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深线东孚段涵洞施工组织设计

厦深线东孚段涵洞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92.35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厦深线东孚段涵洞施工组织设计

(D2K258+527.8~D2K18+832.9段)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厦深铁路(福建段)Ⅰ标工程指挥部

4.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 2

4.3材料、机械设备进场 2

广州某基坑预应力锚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secret4.7墙身混凝土施工 5

4.9防水层及沉降缝 6

4.10出入口附属工程 6

8.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8

9.施工质量验收过程 13

9.1施工质量验收单元的划分 13

9.2施工质量验收过程 13

10.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14

10.1管线保护 14

10.2施工用电 14

10.3基坑开挖 14

10.4模板工程 14

10.5钢筋工程 15

10.6混凝土工程 15

11.文明施工及环境卫生措施 15

11.1文明施工的目标 15

11.2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15

11.3场内标语、标志和室内外布置 16

12.消防、治安保证措施 16

12.1治安措施 16

12.2消防措施 17

铁道部颁发的铁路现行施工技术指南、验收标准及安全规则;

施工现场踏勘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施工技术力量、技术装备及设备资料。

项目经理部设“四部二室”,具体职能如下:

工程部:负责施工技术管理、工程调度,满足工程需要;

安质部:负责检查、监督工程质量和安全,负责安标工地、教育和培训工作;

物设部:负责施工机械设备调度,保证施工所需机械设备完好,负责设备、材料的采购供应;

计财部:负责工程价款使用与管理,做好工程成本核算;

试验室:负责工程的各项试验工作,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要求;

办公室:负责项目经理部对内对外的各项协调工作,并负责配合建设单位做好本标段的前期征地拆迁工作,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项目经理部设在东孚海沧高速路口旁,租用智超机械有限公司大楼作为办公及生活场所。

根据本段工程的特点,该单位工程设立1个作业班组组织施工,作业队的生活设施租用当地民房与搭设部分临时工棚相结合;本段涵洞施工用电,采用自发电与搭接地方高压电相接合的方式;施工用水为自来水。

4.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

涵洞开工前,先根据设计资料,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仔细核对路基宽度、标高、边坡率、线间距及结构尺寸;并对其位置、方向、长度、出入口高程以及与道路或排灌系统的连接、地下管线、电缆及其它障碍物等,进行核对。

涵洞中心位置、涵洞轴线方向根据复测后的导线控制桩精确放样,并保持桩位稳定;水准测量由较近的设计水准点或引入临时水准点控制。测量放样后,必须报经监理工程师核验,核准后才能进行涵洞施工。

4.3材料、机械设备进场

根据涵洞工程数量、施工进度安排进场材料及机械设备计划。

原材料种类:本涵洞原材料主要为水泥、钢筋、砂夹卵石、碎石、中粗砂,其规格必须符合设计及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

原材料试验:施工原材料必须经过试验检测合格,并报监理工程师核验。

在早期因为原材料送检报告要等待一定时间,经业主及监理单位开会同意早期开工的涵洞采用商品混凝土,待原材料报告出来后附后。

机械设备数量、能力应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并保证其性能完好,机械设备必须由合格的持证人员操作,主要进场机械设备必须报监理工程师核验。

涵洞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本段涵洞工程基底加固方式主要有换填砂夹卵石(或级配碎石)及旋喷桩两种方式。

旋喷桩是利用钻机,将预先配制好的浆液,通过高压发生装置,使液流获得巨大的能量后,高速喷射出来,形成一股能量高度集中的液流,直接冲击破坏土体,喷射过程中,钻杆边旋转、边徐徐提升,从而使浆液与土体充分搅拌混合,便在土中形成一个有一定直径的柱状固结体,使地基得到加固。

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为主,人工整修为辅的原则进行。挖掘机采用放坡开挖的方式进行,当挖至基坑底部预留20cm保护层时,采用人工开挖整修,以免挖掘机扰动原状土,降低地基承载力。

开挖过程中,基坑四周设排水沟,并根据地质条件及地下水情况在基础范围以外挖汇水井点,采用抽水泵抽水,基坑表面修理平整,基坑内做到无积水。涵洞基坑土方外运弃除。

承载力检查:基底承载力必须不小于设计标准。有旋喷桩地段应先进行旋喷桩施工,待旋喷桩强底达到要求后检查复合地基承载力。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0.15Mpa,旋喷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底平均值fcu≧2.5Mpa。

基坑开挖完成后,经过现场技术员和项目部质检工程师自检并由监理工程师核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即:涵洞基础)施工。(三)基坑支护

