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新会港施工组织设计

江门新会港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41.8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江门新会港施工组织设计

本工程依据江门市建筑设计院提供《广东新会港国际货运码头二、三期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察报告进行基础设计,基础型式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设计遵循的主要规范、规定

(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

本工程是新会港国际货运码头联检办公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建筑物总高为建筑高度19.75m,建筑占地面积497.02㎡。总建筑面积2523.96㎡,建筑耐火等级Ⅱ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级,高层建筑分类为Ⅱ级,建筑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Ⅶ度,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使用年限50年。

1.岩性:沉积岩中的石灰岩较多JC/T2537-2019标准下载,部分是砂岩

2.不同母质类型的土地资源特点:属于冲积三角洲

4.土壤质量:土壤肥力较低,水分充足,满足碱性作物及水稻的生长

5.地面坡度:平均坡度<3°,属于极缓坡,最高坡度不超过15°

6.地貌类型:山地和冲积平原占大多数面积

1、地表水类型:河流和湖泊众多

2、地表水数量和质量:新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之20.63%。西江干流位于新会东部,全长18公里,从大鳌镇百顷乡张字围进入新会境内,干流在此一分为二,统称“磨刀门水道”。东干流为新会、中山界河;西干流向南流至睦洲再向南分一支流为劳劳溪注入虎跳门水道;从虎跳门流入南海。东、西干流在大鳌尾怡兴围重新汇合,出境流入中山及斗门。潭江新会段长37.7公里。水矿化度低,硬度小,平均为30mg/L

新会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2.年均气温为21.8℃,最高年为22.6℃,最低年为21.2℃。6月中旬至9月上旬是高温期,日均温度27℃以上;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是低温期,日均温度15℃以下。历年平均日温差6.9℃,秋冬季最大,春夏季最小。多年平均降水量1784.6毫米,最多年为2829.3毫米,最少年为1103.2毫米。4月至9月是雨季,10月至次年3月是旱季,降水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82.75%和17.25%。年均降水量从南向北逐渐减少。 3.降水

(1)空间分布:处于湿润区

(2)时间分布:每年4—9月是汛期,全年80%以上的降水出现在这段时间

里,前汛期雨量与后汛期雨量大致持平,年雨日最多的年份有200天。年降水

本工程结构型式为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Ⅱ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

合同工期:总工期为150天

合同开工:2013年6月1日

合同峻工:2013年10月28日

安全文明:无重大安全事故,达到安全文明优良标准

2.3工程项目组织机构

公司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组建项目部,建立工程项目的管理体系。项目经理是公司在项目上的全权代表,受法人委托行使项目管理权,在受权范围内负责项目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完成项目的各项管理目标,实现对业主的合同承诺。

项目部的组织机构见附图。

本工程人员选用和机构的设置充分考虑到本工程特点,项目部的主要职责为:

(1)土建结构、水电安装、装修装饰、消防、通风采暖、室外市政各环节上的综合、协调管理;

(2)对各专业承包商的提供的有效服务、进行有效的控制;

(3)在施工现场与工程设计师的沟通,与现场监理工程师、业主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4)协调社会关系为现场施工提供保障;

(5)适应总包管理的体制,为业主全方位的服务;

4.项目部各岗位主要职责

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责任到人。

A、负责质量方针和项目创优质量目标在本项目质量工程的贯彻落实;

B、负责项目执行企业质量体系文件,实施企业质量手册和执行项目质量计划,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C、建立项目各级质量责任制,强化质量管理,使建筑施工生产和服务处于严格受控状态;

负责制定阶段质量实施目标,并组织和指导责任部门的质量工作的实施,并对阶段目标的实施情况定期监督、检查和总结。

A、负责编制项目施工生产计划,对施工进行安排部署,对工作目标进行分解、落实,保证按工程总控计划实现工期目标;

B、实施工程过程质量监控,严格执行《质量手册》和项目质量计划,按照规范、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检验与控制,确保工程实体质量优良;

D、负责工程成品保护管理,做到职责到人,保护措施到位;

E、搞好劳动力管理,及时调配人力资源,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A、负责执行和落实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和措施,对工程技术资料进行收集管理,确保施工资料与工程进度的同步;

B、参加不合格品、不合格项分析会,制定、检查“纠正和预防措施”;

A、对进场的料具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存放,并做好保管和防护工作:

B、严格按物资采购程序进行采购,确保物资采购质量;

