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客专某项目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哈大客专某项目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63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哈大客专某项目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⑴国家和铁道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施工指南和验收标准,以及客运专线相关规范等;

Q/GDW 11812.2-2018 输变电工程数字化移交技术导则.第2部分:架空线路⑶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关于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以及相关施工图纸;

⑷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相关资料;

⑸项目部组成、技术人员配备、施工安排、机械设备和测量、试验检测仪器配备情况;

⑹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果等;

本施工段DK118+610.76~DK131+211.57,线路正线全长12.6公里。

主要施工内容:本施工段范围内的建筑物拆迁、路基、桥梁、改移道路、(含改移公路跨线桥、人行天桥)、改渠、框架箱涵以及与线下工程相关的所有附属工程。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本施工段位于辽宁省瓦房店市境内,穿越闫店乡、永宁镇、土城乡。沿途跨越永青公路及多处乡村公路。桥梁包括特大桥4座、大桥2座、公路中桥4座、人行天桥3座;以桥首位相接将路基分为6段,其中包括路基基底加固处理、路基填挖方、边坡防护及排水。主线路基内穿插框架箱涵21座,以利排水及通行。

管段沿线经过地区主要为低山、剥蚀丘陵区,冲沟发育。经济林木多,地表植被较发育。部分地段处地势低洼处。

覆盖层主要为粉土、粉质黏土、砂类土,下伏层主要为砂岩。

管段内不良地质有:季节性冻害、雪害和松软地基。

季节性冻害:施工管段处季节性冻土区,土层厚度0.93m,在冻胀性地基土上填筑路基,必须满足其稳定、变形和工后路基沉降要求。

松软地基:在滨海平原、冲洪积平原和局部的丘洼地,普遍分布第四系全新统粘性粉土和砂类土,部分黏性土的空隙比较大且成软塑状态,粉土、砂类土成松散、饱和状态,部分地段基本承载力会小于150kPa,成为松软地基。管段内此种地基共六段,一般分布在地表以下15m之内,局部地段较深,累计厚度一般小于10m,这种地基在上覆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较大变形和沉降。

软土:本管段内主要分布于丘陵洼地内。

松软土:分布较为广泛,多为粉质黏土、粉土及部分粉、细砂层,根据地质调查报告,一般埋深在2~6m不等。

沿线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以及河流的侧向补给,埋藏条件随地貌单元不同而变化。地下水一般埋藏深度为1.0~25.0m。管段内DK125+123.57~DK126+246.8处地势低洼处,为低山丘陵区,富水季节地下水位埋深0.6~0.7m,地下水位极高,地下位随季节波动较大,一般为3m。

全线路基全长9088.25m,其中挖方116万m3、路基填方54万m3;特大桥4座:2815.48横延米,大桥2座:697.08横延米,改移公路跨线中桥4座:244延米,人2008-4-23行天桥3座:169.39横延米,框架涵21座:涵长457.03横延米。

三、工程特点、难点分析

⑴受季节性气候的影响,有效施工期较短,工期紧张

本线地处东北寒冷地区,年平均冬季冰冻期超过4个月,正常有效施工期仅8个月左右,有效施工期短。为满足工期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尽可能的利用有效施工期,冬季安排路基挖方施工,如安排结构物施工时需设置冬季混凝土施工防寒设施。

⑵本线处于季节性冻土区域,路基冻害比较严重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由南向北逐渐增厚(大连段冻结深度0.93m)的季节性冻土层。施工前,重点考察和了解东北地区路基的冻害现状,针对冻害存在的各种形式,制定出有效防治路基冻害的具体措施。

