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施工12标龙归站基坑防渗堵漏施工方案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施工12标龙归站基坑防渗堵漏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601.09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施工12标龙归站基坑防渗堵漏施工方案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土建施工12标段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郑东新区宏远公司商住楼工程屋面防水施工方案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施工12标项目经理部

3.1.1地形地貌 1

3.1.2场地的地层岩性特征 1

6.1材料投入计划 7

6.2设备投入计划 7

6.3人力投入计划 8

7.1漏水可能原因分析 8

7.1.1、桩体垂直度 8

7.2.2、桩底以下透水夹层 9

7.2堵漏施工方法 9

7.2.1桩体垂直度外偏(侧偏)而造成的漏水 10

7.2.2由于透水夹层而造成的漏水 10

7.3漏点的监控 10

八、施工注意事项 11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施工12标【龙归站】土建工程

根据以往车站施工经验,虽然各阶段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但总是有些位置因为种种原因而漏水,若不能及时阻止漏水,既会对土方开挖和下步主体施工进度带来影响,严重的还会使周边道路和建筑物产生沉降,给整个基坑施工带来安全隐患。为了在开挖过程中及时堵住漏水,特编制此方案。

本站地处广花冲积盆地,地形较为平坦,地表为公路、农田、耕地、水渠等。

3.1.2场地的地层岩性特征

龙归站地层属第四系包括全新统(Q)和上更新统(Q),其下缺失中更新统和下更新统。全新统由人工填土(Q),冲积~洪积砂层、土层(Q)、河湖相沉积淤泥质土层(Q)及残积土层(Q)组成。第四系主要为冲积的砂层及粘性土,残积土层;基岩主要为第三系莘庄村组地层,是由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泥灰岩、泥岩、钙质粉砂岩等组成的下粗上细的红色地层。

主要地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2)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

7)河湖相沉积淤泥质土层(Q)

根据残积土层的塑性状态和密实度分二个亚层,现将两类残积土层分述如下:

(1)可塑状碎屑岩残积土层

(2)硬塑或密实状碎屑岩残积土层

本层为主要为第三系莘庄村组(E1x)碎屑岩风化作用形成的粉质粘土、粘土、粉土,呈褐红色、褐灰色、黄灰色等,呈褐红色、紫灰色、褐黄色等。主要由粉质粘土、粘土及粉土组成,粘性土呈硬塑状,粉土呈密实状,标贯击数13~

9)碎屑岩岩石全风化带

本层为第三系莘庄村组地层(E1x),主要由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泥灰岩、钙质泥岩等组成呈褐红色、杂黑色、青灰色等,岩石组织结构已基本风化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密实土状,标贯击数30~49击,平均击数40击。本层局部分布,平均层厚2.11m。本层的层序号为"<6>"。该层为Ⅱ级松土,机械需部分刨松方能铲挖满载,或可直接铲挖但不能满载。

本层为第三系下统莘庄村组地层,岩性主要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细砂岩等,岩性较为复杂。颜色较杂,主要呈褐红色、青灰色、灰黑色,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尚可清晰辨认,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风化裂隙,节理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质软,岩芯呈岩状、碎块状。标贯击数51~81击,平均击数60击。本层分布广泛(全区有79个钻孔揭露),层厚0.30~28.10m,平均厚度2.78m。本层的层序号为"<7>"。该层为Ⅲ级硬土,机械需普遍刨松或部分爆破方能铲挖满载。

本层为第三系下统莘庄组地层,岩性复杂,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泥灰岩、粉砂岩、粗砂岩、炭质页岩及炭质粉砂岩等,呈褐红色、青灰色、灰黑色等,陆源碎屑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风化裂隙、节理发育,泥质、钙质胶结,岩芯呈短柱状、块状,岩质较软,本层分布广泛,平均层厚3.52m。本层的层序号为"<8>"。该层为Ⅴ级次坚石,用爆破方法开挖。

本层为第三系莘庄组地层(E1x),岩性主要为泥岩、钙质泥岩、泥灰岩、粉砂质泥岩、钙质粉砂岩、粉砂岩、粗砂岩、砾石等。呈青灰色、褐红色等,陆源碎屑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泥质、钙质胶结,胶结较紧密,局部有风化裂隙,岩质较硬,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块状,岩石质量指标RQD值一般60~85%。本层分布广泛,平均揭露厚度4.86m,本层的层序号为"<9>"。该层为Ⅴ级次坚石,用爆破方法开挖。

本次勘察所揭露的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浅,稳定水位埋深为-2.15~8.50m,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及排泄关系密切,每年5~10月为雨季,大气降雨充沛,水位会明显上升,而在冬季因降水减少,地下水位随之下降。

地下水按赋存方式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层状基岩裂隙水。

层状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红色碎屑岩的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由于岩石裂隙大部分被泥质充填,故其富水性不大,岩体大部分完整,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差。

