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湾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方家湾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96.99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方家湾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方家湾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方家湾隧道位于清水县方家湾村后,樊河宽谷区,所处地貌单元为黄土梁峁区,地形起伏大,黄土梁峁区发育,沟梁相间,进出口交通相对便利。隧道起讫里程为IDK43+138~IDK43+640,全长502m。隧道最大埋深约50~60m,本隧道为全线唯一的一座双线隧道位于方家湾车站内。隧道洞身均位于直线上,洞内线路纵坡为+10.0‰、1‰的单面上坡。

工程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

隧道经过范围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砂质黄土、粗角砾土,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基岩为上第三系泥岩及华力西期闪长岩。岩性特征详述如下:

1.砂质黄土(Q4dl3):分布于隧道进出口,厚度11.9~19.7m,黄褐色,土质较均一级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同时也可用作投标技术标,及其经典),稍湿,稍密—中密。级普通土,σ0=120kPa。

2.粗角砾土(Q4dl6):出口端砂质黄土层以下,厚约9~10m,杂色,砾石成分以砂岩、闪长岩、片麻岩为主,颗粒呈圆棱角状,稍湿—潮湿,中密,级硬土,σ0=450kPa。

3.砂质黄土(Q3eol3):广泛分布于隧道顶部地表,厚度约5~7m不等,隧道进出口处黄土层较厚。黄褐色,土质较均,岩芯饼状、散状。稍湿,稍密—中密,级普通土,σ0=150kPa。

4.泥岩(NMs):棕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成岩作用差,强风化,级硬土,σ0=300kPa。

5.闪长岩(δ4):褐红色,显晶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长石、云母为主,节理裂隙发育,强风化,级软石,σ0=300kPa;弱风化基岩,级次坚石,σ0=1200kPa。

经地表调查及钻探显示工点范围内地质构造不发育,未发现有明显的地质构造行迹。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依据工点附近水质分析报告显示,地下水及地表水水质良好,对圬工无侵蚀性。

工点范围内无不良地质存在

工程范围内广泛分布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砂质黄土、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具Ⅲ级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厚约5~10m。

隧道范围内分布的上第三系泥岩为膨胀岩,遇水易软化、变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6—2001)公布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相当地震基本烈度八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

积极响应和遵守招标文件中的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文明施工等的规定。积极响应和遵守招标文件中的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合同协议条款及补充协议内容。

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工序的原则。以隧道正洞开挖、衬砌施工为关键工序,重点编制。整个工程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

尊重设计、结合现场的原则。以设计图为依据,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和本单位的施工能力、经济实力、技术水平进行编制,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尽量做到平行作业、均衡生产,力求资源合理配置。

加强过程统筹安排及监控管理,实行快速施工的原则。实行动态施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确保工程质量。

以质量创优、安全无事故,执行ISO9001标准,确保质量第一,确保隧道洞身开挖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原则,来编制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的原则。

文明施工、重视环保、确保环境卫生的原则。临时工程布置,以满足快速施工为主,力求整洁、有序,减少土地占用,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管理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安排在保护自然生态、施工环境,保护职工健康,创建文明标准工地的原则。

以确保水土保持、保护地下管线和既有构筑物且减少扰民、公共交通配合的原则,指导施工,切实维护业主及地方群众的利益。

根据隧道施工总工期计划安排,结合洞口地形条件、隧道长度等情况,安排隧道架子队组织施工。

架子队伍按照高度专业化、机械化作业的原则配备,调遣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隧道施工专业队伍承担本隧道工程的施工任务,组成钻爆、支护、衬砌、运输等机械化作业线,实行弹性编制,按24小时三班制安排施工。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清水至张家川公路中段四合村处改建原有便道及新修便道、便桥进入方家湾隧道出口施工场地。便道宽5~6米。

本工程外部电源条件相对较好,电力资源丰富。附近电力电网发达,10kV农用电网通到附近村落,主要为清水110/35/10kV变电站,能为施工负荷供电,且变电站向施工供电的电源较可靠。

在横洞洞口附近设置配电房,一台630kW的变压器设在洞口左方的庙附近。

本工程途经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沿线分布有樊河,均为常年流水河,水量随季节而变化,水质对混凝土大多不具侵蚀性,施工用水可就近取用。四合村生活用水均采用地下水,水质良好,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无侵蚀性,生活用水可就地打井取用。