本段涵洞无基坑支护,开挖时边坡坡率须符合路基稳固要求且开挖的基坑土方应不防碍施工,堆、弃土坡脚距离基坑顶部边缘不应小于基坑深度。

涵洞基底检查合格后,即进行模板制作,模板必须满足基础位置和尺寸的要求,并且牢固稳定,按设计位置安装止水带。

模板、止水带制作完成后,经过项目部质检工程师自检并由监理工程师核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混凝土浇注。涵洞基础为C30混凝土(抗侵蚀)及C35混凝土(抗侵蚀)。混凝土采用搅拌站集中拌制,汽车泵送,人工捣固。(早期开工的涵洞砼采用第二项目部的水泥搅拌机拌制。)

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毕,在边墙位置按规定预埋连接钢筋,并在基础混凝土终凝后将与边墙连接部位的混凝土表面凿毛。

混凝土浇注时由工地试验室的试验人员按规定随机抽样,制作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

按规定格式填写混凝土灌注记录。

涵洞基础施工完成并且在其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才能进行墙身混凝土施工。盖板涵洞边墙为C30混凝土(抗侵蚀)及C35混凝土(抗侵蚀)。

墙身模板采用钢模。模板拼缝严密,拉撑牢固。

侧墙用对拉螺栓来控制内外模间距,对拉螺栓用φ16圆钢制成,在墙身混凝土位置套PVC管。端头作成螺纹式,用特制套头固定,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模时,将套头取出,清理干净重复利用,然后敲出对拉螺栓,再用1:1砂浆分两次抹平,亦可在砂浆内渗入UEA微膨胀水泥,以防渗漏。

浇筑混凝土前应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劳动力的组织和责任分工、机具材料的供修、混凝土配合比及外加剂的配置、供电供水、予埋件安设、了解气象情况等。

墙身混凝土要求纵向对称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50cm左右。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一般位置采用φ70mm振捣器,特殊部位采用φ50mm振捣器,振捣点距离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5~10cm,每一处振毕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使混凝土达到密实状态,密实状态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在振捣混凝土时,应派专人注意随时检查模板受力情况和钢筋变化,不得模板发生位移;浇筑完后要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

墙身侧面模板拆除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进行,不得随意过早拆除。

模板制作完成后,经过项目部质检工程师自检并由监理工程师核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墙身混凝土浇注;墙身混凝土分次浇筑时,应分次检查。

混凝土浇注时由工地试验室的试验人员按规定随机抽样,制作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所取的试样须做好相应记录。

按规定格式填写混凝土灌注记录。

盖板涵洞盖板为C30钢筋混凝土及C35钢筋混凝土,采取现浇的施工方法。

首先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弯制、绑扎盖板钢筋、架立盖板模板,然后浇筑盖板混凝土。模板架立、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同涵身。

涵洞盖板拆模应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支撑模板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进行,且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模板。

质量检查与记录:涵洞盖板的钢筋绑扎和模板架立,必须经过项目部质检工程师自检并由监理工程师核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盖板混凝土浇注。按要求制作混凝土试件和填写混凝土灌注记录。

4.10出入口附属工程

涵洞出入口沟床整理顺直,与上下游排灌系统的连接圆顺、稳固、流水顺畅。

涵洞出入口铺砌按二设桥参(2005)6031图、福厦施桥参(2005)3421图及相应的涵洞施工图施工。

待桥涵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进行填筑。

涵洞两侧基坑应分层回填级配碎石,出入口两侧基坑分层回填土,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基坑回填至地面平整后应用振动碾压机压至密实。大型机械行驶及作业时,与涵洞边缘保持不小于1m的间距。

涵洞两侧路堤填级配碎石必须分层对称同时进行填筑,禁止一侧填筑级配碎石造成偏压,将涵身推移或损坏。涵洞顶部填土厚度必须填至大于1.5m后,才允许施工车辆在涵顶通过。过渡段形式如下图:

计划开工日期:2008年11月1日。

竣工日期:2009年2月1日。

详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向当地气象部门了解历年的气象资料,并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及施工期的气象预报,提早做好安排,做到有备无患。

雨季涵洞施工采用快挖、快回填基坑。做到当天挖,当天检测,防止基坑积水,涵洞基坑周边做好排水沟,备好抽水泵。必要时采用搭棚覆盖塑料布保护基坑边坡,防止基坑坍塌,影响施工工期。

雨季施工期间准备必要排水和防雨设施,主要原材料、半成品、拌和机械进库入棚。必须连续不间断施工的工程用蓬布遮盖。雨停后及时排除场地积水。

提前做好防排水设施,防止施工便道、场地、现场被水冲刷、浸泡,加强对施工便道维修养护,保证便道顺通。

对混凝土搅拌站采取搭棚遮雨,石料、砂子做好防护,避免冲刷,在混凝土拌和中及时测集料含水量,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晴天备足库存水泥,保证水泥干燥,受潮水泥不得使用,其他物资也入库存放。