(3)地下水补给与排泄

勘察范围大气降水(部分钻孔受流溪河影响),排泄主要表现为大气蒸发(受流溪河影响的钻孔在流溪河退潮时向流溪河排泄),地下水位受季节的影响明显。第四系砂层孔隙水的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同流溪河河水。

1、组织专业人员对本工程堵漏方案进行专题研讨,合理安排开挖方法。

2、基坑开挖前,现场备足堵漏所需施工机械设备及材料。

3、组织施工前由技术组对各工班做好技术交底,确保漏点能及时发现、及时封堵。

组员:李河燕刘学雷梁万兵何尧海林耿强谭任由

具体详见堵漏应急行动组织机构图

堵漏应急行动组织机构图

组员:周云娥何春路贾晓旭闫广建朱杏柏

组员:梁文平邓志勇朱达志谢燕云

1、督促机构人员到位及完善准备工作;

2、基坑开挖前做好详细的分工及落实责任制;

3、负责短时间内组织施工队伍进行堵漏施工;

4、负责堵漏施工的全过程指挥工作;

5、按堵漏方案做好堵漏的准备工作;

6、负责督促材料的准备情况,设备的驻场情况及施工人员的到位情况;

7、负责后备资源的补给,确保资源不断绝;

8、基坑开挖前提前准备堵漏的施工设备;定时对设备进行保养;

9、检查设备的运转状况,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下候命;

10、联系专业检修部,保证能在短时间内能够对设备进行抢修;

11、基坑开挖过程中设专人监控,及时发现漏点并采用应急措施;

12、依据施工方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堵漏施工;

13、负责筹备所有相关的材料,保证堵漏施工过程中不因材料断绝造成中途停工;

14、妥善存放材料,根据各种材料不同的特性分类存放,并做好数量的统计工作

15、做好对材料供应商的考察工作,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

16、材料进场应具有相关的质量证件文件;

17、基坑开挖及堵漏施工时,专职安全员场监护;

18、根据漏点周边的危险度进行人员疏散;

19、堵漏施工时,施工现场进行临时围挡;

20、测量、监测小组加强对周边房屋、道路、水渠进行沉降观测,并及时进行信息回报;

21、应急抢险队及时排除现场安全隐患;

1、负责防渗堵漏施工的总体筹划;

2、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研讨防渗堵漏施工方案;

3、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堵漏专题研讨会上定下的方案,编制基坑堵漏专项施工方案;

4、基坑开挖前督促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及堵漏施工时监督方案的实情况;

5、对堵漏施工过程提供全面技术的支持与指导;

6、针对漏点大小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出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3、加强与周边房主进行沟通,并如实讲述实际情况;

4、堵漏完成后作出书面总结;

由于基坑漏水具有突发性,因此施工现场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需要常备堵漏设备,并要做好应急设备进场的前期工作,当常备设备不能满足堵漏要求时,能够及时增加设备,保证漏点及时封堵。

施工现场应常备一些堵漏材料,当材料耗用时,及时给予补足,并提前联系好大量堵漏材料进场的准备,一旦不足,保证可以立即进场。

主要是用来阻挡沙土的流失

用于打木桩固定及支承和堵塞桩间漏洞

基坑开挖过程中现场常备堵漏设备如下表:

堵漏施工人力投入计划如下表:

堵漏施工人力投入计划表

7.1漏水可能原因分析

工程设计围护结构止水采用的是桩间旋喷桩止水(详见旋喷桩与排桩关系图)。

从理论上分析每个桩间都为一个局部,出现漏水时只是局部的,较容易及时准确找出漏点位置所在。根据本工程止水桩旋喷桩的施工情况分析,施工参数控制严格,水泥用量充足,可能出现的漏点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7.1.1、桩体垂直度

虽然钻孔桩与旋喷桩单桩垂直度都控制在1.5%以内,但是偏差方向却可能不同,且旋喷桩桩长有11~15m,若在最不利情况下,在旋喷桩中下位置的透水层是很可能漏水的。

详见“旋喷桩垂直度外偏示意图”。

造成旋喷桩与排桩之间出现两条纵向缝隙,导致基坑出现漏水。

详见“旋喷垂直度侧偏示意图”

造成旋喷桩与排桩之间出现单条缝隙,导致基坑出现漏水。

H.05.JTG++H12-2015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旋喷桩垂直度外偏示意图旋喷桩垂直度侧偏示意图

7.2.2、桩底以下透水夹层

详见“旋喷桩底以下透水夹层示意图”

旋喷止水桩底以下出现透水夹层,导致基坑出现单点漏水。

旋喷桩底以下透水夹层示意图

根据以上的分析情况,本工程可能存在的漏水状况主要有两种,桩体垂直度和桩底以下透水夹层,针对这两种情况及本工程地质、水文特点,主要采取以下两种堵漏方法:

高层住宅建筑群地下室土方回填施工组织设计采用旋喷桩机进行水泥浆单浆液注浆。

采用水泥浆加水玻璃双浆液注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