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信花园施工组织设计

宏信花园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91.8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宏信花园施工组织设计

弘信花园4#、5#楼施工组织设计

1.2.2.1本工程地下室的结构型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6度Ⅱ类场地,抗震等级为四级,建筑抗震重要性类别为丙类。

1.2.2.2墙、柱梁钢筋采用热轧钢筋(一、二级),板钢筋采用冷拔螺旋钢筋;钢板采用Q235号钢,焊条采用HPB235热轧钢筋采用E43XX焊条DB65/T 3613-2014标准下载,HRB335热轧钢筋采用E50XX焊条。

1.2.2.3所有外露构件一律刷防锈油漆两道,面漆两道,颜色详见建筑专业图纸。

1.2.2.4混凝土主体部分柱、梁、板、墙均为C30等级混凝土。板、墙主筋的保护层厚度为20MM;柱、梁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0MM;基础及地下层的侧壁墙板、基础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40MM。

1.2.2.6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6.5KN/m3,用M5混和砂浆砌筑。

1.3工程地质、水文情况:

1.3.1本工程地基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承载力标准值为1000Kpa。

1.3.2现场地形整体西北高东南低,场区岩土层层序清晰。从地质勘察报告看,4#、5#楼自上而下地质层分布基本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砂状强风化花岗岩、角类状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其中5#楼东南部位基本为粉质粘土层,按设计要求此部分需挖除至基础持力层风化岩层,用C20毛石混凝土垫层处理至设计基底标高。

工程质量目标:工程验收一次性达到优良,确保青岛市优质结构工程奖,确保“青岛杯”。

2.1.2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安全施工目标:工程安全生产,无重大伤亡事故,轻伤频率小于2‰。

文明施工目标:施工全过程认真贯彻建设部颁发的有关标准及青岛市建委关于施工现场的施工检查标准规定,并且组织自查自检,在各级文明施工检查中均达到优良,争创青岛市“市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地。

2.1.3.1工期目标:确保工程按合同要求380天完工。

2.1.3.2主要工期控制点:本工程根据总计划要求,应分阶段地进行工期重点控制,因此工程设置以下工期控制点并采取工期控制措施,确保工程总计划的实现:(具体以业主实际开工日期为准)

土石方2003年12月15日完

±0.00以下结构2004年2月26日完一~七层结构2004年4月30日完

八~顶层结构2004年7月3日完砌体工程2004年7月25日完

抹灰工程2004年8月30日完

地面工程2004年10月5日完

门窗工程2003年11月7日完

外墙装饰2004年11月10日完

内装饰2004年12月19日完

竣工验收2004年12月21日

2.1.3.3工程总进度计划网络图见(附图)

根据公司经营方针和企业宗旨并结合本工程的规模和特点,我们将选择素质高、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组建项目经理部。选派有高层工程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层,按项目法组织施工生产,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综合效益进行高效率、有计划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确保工程“高效、快速、优质、安全”地完成。项目组织机构图详见附表1。

2.2.2.1根据本工程场地狭小、且施工工艺较复杂的特点,组建一个技术素质高、敬业精神强、施工经验丰富的综合性施工队伍,并且有充足的劳力,可根据工程需要随时调整。

2.2.2.2本工程基础、主体施工期间设钢筋组、混凝土(瓦工)组、木工组、电气焊组;装饰工程分砌砖、抹灰组等;安装工程分为水、电安装组等,每个工种设工长两名。各阶段劳动力配备详见附表二。

2.2.3.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工程按先地下后地上,主体结构及室内粗装修自下而上进行,室外装饰及室内安装工程则自上而下跟进的方法。当主体结构完成整个结构工程的2/3时,插入室内砌体施工、装饰抹灰及设备安装工程,形成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在时间上及空间上紧凑搭接,有条不紊地完成室内装饰及水、电、通讯和设备安装工程,以确保工期。

