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红星路南延线(化龙路-区界)道排工程(含下穿隧道)桥梁施工方案

高新区红星路南延线(化龙路-区界)道排工程(含下穿隧道)桥梁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16.77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高新区红星路南延线(化龙路-区界)道排工程(含下穿隧道)桥梁施工方案

为圆满完成本合同段聚宝沱桥梁工程的施工任务,根据设计图纸,在认真阅读和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及对施工现场作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单位的施工经验,以信守合同、确保工期和质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优质高效安全文明施工为指导思想,编制本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科学化施工,重点工序重点安排,特殊部位特殊考虑,并结合工期和工程实际进行统筹,尽量做到现场布置合理,方案切合实际,施工组织科学得当,以便为优质高效完成该项工程奠定基础。

DB14/T 2224-2020 旅游景区节能减排指引.pdf一、《红星路南延线下穿隧道工程K0+109.6聚宝沱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

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一、充分响应合同文件,严格执行技术规范。

二、实事求是,施工方案可行、适用、经济。

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执行质量管理标准和程序。

四、推行标准化管理,达到优质、安全、文明、高效。

本工程位于成都市城南高新区,为”三纵一横”中的三纵之一:红星路南延线。道路设计里程K0+109.6跨越聚宝沱桥。新建聚宝沱桥是在老桥址修建,将老桥拆除后建新桥。

二、桥止区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表明,成都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年平均降水量964.2mm最高年(1937年)达1820.7mm,最低年(1969年)为603.0mm。丰水期为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74%,枯水期1~3月份,其余为平水期。丰、枯水期地下水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50~2.50m,蒸发量多年年平均为1020.5mm,相对湿度多年年平均为82%。

多年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14.8m/s,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日),最多风向为北及北东风向,多年年平均风压力为140Pa,最大风压力为250Pa。

拟建工程位于成都高新区中和镇,两桥台区为岷江水系一级阶地,阶面高程478.67m~483.45m,平均高程480.97m,一般高出设计河底及路面3.0m~4.5m,阶地上为已有建筑物及部分绿化用地。

根据钻探取样,桥址区出露和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填(Q4me)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的细砂及冲洪积层(Q4al+pl)的砂卵石,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泥岩等组成,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2.3.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填(Q4me)

杂~灰黑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粉土及卵石等组成,含少粉质粘土等。该层主要为老屋地基,层厚1.40~6.50m。

2.3.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

粉土(Q3al):灰黄色~褐黄色,稍湿,中密,主要由粉粒、粘粒等组成,含少量铁锰氧化物。该层在拟建场地内分布普遍,局部地段缺失,层厚0.50~3.10m。

淤泥质粉土(Q4al):灰褐色~黑色,软塑,饱和,主要由粉粒组成,局部含腐殖质,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0.50~1.00m。

细砂(Q3al):灰色~灰黄色,湿,松散,局部为粉砂土夹粉土。主要由石英、云母、长石等组成,该层主要分布于河床右岸,左岸局部地段成透镜体分布,层厚0.40~2.60m。

2.3.3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中砂(Q4al+pl):青色~灰黄色,湿,松散,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夹少量云母片。该层分布于卵石层顶板或呈透镜体分布于松散卵石层中,N120锤击数1.0~3.0击,层厚0.50~0.80m。

卵石(Q4al+pl):

灰色,松散~密实,湿~饱和,卵石成分由花岗岩、灰岩、石英岩、玄武岩及砂岩等组成,次圆~圆状,卵石层充填物主要中细砂,一般粒级组成:φ>200mm占5%,200~60mm占35%~60%,60~20mm约15%,20~2mm占15%~25%,余为中细砂,局部砂、砾透水性好。分布于整个桥址区域。

根据钻探揭露和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原位测试结果判别,卵石按其密实度可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卵石四个亚层:

(1)松散卵石:卵石含量为50~55%,N120击数≤4击/10cm;

(2)稍密卵石:卵石含量为55~60%,N120击数4~7击/10cm;

(3)中密卵石:卵石含量为60~70%,N120击数7~10击/10cm;

