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施工工艺标准

变电站施工工艺标准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7.28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变电站施工工艺标准

工艺链:测量小组的成立→测量前准备→控制桩的定位及高程的引测→定位及高程的复测

1.测量小组人员组成:根据测量的实际情况确定测量人员一般不得少于3人,测量过程中如需要更换人员时向项目总工批准,更换时要向新的测量人员交待清楚。

2.测量前准备:测量放线之前将仪器、卡尺、长钢尺进行检验,并出示检验证明,符合精度要求后方可使用。红蓝铅笔两头全部削好,笔尖削到1.5mm尖度。天气状况比较晴好,温度比较适宜,然后把涉及到影响测量的障碍物清理干净。

3.控制桩的定位:根据测绘部门所给的原始桩,由专业测量人员按照施工图轴线位置,测出轴线控制桩,并根据现场实际将绝对标高引测到合理、无沉降、不被碰到的地方,用红油漆画好标高符号,标出绝对标高数值。两小时之后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测某电梯、中央空调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复测结果符合精度后(允许偏差±1mm),做出500×500的砼墩,上面预埋100×100×10钢板埋件,把复测好的轴线控制点引测到埋件上,控制点用钻打眼后把细铜丝锚入。控制桩的位置要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被碰到。

工艺链:开挖前具备的条件→确定开挖的顺序→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人工配合修边、清底

1.土方开挖前具备的条件:土方开挖前先察看地质资料,了解待挖土质、地质状况及有无地下建(构)筑物。当地下水位较高时,要先采取降水措施,如浅挖采取明沟,较深的采用井点降水等。然后进行场地的基本平整,用水准仪先进行场地抄平,高差控制在±50mm,超出规定的根据情况用人工或者机械进行找平。测量人员根据轴线控制桩、土质情况(考虑坡度大小)放出开挖线。夜间施工做好足够的照明。

2.坡度的确定:根据图纸实际深度及周边荷载的大小确定坡度,坡度的确定参照下表: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

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

1∶1.25—1∶1.15

1∶0.75—1∶1.00

1∶1.00—1∶1.25

1∶0.50—1∶1.00

1∶1.00—1∶1.50

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坑(槽)、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规定时,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m

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5m

3.由于场地狭窄,基坑紧临周围建筑物无法放坡时,或土质为淤泥、泥碳层时要采取支护的方法。土质为淤泥、泥碳层但能满足放坡要求时采用木桩,根据支护现状可多排布置,做成阶梯形;在木桩不满足要求时采用钢管桩或水泥灌注桩。在基坑挖至较深且放坡的坡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做土钉锚杆支护。

4.开挖基坑(槽)时,根据现场情况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采用挖掘机开挖基坑(槽)时,挖掘机从基坑(槽)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置在挖掘机的两侧装运土。

5.土方开挖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开挖基坑(槽)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测量人员应根据施工图纸标高,用经鉴定检测的水准仪随时超测基底标高。距基底30cm以内时,停止机械挖土,由人工随抄平随将余土挖出。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人工配合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得到的地方,以便及时清走。

6.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7.场区内弃土应达到的要求及标准:边角顺直、边坡平整、保证修平见方、高度不得超过2m,并加以覆盖。

1.土方开挖在雨季进行时,对于大面积土方作业,工作面不应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在开挖之前,在坑(槽)外侧开挖水沟,确定流水坡向,防止地面水流入。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应经常对边坡、支撑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2.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cm。

3.开挖基坑(槽)时,必须防止基土受冻。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保温材料覆盖。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保证项目:基底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轴线及底口位置准确,表面平整无积水。

土方工程的挖方和场地平整允许偏差值

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

2.4质量通病现象及治理

1.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2.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避免对基土的扰动。如遇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2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

3.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

4.雨季施工时,基槽、坑底应预留20cm土层,在打砼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工艺链:材料器具的确定→钎探前具备的条件→放钎点线→就位、打钎、拔钎、灌砂→整理记录