2.2.3.2施工顺序

(土方开挖)清槽→验槽→垫层施工→钢筋砼条基施工(筏板基础施工)→地下层钢筋混凝土内、外墙施工→拆模→地下层顶板施工(外墙防水处理)→回填土(夯实)

绑扎墙柱钢筋→支墙柱模板→支楼板模板→绑扎楼板钢筋→浇筑墙、柱、楼板混凝土。

加气砼砌体→墙面抹灰→楼地面施工→门窗工程→内墙粉刷、油漆(屋面→外墙→涂料工程穿插进行)

2.2.3.3施工段的划分:

由于本工程单层面积不大,砼墙体较多且不规则,因此结构施工阶段每个单体不便分成两个施工段,结构工程施工期间采取4#、5#楼两个单体工程间,各工序穿插流水的施工方法。水、电设备安装及装饰工程施工阶段,采取按楼层划分,各工序、工种立体交叉流水作业施工。

三、主要分项施工方案选择

因工程基础为钢筋砼条形基础,基础开间较小。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基础土石方采用机械大开挖的施工方式。分两步进行,首先挖到基础垫层底标高,在确认位置、标高及地耐力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电梯井坑开挖。

由于本工程场地狭小,因此地下室回填土工作应及时且合理。地下室外墙完成后立即进行土方回填,及时给地上结构施工场地创造条件。

地下部分施工测量采用外控法,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法,用激光垂准仪(或10kg线锤)投点施工控制垂直度,沉降观测委托专业人员完成。

本工程主体结构工程梁筋及直径≥Φ20的钢筋接头形式采用闪光焊和气压焊接头,直径<Φ20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或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根据本工程结构要求结合施工现场特点,为保证工程观感质量,本工程模板采用竹胶板施工。水平构件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支撑体系;平台模板采用竹胶板、龙骨、主龙骨钢管体系。次龙骨采用木龙骨,规格为50×100;楼梯底模采用竹胶板模,踏步踢面采用木模;特殊部位的模板采用专模专用定型模板。

因本工程现场较为狭窄,为确保工程进度、质量,本工程基础、主体混凝土施工采用商品砼,用混凝土输送泵完成主体施工期间混凝土的垂直与水平运输。本工程剪力墙、暗柱及梁、板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

本工程外脚手架采用落地式钢管扣件双排外脚手架,搭设双排脚手架,基础、地下层施工时搭设双排脚手架并设置施工马道一个。具体另详专项施工方案。

本工程在4#、5#楼附近分别设置一台塔吊,用来完成主体施工期间的钢筋、模板及料具等的垂直运输;装修阶段各设置一台施工电梯,用来完成施工期间材料、料具的垂直运输任务,详见专项塔吊安装及拆除方案及施工平面布置图。

我公司将选派高素质的安装队伍对本工程进行有序的安装施工,安装工程根据工程进度及时合理穿插,确保整体工程的顺利交竣工。

以上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具体施工方法见以后的施工方案。

因施工现场较为狭窄,室外土方回填结束后,现场设钢筋加工场、木工加工棚、各种材料堆场、,各种加工场及材料布置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6.1.1开工前项目部应组织参与施工的各专业人员,认真审学图纸,熟悉图纸内容,了解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掌握工程的建筑、结构特点,做好审图纪录。

6.1.2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细部做法和有关规范、规程规定及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书面技术、安全交底,交底中应明确材料要求,施工机具设备性能、参数;施工条件、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及工程质量达到的标准,成品保护和质量验收的要求。

6.1.3对重要分部、分项工程在工程施工前作好专项施工方案,经审批后实施。本工程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部分项工程有: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钢筋焊接工程施工方案、防水工程施工方案、模板工程施工方案、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冬雨季施工措施等。

6.1.4根据施工预算提供的材料分析和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编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进场计划,该工程主要物资、周转工具需用量见附表。

6.1.5需提前会同业主、监理工程师进行实地考察,以尽快确定材料品种及厂家,如水泥、外加剂等。考察材料生产厂家的生产基本条件是否具备;生产工程质量是否受控;质量保证资料是否完备;材料供应能力能否满足本工程施工需要等。