⑶地质情况复杂,施工作业难

路基地基加固和路基防护施工工艺复杂,工序多,施工作业难。多处地基加固区为松软土并处地势低洼处,加固施工极为困难,加固质量难以保证。

⑷地下水埋深浅,地基加固难,路基分段多,填筑高,工后沉降控制难以保证

路堤中心最大填高9.23m,边坡最大高度11.7m,路基被桥涵分为26段,过度段多,路基沉降与结构筑物、路基挖方与路基填方之间的不均匀沉降控制困难。

⑸征地拆迁工作时间紧、数量多,实施难度大

跨越辽宁省的征地拆迁工作,由当地政府负责投资、实施,牵涉面广、拆迁量大,在东北地区还属首次。沿线民房密集、多处穿越蔬菜大棚、农田、果园、经济林等,征地拆迁工作十分艰巨,因此要提前运作,抓好落实,确保工程按计划开工是实现总体工期目标的关键。

2.各专业工程的主要特点

①全线地处东北寒冷地区,路基将经受周期性冻融循环作用,易引起冻胀。融化期,由于上层土体开始融化,而下部仍处于冻结状态,未融化的土层起到隔水层的作用,在荷载反复作用下容易翻浆,处理比较困难。

②沿线软土、松软土等不良地质分布较广。地基处理是路基施工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路基工后沉降的主要因素。对软土、松软土地段需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措施,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施工。

①桥梁基础主要采用明挖和钻孔桩,桥梁上部结构以32m整孔箱梁作为主导梁型外,还采用了32m+48m+32m现浇悬臂连续梁。

②桥梁沉降要求高、变形控制严。施工中必须采取严格的技术、工艺保证措施,控制墩台沉降引起的结构线型变化。

3.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⑴路基变形及工后沉降控制,客运专线对路基工后沉降要求十分严格,主要体现在路基的沉降变形和路基本体沉降控制。施工期间应严格控制地基处理、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并采取堆载预压的方法,做好路基沉降的观测和评估,保证路基质量。

⑵管段内部分桥梁桩基础施工须穿越砂层,施工场地地下水位高,桩基施工过程中易产生流砂,施工要求高、施工困难大。

⑶(32+48+32)m双线现浇悬臂连续梁跨越永青公路,施工工艺复杂、工期紧,施工安全防护任务重。

⑷季节施工特点突出,工期紧,成本投入大。

⑸主线多处跨越既有公路及乡村公路,施工安全防护任务重。由于路网及地形的限制交通疏导困难。

路基施工采用机械清表皮、机械装碴、机械运输;25t大型压路机进行碾压,摊铺使用推土机,人工配合;人工修整边坡。石方开挖采用预裂爆破,机械装运。土石方调配方案(待定)。

框架涵基础施工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钢筋加工在钢筋场加工成半成品后运至现场帮扎,经检查合格后进行砼灌注。

桥梁明挖基础采用挖掘机出碴,石方开挖采用人工风钻钻眼、爆破,风镐修整周边基础尺寸。钢筋加工在钢筋加工场加工,汽车运输、汽车吊吊装。钻孔桩施工采用机械钻孔,汽车吊吊装钢筋笼。

管段内混凝土搅拌采用在拌合场集中拌合,砼罐车运输,输送泵泵送入模。

①按照合同条款,全面具体地组织工程项目的施工,满足业主的合同要求。

②制定项目管理目标和创优规划,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③组织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搞好项目机构设置、人员选调、具体职责分工。

④科学组织施工,及时正确地组织做出项目施工方案、进度计划安排、重大技术措施、资源调配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计变更等主要议案。

⑤沟通队内、外联系渠道,及时妥善处理好内、外关系。

⑥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强化管理,推行科技进步,搞好工期、质量、安全、成本控制,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⑦接受业主单位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监督指挥,及时向业主单位汇报工作。

⑧参予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组织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并有权对事故直接人员进行经济处罚。

配合项目经理具体组织工程项目的施工,负责施工方案、进度计划、重大技术措施、资源调配方案等的实施,对项目经理负责。

①对工程项目质量负责。

②负责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及ISO9000标准的有效实施。

④协助项目经理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的配合与协调,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的控制目标的实现。

⑤组织制定质量保证措施,掌握质量现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组织有关人员攻关、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和处理方案,并责令有关人员限期整改。

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积极进行设计优化,协助项目经理制定工程成本控制措施。

⑧组织制定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组织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原因分析及制定整改措施。

