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工程挡土墙施工方案

铁路路基工程挡土墙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22.37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铁路路基工程挡土墙施工方案

4、地形地貌及地质岩层 5

5、施工安排及资源配置 5

5.1、施工进度安排 5

6.1、施工现场准备 7

TBT 3042-2016 铁路道岔型号编制方法.pdf6.2.1、开挖要求 8

6.6、填放于混凝土中的片石应符合以下要求: 12

6.7、墙背回填及泄水孔,沉降缝设置 12

6.8混凝土养护 13

6.9、混凝土拆模 13

7、混凝土缺陷处理 14

10、质量控制措施 16

11、单位工程质量 16

12.1基本要求 17

12.2、外观鉴定 17

14、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8

14.2、保证措施 18

14.3、安全用电措施 19

14.4、施工操作安全措施 19

14.5、交通安全措施 20

14.6、夜间施工安全措施 20

15、挡土墙施工流程 20

15.1、挡土墙施工流程 20

1.3、《DK365+568.89~DK378+416.01铁路路基设计施工图》

1.4、国家、地方、北京局、XX铁路建设公司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1.5、现场踏勘调查资料

XX铁路XX标第三项目部DK365+568.89~DK378+416.01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兴旺寨乡境内,标段全长17.8km。

在路基DK372+660.12~DK372+715.0左侧C20片石混凝土范围内设置重力式挡土墙,墙高9m,上底宽2.5m,下底宽2.7m,墙顶填高8m,墙顶外露;墙面坡比1:0.25、背坡比1:0.25、底坡比0.2:1;墙背设0.3m厚砂加卵石反滤层。沿墙长、墙高每隔2~3m设泄水孔一个,孔径0.05m,泄水孔采用PVC管,进水口一端包扎0.3×0.3m透水土土工布,沿墙身每隔10~20m设置伸缩缝一道,缝宽0.02m,缝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筋,深0.15m。具体形式及参数见图3.1(此表参数按DK372+660.12~DK372+715.0段挡土墙制作);里程分部、位置见表3.2。

表3。1挡土墙设置参数表

DK372+660.12~DK372+715.0

DK373+817.7~DK373+845

表3.2挡土墙设置参数表

4、地形地貌及地质岩层

项目地处遵化市山区地带。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沿线路走向起伏较大、植被茂盛,线右侧有几条天然冲沟与线位垂直相交。本段线路中心最大填土高度22.73m,路堤边坡最大高度约26.37m。山坡坡度一般20~30度。

区内地质主要为:变粒岩:黄褐色,中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强风化~弱风化,局部为全风化,基本承载力300kpa。

5、施工安排及资源配置

挡土墙开工时间为2012年7月1日,完成时间2012年8月1日,总工期30天。

表5.2.1施工人员一览表

表5.2.2施工管理人员一览表

详情见表5.3.1《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表》

表5.3.1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表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6.1.1、测量放线,定出桩位中心线及开挖边界线。

采用1.2m3斗容量的日立液压挖掘机一台进行基槽开挖,开挖长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分段开挖,每段15或20米。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10cm时,重新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开挖正确不偏位的情况下改用人工进行基底清理,确保基底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详情见表6.2.1《挡土墙明挖基坑各部分尺寸允许误差及检验标准》

基坑边缘至路基中线距离

表6.2.1挡土墙明挖基坑各部分尺寸允许误差及检验标准

a、挡土墙施工前应平整地面做好排水系统,尽量避免雨季施工。应随开挖、随施工。

b、地基的容许承载力300kPa。开挖后应及时核对地质资料是否与设计不符,经验收后方可施工。当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基底承载力不足时,应及时向监理、建设和设计单位反馈意见。

c、对倾斜基底挡土墙,应准确挖凿,不得用填补方法筑成斜面。施工时应切实按设计要求施工,不得改缓和改陡,以免影响墙身的稳定。

d、将基底表面风化、松软土石清除,如基底为岩层,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

6.3.1、片石混凝土采用沿槽浇筑,浇筑过程中,选用高性能砼,严格控制配合比,砼中片石的掺量控制在25%范围以内。片石用人工摆放,分散布置。 6.3.2、采用插入式50型振动棒进行振捣,砼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抽。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