6.1.6资料文件管理:现场设资料员负责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整理,工程施工前应提前做好工程施工技术资料规划。施工中有关技术资料、来往文件等统一编号,工程技术资料随工程进度及时整理,形成文件。

6.2.1在建设单位提供的水源点处设水表井,供楼层、现场及生活区使用,具体布设按树状系统联接成网。

6.2.2在主体施工时,在楼层的旁边设一台高压水泵,从管道井内随结构施工,安装竖向φ50供水管道,逐层安装控制阀门,保证供应各楼层的混凝土养护用水及临时消防用水等。

6.3.1施工用电量计算:

根据现场施工机械配置计算用电量主体工程施工期间用电量计算:(施工机械见附表三)

p施=1.05(k1×ΣΡ1╱cosα+K2ΣΡ2+K照ΣΡ照)

其中:ΣΡ1为电动机用量之和;

ΣΡ2为电焊机用量之和;

ΣΡ照为照明用电,按电动机用量10%计取

cosα为电动机平均功率周数

k1取0.5;k2取0.5;k照取0.8;cosα取0.75

根据计算,主体工程施工用电量为220.12kw,建设单位提供供电点电量应不小于230KW。

6.3.2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电源点设总配电箱,额定电压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在总配电箱处作一次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小于4Ω,与二次自然接地联接,构成三相五线制,供本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6.3.3施工现场的配电箱按要求分别设置,即三级配电,按规定搞三相五线制覆盖整个施工现场,为防止触漏电,必须采用二级保护装置。

6.3.4在总配电箱处设配电值班室,从总线处分四条支路,用电缆附围墙和穿钢管埋地至各分电箱位置,电缆埋设深度为0.6m,其上有埋设电缆标志,一条支路至现场办公区,一条支路到钢筋加工场及木工加工房,一条支路到塔吊,一条支路到混凝土浇筑台,其中楼层施工电箱自加工场接出;总配电箱处设总电度表。

临时设施应严格按照市建委有关规定及“两型、五化”要求搭设,并符合安全文明施工规定。具体如下:

6.4.1按要求本工程场区须全部进行硬化,混凝土搅拌站及砂、石堆场,浇筑C15混凝土厚150,其它部位浇筑C15混凝土厚100。

6.4.2施工现场大门及围墙用已有的,在外墙面刷白并进行美化,现场按建委的要求设置五牌两图并进行亮化。

6.4.3现场厕所使用现场已有的,卫生间设专人定期清理,确保清洁、卫生。

6.4.4设置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室,室内设温度计、湿度计以及控温保湿设备。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及现场情况看,预计基础开挖时不会出现地下水,但现场应做好排水准备。本工程地下层基坑排水采取在基坑四周设排水沟及积水井,水泵抽水,基坑内部利用设计电梯井坑、集水坑埋设潜水泵排水的施工方法。施工现场排水采用沿现场周圈设排水沟排水。

七、土建主要项目施工方案

根据工程特点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基础土方工程采取机械大开挖的施工方法,土方开挖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先挖至基础垫层低标高,在确认位置、标高准确,地耐力达到要求后,进行积水坑、电梯井坑开挖。机械开挖深度为设计底标高+200 mm,剩下的200mm土方采用人工开挖(岩石层必须挖至设计标高),防止机械松动土层,影响基岩层的承载力,基础土方开挖应连续进行,并认真做好基坑支护和基坑排水工作。

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成的隐蔽工程进行检查或中间检查验收,同时清除基底内的杂物,回填土料应符合“规范”要求,粘土不得含有有机杂物,尽量做到同土类在一个分层上,回填相对两方向同时进行,分层夯实。压实系数≥0.95。

本工程定位放线地下部分采用外控法,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法施工。

(2)勘察现场,明确城市规划红线的位置及建立与建筑物轴线的关系(需要经过计算)。

(3)根据城市规划、测绘部门提供的坐标点计算该坐标点与建筑物主控制线的关系。

⑴、根据本工程现场场地狭小等实际情况,决定在工程地下部分施工时采用外控法施工,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法测量控制施工。