负责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控制,制定施工技术管理办法,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交底、进行过程监控,解决施工技术难题;负责编制竣工资料和进行技术总结,组织实施竣工工程后期服务。

负责对项目承包合同的管理,财务管理及成本核算工作,组织工程项目验工计价、统计报表的编制,按时向业主及有关部门报送各种报表。

负责物资采购和物资管理及施工设备管理工作,制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依据本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制定质量管理工作规划,负责质量综合管理,行使质量监察职能。

⑻综合办公室(含派出所)

负责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的调查研究、社会治安等任务。

负责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检验、砼配合比和其它试验项目工作及各种试验资料的整理。

根据架梁计划:拟定工期2007年9月25日开工,2010年9月25日竣工,总工期为36个月,有效施工期24个月。具体安排如下(含改移公路跨线桥、人行天桥施工时间):

主要分项工程的工期安排表

2007.9.1~2007.10.15

2007.9.15~2008.3.30

2007.10.15~2008.6.15

桥梁承台、扩大基础施工

2007.10.15~2008.11.15

2007.10.30~2008.11.15

2008.4.1~2009.9.15

2007.9.25~2010.9.25

根据本合同段的工程特征、规模及工期要求,设立两个工区承建该工程项目施工,具体安排见下表。

负责区段内桥梁下部结构以及土石方、防排水工程(DK118+610.76~DK125+123.57)

负责区段内桥梁下部结构以及土石方、防排水工程(DK125+123.57~DK131+211.57)

5.劳动力安排及使用计划

本合同段施工高峰期共需劳动力930名(包括防排水工程172人),各阶段劳动力使用计划详见劳动力配备计算表。

主要劳动工天与劳动力配备计算表

各工区施工营地采用租赁房屋的方式,材料仓库、钢筋加工棚、木工棚等生产用房,就近设于一、二号施工工区内。

运输道路主要利用既有公路和乡村道路,进场后为便于施工车辆通行,部分道路进行拓宽;场内施工主便道DK118+610.76~DK131+211.57段沿主线左侧布设,与潘潘公路、202国道等相连通,同时在与既有公路接口处按规定设置明显标志,并派专人指挥交通,确保交通安全及畅通。

需新建便道约15.5km;改/扩建便道9条,合计长度7.33km.新建便道采取4%人字坡排水,基床宽7.5m,路面宽6.5m。根据各工点的具体位置及沿线道路情况,部分地段利用既有路可直接进入施工现场,沿线施工便道经过碾压后,上铺40cm厚泥结石路面,能够达到40km/h行车标准。

并在路面两侧设置排水沟;新/扩建便道在原有便道基础上进行修整和拓宽。便道定期维护,确保四季畅通,以免影响正常施工。

根据现场调查,线路附近有高压电网,施工用电计划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后就近利用当地动力电源,在混凝土拌和站和级配碎石拌和站内安装315KVA变压器各一台,沿线路便道安装200KVA变压器三台,以供生产及生活用电。同时配备160kw发电机各一台、200kw发电机二台,以供应急和停电时备用。

本地区地下水丰富,根据所需,沿线就近打井,作为本标段生产用水。在拌合站内设蓄水池,以供施工用水。

生活用水采取利用驻地边上拌和站内水井中的水。

⑹混凝土拌合站、级配拌和站

本合同段混凝土拌和站设在DK123+300线路右侧刘沟废弃学校院内,设自动计量混凝土拌合站1座、级配碎石拌和站1座。混凝土拌和站设置两台90m3/h拌和设备,各配100t以上散装水泥存储罐4座、粉煤灰存储罐4座、外加剂存储罐4座。结构混凝土均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和供应;级配拌和站设置水泥罐1座,两个拌和站占地面积20.5亩。

拌和站、料仓采用20cm厚水泥混凝土硬化,围墙全部采用砖墙围砌;材料堆存场地,实行粗细、待检骨料分仓堆放,隔墙采用37砖墙。

拌和站安装100t地磅一台。

拌合站进场主要便道接潘潘线,设置成8.0m宽、300m长.原地面碾压后混凝土硬化,厚度20cm,便道采取2%人字坡排水,能达到60km/h行车标准。

根据施工需要,我项目部在项目部驻地建造总面积2000m2的钢筋加工场地。钢筋场内设置钢筋存储区、钢筋下料区、钢筋对焊区、半成品加工区、钢筋成品堆放区、钢筋笼成品存放区,同时在钢筋场内设置钢筋场办公室一个。

