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终稿)

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终稿)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27.01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终稿)

11#楼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1.1长垣卫华世纪城施工图纸;

1.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卫华世纪城11#楼工程位于长垣县宏力大道与山海大道交叉口东南角GB/T 38698.1-2020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管理规范 第1部分:包装运输,。本工程地下一层,地上25层,总建筑面积约30556.49m2,集住宅、商业为一体的高档住宅小区。主体结构型式为框肢抗震墙结构体系。地下室为人防地下室。地下室层高为4.43m,一层层高5.07m,二层层高3.8m,三层层高4.93m,为商铺;4~25层为住宅层高均为3m。

本工程转换层位于第三层顶板:标高13.2m;层高4.93m;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墙、框(支)柱C45;三层顶框支梁、顶板、梯C40。转换层梁截面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3400、6300、4600、2300

5500、(5000)

6800、6700、(1500)

其余KL梁及L梁截面积尺寸均小于300×700mm,非转换梁处板厚均为120mm。

楼板厚度为180mm,梁截面较大,结构荷载及施工荷载均较大,转换层梁板支撑系统的强度、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

3.转换层施工整体部署

本工程梁截面较大,考虑混凝土浇筑的不均匀布料可能对架体稳定性造成影响,转换层施工时竖向及水平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即先浇筑墙、柱混凝土,再浇筑梁板混凝土。

梁板模板支架与先期浇筑的墙柱抱柱连接,以增加水平稳定性。

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梁柱接头部位用塔吊配合浇筑高标号混凝土。

项目施工总负责:秦建民、李付良

质检员:杨建立、姬红涛

测量员:司长作、姚玉舰

施工队负责人:宋乃营、彭仁刚、

钢筋工值班工长:刘海森

4、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布置

4.1模板系统搭设要求

本转换层墙、柱、梁及楼板均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背楞采用50×80木枋及

Φ48×3.5钢管。支撑采用Φ48×3.5钢管。梁底承重立杆底全部加可调底托。

①梁底模板采用木模板体系,梁底板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板肋采用50×80木

枋,立杆沿梁方向间距为450。

1200×1600mm梁:梁底部放置6根木枋,间距为中到中不大于180,梁底部梁宽

方向支撑三根立杆,间距如下图所示;

1100×1600mm梁:梁底部放置6根木枋,间距为中到中不大于180,梁底部梁宽

方向支撑三根立杆,间距如下图所示;

1000×1600mm梁:梁底部放置5根木枋,间距为中到中不大于180,梁底部梁宽

方向支撑两根立杆,间距如下图所示;

900×1600mm梁:梁底部放置5根木枋,间距为中到中不大于180,梁底部梁宽方

向支撑两根立杆,间距如下图所示;

700×1500mm梁:梁底部放置4根木枋,间距为中到中不大于180,梁底部梁宽方

向支撑一根立杆,间距如下图所示;

梁高大于等于700小于1400的梁底部梁宽方向支撑一根立杆,底部木枋间距为中到中不

②梁侧模板采用木模板体系,模板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侧模板肋采用50×80木枋,1400~1800高梁侧模板肋木枋中到中间距不大于180mm。其余梁侧模板肋木枋中到中间距不大于250mm。

③转换层楼板板底模板采用木模板体系,模板采用18㎜厚膜板,板模底肋采用50×80木方,间距为≤250mm。

3.2模板系统搭设要求

转换层板满堂架立杆搭设间距不大于1000*1000。中间立杆均分设置,梁位置立杆沿梁长方向加密,间距为450,梁宽方向如上如中所示,梁底和板底均采用双扣件,梁底必须用顶托加固牢固,在上钢筋之前和浇混凝土之前必须再次拧紧,拧紧扣件用45N.m~60N.m的力矩。

梁底部支撑要求,立杆下垫板、二层及一层支撑架保留,保证三层连续支撑,待转换层梁板浇筑完成后,砼具有一定强度后方可拆除一、二层支撑架。板边缘距最边的支撑的距离控制在150mm左右。单侧模板支撑要抗浮,拉顶结合,边柱、边梁支撑要下地锚。梁下钢管支撑及楼板支撑必须与框架柱的抱柱装置牢固连接,以防倾覆,楼板模板支架应设置封顶杆,封顶杆应尽量贴近模板底,每根立杆顶部要增设安全扣或增设顶托。

当梁模板支架立杆采用单根立杆时,立杆应设在梁模板中心线处,其偏心距不应大于25mm。立杆的接长:立杆的接长均采用对接扣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严禁采用搭接。

水平杆布置为:扫地杆距根部为200mm,其它步距为1500,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不大于300mm。水平杆的接长:水平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两跟相邻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水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剪刀撑布设时,梁底和板跨中部位必须布设剪刀撑;

高支撑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两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剪刀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剪刀撑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不应小于100mm.