⑵、主控线:在楼座长向设一条主控线,短向设两条主控线,详见专项定位放线方案。

⑶、外控法:在基坑上沿四周投测控制网的标点,固定牢靠,并做好保护工作,基坑开挖后,就能随时向基坑内恢复轴线位置,以满足地下部分的正常施工。

①.在±0.00m楼板混凝土浇筑时,在选定的控制网纵横控制线交点上预埋100*100*5mm的铁板,铁板下面用4φ10长120mm锚爪,使铁板面标高为±0.00M楼板面标高。

②.把外控制线引测至铁板,校验无误后在铁板上刻上永久性的标记,作为以后向上投测控制线的固定投测点。

③.为了主控制线能顺利向上投测到每个施工层,在以上每层平台模板铺设时,必须在预埋铁板的垂直正上方位置预留出投测孔,孔洞尺寸为200×200mm。该工作由木工配合预留孔洞,测量人员复核孔洞位置。

在每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用激光铅垂仪架设在首层的预埋铁板上,精确对点精平,在仪器正上方预留洞口上面设置3mm厚的有机玻璃目标分划板,使有机玻璃上刻有的十字线与仪器目镜内的十字丝重合,将仪器分别转动90°、180°、270°,十字线仍重合,表明无误。依次投测另外的控制点,然后在施工层用经纬仪校核各控制点的相对角度关系,用50m长卷尺复核各点间的距离,测角闭合差≤±10″,距离闭合差≤±3mm,正确无误后,再依据投测上来的控制线进行细部轴线和墙边线及控制线的测量投放。固定投测点在三层处封闭重做作为转点,即三层平台混凝土浇筑时在控制点的位置预埋一个φ100空心套管,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把铅垂仪架在三层的控制点位置,精确对准固定投测点后,用一块5mm厚150*150的钢板焊在套管上,根据铅垂仪在该钢板上刻上永久性的标记,作为固定投测点的转点。

7.2.4工程测量标高控制

(1)根据城市规划及测绘部门提供的城市水准点,在施工区域内建立临时固定水准点,根据规范要求不得少于三个点。

(2)然后经过换算用水准仪把标高引测至基坑下面的围护壁上,校核无误后,做上三角标志,要求准确、清晰、平直,并在标志旁边写上该标志的相对标高。

(3)标高的传递:在楼内的电梯井内壁或上下贯通的阴阳角处选定三个点作为标高传递基准点(三个点应分布各处),然后用长钢卷尺顺着钢筋把三个点同时向上传递,到上一层后用水准仪相互检测这三个点,读数差应≤±2mm,然后对整个楼层进行抄平,误差应≤±2mm。

若需要,地下结构施工后阶段,沉降观测点预埋件加工制作应会同甲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确定沉降测点的位置及永久性标志,由甲方委托专业单位实施,绘制沉降—时间曲线、时间一荷载曲线。

本工程按设计要求,基础超深部分用C20毛石混凝土浇筑至设计基础标高。

7.3.1混凝土中掺用的毛石应选用坚实、未风化、无裂缝、洁净的石料,强度等级不低于MU20;毛石尺寸不应大于所浇部位最小宽度的1/3,且不得大于30cm。表面如有污泥、水锈,应用水冲洗干净。

7.3.2毛石混凝土的厚度不宜小于400mm。浇筑时应先铺上一层10~15cm厚混凝土打底,再铺上毛石,毛石插入混凝土约一半后,再灌混凝土,填满所有空隙,再逐层铺砌毛石和浇筑混凝土,直至基础顶面,保持毛石顶部有不少于10cm厚的混凝土覆盖层。所掺加毛石数量应控制不超过基础体积的30%,最大粒径小于300。

7.3.3毛石铺放应均匀排列,使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毛石间距一般不小于10cm,离开模板或槽壁距离不应小于15cm,以保证能在其间插入振动棒进行捣固和毛石能被混凝土包裹。振捣时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毛石、模板和基槽(坑)壁。