C、组织对工程物资的验收,确保使用合格产品,对进场的各种物资设备必须按质量标准和发货单进行检验和验证:

D、如实填写物资凭证,保管好各项质量记录负责采购资料及验证记录的收集、整理;

A、监督检查质量计划的落实情况,执行和落实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

B、组织检查各工序的施工质量,参加或组织重要部位的预检和隐蔽工程检查。

C、组织分部工程的质量核定及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

D、针对不合格品发出“不合格品报告”或“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并监督检查其落实。

E、负责定期组织质量讲评、质量总结,以及与业主和业主代表、监理进行有关质量工作的沟通和汇报。

A.对项目施工工序管理负责,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和工序管理制度。

B.参与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

C.参与图纸会审,并作记录。负责向班组作技术、安全、质量交底。

D.熟悉施工标准、规范、规程,并严格执行。负责工程图纸、设计变更、建安规程、规范、标准图集的使用管理。负责设计变更具体事项,并在图纸上作标识。

E.负责对现场进行勘察,对现场水、电、道路、临建设施等方面进行控制,为施工总平面布置提供依据。

A.负责工程中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试验检验工作,对其工作质量负责。

B.树立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公正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试验工作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认真学习标准、规范、规程并严格执行。

C.制定试验计划,负责现场试验样品取样、制作、保护、标识及送检、试验测试、数据计算、报告发放等工作。做好现场原材料检验和试验标识和填写追溯卡。及时将试验结果通知有关人员。参加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验收评定。参加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

D.认真填写试验记录、检验台帐并收集整理、归档、编目。

E.接受质量审核、参加质量分析会。制定或落实有关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A.协助项目经理做好项目的预结算。

B.编制或复核项目施工预算。

C.开工前对分部分项、分层分段进行工料分析,并将数据提供给有关部门和人员,以用作编制资源需用计划的依据。

D.协助上级主管部门拟定工程分包合同及劳务分包合同草案,并报公司主管部门审核。

E.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就设计变更、合同修订补充协议等事项同业主进行磋商。

F.负责办理结算手续,牵头处理结算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A.须在整个施工的各个阶段和各主要部位做好放线、验线工作,并要在审查测量放线方案和指导检查测量放线工作等方面加强工作,避免返工。

B.验线工作要从审核测量放线方案开始,在各主要阶段施工前,对测量放线工作提出预防性要求,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C.负责垂直观测、沉降观测,并记录整理观测结果(数据和曲线图表),负责及时整理完善基线复核、测量记录等测量资料

协助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对本工程的安全管理,对施工现场出现的安全问题负主要责任

、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有关主管部门关于安全的方针政策、规范、制度的规定,坚持“安全预防为主”的方针。

C.认真检查督促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的劳动保护及各项安全规定的落实。参加施工方案中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的条款拟定工作,检查督促条款的实施,负责安全措施标识的管理和使用,及时记录好安全台帐。

(1).按照建筑总平面图及新会市规划局、勘测院提供的永久性经纬坐标控制和水准点控制基桩,进行建筑物施工测量定位,设置现场的永久经纬坐标桩,水准点基桩和工程测量控制网。

(2).组织精干管理班子和劳动力按需分批进场,进行施工及生活用房搭建,组织场地清理等前期工作,并进行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做好施工现场水通、电通、道路畅通、通讯畅通和场地平整工作;按照消防要求,设置足够数量的消防设施。

(3).安排施工用各种机具设备,分批调度进场,根据平面布置就位,并接通施工用水用电。

(4).办妥各项有关施工证件手续,执行国家和当地有关规定条例办法,做到有准备开工,按规范施工。

(5).计划主材来源,对各种材料、半成品等材料征得建设方同意后,进行订货供料合同和手续,并按施工进度计划提前进料供货,按指定地点堆放或进仓入库。

(6)临时设施准备,临建工程中除搅拌棚,木工硼,材料库等需设置外,工地提供40名外地工人住宿和所有施工人员在工地午餐场所。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采用两层活动房作为主要的临时设施,装修阶段利用部分底层房间做临时设施。

(7)施工用的水、电均由建设单位已引进城市电网和给水管网,满足施工要求。

1.熟悉施工图纸,组织图纸预审、会审,编制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细化模板、钢筋、脚手架等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绘制各部位模板组装图、早拆支撑体系设计、架子工程设计等。