1.材料器具进行检查:砂采用中砂,钢钎用直径φ22~25mm的圆钢制成,钎头呈60°尖锥形状,钎长1.8~3.2m;8~10磅穿心锤。

2.钎探前具备的条件:基坑(槽)已挖至到基底,表面平整,标高、轴线及坑(槽)宽、长均以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3.放钎点线:根据基坑的开挖尺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每排孔间距1.5m,排与排间距1.5m,钎探孔相互错开、呈梅花形布置。并要合理安排钎探顺序,防止错打或漏打。钎杆上画出30cm横线作为钎探的标志。

4.就位、打钎、拔钎、灌砂:按钎探孔平面布置图放出钎探点,洒上白灰点。将钎尖对准孔位,一人扶正钢钎,一人站在操作凳子上,用穿心锤将钢钎砸入土中。锤举高度一般为50crn,每打入土层30cm时,记录员记录好锤击数。打入深度2.1m并记录好锤击数之后,将钎拔出。打完的钎孔,经过质量检查人员和监理方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即可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用木棍或钢筋棒捣实一次。

5.整理记录:按钎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经相关人员签字后归档。

基土受雨后,不得进行钎探。在冬季钎探时,每打几孔后及时覆盖保温材料,不得大面积掀盖,以免基土受冻。

钎探深度、位置必须符合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漏打,钎孔灌砂密实。

3.4质量通病现象及治理

1.遇钢钎打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技术员,不得随意移位或不打,任意填写锤击数。

2.将钎孔平面布置图上的钎孔与记录表上的钎孔先行对照,有无错误,发现错误及时修改或补打。

3.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的孔号的位置,若遇枯井或坟墓,将其尺寸在平面布置图上标清楚,以便设计勘察人员或有关部门验槽时分析处理。

工艺链:回填土料的确定→铺土前具备的条件→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

1.回填土料的确定:宜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

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参考表

最大干密度(t/m3)

3.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回填土之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如在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上,每隔3m钉上水平板。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坑,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4.检验密实度: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压实系数,砌体承重结构≥0.97,框架结构≥0.95。

5.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1.雨期基坑(槽)或管沟的回填土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注意雨情,雨前应及时夯完已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施工时应有防雨措施,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糟)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2.冬期回填土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50%,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50mm,铺填时,冻土块应均匀分布,逐层压实。填土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填土的上层应用未冻土填铺,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管沟底至管顶0.5m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室内房心、基坑(槽)或管沟不得用含冻土块的土回填。

基底处理,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用2m靠尺和楔形尺量检查

4.4质量通病及治理现象

1.回填土下沉:下沉因虚铺厚度超过规定厚度,或冬季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遍数不够,甚至漏夯,坑(槽)底有有机杂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以及冬期做散水,施工用水渗入垫层中,受冻膨胀等造成。这些问题在施工过程中禁止出现,一旦发现后及时纠正。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实。

2.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在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项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沙子。

填土每层的填土厚度和压实遍数

工艺链:材料的确定→砼浇筑前的准备→运输→砼浇筑→养护

1.材料的确定:砼要有配比单、各种原材料及外加剂的实验报告。水泥:42.5以上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砂为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石为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1%,吸水率不大于1.5%;水为饮用水或天然洁净水;膨胀剂性能应符合标准《砼膨胀剂》(JC476)标准。

2.砼浇筑前的准备:钢筋、模板工序完成,已办理隐检、预检手续。注意检查固定模板的螺栓、管道或预埋件穿过砼墙处做好止水钢板及止水环。木模板提前浇水湿润,并将落在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4.砼在浇筑过程中要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振捣必须要密实,振捣上一层砼时要插到下一层50mm内。砼在浇筑过程中间隔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否则应适当考虑留施工缝。墙体水平施工缝应高出底板不得小于200mm墙体上,墙体要有孔洞距孔洞不得小于300mm,施工缝留成凹缝或加止水钢板。在施工缝上浇筑砼前,应将砼表面凿毛,清除砼渣,冲净并湿润,再铺一层同配合比(即原配合比去掉石子)2~3cm厚水泥砂浆,浇筑第一步高度为40cm,以后每步浇筑50~60cm,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浇筑。砼自高处自由倾落不应大于2m,如高度超过2m,要用串桶、溜槽下落。应用机械振捣,以保证砼密实,振捣时间一般10s为宜,不应漏振或过振,振捣延续时间应使砼表面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铺灰和振捣应选择对称位置开始,防止模板走动,结构断面较小,钢筋密集的部位严格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要求操作,浇筑到最上层表面,必须用木抹找平,使表面密实平整。

