序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施工工艺详见下图。

由于本段埋深最浅位置在D2K698+035段,为3.49m,在扩挖工作室后,管棚的外插角度宜平缓,尽量控制在1°以内。

工作室开挖、支护完成后,继续向前开挖2榀比设计断面大25cm左右的断面,尽快初喷,封闭掌子面,厚度4cm,形成止浆墙,架设钢架,采用全站仪以及坐标放样法,在工字钢架上定出其平面位置;用水准尺配合坡度板设定孔口管的倾角;用前后差距法设定导向管的外插角,将导向管焊接在钢架上。导向管与钢架高差可通过钢垫板实现调节。焊接应牢固,使钢架与导向管形成整体,并迅速喷射混凝土形成套拱。导向管长度1m,采用外径132mm、壁厚5mm热扎无缝钢管。

3)搭钻孔平台安装钻机

①钻机平台可用方木或钢管脚手架搭设,搭设平台应一次性搭好,钻孔由钻机从低孔位向高孔位进行。

②平台支撑要着实地,连接要牢固、稳定。防止在施钻时钻机产生不均匀下沉、摆动、位移等影响钻孔质量。

③钻机定位:钻机要求与已设定好的孔口管方向平行,必须精确核定钻机位置。用全站仪、挂线、钻杆导向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调整,确保钻机钻杆轴线与孔口管轴线相吻合。

①为了便于安装钢管,钻头直径采用φ127mm。

②地质较好的情况下可以一次成孔;钻进时产生坍孔、卡钻,需补注浆后再钻进。

③钻机开钻时,可低速低压,待成孔1.0m后可根据地质情况逐渐调整钻速及风压。

④钻进过程中经常用测斜仪测定其位置,并根据钻机钻进的现象及时判断成孔质量,并及时处理钻进过程中出现的事故。

⑤钻进过程中确保动力器,扶正器、合金钻头按同心圆钻进。

⑥认真作好钻进过程的原始记录,及时对孔口岩屑进行地质判断、描述。作为开挖洞身的地质预探预报,指导洞身开挖。

①用地质岩芯钻杆配合钻头(Φ127mm)进行来回扫孔,清除浮渣至孔底,确保孔径、孔深符合要求、防止堵孔。

②用高压气从孔底向孔口清理钻渣。

③用全站仪、测斜仪等检测孔深,倾角,外插角。

①钢管应在专用的管床上加工好丝扣,棚管四周钻φ8出浆孔(靠掌子面4~5m的棚管不钻孔);管头焊成圆锥形,便于入孔。

②棚管顶进采用大孔引导和棚管机钻进相结合的工艺,即先钻大于棚管直径的引导孔(φ127mm),然后利用钻机的冲击力和推力低速顶进钢管。

③接长钢管应满足受力要求,相邻钢管的接头应前后错开。同一横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接头至少错开1m。

⑵注浆材料:注浆材料为水泥浆或M20水泥砂浆。

⑶采用注浆机将砂浆注入管棚钢管内,注浆压力一般为1.5~3.0MPa,具体浆液配合比和注浆压力由现场实验确定,当无吸浆量情况下,持压15min后停止注浆。

注浆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为钻孔圆柱体的1.5倍;若注浆量超限,未达到压力要求,应调整浆液浓度继续注浆,确保钻孔周围岩体与钢管周围孔隙充填饱满。

注浆时先灌注“单”号孔,再灌注“双”号孔。

开挖方法采用大拱脚台阶法。(见下图)

施工原则按照“短进尺、不爆破、强支护、早封闭”。严格按照铁道部120号文件执行,上断面每次开挖进尺不得大于1榀钢拱架间距,边墙每次开挖进尺不得大于2榀钢拱架间距,仰拱施作要及时跟进。

1.机械开挖①部,施作①部周边初期支护;开挖②部,并架设临时横撑,同时喷砼尽快封闭。

2.开挖③部,施作③部周边初期支护;开挖④部,并施作④部仰拱初期支护。

3.浇筑Ⅴ部仰拱和边墙混凝土,待仰拱混凝土初凝后,浇筑Ⅵ部仰拱填充至设计高度;根据监控量测,一次性浇筑二次衬砌Ⅶ部。

注意事项:(1)I18横撑连接处或钢架连接处均设钢垫板(247*20*1.6cm);I18斜撑与钢架连接处设钢垫板(30*40*1.6cm),斜撑与拱脚连接处设钢垫板(14*30*1.6cm)。

(2)钢架之间纵向连接筋应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工序变化处钢架应设锁脚锚管;

(3)复合式衬砌段在施工时,须按有关规范及参考图的要求,进行监控量测,根据监控量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确定灌注二次衬砌的时机及调整支护参数,必要时可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4)确保掌子面至仰拱距离不大于35m,掌子面距离二衬距离不大于70m;

采用V级C型复合式衬砌,钢拱架0.6m/榀,初期支护厚度28cm;拱墙衬砌厚度60cm。浅埋段基岩裂隙水较多,要特别注意防排水施工的质量,适当加密环向排水盲管的布设。

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主要包括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地表沉降。