2.组织本工程拟采用的新材料试验工作和新技术的培训准备工作。

3.根据本工程要求,准备需用的测量仪器、计量工具、图集、工具书、资料、表格等。

4.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认真进行新技术项目的试制和试验。

5.在现场建立试块养护池、养护室,试块及时养护,保证试块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模板及支撑:现场浇筑混凝土采用胶木模板或其他工具式模板,支撑采用MZ钢门架。

钢材、钢筋:使用符合设计图纸质量要求的产品,钢筋由公司加工厂制作加工,运到现场绑扎,也可现场加工。

水泥:C2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可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搅拌厂搅拌运到工地泵送。

特殊材料、设备:经业主、设计、监理单位认可后方可采购。

(2)建筑安装机具的准备

根据采用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机具的供应办法和进场后的存放地点及方式。可供施工选用的塔吊、井架、门架、汽车、卷扬机、搅拌机、木工机械、钢筋机械、混凝土振捣器、脚手架板等可按计划供应,公司满足供应一切施工机械。

(1).按照投标所确定的项目经理部主要成员,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2).根据施工阶段需要提前做好劳动力的数量、来源、进场时间、工种配套计划。

(3).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不同阶段劳动力,通过考核择优确定劳动人员。

(4).做好职工进场教育,按照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用量计划,分别组织工种人员分批进场,安排好职工生活。

(5).职工安全、防火、文明施工和遵纪守法教育,对特殊工种进行上岗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第四章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本工程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装修的工序施工,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时,水电预埋与结构工程相配合,确保结构工程的顺利进行。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工程施工将按土方工程——桩基础结构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工程——楼地面工程——装饰工程主要顺序进行。

(1)土方工程施工顺序

平整场地——开槽放坡——土方开挖——土方回填——夯实

(2)桩基工程施工顺序 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吊桩插桩——桩身对中、调直——静压沉桩——接桩——再静压沉桩——切割桩头

(3)主体工程施工顺序

一层主体结构→二层主体结构→三层主体结构→四层主体结构→五层主体结构,其中每一层又可以分为: 框架柱钢筋绑扎——框架柱模板安装——框架柱混凝土浇捣——楼(屋)面梁、板模板安装——楼(屋)面梁、板钢筋绑扎——楼(屋)面梁、板砼浇捣——墙体砌筑。

清理基屋——出屋面管道洞口填塞——抄平放线做标志——铺水泥焦渣找平层——铺保温层——铺细石混凝土找平层——防水层——保护层

(5)楼地面的施工顺序

抄平补齐50cm标高线——清面基层——刷水泥浆——抹水泥砂浆——封闭养护

(6)装饰工程施工顺序 室外抹灰——窗外框安装——室内抹灰——外墙装饰——地面装饰——木门安装——铝合金窗安装——内墙装饰——门窗装饰——油漆工程。 主体结构工程完成通过结构验收后,开始施工装饰工程。因该工程施工层少,所以装饰工程的施工顺序采用先室外后室内的施工顺序,先进行室外装饰的同时,拆除脚手架,及时堵好墙上的脚手孔,也可以保证室内装饰的质量,加快脚手架的周转使用。室内装饰采用自上而下的施工顺序,这样做的优点是可防止雨水渗漏,保证室内装饰抹灰的施工质量。

同一层的施工顺序为:天棚→墙面→楼地面,这样做的优点是地面质量容易保证,便于收集落地面、墙面的落地灰,节约材料,缺点是地面需要养护时间和保护措施,影响工期。

楼梯和过道是施工运输材料的主要通道,它们在室内抹灰完成以后,再自上而下施工,室内抹灰全部完成以后,进行门窗扇的安装。

4.2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4.2.1.测量放线及沉降观测

1.施工测量仪器的配备

⑵测定水平角选用J2级精密经纬仪。

⑶主体垂直度控制选用瑞士WILDZNL激光垂准仪。

⑷测定建筑物高程选用北光DS3自动安平普通水准仪及配套钢卷尺。

⑸观测建筑物沉降选用蔡司厂精密水准仪。

主要施工测量仪器一览表

根据本工程特点,测量方案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确保工程测量控制网的整体性、准确性。

测量精度的控制及误差范围:

(1)测角:采用三测回,测角误差±5″以内,总误差±5″以内。

(2)测距:采用往返测法,取平均值。

(3)量距:用鉴定过的钢尺进行量测并且进行温度修正。每层轴线之间的偏差在±1mm以内,层高垂直偏差在±3mm以内。

(4)沉降观测次数:每一层结构施工完毕观测一次,装饰阶段每月观测一次,工程竣工后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基本稳定。每次观测后,及时检查记录,无误后平差计算出各点的本次沉降量与累计沉降量,填写沉降观测记录表,如发现沉降异常,应对沉降点及所用水准点进行检查,有错则及时更正,否则及时上报。