根据雨季施工条件适当调整施工计划,保证施工正常进行。雨季期间,将人员驻地、机械设备、材料存放场地撤离排洪沟口及沟底,移至不受洪水影响的安全地带,以保证人员、设备、材料安全,同时,还应备足必要的抽水设备及草袋等抢险物资,防止出现紧急抢险现象发生。

为施工人员配备雨天劳保用品,做好雨季人身安全工作。

工地上用于拌制混凝土的所有水泥,都必须是符合标准并经过复检的合格品;水泥储运的过程中,应符合规定:

装运水泥的车体应有覆盖;贮存水泥的仓库应设在地势较高处,周围应设排水沟;

袋装水泥在装卸、搬运过程中不得抛掷;

先到的水泥应先使用;水泥不宜露天堆放,临时露天堆放时应上盖下垫。

钢筋的种类、规格必须符合设计标准要求。

钢筋在运输、加工、储存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宜优先选用中砂。必须是经检验合格品。

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最小截面尺寸的1/4,也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且不大于100mm。必须是经检验合格品。

采用自来水,使用需经检验合格。

施工中必须使用验证合格的计量器具。

施工配合比严格按试验人员开出的混凝土配料单进行计量。

砂、石料由施工员分别对其过磅,不能用装车容积来换算重量。水泥以整袋为准,如用散装水泥,则应每次称量,严格掌握配合比。根据含水率的变化,调整配合比。

混凝土采用搅拌站集中拌制。

混凝土搅拌好后,应尽快运到灌注地点。在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如发生以上情况,须将所运输的混凝土废弃不用。

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与拌制和灌注能力相适应。

检查施工组织,包括人力、材料、机具设备等的配备情况以及工作台、运输道、脚手架等的安全情况。

混凝土应分层进行灌筑,分层厚度(指捣实后厚度)应根据拌制能力、运输条件、灌筑高度、振捣能力等决定,但不宜超过规定。

灌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

为保证混凝土不发生离析,应尽量减低灌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超过时应采用溜槽、串筒、漏斗等器具或通过模板上预留的孔口灌筑。

混凝土的灌筑宜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间断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品种、水灰比、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间歇时间不宜超过2h,当温度高到30°C左右时,可减到1.5h;当温度低到10°C左右时,可延至2.5h。否则应该施工接缝(中断)处理。

灌筑工作中断时,应在前层接缝面上,根据需要埋入接茬的钢筋或型钢,并使其长度露出混凝土外一半左右。

混凝土灌筑施工中应设专人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骨架、预埋件及预留孔等的状态,发现变形,应及时予以修整。灌筑完毕后,施工负责人应及时填写《混凝土施工灌筑记录》。

混凝土的振捣方式为机械振捣。

整个振捣应做到上、下、左、右没有遗漏的地方,对模板拐角和钢筋密集的地方,尤应注意捣好。

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振动器在一个位置的振动延续时间,应保证混凝土获得足够的密实度,但不能振动过量,以免产生粗粒石子下沉,灰浆上升,产生离析现象。掌握合适的振动时间,可获得最佳的密实度。其主要象征是:拌合物不再下沉,表面摊平,并在表面开始泛浆。

一般分为两种。第一为洒水养护,第二为塑料薄膜覆盖养护。

混凝土外露面,可用清洁的草帘(袋)、混砂等覆盖,但不得污染或损伤混凝土表面。

模板的外露面,应经常洒水,保持湿润,拆模后也应立即覆盖并洒水。

当气温低于+5℃时,混凝土应严密覆盖,保温保湿,但不得洒水。气温保持在5℃以上时,仍应及时洒水养护。

洒水养护期限:根据水泥品种和空气的相对湿度而定,一般不小于14天。

当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时,应将刚浇完的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密。薄膜内应具有凝结水,并应经常检查。

混凝土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拆模。拆模过早,混凝土没有达到足够的强度,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会发生裂纹、变形或断裂;拆模过迟,则会影响模板的周转。因此拆模工作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不承重的侧面模板新脚手架施工方案,一般宜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方可拆模,以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

承重的底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足以安全地承受其结构自身重力和外力施工荷载时,并经质检人员和技术人员同意后,方可拆模。

拆模工作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应使混凝土受损伤。

拆除临时埋设在混凝土中的木塞和其他部件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受到损伤。拆除模板时,不应影响混凝土的继续养护工作。拆模后的构造物,应在混凝土获得100%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从事钢筋加工和焊(连)接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考试,持证上岗。钢筋在正式焊(连)接前,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连)接检验,合格后方能正式生产。

DB32/T 3916-2020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pdf钢筋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受拉热扎光圆钢筋的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曲直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

受拉热扎光圆和带肋钢筋的末端,设计要求采用直角形弯钩时,直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