本隧道弃碴量6.9万方(实方),均被路基填方利用,运距路基以已计入。

方家湾隧道洞口较平坦,洞口设混凝土搅拌站1座,为隧道施工提供备用混凝土。

施工场地布置满足无轨运输施工要求。随着施工进一步完善临时设施,形成设备配套、功能完善、井然有序的施工场地。

施工场地四周设排水沟,洞口路堑地段两侧排水沟与洞口门上方天沟形成闭合排水系统。洞内外施工污水修建沉淀池,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

洞内排水,在进入反坡施工时,隧道排水将成为施工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工作内容,现场必须备足大功率抽水设备,以备突水时使用。每隔50m设置集水坑,使用潜水泵外排。

1.修建洞门及洞口排水设施,洞口排水系统应在施工期的雨季之前完成;加强洞内施工用水管理,防止积水浸泡墙基。

2.开挖边、仰坡坡面应加强防护,边坡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层高1.5m左右,并随挖随护,防止边坡失稳,引起山体滑塌。

3.Ⅴ级围岩土质段采用弧形型导坑留核心土法开挖,石质段采用段台阶法施工,每环节开挖完成后应对掌子面进行封闭,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及时封闭仰拱,以确保安全;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控制台阶的开挖长度;石质围岩施工中应坚持“光面爆破、支护紧跟、监控量测、及时反馈修正”的原则。

4.采用台阶法施工分步加设钢架时,钢架拱脚要设锁脚锚杆,防止拱脚下沉引起初期支护开裂。

5.隧道采取“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衬砌紧跟”的施工方法,开挖面距离二衬不宜过长,控制在30m左右。施工中初期支护施做应及时可靠,以避免坍塌,确保施工安全。初支采用先拱部后边墙自上而下的顺序施工,二衬采用先墙后拱法施工,洞口范围内的衬砌与洞门结构整体浇筑。

6.喷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施工中应设置喷射混凝土的标志。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分层,由上而下交错进行,当岩面有较大凹洼时,应先填平。当受喷面有滴水、淋水、集中出水点时,应进行处理。

7.锚杆杆体的抗拉力不应小于150KN,锚杆用的水泥砂浆,其强度不应低于M20。孔内灌注砂浆应饱满密实。锚杆必须安装垫板,垫板与喷混凝土面密贴。

8.系统锚杆应与钢架焊接,以增强初期支护的整体性,对于V级围岩加强地段,施工中在不减少锚杆总数的情况下,根据钢架的设置间距,以保证钢架与锚杆的连接。

9.钢架应在初喷混凝土后及时架设。沿钢架外缘每隔2m应用钢楔或混凝土预制块楔紧。钢架应与喷混凝土形成一体,钢架与围岩间的间隙必须用喷混凝土充填密实;钢架应全部被喷混凝土覆盖,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0mm。上台阶使用钢架时,应施做锁脚锚杆防止拱部下沉变形。

10.应根据对围岩和支护量测得变形规律,确定二次衬砌的施做时间。一般情况下,二次衬砌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其本稳定后施做,浅埋、偏压及特殊地段应及早施做二次衬砌。

11.灌筑混凝土应振捣密实,防止收缩裂开,振捣时不应破坏防水层。二次衬砌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有关规范要求。

12.仰拱宜超前拱墙二次衬砌,其超前距离宜保持3倍以上衬砌循环作业长度。仰拱施工前,必须将隧底虚碴、杂物、积水等清除干净,超挖应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仰拱施做应优先选择各段一次成型,避免分部灌筑。仰拱施工缝应作防水处理,其工艺及要求同衬砌拱墙的施工缝。

13.衬砌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应严格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14.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分析数据,调整支护参数。开挖前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

15.衬砌背后的排水盲管应配合衬砌一次施工,施工中应防止衬砌混凝土或压浆浆液浸入盲沟内堵塞水路。

16.在冬季施工时喷射和灌筑混凝土施工,应严格按照严寒地区有关混凝土施工的规范办理,确保施工质量。

17.防水板在施工中应注意:

(1)防水板铺设前,应先割除初期支护表面外露的锚杆头、钢筋头等坚硬物,凹凸不平处需补喷、抹平,局部漏水处先行进行处理。二次衬砌灌筑混凝土时,不得损坏防水板。

(2)在清理好的基面上,先铺设土工织物缓冲层宜用钢钉,打钉时应加垫圈并垂直于喷混凝土表面,钉与钉之间不得绷紧,缓冲层与喷混凝土表面应密贴。

(3)两环防水板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5cm,搭接焊缝宜为双焊缝,若有漏焊,当有烤焦、焊穿时应采用塑料或橡胶片焊粘覆盖。

(4)铺设防水板时应按隐蔽工程办理,二次衬砌施做前应检查质量,并填写质量检查记录。防水材料的材质应满足《隧规》(TB10003—2005)规定及《铁路隧道施工规范》的施工要求,确保防排水的效果。

18.隧道进、出口段埋深较浅,坡积层较厚,施工中应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勤量测,弱支护,早衬砌”的原则,避免隧道塌方,确保隧道施工及地表道路安全。

19.监控量测应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施工过程中。

20.隧道进洞前应核对地形及地质情况,确保进洞安全及洞口稳定,洞内施工应分段仔细核对地质情况,如发现与设计资料不符,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以便进行变更设计。

本工程施工使用的设备、材料采用公路运输方式进入现场。轨料通过清水至张家川公路利用汽车运至工地,各种地材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要求进场。

施工机械同样采用汽车运到工地。

材料供应:本隧道物资的采购、供应和管理将严格执行业主的物资管理办法,工程所需材料均严格按三位一体认证程序采购、供应和管理。

为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施工进度,方家湾隧道的试验工作由设在红堡镇的中心试验室承担,负责工程需要的各种材料的抽检、取样、试验等工作,和必要检测,以指导及控制施工,确保工程创优。

洞口施工场地及边仰坡的征地拆迁→边仰坡的清理地表→洞口投点→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地质超前预报→隧道洞身开挖→断面的检测超欠挖确定→报监理工程师签证→封闭掌子面初期支护施工→试验检测→质量评定→报验监理签认→二次衬砌施工→施工自检→报检签认→电缆沟施工→铺底及填充施工→附属施工→施工自检→报检签认→试验检测→质量评定→工程验收→土地复耕→工程保修。

在完成交接桩后按规定要求和标准完成本隧道的中线和水平贯通测量的复测,并对控制点埋设护桩。为了确保隧道精确贯通,采用精密导线网取代传统的三角网作为洞内外的平面控制;沿着导线点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方法控制隧道高程。根据设计图纸及设计部门提供的隧道控制桩位和平面控制网等测控资料进行详细的复核,编制详细的测量放线实施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控制测量措施。

利用设计提供的洞外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对洞口处洞外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证明其是否可靠。

3.洞内控制测量及洞内施工放样

洞内测量是洞外控制点向洞内导线点的引测,主要内容为施工中线测量,水准测量及施工断面测量。洞内控制点的布设采用沿线路方向布设光电测距导线网的方式。布设导线时,尽量使导线靠近两洞口连线,以减少测距误差对横向贯通的影响;增加导线闭合环的个数,以减少环中导线点的个数,增加检核条件。为了减少测角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的影响,要尽量减少导线转折点的数量。为了提高测角精度,维护边、角等权观测的原则,使平差计算简单化,布网时相邻导线边的长度不宜相差悬殊。

洞内控制测量采用徕卡8002全站仪和水准仪。

本隧道进、出口为Ⅴ级围岩,施工时应先做好洞口段的地层加固和洞口的防排水设施,再进行洞口开挖,并及时做好洞口边仰坡防护,尽早修建洞门及洞口段衬砌,以确保洞口稳定和施工安全。

洞口明洞及棚洞段采用明挖法施工,明挖施工避开雨季,以免临时开挖边坡受雨水冲刷而坍塌。明挖段本着开挖一段,衬砌一段,回填一段的方法施工,防止长段落暴露。

洞口土石方开挖前,准确放出开挖边线,根据洞口地形情况,在开挖线以外5~10m开挖并施作截水天沟,做好临时截排水设施,待洞门结构浇筑并回填完成后及时施作永久排水系统,防止积水长时间浸泡墙脚和隧底,造成边墙围岩失稳。

洞口段土石方开挖,采挖掘机纵向分段、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高度3~5m,岩体坚硬时,采用人工打眼浅孔松动爆破。挖掘机直接装车,自卸车运碴,或由装载机配合装车,自卸车运碴。开挖后及时对边、仰坡实施喷锚网加固防护。