(5)细部放样:各楼层每户房间墙、柱、梁、板拆模后必须将X、Y方向轴线及建筑1.000m标高线弹至结构面上。

3.总平面控制网建立和测设

⑴建立平面外定位控制点: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实施定位点,确定本工程各施工区块的轴线定位,施工前将定位轴线引测于场外暂设及围墙上,并建立三个以上永久性平面外控制点形成闭合控制体系,场外控制点采取保护措施,并定期检查。

⑵建立平面内控制网以及平面内控制点

①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程序进行。

②施工平面内控制网点的布设和网点布设间距应满足本工程各单体工程施工定位放线和技术监督的要求,以及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有足够数量的控制网点,为施工提供定位测设及技术复核的标志。

③施工各单体建筑物的施工定位及控制网点的布设,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

④施工控制网点的测量,应进行闭合误差校核,误差值≤1/5000。

⑶平面控制网点的保护:统一施工控制网点,设置标志,标志应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位,并用混凝土包护。

⑷建筑物轴线的定位及标定

①测量由主轴线交点处开始,测量各轴线,最后将经纬仪移到对角点进行校核闭合无误,总体尺寸及开间尺寸复核准确,然后把轴线延伸到建筑物外的轴线桩上(注意围护),并在周边围墙上用红油漆画上轴线标记,标识清楚。

②分画轴线开间尺寸,用总长度尺寸进行复核,尽量减少分画尺寸积累误差。

③延伸轴线标志的轴线桩设在距离开挖基槽边1~1.5m以外,轴线标志应标画出各纵横轴线代号。

⑴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准确地引测到施工现场,用于监控的水准点位置,应牢固稳定,不变形,不下沉。

⑵高程的引测进行往返一个测回,其闭合误差值不大于Ⅱ等的值(n为引测站数)。

⑶本工程计划埋设八个水准点,组成控制网。

①根据基础平面布置图,按建筑物轴线定位,连结相应的轴线,定出开挖边线位置。

②用水准仪把相应的标高引测到水平桩或轴线桩上,并画上标高标记。

③基槽开挖完成后,基槽开挖宽度应通线校核,槽底深度应经水平标高校核无误后,并把轴线和标高引至基底,在垫层面上用墨线弹出轴线及承台边线。

④基础完成后,把轴线引测到基础面,并按柱网平面图用墨线弹出柱边线。

⑵主体结构施工抄平放线

①结构平面的施工放线(内控法):二层梁板砼施工完后,将控制网点的主轴线精确引测到一层梁板砼面上,经复核无误后用墨斗弹出柱墙边线,并定出四个内控制点,之后在各层混凝土板投测点处,留置200×200的方孔供仪器通光,采用垂准仪竖向贯通投点法由下往上向各层投测。

当控制点投测好后,在投测的点上固定好夹板,置经纬仪于各投测点上,检测闭合夹角与边长,并误差符合平面控制技术要求后,测定通过控制点的轴线,并根据该轴线与其他轴线柱、墙的尺寸关系,进行该层放样。

②高程施工测量:各层柱筋连接施工完毕后把水准点结合建筑物各层相应的标高引测至竖向钢筋上,用红油漆标识。在拆除柱模板后把水准点标高精确引测到柱面上并选择便于向上传递的位置作好标记,作为向上传递的控制点,再根据层高用钢尺量度传递到各层。

③砌体施工抄平放线:先根据各层平面的轴线和各层建筑平面图,放出墙体平面轴线,墙边线及门窗、洞口等位置。

①室内装饰:根据图纸要求弹出相应的全部墨线,包括脚线、装饰线、窗台、门窗顶、压顶、楼梯步级等控制线。

②外墙装饰:按图放出门窗顶、窗台线、立边线、装饰线等控制线。

③(楼)地面:应统一放线,力求饰面缝线纵横畅顺。

⑴据图纸设计要求,沉降观测点按≤12m布置。

⑵沉降点的埋设:根据规范要求埋设沉降点,将沉降点设在钢柱脚及墙角上,高出室外地面30~50cm,距柱面约5cm,并绘出沉降点布置图。

⑶沉降观测:在沉降观测点埋设稳固后,按《工程测量规范》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测量,测量线路应闭合或附合于高程控制网水准点上,当误差符合要求后,平差计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基本高程,作为以后各次沉降观测计算沉降量的依据,基本高程的测量不少于二测回。