7.3.4其他要求同混凝土工程技术措施。

垫层施工前应用人工清理基槽,在确定土方标高准确,标高偏差在施工规范规定后,报甲方、监理及地质勘察部门予以验槽,验收合格后,进行模板及混凝土工程施工。

本工程底板垫层设计要求为100厚C20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从1轴至15轴方向浇筑。垫层砼振捣应密实,表面应压光,确保砼迎水面光滑。

本工程基础为墙下条形基础,电梯井部位为翼板基础,翼板纵筋采用焊接,单面焊≥10D,接头应错开,一个截面的接头钢筋面积≤25%钢筋总面积.钢筋端部锚固长度≥42D.

(其他同主体工程钢筋施工技术措施)

⑴地下层模板采用竹胶模板,具体施工要求同主体模板工程。

⑵电梯筏板外墙上返部分采用吊模,模板底架设钢筋马蹬,用25钢筋与底板筋焊接用于模板支撑的固定。

⑶本工程基础施工缝留在基础上300mm处,地下层墙板及地下层顶板同时浇筑。

⑷地下室外墙梁、板模板支设方案:地下室梁、平台模支撑体系采用Φ48脚手钢管和扣件,搭满堂架作为支撑体系。在局部方正处可用快拆体系。高度方向应设纵横向水平拉杆。拉杆间距根据层高及梁板结构综合考虑,地下室层高为2.2米。故设水平拉杆三道,即上、中、下各一道,扫地杆离地面200mm,中间一道,上部一道可不设,利用梁托,垂直梁方向设一根。所有模板体系均应得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所以在梁底部位的支撑要适当加密,并设置剪刀撑。当梁跨度≥4M时,应按2/1000要求在中间起拱,梁高>700时,按要求在中间设对拉螺杆。

⑸各部位的木模板在浇筑前要充分湿润,钢模板在安装前必须刷隔离剂。

⑹其它要求同主体模板施工技术措施。

7.4.4.1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⑴每施工段混凝土浇筑前,各专业必须画出预埋预留图,将全部需预埋部件、位置尺寸、标高、要求标注于一张图上,作为项目部自检、监理报检单的附件。各专业施工人员、特别是土建施工人员必须对预埋部件心中有数。

⑶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浇筑构件的浇筑条件进行检查,发现有墙厚过小且钢筋过密或预埋管集中等情况,造成难以保证浇筑质量时,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经建设单位代表及工程监理同意可局部改为细石混凝土浇灌。

⑷夜间进行浇筑,必须确保照明充足,浇筑地点至少应设置4组照明设施。混凝土搅拌地点、运输道路也必须设置照明设备。

⑸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必须将马道、泵管架设就绪砼输送泵、振动棒等试运转正常。

⑹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天气状况和冬季施工措施做好冬季施工的准备。

7.4.4.2混凝土的浇筑

7.4.4.2.1地下室侧壁的浇筑

⑵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振捣厚度为200mm。浇筑方法:斜面进行、分层浇筑。

⑶浇筑中遇预埋套管或预留洞时,其下部的倒三角区域不易浇捣易形成空隙。应采取先在一侧浇筑、避免形成管底真空并在较大预留洞底部开孔设浇捣口等措施,确保振捣质量。

⑷到顶面时防止过振,以免产生较厚的砂浆软弱层,影响结构的强度。

其他注意事项同主体砼施工措施。

7.4.4.2.2混凝土质量检测

用于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取样,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的试件的留置方式和取样数量,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现场使用的所有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拆膜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

标准养护试件试件必须放置于标养室养护,用于检验拆模强度、冬期施工的试件可放于现场与构件同条件养护。砼的抗压试块和抗渗试块,按规范要求留足组数。并书面通知相关单位,做好见证试块的取样工作。

