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及连接平台建安工程砼施工方案

地下车库及连接平台建安工程砼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77.8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地下车库及连接平台建安工程砼施工方案

XX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5

吉安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吉安市城乡规划建设局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2018年12月)4.3现场施工准备 6

4.4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 6

4.6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12

4.7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3

五、施工管理措施 14

5.1质量管理措施 14

5.2安全管理措施 16

5.3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17

5.4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7

5.5成品保护措施 18

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方案

《高层建筑箱型基础与筏型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JGJ/T10-201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79177.6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3358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7424平方米;1、2#楼为超高层居住建筑,44层,高度分别为147.9、147.55米,建筑面积分别为36243、37189平方米;3、5#楼为高层办公建筑,24层,高度分别为97.05、97.4米,建筑面积分别为23252、23601平方米;4、6~10#楼为多层商业建筑,4#楼1层、6~10#楼3层,高度分别为18.2、17.35、17.5、17.4、14.55、17.95米,建筑面分别为511、2095、2732、2075、2629、2780平方米。

主体结构概况及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如下:

基础垫层:C15;厚100。

地下室外墙(与土接触部分),筏板、基础梁、室外窗井等均采用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见下表:

地下一层外墙及地下室外露顶板

地铁通道部分的外墙、底板、顶板

人防顶板、顶梁均采用C35防水混凝土。

其它部位均采用普通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见下表:(未注明部分见各设计图)

注:其他次要构件,如填充墙之构造柱、抱框、圈梁、过梁等混凝土等级为C25。

注:基础采用粉煤灰混凝土,用60d龄期的强度指标作为其混凝土设计强度。其他次要构件,如填充墙之构造柱、抱框、圈梁、过梁等混凝土等级为C25。

本工程混凝土耐久性应符合下列要求:

最大碱含量(kg/m³)

(1)认真熟悉图纸,根据设计要求和工艺规程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2)进行混凝土施工方案交底,熟悉分部分项施工方案,学习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查评定标准。

(1)根据材料用量及各阶段的材料进行采购定货,与厂家签订供货合同,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支设完并经验收合格,人员、施工机具、临时用电线路等已充分准备。

8m3混凝土搅拌输送车

(1)为了浇筑及下料的一致,负责布料的人员指挥停料或下料,负责人员则综合传来的信息指挥罐车的走向。同时,在现场设指挥中心,人手配备手持对讲机,作为相互联络的工具,对全场全过程进行统一调度,并管理、监督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施工顺序、养护情况、施工质量。

(2)每个施工队伍施工人员分两大班,要明确分工、职责,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人。每班交接班工作提前半小时完成,人不到岗不准换班,并明确接班注意事项。

(3)施工时现场工长应对混凝土的下料时间、速度、浇筑顺序、振捣、找平、养护等各道工序严格按技术交底控制执行。

(4)每次浇注混凝土前劳动力数量安排:

四、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水泥品种及用量直接影响水化热的高低,减少每立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就可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水泥采用P.O42.5Mpa。

为了保证混凝土碱含量控制在3Kg/m3之内,采用低碱活性骨料。

本工程试配工作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负责,在考虑施工和易性的前提下,初步选出水灰比、水泥用量,求出用水量,再依据所选的砂率,求出砂、石的重量,得出初步配合比。

4.2.3本工程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是:

1)试配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

2)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42.5水泥,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20Kg;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280kg;

3)灰砂比宜为1:1.5~1:2.5;

4)水灰比不大于0.5;

5)砂率控制在40%~50%;

6)混凝土坍落度120~160mm;

7)混凝土到达现场的入模温度控制在25℃以内。

8)混凝土初凝时间7小时,终凝时间10小时。

4.3.1针对浇筑部位结合现场场地特点,确定罐车的进出路线及泵车的布置。

4.3.2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连续均匀进行,合理组织劳动力,在施工过程中按施工方案施工,并在浇筑混凝土前组织召开一次班长以上人员参加的技术交底会,使工人能确实掌握操作要领及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的事项。

4.3.3各部位钢筋内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渣土、杂物及积水,待模板、钢筋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才允许浇筑。