①沉降观测次数:在主体施工到竣工这一时间内,定期和不定期不间断地进行观测,二层结构梁板砼完成后进行第一次观测,之后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每层结构梁板砼浇筑后观测一次,在主体封顶后,根据沉降量的大小变化情况,适当减少次数,装修阶段一般是每月观测一次。

②每次沉降观测结束后,及时检查记录,计算正确,进行误差分析,最后将本次所测各个观测点的高程与上次各点高程核对无误后,填写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作为工程验收技术资料,工程竣工时应绘出各沉降观测点的沉降曲线,通过沉降曲线来判断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沉降是否趋于稳定。

7.测量精度的保证措施

⑴用于测量轴线的大钢尺除有“CMC”标志外,必须要计量检定合格,并应妥善保管,以达到各幢主楼都使用同一把钢尺放线。

⑵水准仪、经纬仪要按计量要求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水准标高的控制,为了精确控制标高,要求现场建立永久水准点,水准点连线与结构体形相似,以满足主体结构任何部位引测标高的需要。

⑶轴线控制网的复测和调差,要求在基础和结构每15天进行一次轴线网复测,保证观测在高精度测量下进行,并记录及保存数据档案资料

4.2.2土方工程的施工方法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有地形,场地土方开挖时,首先修建现场施工便道,确保施工安全通行。根据设计图纸的工程量,本工程填挖方不能平衡,填方需要的量更大,在场内挖方全部用于填方的情况下,还需外借10万m3以上的土,外借土石方必须修路保通,确定外借土源原始地形,待完工后测量得出外借土方量。场地内土方开挖如下:

(1)、场地内土方开挖

采用挖掘机和人工配合开挖。现场施工时根据设计图纸,布设开挖桩,在桩上标明开挖尺寸,现场与挖方区管理人员进行交接,做技术交底,指导现场开挖施工。

待挖至接近设计高程时,要加强测量,其方法如下:在挖方区边界根据方格桩设置高程控制桩,并在控制桩上挂线,挂线时要预留一定的碾压下沉量6~10厘米,使其碾压后的高程与设计高程一致。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度要求不小于0.93。

边坡开挖是整个土方开挖的重点,边坡开挖时,根据设计图纸放出开挖控制桩,用白灰撒出开挖线。组织技术较好的机械操作手和施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进行边坡开挖施工。施工过程中,经常进行复测,防止边坡开挖不符合设计要求。边坡施工采用人工机械配合施工,以确保边坡稳定和符合设计要求。

为保证开挖施工工程质量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开挖时超设计标高6~10厘米,开挖完后用推土机整平后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密实度不小于0.93。

土方开挖整平碾压后,自检后进行报验,请监理工程师和相关单位进行验收。

(6)、土石方开挖质量控制措施

土方开挖主要控制标高、位置和平整,为了保证标高、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加密高程控制桩,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开挖后用压路机来碾压,最终使场地标高和平整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1)、原地面置换强夯施工

强夯施工前,应采用机械配合人工的方式,清除区域内地表腐殖土层及淤泥层,并回填厚度1.0m的碎石施工垫层,垫层材料可选用外借山皮石,碎块石含量不少于70%,有机质含量小于5%,最大颗粒直径小于300mm。强夯前进行场地平整,以便强夯机的行走,保证夯实质量。强夯前要测试原地面土的含水量,若含水量偏低,采用预先洒水的方法,若含水量偏高,采用置换适宜含水量的土或掺拌等方法降低土方含水率。

原地面置换强夯采用4000kN·m整式强夯置换施工工艺,有效加固深度≥5m。强夯后压实系数≥0.93。强夯完毕后,测定压实度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原地面置换强夯完成后,自检,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报验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符合要求后,报验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如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重新拟定方案进行处理,直至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再报验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

原地面置换强夯后经自检,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报验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符合要求后,报验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后,测量原地面置换强夯后标高,开始进行回填施工,测出填后标高,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5m以内。前一层回填强夯完成后,测量标高,自检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报验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符合要求后,报验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回填。填方边坡为1:1.5(即高度为5米,宽度为7.5米)。填筑前后都要测量标高,强夯完成后也要测量标高,并请监理工程师验收。每个施工段接茬部分,同时填筑,并分层交错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3米。