7.5.1.1钢筋的进场与堆放

进场的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备案证,合格后方能进场;进场后的钢筋外观检查,要求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缝、结疤和折叠,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进场的钢筋,必须严格按批分等级、牌号、直径、长度挂牌存放,堆放钢筋的下面应加上垫木,离地不少于200mm。

7.5.1.2施工前的准备

7.5.1.2.1按照设计施工图及时上报钢筋用量计划。

7.5.1.2.2切实组织落实各种机械的进场、就位、通电、调试等工作。

7.5.1.2.3组织钢筋翻样人员按照设计施工图,设计变更等进行钢筋翻样,并制成料单和料牌。

7.5.1.3钢筋的加工成型

7.5.1.3.1加工钢筋工艺流程:钢筋调直、除锈→钢筋切断→弯曲成型→分类堆放。

7.5.1.3.2直径小于等于12mm的盘圆钢筋,必须经调直除锈,冷拉率不得大于4%,冷拉钢筋表面不应发生裂缝或局部缩颈现象。

7.5.1.3.3钢筋的切断:断料前根据配料单复核其钢筋种类、直径、尺寸、根数是否正确;根据原料长度,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短头,减少损耗;钢筋切断配料过程中,如发现有劈裂、缩颈或严重弯头等必须切除,并及时通知材料、技术等有关人员到现场检查,抽样试验。钢筋的切断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7.5.1.3.4钢筋的弯曲成型:钢筋弯曲成型前,首先应根据弯曲钢筋的规格、形状和部分尺寸,确定弯曲操作步骤和准备等;在进行成批钢筋弯曲操作前,各类型的钢筋都要试弯一根,然后检查其弯曲形状尺寸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经过调整正确后,再进行成批生产;钢筋的弯曲成型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和必须符合质量验收规范。

7.5.1.3.5成型好的半成品钢筋应按构件名称、号码顺序存放,同一构件的钢筋存在一起,并挂牌排列,牌上注明构件名称、使用部位、钢筋形状、尺寸、直径、根数、钢号等。钢筋堆放整齐,并用木方垫好,不允许直接放在地面上。

7.5.1.3.6钢筋的级别、型号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使用,如确因现场实际情况所限需要代换时,应提前征得设计单位同意,经甲方、监理代表签字认可后代换。代换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不同种类的钢筋代换,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

⑵、当构件受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钢筋代换后应进行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⑶、钢筋代换后,必须满足设计规范规定的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根数等。

⑷、同一截面如进行不同种类和直径的钢筋代换,则钢筋的拉应力不应过大(同种钢筋直径差一般不大于5mm),以免构件受力不均。

7.5.1.4钢筋的焊接

7.5.1.4.1钢筋焊接操作人员必须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7.5.1.4.2钢筋焊接操作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标准及操作规程进行,焊包大小、偏心尺寸、弯折角度等必须要符合规范要求。

7.5.1.4.3在钢筋正式焊接前,应做好焊接试件,送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

7.5.1.4.4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按规范要求相互错开。

7.5.1.4.5钢筋的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也不宜位于最大弯矩处。

7.5.1.4.6钢筋施焊前,应消除钢筋端部和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钢筋端部如有弯折、扭曲时,应予以矫正或切除。

7.5.1.4.7采用搭接焊时,宜用双面焊,当不能进行双面焊时,可采用单面焊。搭接长度与帮条长度相同。

⑴搭接焊时,焊接端钢筋应予弯,并应使钢筋的轴线在一直线上。

⑶帮条与主筋之间应用两点固定,定位焊缝,与帮条端部或搭接端部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20mm。

⑷焊接时,应在帮条焊或搭接焊形成焊缝中引弧,在端头收弧前填满弧坑,并应使主焊缝与定位焊的始端与终端相熔合。

7.5.1.5钢筋的绑扎

7.5.1.5.1钢筋绑扎前一定要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料牌相符合,如有错漏,应及时纠正增补。

7.5.1.5.2准备绑扎用的铁丝和绑扎工具,水泥砂浆保护层垫块,绑扎架子的搭设。直径在12mm以下的钢筋22号铁丝绑扎,直径在12mm以上的钢筋用18~20号铁丝绑扎。