5.养护:常温(20~25℃)浇筑后6~10h苫盖浇水养护,要保持砼表面湿润,养护不少于14d。

保证砼入模温度不低于5℃,浇筑完之后设支撑架以覆盖保温,在覆盖过程中不得在砼表面随便踩踏。拆模时砼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不大于15℃。

1.防水砼的原材料、外加剂及预埋件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同时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2.防水砼的抗渗等级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检查配合比及试块试验报告。抗渗试块500m3以下留两组,一组标养,一组同条件养护,养护期28d,每增加250~500m3增留两组。

3.施工缝、变形缝、止水片、穿墙管、支模铁件的位置正确,砼振捣到位,严禁有漏振现象。

4.砼表面平整,无露筋、蜂窝等缺陷。

预埋铜板中心线位置偏移

预埋管螺栓中心线位置偏移

5.1.4质量通病及治理

1.砼施工缝未凿毛:在浇筑下一道砼时施工缝要进行凿毛,砼渣要清除干净并浇水湿润后,抹同配比2~3cm厚水泥砂浆方可进行浇筑。

2.管道根部及死角部位振捣不实:在浇筑过程中要着重对难以振捣的部位,多加振捣以保证密实。

工艺链:材料确定→基层清理→附加层铺设→卷材铺设

1.材料确定:进场的材料要出示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并且做见证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主要检查规格、品种、技术性能等符合要求。

2.基层清理:将基层表面的异物、砂浆疙瘩铲除,将尘土杂物清除干净,阴阳角、管道根部仔细清理干净,并且做成圆弧形,圆弧半径150mm。

3.附加层铺设:在基层上刷一道冷底子油,涂刷要均匀、严密,四小时后铺贴卷材。阴阳角、管道根部等部位应先做卷材附加层,两边反起不得小于250mm,粘结要密实。

4.卷材铺设:铺贴卷材时铺设厚度要符合要求,层与层之间缝隙要错开,搭接部位应满粘牢固,搭接宽度不应小于80mm,同一层两排卷材缝隙也要错开。

1.卷材防水严禁出现渗漏现象,卷材表面不得出现起褶、起皮、翘边现象,粘结要牢固无空鼓。

2.侧墙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卷材接缝允许±10mm偏差

3.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

5.2.3质量通病及治理

1.空鼓:发生的原因多是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含水率高,找平层未干燥,就施工卷材防水层,将湿气封在里面,遇热时气体将防水层鼓起。铺贴卷材时,压得不紧,粘贴不密实,窝住操作时的热气,使卷材起泡、空鼓。施工时应注意基层干燥,操作中应压实粘紧,不可窝住气体,即可防止空鼓的发生。

2.渗漏:地下卷材防水工程渗漏主要发生在穿墙管处、螺栓处、变形缝处和卷材接槎处,其原因是:基层处理不好,结构不密实,找平层收头不严密;卷材附加层收边不严,卷材裁割不规矩;变形缝止水带捻压不好,结构变形等原因使变形缝处漏水;卷材接槎处先后施工的卷材有破损,铺粘不严而漏水。施工中应根据不同的特殊部位,采取规范规定的处理方法,操作时认真按形状剪裁卷材,周边压平贴严,粘结牢固,在完成这些部位附加层铺贴后,精心检查,把好验收关。

3.卷材搭接不良:接头搭接形式以及长边、短边的搭接宽度偏小,接头处的粘结不密实,接槎损坏、空鼓;施工操作中应按程序弹标准线,使与卷材规格相符,操作中齐线铺贴,使卷材长边搭接不小于100mm,短边不小于150mm。

4.管根处防水层粘贴不良:原因主要是清理不洁净、裁剪卷材与根部形状不符、压边不实等造成粘贴不良;施工时清理应彻底干净,注意操作,将卷材压实,不得有张嘴、翘边、折皱等现象。