挖方区挖取的土方,如土方含水率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则须进行晾晒或外借合格土掺拌直至全部用外借合格土回填。采用石料时或碎石土回填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0厘米。

自卸汽车从取土区把土方运至填土区,由推土机把卸下的土摊平。推土时推土机不能碰撞控制桩,机械无法平整的地方人工平整。

填土作业采用自下而上分层填土的方法,根据现场土质和机械的夯实功能,并通过试验确定每层填土的松铺厚度不得大于5米。分层填土时在控制桩上标出每层填土的厚度,确保填土的厚度不超高或过低。在填筑上一层土方前,要检验下层土的压实度符合要求,做好隐蔽验收记录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

当填土接近设计标高时,测量员要加强测量检查,控制最上一层填土厚度,最上一层填土既不能太厚又不能太薄,太厚了夯实度达不到,太薄了上层土易脱皮,不能很好结合。

d、最后一层的高程控制

最后一层的高程控制采用加桩挂线法,利用20米×20米的方格桩,放出每隔5米的辅助桩C、D、E,在已知方格网点A、B桩旁立一直杆,分别向上量hA和hB(即A桩和B桩需填筑的高度值),分别得M和N点,用尼龙线连接M、N点,并量取C、D、E各桩处地面距线高度,即为各辅助桩上需填筑的高度值。

由于土方回填采用的是强夯工艺,最上层标高很难控制达到设计要求,所以,强夯后采用碾压法或强夯结合碾压法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碾压的压实系数为0.93。

填土强夯前,通过试验测定土的含水量,若土的含水量偏低,在强夯前采取洒水湿润、增加夯实遍数等措施,若土的含水量偏高,在强夯前采取置换、晾晒和掺拌合格土料等措施,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使土在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进行强夯,保证强夯质量。

填筑强夯采用分层夯实施工方案,分层厚度为5.0m,强夯单击夯击能4000KN·m,中间层采用三遍成夯的施工工艺,顶层采用四遍成夯的施工工艺,回填土料应选用砂性土或碎石土,有机质含量小于3%。

强夯的过程中,随时抽检强夯施工工艺及强夯控制参数,是否满足要求。并请监理工程师监督及验收。填写好强夯施工记录,整理出强夯施工检验批。

由于土方回填采用的是强夯工艺,最后一层标高很难控制达到设计要求,且不平整,所以,根据实际最后一层强夯后标高确定碾压层数,进行分层碾压确保工程质量和地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碾压的压实系数为0.93。碾压施工时,松铺厚度不大于50cm,防止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分层碾压厚度为30cm以内。

填筑前后都要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强夯完成后,测量强夯后标高,自检后进行报验,请检测单位进行现场检测,检测符合要求后,报验监理工程师验收,进行下一层土的回填。最后几层碾压完成后,自检合格后,请各单位进行验收。

3、填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原地面填方前应作如下处理:

A原地面树桩及主根应挖除,其坑穴应分层回填夯实。

B原地面上的长草或植物应割除并清除腐殖土。

C在沼相区填方前,应排除积水,清除淤泥及泥炭土至设计要求土层。

(2)填方前应对原地面进行强夯DBJ50/T-294-2018 排水用聚乙烯-聚氯乙烯共混(MPVE)双壁波纹管道应用技术标准,压实度要求为0.93(重型击实标准),夯实影响深度不小于5米。检测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重新拟定方案进行补夯直至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3)原地面处理及强夯经监理单位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填方作业。

(4)填方回填前后必须测量标高,控制填土厚度小于等于5米,填土厚度大于5m时,须用推土机推薄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强夯。强夯完成后,测量强夯后的标高,确定夯沉量是否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的,重新拟定方案进行强夯,直到检测合格,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2.3桩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

一、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沉桩方法,为减少施工时的噪声和振动对周围的影响以及有得保证成桩质量,采用静力压桩法沉桩施工。

2、静力压桩可行性分析

根据地质资料和施工经验(改)小沙坝污水处理厂施工组织设计,鉴于本工程特殊的工程地质情况,预应力管桩桩顶标高处于淤泥质粘土层,该土层土质呈流塑状,对施工而言属土质差区域。根据试桩情况,按试桩纪要进行工程桩控制。选用工作性能良好的全液压操作静压桩机,有一定的压桩力富余,可以应付地质变化和因故障停顿恢复压桩时压桩力增加等意外情况,以保证设计单桩承载力和工程施工质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