模板及支撑安装好后,先浇筑框架柱及剪力墙砼,待墙柱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楼面砼的浇筑。楼面砼浇筑时,布料杆严禁放置于梁上!

3.2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3.2.1墙模板安装工艺

3.2.2梁板模板安装工艺:

3.2.3柱模板施工工艺:

5.1墙、柱及梁板模板

墙、柱、电梯井内筒模板采用18mm厚木模板;背楞采用50*80mm木枋,间距不超过200mm。为保证柱子成型质量,柱箍采用Φ48×3.5钢管,以φ12高墙拉杆连接紧固(采用双螺杆)。柱箍在底部200mm高设一道钢管,柱截面不小于800×800mm每500mm一道,其他不超过600mm一道。柱模支设如下框架柱模板支设示意图。墙、柱及墙交接处的斜角采用18厚红松木模板及木方组拼模板,因采用泵送浇筑砼,坍落度180mm左右(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及天气情况控制好坍落度),侧压力较大。选用Φ12高强螺杆,螺杆采用φ20PVC套管,以便周转。螺杆间距450mm×600mm,后配50×80木枋及Φ48×3.5钢管背楞,木枋中到中间距不大于180mm,背楞间距为450mm。

2)墙、柱模板支设方法

(1)柱模安装前放出柱子边线及300控制线,合模之前,柱子区域内的杂质应彻底清理干净。

(2)柱根部模板位置用水泥砂浆找平,应注意找平砂浆不得吃进柱身内;待砂浆有强度后在模板位置粘设双面胶,以防止柱模根部漏浆。

(3)在墙定位线放出后,在高出墙体根部100位置采用Φ10短钢筋,点焊在墙体纵筋上,短钢筋沿墙长方向间距不超过800mm,用于墙模根部的固定。

(4)按柱位置线在柱四边离地5~8cm处的主筋上焊定位支杆,以防止柱模向内侧位移。

(5)安装柱箍,用加工好的柱箍紧固,柱模根部相对两面留200高清理口。

(6)安装柱模斜撑:在柱模每边设2根架管斜撑,固定于满堂架上,用以控制模板垂直度。

(7)将模板内部清理干净,封闭清理口。。

混凝土浇注结束两天后开始拆模。首先拆除柱箍,然后拆开模板栓,将模板从柱面拉开即可。拆开的模板严禁摔撞,应及时清理干净。

拆模后,应对柱面进行检查,并进行必要的修补或凿毛处理。混凝土养护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洒水时间不少于7天。

模板接缝宽度不得大于1mm,缝距不得大于1mm,相邻模板高低差不得大于1.0mm。

模板内表面应该平整光滑,其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

内表面垂直平整度(mm)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如下表所示:

本转换层梁截面较大,结构荷载及施工荷载均较大,转换层梁板支撑系统搭设要求高,梁板模板按照木胶合板钢管架支撑体系施工,模板竖向支撑为钢管架,梁侧模板、楼板模板为18mm厚木模板。梁侧模板背楞为50×80mm木方,梁侧竖向木枋中心间距高度大于1200的梁间距不大于200,其余梁侧木枋间距不大于250,梁底模板采用18厚木板。梁高大于1000m时,梁底木枋间距不大于180。当梁高≥700时,梁加设φ12高强对拉螺栓加固,但对拉螺栓设置数量按照以下原则执行:对拉螺栓纵向间距为不大于600mm,螺杆排距为450mm,最下排对拉螺栓距离梁模板底模不大于200mm,距离楼板模板不大于200mm。对拉螺栓采用φ20PVC套管,以便周转。梁支撑要根据每个梁的断面尺寸确定立杆数量,立杆宽出梁边300mm。梁底沿梁长方向立杆间距加密为相应板立杆的一半,梁宽方向:按照模板系统要求增设立杆。