6.1.1筏板模板安装工艺标准

工艺链:模板安装前具备的条件→模板安装→模板加固→模板调整

1.模板安装前具备的条件:模板配置施工图纸完毕,模板的肋采用5×10cm木方,木方间距不得大于250mm,两头的木方与模板平齐,板与板之间的缝隙用密封条封严。根据对拉螺栓的间距在模板板面上打孔,孔径和对拉螺栓的直径相同。筏板钢筋已绑扎完毕,所有垫环、垫块已加好。垫层表面的杂物清理干净,轴线、模板线(或模边借线)放线完毕。水平控制标高引测到预留插筋或其它过渡引测点,并办好预检手续。

2.模板安装:在模板安装过程中先将对拉螺拴穿过钢筋放好,间距横纵500mm,再将模板按照放好的控制线进行合模,对拉拴不对孔时挪动对拉拴,直到穿过模板。

3.模板加固:根据筏板的高度确定加固架管的长度,安装过程时两根架管垂直于木方并且两根架管最好夹住对拉螺拴,上好垫片拧上螺丝,螺丝一定要拧到一定的力度,在这基础上做出筏梁支撑架将每一道梁连接成一个整体。

4.模板调整:加固好后模板要进行调整,主要针对模板上沿的顺直度、梁的垂直度、截面尺寸、刚筋的保护层,固定模板的架管一定要牢固,并与木方紧紧地贴上。

6.1.2剪力墙模板安装工艺标准

工艺链:模板安装前具备的条→钢木模的安装→钢木模的加固→模板的调整

1.模板安装前具备的条件:钢筋工程已办完验收手续,砼的接茬处已进行凿毛并用水冲洗干净。

2.钢木模的安装:按位置线拼装一侧模板,底部要用密封条封严,安装穿墙螺栓,间距横纵500mm,再拼装另一侧模板,调整模板垂直平整后,拧紧穿墙螺栓。

3.钢木模的加固:在模板背面,垂直木方安装钢管背楞,木方厚度不符合模数处用多层板补齐,固定在对拉栓上。用6m、4m、2.5m的架管分三层作斜撑,整体必须保证坚固。

4.所有阴阳角处均采用钢角膜与木模连接牢固。板安装完毕后,检查一遍扣件,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办理预检手续。

6.1.3柱模板安装工艺标准

工艺链:模板安装前具备的条件→模板的安装→模板的加固→模板的调整

1.模板安装前具备的条件:模板安装之前将与这次砼的接茬处进行凿毛用水冲干净,根据轴线的位置放出模板控制线。

2.模板的安装:在支模时先立好一边的模板,穿上对拉栓,间距500mm。再立好另一边拧上螺丝,接着立第三边的模板穿上螺栓,立上第四边模板拧上螺丝。

3.模板的加固:模板安装好后用1m的架管从上往下作柱箍,柱箍间距同对拉螺栓间距,双层架管,四角必须用密封条封严,柱箍及螺栓必须加固紧。

4.模板的调整:加固完毕后用线坠吊垂直,尺量检查,不垂直进行调整。

6.1.4梁板模板安装工艺标准

工艺链:搭设脚手架(安装可调底座)→安装可调u托→安装主次龙骨→调整模板下层标高→铺设模板→校正模板顶面标高→办理预检

1.面板用12mm厚竹胶板,次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间距≤300mm。沿梁纵向一般为二道。梁侧模板采用钢管加斜撑固定,梁底模主龙骨支撑采用Ф48钢管,其纵向间距不超过1200mm。梁模采用梁侧模包底模,面板与梁侧模交接缝处,贴5cm宽胶带防止漏浆。

2.模板支撑选用脚手架支撑系统。支撑间距根据房间尺寸为1000×1000mm。支撑立杆上设有可调u托,下设可调底座(可调底座须垫100×100木方)。横杆为4道φ48钢管。

3.门洞口及预留洞口模板,门洞口采用工具式角钢板材制作,外表面包竹胶板,门洞口及预留洞口木模侧面不允许有缺楞现象。合模前侧面粘贴好密封条。口径不小于500mm×500mm预留洞口钢板焊制;小于500mm×500mm预留洞口模板钉成六面盒子,盒子里钉好十字撑,其中四面外包竹胶板,使用前刷好脱模剂。