(4)密实卵石:卵石含量>70%,N120击数>10击/10cm。

2.3.4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

强风化泥岩:紫红色,稍湿~湿,以粘土矿物为主,石英、云母次之,局部夹薄层石膏矿物,泥质胶结,散状~块状结构,中~中厚层状构造,其结构已部分破坏,有虫洞等,含大量粘土矿物,岩芯岩质极软,风化裂隙很发育,岩芯极破碎,可用手折断或捏碎,左岸ZK8#及ZK9#占孔分布的强风化较厚,左岸岩芯质量相对较好。

中风化泥岩:紫红色,稍湿~湿,以粘土矿物为主,石英、云母次之,夹薄层要粉砂岩,局部呈互层状,泥质胶结,散状~块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呈中风化状,其层理结构部分破坏,风化裂隙较发育,岩石较不完整,岩芯较破碎,岩芯呈10~40cm短柱状,局部柱状,岩芯岩质较硬,RQD值为20%~80%,岩土质量等级为V级;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10.6m。

紫红色,稍湿~湿,以长石为主,局部夹薄层石膏矿物及云母片,泥质胶结,散状~块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呈中风化状,其层理结构部分破坏,风化裂隙较发育,岩石较不完整,岩芯较破碎,岩芯呈20~50cm短柱状,岩芯岩质较硬,RQD值为30%~85%,岩土质量等级为V级;下部夹薄层软弱夹层(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芯极破碎,局部用手可掰断及捏碎):上部局部地段分布厚度20~30cm的强风化泥岩层(其结构己部分破坏,含大量粘土矿物,岩芯岩质极软,风化裂隙很发育,岩芯极破碎,可用手折断或捏碎)。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10.20m。

以上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2.4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

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拟建场地在区域地,质构造位置上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缘成都坳陷。成都坳陷与成都平原分布的范围基本一致。呈北东35°方向展布,是一西陡东缓受“喜山期”两侧断裂对冲形成的构造盆地。“喜山运动”以来一直处于相对沉降,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Q)松散地层,不整合于下覆白垩系(K)地层之上。

成都地区所处地壳为一稳定核块,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成都地区地震历史资料证明:历史上对成都地区有影响的地震震级最大为四川汶川8.0级地震(2008.5.12)。从现场情况看,此次地震在拟建场地区域内未造成较大破坏,但其场地区域具体的破坏烈度,应由当地有关部门的报告为依据。

桥址区无断裂构造,未发现有滑坡、泥石流与岸坡坍塌等不良地质现象,稳定性良好,适宜建桥。

桥区地表水主要为双龙及白杨沟河水,桥跨府河而设,双龙河及白杨沟河水量主要受上游控制及季节性降雨影响。

桥址区地下水类型按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分布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水,水量随季节变化明显,其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本场地的补给水源主要是季节性降雨水补给。本场地地下水渗透系数K取22.0m/d,场地环境为二类。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风化泥岩和泥岩网状裂隙中,由于基裂隙较陡,排泄较通畅,地下水贫乏。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规定,地下水的腐蚀情况评价见表2.5.2。

表2.5.2地下水腐蚀性评价表

按环境类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

117.81~132.83

砼地下水对及砼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性

837.39~872.01

按地层渗透性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

侵蚀性CO2(mg/L)

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

77.58~87.140

根据表2.5.2结果判定:地下水对砼结构、砼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性。

2.5.3不良地质现象

桥址区内未发现有岸坡坍塌与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2.5.4岩土体参数分析与选取

2.5.5岩土体参数分析

试验锤击数(击/10cm)

承载力[fao](kPa)

平均值(击/10cm)

修正值(击/10cm)

注:N120击数大于14击/10cm时按14击/10cm统计。钻孔柱状图中的N120击数大于20击/10cm时按20击/10cm输入。

特征值[fao](kPa)

天然单轴抗压强度(MPa)

特征值[fao](kPa)

天然单轴抗压强度(MPa)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

特征值[fao](kPa)

某中学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天然单轴抗压强度(MPa)

特征值[fao](kPa)

天然单轴抗压强度(MPa)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

2.5.6岩土参数取值

表2.5.6各岩土层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DG/TJ08-2270-2018标准下载抗压强度推荐值(MPa)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