(1)架管支柱安装:采用ф48*3.5钢管支柱,支柱水平拉杆离地200一道,以上每1500一道,顶部位置水平杆根据梁及板位置确定。

(2)梁底模板: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当梁底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跨中梁底处应起拱,根据规范要求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对于跨度≥8m的梁,根据设计要求,起拱高度为梁高的2~3‰。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4)本转换层梁截面较大,种类也较多,梁、板、柱、墙交接位置的模板应仔细加工及拼装。模板与已浇混凝土的接触面粘贴双面胶,模板的拼绑也应设置双面胶,以防止漏浆。

(5)在拆除墙柱模板时,墙柱顶部埋设的拉杆应注意保护。

顶板、楼板模板采用18厚木模板,模板底安装纵横水平支撑;50mm×80mm木方,中到中间距不大于250mm,模板支撑采用钢管满堂架支撑体系。要横平竖直拼缝严密,贴胶条以防止漏浆。

(1)根据计算确定模板架管支撑间距不大于1000*1000mm,支柱离地200加扫地杆,以上每1500mm设第一道水平杆,最后一道水平杆视楼层高度及操作要求定,并加设保险扣。立杆底部加设模板垫块,且不小于200×200mm。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到顶连续设置。

(2)在立杆位置用水平仪抄控制标高,通线调节支柱的高度,将大龙骨找平,架设小龙骨。板跨度大于及等于4m时,模板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

(3)铺模板时从一端铺起,在端部收口。

(4)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面应清扫干净。板模拼缝应用腻子刮平,粘贴胶纸。板模与梁模拼缝均应设置双面胶,以防止漏浆,特别注意板面标高及平整度。

(5)作业队搭设完毕的楼板体系应全面自检,然后用水平仪测量模板面层标高进行校正。

6)严格实行自检互检验收制度,经检查合格后,才允许上板面钢筋。

6、模板质量要求及拆除条件

6.1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表面平整度(2m长度内)

预埋管顶留孔中心线位移

由于过早拆模、混凝土强度不足而造成混凝土结构构件沉降变形、缺棱掉角、开裂、甚至塌陷的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必须加强拆模时混凝土强度的控制,由于悬臂构件更容易因混凝土强度不足而引发事故,因此对其拆模的混凝土强度更应从严要求。项目所有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严格按拆模的程序要求进行拆模,同时加强对工人宣传教育过早拆模危害性。

拆模顺序:柱墙模(梁侧模(楼板模(梁底模

墙柱模板在砼强度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通常情况下墙柱的砼浇筑后至少24小时后方可拆除。

现浇砼结构拆模时所需砼强度

按设计砼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

若要在砼浇筑28天以内拆模,则必须留置多余的拆模砼试块,试压达到规定强度方可拆模。本工程底模拆除严格执行拆模申请单,经同条件养护试块试压合格、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方能拆底模。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荷载。施工过程严禁超载使用,严禁堆放过量建筑材料。当必须承受的施工荷载大于计算荷载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7转换层模板安全及验收要求

(1)施工前须编制转换层模板专项方案及安全应急预案。转换层支撑模板体系施工前必须明确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转换层支撑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安全责任人必须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支撑分段搭设完合格方能进行钢筋安装。钢筋吊到楼层时应迅速分散放置,严禁钢筋材料集中堆放。

(4)转换层模板混凝土浇筑前须组织验收。专职安全员、质检员、项目经理、方案编制人及项目总工必须参与模板支撑体系验收Q/CR 710-2019标准下载,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混凝土浇筑过程注意及时摊料,严格避免堆料过高增加施工荷载。混凝土浇筑顺序应尽量保证架体受力均衡。

(4)砼浇筑时应派专职安全员观察模板及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发现情况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待排除险情经安全员同意后方可复工。

(5)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任意拆除下列杆件: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连墙杆、支撑要拆除上述任一杆件均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6)支撑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过程,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现场安全员全过程现场监护。

(7)本工程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重量均超过底板设计荷载。施工时下部一、二层满堂架不得拆除,立杆底均须垫方木。

道路文明施工方案7.2转换层模板验收内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