明洞段隧底开挖完毕后进行检查基底承载力,必要时进行地基处理,保证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然后进行仰拱施工。

施工过程中对坡面稳定、基底稳定等进行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坡面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保证基坑稳定和施工安全。

(1)明洞与洞门结构混凝土浇筑:明洞段结构浇筑混凝土施工由明暗交接处向洞口方向进行;明洞衬砌采用衬砌台车分段浇筑,钢筋集中下料制作,现场绑扎。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合,输送车运输,泵送入模,机械振捣。洞门边缘挑起部分加工异型钢拱架,与明洞一次浇注。隧道进出口衬砌均按战备要求进行加强。

(2)明洞回填:明洞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拆模,外模拆除后及时施工洞顶防水层。明洞衬砌两侧回填对称分层进行,并分层夯填密实,每层厚度不大于0.3m,两侧回填土的高差不大于0.5m。回填土石顶面铺设粘土隔水层,粘土隔水层应结合地形纵向贯通,避免出现断层或错台,隔水层纵坡做成单面坡,以利排水,隔水层与边坡、防水层与边坡等均应良好搭接。明洞回填完成后对坡面与回填表面均采用浆砌片石骨架与植草相结合的手段进行防护。

(3)明洞与暗洞的衔接:明洞开挖及边坡防护完成后及时做好坡面防护措施,并尽快施作套拱与大管棚,然后进行暗洞开挖,暗洞掘进一段长度后,及时施做明洞衬砌。明洞段衬砌与暗洞衬砌之间设宽度2cm变形缝一道。

浅埋及黄土地层地段施工

本隧道进、出口埋深较浅,且处于黄土地层中。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管超前、短开挖、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进行施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根据设计要求该黄土地层地段隧道进出口30m拱部150°范围内设φ108超前大管棚,环向间距40cm,外插角5°~10°,管内压注水泥浆,洞身段拱部设φ42超前小导管预支护,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隧道采用弧形导坑留核心土法开挖,开挖应在保证土体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应尽量减少工序,缩短工序循环时间,减少开挖面暴露的时间和施工对土体的扰动。隧道施工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严禁放炮,尽量减少对围岩稳定性的破坏。隧道开挖完毕之后立即进行锚网喷初期支护及3榀/2m的Ⅰ20b型钢钢架加强支护。

石质隧道开挖采用光面爆破,严格控制超欠挖,以达到开挖轮廓圆顺,开挖表面平整。该隧道Ⅳ、Ⅴ级围岩开挖时,以多功能台架配备多台气腿式风动凿岩机为主要钻孔设备。

爆破的关键控制点是提高炮眼利用率、保证光面爆破效果、改善工作环境,缩短装药时间,为达到以上目的,将根据本隧道的岩石特性在进尺确定、炮眼布置、装药方法和工艺以及爆破方法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优化。

黄土隧道主要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整的方式进行,以格栅钢架间距为循环进尺控制进度,以挖掘机作为挖装碴机械,减少对隧道底部的重复碾压。

本隧道岩石地段隧道开挖按“新奥法”组织施工,Ⅲ级围岩开挖采用光面爆破,Ⅳ、Ⅴ级围岩开挖采用预裂爆破法或者人工配合机械开挖,严格控制超欠挖,以达到开挖轮廓圆顺,开挖面平整,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黄土地段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开挖。

根据隧道地质情况,本隧道洞身Ⅲ级围岩段采用全断面法或台阶法施工,Ⅳ级、Ⅴ级围岩地段采用短台阶法或CD法施工。

Ⅴ级围岩洞口风化地段采用短台阶法施工,台阶长度控制在5m以内。在钻进式注浆锚杆超前预支护下,上台阶以人工风镐开挖为主。开挖后及时喷混凝土封闭岩面,及早施作拱部喷锚网、钢架初期支护,喷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

中、下台阶开挖时与上台阶开挖循环进尺相同,开挖后立即喷混凝土封闭岩面,及时施作边墙喷锚网、钢架初期支护。左右侧槽须错开2~3m。每循环进尺0.6~1.2m。

Ⅳ级围岩上台阶高度约3.5m,下台阶高度约5m,台阶长度6~10m;Ⅳ级围岩浅埋段上台阶高度可适当降低,台阶长度可适当缩短。

Ⅴ级围岩洞口风化段或砂性黄土段在超前大管棚和超前小导管的预支护下,采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开挖,以人工风镐开挖为主。开挖后及时喷混凝土封闭岩面及核心土,及早施作拱部喷锚网、钢架初期支护,喷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