7.5.1.5.3绑扎形状复杂部位钢筋前,先研究钢筋穿插就位顺序的方案,然后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

7.5.1.5.4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网须全部绑扎,且铁丝绑扎扣呈八字形;梁与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钢筋绑扎接头的位置,搭接长度等均需满足设计施工图的要求和符合有关规范手册的规定。绑扎搭接接头时,应在搭接两端和中心三点扎牢。

7.5.1.5.7墙的两层钢筋网片间按设计要求设置墙体拉筋,拉筋直径Φ6,间距不大于600mm(梅花型分布)。

⑴、地下、地上部分墙交接处内外层的钢筋布置,必须熟悉图纸,搞清楚相互间的布设位置。

⑵、墙板筋上如分绑扎线时,应根据水平和垂直基准线来划分,水平筋距混凝土板面上50mm起线。

⑶、墙板筋及暗柱,凡在转角、丁字形连接处,应根据板面弹线,吊好垂线后绑扎,以利立模。

⑴、平台钢筋绑要分清楼板筋是双向受力筋,还是单向受力筋,楼板底部筋布设方法,原则是下筋短跨向的钢筋在下。

⑵、板上洞口直径≤300mm,将钢筋从洞边绕过,当洞口直径>300mm时,按规范规定增设加强筋,剪力墙、予留孔洞及凹槽,应采取加强措施,加强钢筋按设计留设。

⑶、板筋的绑扎除靠近外围两行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结外,中间部分可间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筋交点,必须全部扎牢,绑扎扣应相互呈八字形。

7.5.1.6钢筋的检查验收

7.5.1.6.1钢筋绑扎完毕后,根据施工图检查钢筋的位置、直径、钢号、根数、间距等是否正确,特别是检查负弯矩钢筋的位置是否正确。

7.5.1.6.2检查钢筋的接头位置是否符合规定,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现象,表面不得有油渍、漆污和颗粒状铁锈。

7.5.1.6.3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钢筋及预埋件进行验收,并作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备案。

模板工程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模板是保证混凝土在现浇过程中正确的形状和尺寸,在混凝土硬化过程进行保护和养护的工具。因此,模板和支架必须保证工程结构各部位形状尺寸和相互的正确;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等工艺要求;模板的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

7.5.2.1本工程质量目标为优良,为保证工程的质量,决定在基础垫层及超挖部分采用用1:2.5水泥砂浆砌筑120砖墙,地下其余部分采用竹胶模板施工;地上部分采用竹胶板模板施工,水平构件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模板为竹胶板,主龙骨为双φ48钢管,次龙骨采用50×100木方。

7.5.2.2本工程每一层模板分二次支设。第一次支设竖向墙、柱模板;第二次待墙、柱混凝土浇筑完,模板拆除后,铺设平台模板。第一次墙、柱混凝土浇筑至平台底标高,第二次浇筑梁、板混凝土。地下室外板墙施工缝在基础面上300mm处。其余水平施工缝均设在梁底、板底和结构面向上300mm处。

7.5.2.3模板的支撑体系采用钢管满堂脚手架,剪刀斜撑采用钢管扣件支撑。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为900~1200mm(双向),具体视板厚计算确定,纵横扫地杆距地200mm,中道纵横水平杆距地1700mm,上排纵横水平杆距混凝土楼板底100mm,剪力斜撑间距为2500mm(双向)。为保证钢管周转利用方便,采用梁与板的分离支撑系统具体见附图,当板达到设计强度可以拆除进行周转。

7.5.2.4地下室和基础模板

7.5.2.5地上模板施工:

7.5.2.5.1选型及规格:

本工程地上墙体模板采用厚度为12mm的竹胶板,100×50mm的木方,根据墙柱的尺寸配制成通用尺寸的预制大模,龙骨间踞300,标准模的高度为2700,墙模的高度为3000。阴角配置定型角钢。