4.3.4在墙、柱钢筋上必须抄出+0.5m标高控制线,并用油漆划上红色三做标记,现场备有水准仪,对集水坑等标高重点控制,以便随时抄平,控制标高正确性。

4.4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

1)泵送混凝土施工计算

混凝土罐车数量应根据各搅拌站距现场距离确定,必须保证现场每台泵车有6辆罐车,在早晚上下班车流高峰期,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少混凝土罐车数量。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泵机型号、输送距离及现场泵送混凝土排量,选择φ125型输送管,配以锥形管、弯头,橡胶软管。

①泵管布置应尽可能缩短管线长度,为减少压力损失,配管按照“走近路、少转弯”的原则,尽量缩短管线长度,少用弯管和软管,以减少泵送时的负荷,有利于顺利压送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泵管接头应严密,有足够的强度。输送管的铺设应保证安全施工,便于管道清洗、故障的排除和装拆维修的方便。

②在同一条管线中,应采用相同管径的输送管;同时采用新旧管时,应将新管布置在泵送压力较大处。管线布置应横平竖直,垂直管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③楼板施工面上的水平管越短越好,一般不宜超过80m。由于楼面上水平管是临时性的,且泵送压力较小,因此仅简单用木块垫起即可,不必采用其他固定措施。

④泵管应定期检查,特别是弯管和锥形管等部位的磨损情况,以防爆管。

⑤垂直立管下端的弯管不得作为上部立管的支撑,而应设置坚固的钢支撑,承受垂直管重及混凝土流动的脉冲作用,并应保证弯头易于拆除,方便清理堵管故障。

(1)混凝土泵的进料斗上,应安置筛网并设专人监视喂料,防止料径过大骨料或异物进入泵造成堵塞。

(2)混凝土在泵压作用下入模、经振捣后较短时间内即对模板产生大的侧压力。因此必须保证模板和支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3)混凝土泵送施工应有统一指挥调度,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配备通讯设备,保证混凝土泵和搅拌站与浇筑地点之间的联络畅通。混凝土泵启动后,先泵送适量水湿润泵的料斗、活塞及输送管道;经泵水检查,确认泵和管中无杂物后,再泵送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同组份的水泥砂浆,用以润滑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内壁。润滑用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在出料口处应分散开,不得集中浇筑在一起。

(4)开始泵送时,泵应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可反泵的状态;泵送速度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以保证正常速度连续泵送。泵送混凝土时,活塞应保持最大行程运转,使泵满负荷工作,提高机械效率,减少活塞磨损。水箱或活塞清洗室中应经常保护充满水,以免造成水量不足而引起水温升高,甚至造成机械故障。

(5)混凝土泵送应连续进行,当遇到混凝土供应中断等情况,应采取慢速和间歇泵送,并要满足所泵送混凝土从搅拌至浇筑完毕所延续的时间不超过其初凝时间。当中断泵送期间也可利用料斗内的料,每隔4—5min进行4个行程的正、反泵。以防止混凝土拌合物结块或沉淀而造成堵管事故。

(6)冬施期泵送混凝土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混凝土掺加复合外加剂;

②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③必要时输送管道采用高效绝热材料保温。

(7)泵送完毕,应及时将混凝土泵及输送管道清洗干净,以利于下次使用顺利泵送。清洗时应反泵抽吸,将输送管内的混凝土吸净,并对输送管道用压力水冲洗。

1)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2)预埋件、预留洞口、水电管线等已预留或预埋好。

(3)混凝土振捣器、铁锹、灰槽等准备就绪。

(4)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给混凝土泵喂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搅拌机喂料时,反转卸料应配合泵送均匀进行,且应使混凝土保持在集料斗内高度标志线以上;

②暂时中断泵送作业时,应使拌筒低速搅拌混凝土;

③混凝土泵进料斗上,应安装网筛并设专人监视喂料,以防粒径大的骨料或异物进入混凝土泵造成堵塞。

④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连续工作,如果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初凝时间(根据水泥试验报告时间)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用水冲出的混凝土严禁用在永久性建筑结构上。