上部弧形导坑开挖面与两侧边墙开挖面拉开一段距离,各开挖面循环进尺基本相同。开挖后立即喷混凝土封闭岩面,及时施作边墙喷锚网、钢架初期支护。左右侧槽不能对称开挖,须错开2~3m。每循环进尺0.6~1.2m。

本线隧道Ⅳ级和Ⅴ级围岩段采用CD法开挖,整个断面分为左右2块6部开挖,先挖左侧①②③部,后挖右侧④⑤⑥部,纵向台阶长度约3m,左右错开6~8m,中隔壁支撑随开挖进行。

见《CD法施工工序横断面示意图》。

在进行过充足论证的情况下,结合历年来在铁路和高速公路施工中的类似施工经验,优化开挖、掘进、出碴施工方案,优化通风方案,合理安排循环时间。

Ⅲ级围岩开挖与支护工作循环时间计算

Ⅲ级围岩开挖与支护工作循环时间计算详见《Ⅲ级围岩开挖与支护循环时间表》。

Ⅲ级围岩开挖与支护循环时间表

1、超前地质预报的长度和内容详见有关章节,本表所列时间为分摊到每个循环中的时间。

2、实际施作过程中锚杆及挂网、安装格栅钢架以及复喷混凝土作业可以平行作业。

Ⅳ级围岩开挖与支护工作循环时间计算

Ⅳ级围岩开挖与支护工作循环时间计算详见《Ⅳ级围岩开挖与支护循环时间表》。

Ⅳ级围岩开挖与支护循环时间表

1、超前地质预报的长度和内容详见有关章节,本表所列时间为分摊到每个循环中的时间。

2、上、下台阶间形成平行流水作业,循环进度受上台阶控制,台阶长6~10m。

3、实际施作过程中锚杆及挂网、安装格栅钢架以及复喷混凝土作业可以平行作业,下台阶工序作业时间有富余;上下台阶间平行作业。

Ⅳ级围岩开挖与支护工作循环时间计算

Ⅴ级围岩开挖与支护工作循环时间计算详见《Ⅴ级围岩开挖与支护循环时间表》。

Ⅴ级围岩开挖与支护循环时间表

钻眼(弱爆破)或机械人工开挖

1、开挖以机械为主,必要时辅以微震动爆破。

2、超前地质预报的长度和内容详见有关章节,本表所列时间为平均时间。

3、锚杆、挂网及复喷混凝土与右侧壁的开挖前后错开同时进行。

衬砌混凝土工作循环时间计算

本隧道正洞各类围岩衬砌断面均为复合式衬砌断面,隧道施工洞口配1台12m长的整体液压衬砌台车,输送泵浇筑混凝土,考虑到隧道内混凝土的养护温度条件较好,复合式衬砌段混凝土养护3天后即可达到设计拆模强度,因此复合式衬砌按3.5天一循环安排施工。

每循环各工序时间安排详见《复合式衬砌各工序工作循环时间计算表》。

复合式衬砌各工序工作循环时间计算表

含排水盲管埋设固定,防水板铺设工序对衬砌作业影响较小,只需领先衬砌工序一个循环即可。其施工时间可与二次衬砌平行作业,不占用二次衬砌施工时间

折合3.5天衬砌一个循环,施工中可根据衬砌与开挖工作面的距离,适当进行调整。

复合式衬砌与掘进的进度时间关系

正洞各工作面仰拱、防排水、二次衬砌与掘进平行作业,进度与掘进基本一致;仰拱先行,衬砌紧跟,其开始时间滞后掘进1个月左右;完工时间滞后掘进1个月左右。

距掌子面40m后开始开挖,Ⅲ级围岩地段一次爆破成型,Ⅳ、Ⅴ级围岩地段先超前支护后开挖,必要时增设钢架支护。

Ⅲ级围岩地段,开挖前沿开挖轮廓外1.0m打设超前锚杆,开挖进尺控制在1.5m左右,开挖后及时进行喷锚支护;Ⅳ、Ⅴ级围岩地段,随该处隧道下断面的支护施工提前完成超前支护,并将该处的支护钢架采用异型钢架连接(型钢所连成的弧形在避车洞的开挖轮廓以外),待避车洞开挖时拆除支护,支护情况结合围岩设置。