5.2监控量测管理及人员配备

施工监控测量管理:紧跟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设置监测点,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或增加量测的内容。量测数据及时分析处理,实现动态管理、动态施工。

量测组织人员配备:隧道量测成立隧道二队专门量测小组。

由谢凯任组长,组员:李彬、杨柯华。

5.3隧道量测项目、量测仪器及量测方法

5.3.1地质和支护状况信息的观察

观察记录工作面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作地质素描。观察开挖面附近初期支护状况,判断围岩、隧道的稳定性和初期支护的可靠性。范围:工作面及初期支护后的地段进行观察。

5.3.2浅埋地表沉降监测

5.3.3拱顶下沉及收敛量测

5.4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1)将监测管理及监测实施计划纳入施工生产计划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施工工序来抓,并保证监测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

(2)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

(3)施工监测紧密结合施工步骤,监控每一施工步骤对周围环境、围岩、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据此优化施工方案。

(4)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每周报一次,特殊情况下,每天报送一次。监测报告应包括阶段变形值、变形速率、累计值,并绘制位移时态(或时程)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及时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副组长:王石磊、谢凯、车文斌

成员:吴占军、李彬、杨柯华、胡磊磊

(1)、施工界限外的植被、植物树木等不得随意破坏,必须维持原状并加以保护;施工用地界限范围内的树木、草皮和其他植物,移植利用,不得破坏。

(2)、永久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用植被加以覆盖。

(3)、充分做好开挖边仰坡、弃碴场地的植被恢复与绿化工作。

(4)、在堆弃过程中需先修好挡墙并作好地表水的引排疏导,其坡脚采用浆砌片石防护,不得向河流和设计范围外的场地弃碴,堵塞沟壑、河道。弃碴堆弃前,将地表熟土推至一旁,待弃碴完毕后将碴顶整平,并填保存的熟土进行复垦。

(5)、及早施作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6)、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彻底清理。

(7)、加强设备养护,减少设备漏油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

(8)、注意保护自然水流形态,做到不淤、不堵、不留施工隐患,不阻塞河道。

(1)、洞内、外施工时,都必须配备专职安全员;专职安全员上岗必须佩戴安全员袖标,凡进洞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2)、重视边坡的稳定和排水,做好截水沟、边沟,经常检查边坡的稳定情况。

(3)、加强本段的超前地质预报,注重围岩监测和观察,对目测观察予以足够的重视,随时注意围岩的岩质和分布情况变化,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掌子面填充物的性质、涌水量,喷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拱架是否变形。当围岩变形量无变缓趋势或喷射混凝土产生较大的剪切状态时立即停止开挖,采取辅助加固措施。

(4)、隧道施工各班组间,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在交接班时,交班人应将本班组的施工情况及有关安全事宜及措施向接班人详细交待,并记载于交接班记录本上,工地值班负责人(领工员)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每班开工前未认真检查工作面安全状况,不得施工。

(5)、对本段施工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安全措施,施工中采取预防措施,不得盲目冒进。

(6)、隧道掌子面钻眼前钻眼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如支护、顶板及两帮是否牢固,如有松动的岩石,应立即加以支护或处理。

(7)、洞内爆破作业必须统一指挥。施工爆破时,所有人员必须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警戒区外,并设置安全警戒线。

(8)、当喷射砼尚未达到一定强度即趋失稳的围岩,或喷锚后变形量超过设计容许值以及发生突变的围岩,宜用钢架支撑进行支护。

(9)、把喷层的异常裂缝作为主要安全检查内容之一,经常进行观察与检查,并作为施工危险信号引起警惕。

(10)、如发现隧道内有险情,必须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标志或派专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若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区。

(11)、在本段开挖支护完成后,及时施作仰拱衬砌以及拱墙衬砌,封闭成环。

9.浅埋段施工塌方处理应急预案

上村隧道出口浅埋段地质条件复杂,存在突水、突泥﹑坍塌、围岩失稳等地质问题或风险因素。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避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针对可能发生围岩失稳等不良地质制定一分部“浅埋段施工塌方处理应急预案”。

9.1塌方发生时人员、设备、装置、材料的部署

成立以施工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塌方抢险及处理的组织机构,配置足够的应急抢险人员、设备,由安质科制定应急的抢险预案,做到组织得力,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9.1.2设备及材料的部署

2)抢险设备:搅拌机、注浆泵、材料运输车、挖掘机、装载机、风钻等;

3)监测设备:全站仪、精密水准仪、塔尺、钢尺等;

4)抢险材料:钢管、小导管、水泥、型钢、钢筋、速凝剂、砂石料、木材等。

9.2应急响应的责任部门

YD/T 2969.2-2018 100Gbit/s 双偏振正交相移键控(DP-QPSK)光收发模块 第2部分:CFP相干光模块.pdf抢险施工组组长:分部安全总监李辉

副组长:综合办主任赵洁

技术方案组组长:分部总工刘扬

副组长:工程部长王石磊

事故调查组组长:安质部长车文斌

材料供应组组长:物资部长张延明

生活供应组组长:综合办主任赵洁

DBJ50/T-348-2020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9.3可能发生的紧急状况以及危害程度

4.1塌方在掌子面时,无人员伤亡,危险程度小(物资受损)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