为防止桥梁施工废水、废液排放污染环境,在施工工点设置泥浆沉淀池和油污处理池,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废液、废浆均先排入各处理池中,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管段线路多处跨越既有公路及乡村公路,交通安全稳妥防护,确保交通安全是关键。

交通疏解组织措施:施工期间,项目部各工区作业队成立交通疏解协调小组,工区长担任组长,设专职交通疏导员,负责施工现场的交通疏导和与交管部门沟通、协调工作,必要时联系交管疏导交通。加强宣传,施工期间,在施工现场按要求设立交通标识牌,标识灯、警示标及航道标志。合理进行施工组织安排,确保交通畅通。

跨越公路的桥梁施工时,保证公路净空符合安全标准,做好防护,施工现场围蔽。所有吊装作业在交通流量小的时段进行。灌注采用砼输送泵泵送至施工部位。永青公路特大桥跨越永青公路连续梁挂篮结构设计,根据公路通车净空限界要求进行,在挂篮主桁平台下方设ф5mm的钢网防护,防止坠物伤人伤车。

五、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工艺

充分利用路基施工的最佳季节,平行流水作业。设置路基原地面排水、清表和地基加固处理,为路堤填筑创造条件。基底加固、挖方和填方交错平行作业,保证挖填利用的有序进行。

路基工程按土工结构物要求进行施工,路基填料做为结构材料控制;采用先进成熟的施工工艺、科学的检测手段;借成功经验,试验先行,认真总结;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控制路基工后沉降与不均匀沉降,确保施工质量。以段内桥、涵结构物为界分段组织流水施工。施工顺序以“突出重点,减少干扰,利于结构物施工,满足设计单元内土石方调配和利于各分项工程顺利展开”为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各区段路基施工方案。

首先进行试验段施工,在取得施工参数后,严格按照“三区段、四阶段、八流程”的施工工法和有关全风化软岩路基施工的成功经验进行施工,组织机械化施工作业,确保工程质量。

特殊路基、不良地质路基施工前,要求对工程地质资料进行核对,现场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提报相关部门修改完善设计文件。

电缆槽、声屏障基础、接触网支柱基础、过轨钢管和综合接地等路基相关工程,采取预埋、预制,配合开槽机、螺旋钻等专用施工设备与路基工程同步组织施工,以保证路基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稳定性。挡护工程和排水系统与路基工程随工序协调进行,保证路基稳定和有利水土保持。

以路堑土石方开挖、松软土地基加固、过渡段施工和控制工后沉降为重点,以关键结构物或横向道路为分界点,按照土方调配合理,管理长度适中,便于质量控制,工作量基本均衡的原则进行施工。根据工期核定施工机械设备,合理组织填料供应,分区段组织机械化施工。

路基填料: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取自沿线采石场)。基床底层正线采用A、B组填料,填料以“以挖作填”的原则在挖方段选择优质填料,经项目部A、B填料加工厂加工成合格填料后,再进行填筑。基床以下填筑材料采用经检测符合要求的挖方段的弃碴,就近调配使用,不足部分另选取土场补足料源。

根据施工设计图,堆载预压的路堤(共6段)要求在轨道工程施工前不少于12个月的预压期;具体时间根据观测资料评估,可靠的沉降评估需要预压土填筑完成后至少6个月的观测数据,满足工后沉降要求再卸载预压土。作运梁通道的路堤,其主体工程要求在架梁作业开始前1个月完成。预压路段尽早开工、完工,以保证预压期,满足沉降要求.