6.3.3、砼浇筑完成后及时养护,防止由于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砼收缩开裂。

6.3.4、在片石砼浇筑过程中,现场取样制作砼试件,标准养护28天后送中心试验室检测。

6.4墙身浇筑 6.4.1、基础浇筑完成后,根据设计图及现场高程放出挡墙浇筑边线。

6.4.2.1、模板采用胶合木模板,禁止使用有缺角、破损的模板。

6.4.2.2、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

6.4.2.3、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负荷。

6.4.2.4、模板的接缝不得漏浆;在浇筑砼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6.4.2.5、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膜剂,但不得影响模板结构性能。模板使用后应按规定修整保存。

6.4.2.6、模板之间粘贴双面不干胶带,以减小模板缝防止漏浆,以保证砼面的观感质量。

6.4.2.7、模板采用M14×500螺栓与预埋钢筋拉结配D48×3.5钢架管横、竖龙骨加固,并配以大号蝶形卡紧固,对拉螺杆按1000×500的间距布置,设置时将泄水孔位置与螺杆紧贴布置,以防扔填片石碰坏PVC管.紧贴模板的竖向龙骨间距不得大于300㎜。

6.5.1、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a)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先浇筑基础混凝土,由于墙身较高,因此决定墙身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完成,施工缝接茬采用片石连接,片石规格不得小于15cm,间距不得小于15cm,且距模板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25cm。

b)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防温防裂措施。

c)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模版、预埋件的紧固程度。

6.5.2、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b)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d)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f)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g)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h)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i)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g)在混凝土施工缝处接续浇筑新混凝土时,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宜做成凹型、凸型。

6.5.3、混凝土振捣

a)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点振

b).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c).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未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2)当振捣完毕需要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

3)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4)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5)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d)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渡操作影响表面层混凝土的质量。尤其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的质量保证。

6.6、填放于混凝土中的片石应符合以下要求:

a)片石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U30。

b)片石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结构最小尺寸的1/4,最小尺寸不应小于15cm。

c)片石在填放前应用水冲洗干净。

d)片石应均匀分布安放稳妥,片石间净间距不得小于15cm,片石与模板间的净间距不宜小于25cm。

e)最上层片石顶面应覆盖不小于25cm的混凝土层。

f)片石采用人工摆放的方式进行,注意片石不能碰伤模板及PVC管。

g)浇筑完成后,在砼初凝前,在砼接茬面栽少量片石。

h)片石体积不得超过片石混凝土总体积的25%。

6.7、墙背回填及泄水孔,沉降缝设置

6.7.1、最低一排泄水孔以下用黏土进行回填,每层填土厚度15cm,回填30cm,用人工分层夯实。

6.7.2、当墙身片石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进行挡墙墙背回填,以确保片石混凝土墙体的质量。

6.7.3、墙背回填材料采用AB组填料,按25cm一层分层填筑打夯机夯实。

6.7.4、墙身于地面以上部分,每隔2~3米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泄水孔。应严格控制泄水孔位置,保证其位置准确,横平竖直。孔内预埋φ5cmPVC管伸入墙背10cm,端部20cm包扎0.3×0.3m透水土工布包裹。上下泄水孔位置设置设夯填黏土防渗层,中间设置30cm砂加碎石反过滤层。同时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泄水孔4%的流水坡度,并保证泄水孔向外排水顺畅。

6.7.5、挡墙沿墙身方向结合墙高每隔10m~2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0.02m,挡土墙沿墙顶内外三边填塞沥青麻筋CH 5002-1994 地籍测绘规范,填塞深度15cm。

6.8.1、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洒水养护,并保持暴露面持续湿润,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6.8.2、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通过喷淋洒水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

6.8.3、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6.8.4、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6.8.5、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做详细记录GB/T 36122-2018标准下载,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