1.模板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支撑部分必须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安装在基土上时基地必须坚实。

2.模板的标高、垂直度、上口的顺直度、表面的平整度符合规定

3.预埋件、预留空洞的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mm)

6.1.6模板安装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1.模板板面清理不净:安装使用前把模板面砂浆等用扁铲铲除,用拖布将板面粘的杂物擦净,突出部分用磨光机磨平,均匀涂刷油质脱模剂,不得漏刷。

2.模板上口不顺直:模板上口要用小线来调整上口的顺直度。

3.未按要求起拱:梁、顶板支模时,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起拱。起拱的具体作法为:用钢管脚手架,上部加可调支撑以调整高度,木板作辅助,以满足起拱要求。

4.模板拼缝不严密:缝隙>1.5mm及墙体模板下口要粘贴海绵条。模板接缝处须加设小龙骨。顶模与梁、墙搭接处要粘贴海绵条,顶板模板与模板接缝处全部用胶带纸封贴;以防砼出现漏浆及接缝错台现象。

5.预留洞口位置不准确:口径大于500mm×500mm预留洞口,应在洞口周圈加支模筋,以免浇筑砼时洞口位置发生偏移。

6.1.7模板拆除工艺标准

1.拆除模板的顺序和方法,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2.分散拆除柱模时,应自上而下、分层拆除。拆除第一层时,用木锤或带橡皮垫的锤向外侧轻击模板上口,使之松动,脱离柱砼。依次拆下一层模板时,要轻击模板肋,切不可用撬棍从柱角撬离。拆掉的模板及配件用滑板滑到地面或用绳子绑扎吊下。

3.整拆墙体组拼大模板:在调节三角斜支腿丝杠使地脚离地时,以模板脱离墙体后与地面呈75°为宜。无工具型斜支腿时,拆掉斜撑后,拆除穿墙螺栓时,要留下最上排和中排的部分螺栓,使之松开但不退掉螺母和扣件,在模板撬离时,以防倾倒。

4.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底模及冬季施工模板的拆除,必须执行《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条款。作业班组必须进行拆模申请经技术部门批准后方可拆除。

6.2.1柱钢筋工艺标准

工艺链:原材料的确定→钢筋的加工→套柱箍筋→安装竖向受力筋→绑箍筋

1.原材料的确定:进场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不得使用有老锈及油污钢筋。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尺寸、形状、数量,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垫块用水泥砂浆制成,50mm见方,厚度同保护层,垫块内预埋20~22号火烧丝。

2.钢筋的加工:钢筋弯钩弯折规定:HPB235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钩弧内经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后平直部分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允许偏差±10mm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审核制度,钢尺检查。HPB235、HRB335级钢筋末端作135°弯钩时,其弯钩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10mm,钢尺检查。HPB235、HRB335级钢筋末端作不大于90°弯折时,其弯折处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10mm,钢尺检查。箍筋弯折135°,其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允许偏差±10mm钢尺检查。

3.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4.钢筋的直螺纹连接:参加滚压直螺纹接头施工的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钢筋应调直并用无齿锯切去端头30mm,保证切口端面与钢筋轴线垂直。如钢筋头部弯曲过大,则不能使用机械加工,严禁用气割下料。

6.2.2剪力墙钢筋工艺标准

工艺链:绑扎固定竖筋→绑扎固定水平筋→绑扎大面积竖筋→绑扎大面积水平筋→绑扎拉筋

1.浇筑筏板混凝土之前插入剪力墙竖筋,在大面积插入前先根据剪力墙钢筋的位置,每隔三米设一根竖筋,接着在竖筋上榜上两道水平筋从法办向上绑扎大型集装箱及浮式生产储油船制造项目沉箱预制施工组织设计,两道间距500mm第一道距筏板的间距按图纸要求。在水平筋上画好分档标志进行大面积插筋间距按照图纸的要求绑扎牢固,四周用架官将钢筋稳固住以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变型。

2.在筏板浇筑完毕之后进行大面积水平筋绑扎间距按照图纸的要求,钢筋长度不满足要求时需要进行搭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