钻爆作业是隧道施工控制工期、保证开挖轮廓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减轻对围岩的振动破坏,本隧道采用微振动控制光面爆破技术,并根据围岩情况及时修正爆破参数,达到最佳爆破效果,形成整齐圆顺的开挖断面,减少超挖,杜绝欠挖。根据要求周边眼残眼率硬岩达到80%以上,中硬岩达到60%以上。

隧道除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外,其余均采用台阶法开挖,光面爆破施工。光面爆破施工工艺见《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流程图》。

炮孔布置要适合机械钻孔。

减少对围岩的破坏,周边采用光面爆破,控制好开挖轮廓。

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掘进速度,缩短工期。

眼直径d:选用42mm的钻孔直径。

炮眼深度L:Ⅲ级围岩炮眼深度约2.7m。

抵抗线W:当炮眼直径在35~42mm的范围内时,抵抗线W与炮眼深度有如下关系:

W=(15~25)d或W=(0.3~0.6)L。据此Ⅳ级围岩取W=50cm。

炮眼间距a:同一排两炮眼之间的距离与抵抗线之间的关系式为:

W=(1.1~1.8)E。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取W=1.25E,Ⅳ级围岩取E=62cm。

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

掏槽眼采用菱形直眼掏槽,为满足钻孔台车钻眼凿掏槽眼方便,达到要求的精度,将掏槽眼设置在偏中线一侧(左右均可)1.5~1.8m,距底板线1.5~1.8m处。

炮眼布置详见下页《掏槽眼布置图》。

(4)光面爆破参数的确定

方案采用工程类比法,参考国内相似地质条件隧道光面爆破施工的资料及铁路隧道施工规范进行设计。在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装药结构见《装药结构示意图》,图中药卷数量为示意。施工中钻爆参数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本隧道出碴采用无轨运输方案,由挖掘机、侧卸式装载机、扒爪装岩机、自卸汽车组成装运系统,设专人指挥车辆通行,确保行车安全。

超前小导管采用φ42无缝钢管制作,管长采用3.5m(预留止浆段不小于0.3cm),导管加工在现场专业车间进行,其注浆孔采用钻床成孔,先将导管一端做成尖形,另一端加焊φ6管箍,并经质检人员检验合格方可交付使用。

(2)钻孔、插入小导管

小导管钻孔前,先进行孔位测量放样[东莞]碧桂园住宅项目斜屋面高支模施工方案.doc,做到位置准确,钻孔严格按放样进行,孔位外插角度符合设计要求,避免造成串孔,影响注浆效果。钻孔完成后,先用高压风(或水)清孔,然后进行注浆。

注浆前认真做好机具设备的检修工作,并加入清水进行试运转,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和修复,使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对注浆管路系统包括接头、阀门等进行认真检查,如有破损予以更换,不好用的接头、阀门不使用,防止注浆时在较高压力下发生脱扣。

注浆过程中随时注意检测所注浆液的凝结时间是否与要求相一致,否则及时找出原因予以排除,注浆作业前后配合,统一指挥。

注浆管的止浆和固定:在注浆管预定的位置,用沾有胶泥的麻丝缠绕成不小于钻孔直径的纺锤形柱塞,把管子插入孔内,再用台车把管顶入孔内,使麻丝柱塞与孔壁充分挤压紧,然后在麻丝与孔口空余部分填充胶泥。

注浆作业完毕后,对所有的机具设备,特别是搅拌机、注浆管、接头、阀门、贮浆桶等认真清洗干净,收好后撤出洞外,并定期进行检查、保养,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以备下段注浆使用。

消防工程安装的通用要求施工工艺见《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注浆工艺流程图》。

隧道进、出口地段岩体较破碎,为确保进洞安全,洞口Ⅴ级围岩段需进行φ108大管棚超前支护,大管棚施工方法和工艺如下:

在洞口岩壁上施工混凝土套拱作为大管棚导向墙,内设型钢钢架,按设计管棚位置埋设套管并与钢架焊接。套拱采用型钢钢架支设模板浇筑。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