3)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自料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0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2)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为振捣作用长度的1.25倍(插入式振捣器)。现场一般采用φ50的振捣棒,用φ50棒振捣厚度为40cm。要根据混凝土的用量来控制分层浇筑的连续性,为保证浇筑厚度的准确性,事先应准备控制杆,杆上标明厚度。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用安全电压手把灯,死角的地方用手电照明,保证浇筑厚度的准确。浇筑混凝土时,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度要保持一致。

(3)浇筑时混凝土振捣每一振点延续时间为15—30S,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振动器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0mm,以保证各层之间连接。

(4)振捣时,振捣棒不要碰撞钢筋和模板,距离洞口30cm,从两侧同时振捣,防止洞口变形,倾落混凝土时不要集中,应分散下料,混凝土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1.5m。振捣时,要掌握快插慢拔的原则,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控制在30至40秒内,时间不能过长或过短,避免漏振和过振。(漏振会产生蜂窝、麻面,密度不够等。过振会产生混凝土离析现象,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振点的间距要均匀一致,每一振点以表面显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止。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5)门窗洞口应两侧同时下料,以防止门窗洞口模板移动。先浇筑窗台下部,后浇捣侧墙,以防止窗台下部出现蜂窝孔洞。

(6)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30~40cm)。

(7)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时间超过初凝应按施工缝处理。

(8)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埋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柱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水平施工缝认真清理,剔除砂浆杂屑,浇水湿润,填50m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半石子混凝土,使新老混凝土有良好的结合。

为了避免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如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设置串桶、溜槽。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良好的整体性,混凝土连续进行浇筑,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如必须存在间隙时,间隙时间尽量缩短,并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分层次将混凝土灌筑完毕。

柱混凝土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应分层浇灌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大于500m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柱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5)剪力墙、梁混凝土浇筑

(1)剪力墙浇筑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3~5cm厚与墙体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并用铁锹入模,不得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

(2)门窗洞口应两侧同时下料,以防止门窗洞口模板移动。先浇筑窗台下部,后浇捣侧墙,以防止窗台下部出现蜂窝孔洞。

(3)钢筋较密集处,特别是上部负筋又粗又多,既要防止混凝土下料困难,又注意砂浆挡住石子下不去GB/T 38636-2020 信息安全技术 传输层密码协议(TLCP),必要时这一部分改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与此同时,振捣棒改用φ30棒并辅以人工振捣配合。

(4)墙体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在顶板下皮以上5mm及楼面处,墙体浇筑振捣完成后,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及时加以调整,用木抹子按标高线将墙上口表面混凝土找平。

(1)楼板浇筑混凝土时,必须搭设马道,马道用钢筋马凳上铺设脚手板搭成,操作面搭设操作平台。混凝土输送泵管不得直接压在顶板钢筋上,必须架设在马凳上,马凳必须做垫脚,以免浇筑时损坏竹胶模板。

(2)浇筑顶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振捣棒来回振捣JGJ51-2002标准下载,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或用预制钢筋方凳控制混凝土厚度。振捣完后,用木抹子抹平,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在上层钢筋网片绑扎完后即根据其板厚放置不同高度的钢筋方凳,钢筋方凳一方面作为浇筑混凝土时保护钢筋不被踩踏,另一方面可起到控制混凝土浇筑高度的作用。在混凝土浇筑收抹平整后,提出钢筋方凳移至后面准备浇筑混凝土处。方凳还可作为校正已被踩踏下钢筋用。

(3)在浇筑混凝土时,各工种应相互配合,土建的木工护模,钢筋工随时调整被踏钢筋,使钢筋恢复原位。水暖工应看好预留洞盒子,使其位置符合设计要求。电工应看好电线管和电盒,保护好电线管的收头接槎部位。混凝土工应派专人清理散落楼层上混凝土,专人控制标高,并拉线找平,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和楼层的平整度。

(4)混凝土表面用木抹子抹压找平,抹压次数不得少于2遍,抹压后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大面积采用机械抹面机抹面收光后采取浇水养护。也可在初凝前一次抹压后随即后退覆盖塑料薄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