路基主要施工方案见表:

纵向分段、横向分层、分级开挖、分级支护、阶段推进;禁止大爆破,采用控制爆破;宜在旱季集中力量分区段施工,开挖一段、成型一段、合拢一段,杜绝长段落拉开挖基等。

采用预应力锚杆加固,自上而下顺层刷坡、逐层开挖、顺坡刷方。施工中不间断进行边坡位移、地下水渗压监测。

集水井、表层沥青混凝土、两布一膜土工布、M7.5浆砌片石

预应力锚杆;边坡绿色防护;骨架护坡;浆砌片石护坡或护墙。

挖除换填;铺垫层(碎石、砂砾石垫层);强夯、冲击压实、振动碾压;

路堤式路堑。土质路堑采用挖掘机拉槽开挖,石质路堑采用爆破开挖,边坡预留光爆层。开挖后加强地基条件核查,并按规定换填。

加强地基条件核查和预先处理。组织机械化流水施工。加强填料性能控制。重型压路机碾压,层层检测、层层报检。

厂拌法施工、摊铺机双机联铺、重型压路机碾压。

与结构物相邻段基床表层以下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其后倒梯形段采用A、B组填料。级配碎石采用厂拌法施工、平地机摊铺、重型压路机碾压,紧邻结构物处采用振动冲击夯夯实。过渡段填筑与路基本体同步填筑、同步压实。级配碎石与锥体、包边土同步填筑。加强填前碾压。涵洞两侧对称摊铺碾压。桥桥之间设刚性过渡段,拌和站集中供应砼,加强浇筑振捣。

路基施工实行全过程不间断信息化动态施工。成立专职监测小组,按设计要求埋设高精度观测元器件,按规定频度和监测标准监测,汇总分析监测成果,进行“监测—评估—调整”循环,修正设计方案,完善现场施工。

2.路基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

全风化层根据性质,参照砂类土、黏土判定

[σ]≥200KPa,或N≥15,地下水位稳定且无地震液化可能

原则上均进行工后沉降检算

注:N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②路基工后沉降控制要求

不均匀沉降cm/20m

过渡段差异沉降形成的折角

⑵路堑基床土的地基条件

①路堑开挖后,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原位测试、电法物探、必要时进行钻探取样等方法,加强地基土地基条件的核查与检测工作,换填底面应满足均质地基的要求。换填以下基床范围内不得夹有Ps<1.8MPa、N<10或σ0<0.2MPa的土层。

②当基床以下存在软土或松软土层时,对边坡稳定、基底地层强度及变形加强检算,视检算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岩溶发育区采用电法物探辅以验证性钻孔查清基底岩溶。

本设计单元地基处理措施有:挖除换填、强夯、冲击压实、堆载预压等。

地基条件良好的一般地段路基施工前,清除表层种植土(厚0.5m左右),路堤底部填筑渗水性填料,厚度≥0.5m,并采用重型机械振动碾压或冲击压实技术压实至路堤本体压实标准;对旱地或山地,清除地表杂草,地表松土≤0.3m时,原地采用冲击压实技术进行填前压实;松土厚>0.3m时,采用翻挖、分层回填压实;地面横坡陡于1:5时,地表挖成底宽≥2m的台阶后再填筑路基;路堤地基处于倾斜地段(包括堤堑过渡段、桥路、隧路过渡段纵向及横向坡度≤1:5等)时,应挖成≥0.6m宽的台阶。土质地基地段采用冲击压实技术进行填前压实。

当路基位于浅层软弱土、填土或不均匀地基上时,采用挖除换填进行地基处理。原则上当表层软土、松软土、填筑土、种植土或黏性土厚度<1.5m或当路基填土高度<3m,基床范围土层不满足强度、密实度或不满足基床填料要求时,采用挖除换填A、B组填料措施。路基填土高度>3m,可采用挖除换填A、B组填料、碎石土等处理措施。

挖除换填厚度、范围按设计要求进行,若施工中发现设计换填层以下仍存在软弱土层或人工弃填土时,应全部清除至硬土层。

半填半挖地段或路堑地段挖除换填时,按设计要求进行,特别注意保证换填底部纵、横向的排水坡度,以避免局部积水、淤水。

换填区域采用机械开挖,留有30~50cm厚的人工清理层,换填底要平整、排水通畅。

本段基底强夯设计单级夯能3000KN·m,设计夯击遍数4遍+低能量满夯2遍,对渗透性较差的细粒土,必要时增加夯击遍数,满夯采用轻锤或低落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

据设计单级夯能,强夯机具选用50t履带式起重机,夯锤直径2.5m。

当地表土软弱或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铺填一定厚度的松散性材料,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面以下2m。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强夯施工前,根据设计拟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测试,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正式施工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检验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3.1.1。

强夯施工前,清表处理、平整场地、碾压,作好临时排水,以防地表水流入场内。根据估计的夯后变形,先铺一层A、B组填料。测设夯击点位置,用白灰或小木桩标识,确保每遍施夯位置准确。夯击点采用正方形或梅花型插档法布点,第1遍夯击点间距取夯锤直径的1.3~1.7倍,第2遍夯击点位于第1遍夯击点中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适当减少。夯击时间隔1个夯击点进行跳夯,以利夯击能量向土层深处传递。

吊机就位后进行龙门架安装,试吊重锤,试验脱钩器开启情况,测定起锤高度,确定脱钩缆绳长度等工作。一切试验性施工完成,取得有关数据后方可正式进行强夯。

第一遍按间隔1个夯击点跳夯,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依次夯击,四遍后锤印搭接,最后低能量(前几遍能量的1/4~1/5)满夯,其锤印搭接面积不少于1/4。

拟采用第一遍每点11击、第二遍每点9击、第三、四遍每点5击,实际施工时根据强夯试验获取的夯击击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以夯坑的压缩量最大、周围的隆起量最小、夯后两击夯沉量差不大于50mm,又不因坑过深而起锤困难为原则。施工以各夯击点的夯击击数来控制。最后低能量排夯时每点夯1~2击。夯击时,安排专人检查和记录夯击击数。

两遍夯击之间间隔时间取决于超净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试夯时利用孔隙水压力仪检测水压力增长、消散的时间,确定夯击遍数间歇时间。

第一遍强夯完毕,经过确定的间歇时间后,进行第二遍强夯,依次进行。

正式施工时,按试夯所确定的施工技术参数进行施工。

强夯时每个夯点的每次夯击都要记录其平均下沉量,夯击一遍后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DB32/ 3677-2019标准下载,并测量计算出场地的平均沉落量,一次夯击完成后,根据坑外控制桩再次放线定点,再进行下一遍夯击,两次间隔时间根据试验。夯击点的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确定,单击夯能<4000KN·m时,最后2击的平均夯沉量≤50mm;单击夯击能>4000KN·m时,最后2击的平均夯沉量≤10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最后2遍是低落距的满拍,之后清理场地,撤出夯机。强夯结束后还要进行一次夯后检验。准确测出场地最终沉降量与地基承载力等。

图5.3.1.1强夯工艺流程图

强夯施工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减振措施,对邻近建筑物会产生有害影响时,设置监测点。当桥台附近、涵洞附近需进行强夯时,先进行路基范围内的强夯后,再施工桥台、涵洞。

进行施工过程的数据记录及数据整理,每种测试均应编制详细的测试方案和测试要求。主要检测: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夯沉量、夯坑深度、开口大小、夯坑体积;场地隆起和下沉记录;每遍夯击后场地的夯沉量;空隙水压力增长、消散检测,每批夯点的加固效果检测;记录最后两击的贯入度,观察是否满足设计或试夯要求。

满夯前应根据设计基底标高,考虑夯沉预留量,使满夯后达到设计标高。

施工时保证落距大小,夯够夯击击数,按照夯击间距和跳夯顺序,保证夯击遍数和各遍间的间歇时间。落锤平稳、夯位准确,若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用土将坑底整平再夯。

在每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坑位,发现偏差或漏夯及时纠正。

强夯中心位移允许偏差不大于0.1D(D为夯锤直径)。

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尤为重要安徽XX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应认真检查施工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记录,仔细复核各个技术参数。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应补夯或采取其他的有效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