7.5.2.5.2墙模支撑:

墙模的加固横杆从距底为200mm,向上每400设置一道,再采用斜撑钢管与地锚斜撑固定,两片模板间采用φ12螺杆对拉螺栓,第一道离地200mm,向上400mm一道,水平方向离模板边100mm,间距700mm,阴角部位设计成阴角模,阴角部位采用L100×100×6的钢板定型加工成角铁用螺栓连接固定两片模板,并用M18对拉螺栓拉紧。

7.5.2.5.3墙模施工:

墙筋绑扎完毕→安装水、电预埋件及门、窗预埋件→隐检→模板拼装及检查→模板清理、刷脱模剂→放墙、门窗洞位置线→安装横墙一侧的模板→放置穿墙螺栓→安装纵墙模板放置穿墙螺栓→安装另一侧模板→加固→校模→自检→验收。

⑵、墙模现场配制,分类平放整齐,下面垫好木方便于吊装,并对模板的型号、数量进行清点,根据墙体尺寸进行编号,并相应编好角模号。

⑶、用油漆在编好号的模板上作标记。

⑸、模板安装时,应严格控制墙体截面尺寸,根据顶板上放出的墙体边线、控制线,进行模板安装,并应根据其施工顺序安好后在背面用钢管进行斜撑、加固,斜撑上、中、下三道,支撑在大模肋上。

⑹、门窗框模制作:门窗框模用50mm厚木板或在2根50×100mm方木上钉竹胶板作边框模,角部用角钢和螺栓拉杆将边框角固定。

框模高=洞口尺寸+地坪或窗台做法厚度;

框模宽=洞口尺寸+装饰做法加宽尺寸。

7.5.2.5.4平台模板

7.5.2.6模板质量控制:

模板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检查连接件、支承件等的紧固情况,关键部位的支撑尚应用力矩钳或其它工具检查;随时复核轴线位置、几何尺寸、断面标高,做好记录;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洞不得遗漏,安装位置牢固准确,并经各专业工长、质监员签字填写好隐蔽记录。

⑴、模板及其支承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允许发生下沉和变形,模板内侧平整,接缝严密,脱模剂涂刷均匀。

⑵、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派专人检查,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及时修整加固。

⑶、浇筑混凝土前需检查扣件、对拉螺栓螺帽紧固情况。

⑷、拆模时注意成品保护,禁止随意破坏墙面。(关键水平构件要依据同条件试块强度,办理拆模申请。)

7.5.2.7模板的拆除

7.5.2.7.1模板的拆除时间取决于混凝土的强度、各个模板的用途、结构的性质、混凝土硬化时的气温等。

7.5.2.7.2当混凝土未达到规定拆模时间,如需要提前拆模或承受部分荷载时,必须经技术负责人确认强度足够承受此荷载后,方可拆除。

7.5.2.7.3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后,才允许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应对已拆除侧模板结构及支撑进行仔细检查,确认混凝土无影响结构性能的缺陷,支撑结构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方能拆除承重模板和支撑。

7.5.2.7.4平台模板待平台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后(大跨度平台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100%),拆模时不动支撑头,先把支撑头的承托调低,就可卸下平台模板;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面受损坏时,就可拆除。

7.5.2.7.5支撑应在混凝土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达到规范规定及图纸规定的强度标准值,才可拆除。阳台底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除。

7.5.2.7.6拆除模板的顺序一般是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

主体部分混凝土施工,采用商品砼泵送施工,现场设置一台HBT60混凝土泵。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施工进行,现场配置一台500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备用,储备部分砂、石子、水泥,一旦商砼厂家出现

问题供应不上混凝土,采取现场搅拌混凝土,泵送进行施工。

7.5.3.1浇筑混凝土前的准备

7.5.3.1.1检查模板的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是否正确,模板的支撑是否牢靠,拼缝是否紧密,以免在浇筑过程中发生变形和漏浆现象。

7.5.3.1.3提前联系好混凝土的供应数量、交货时间、地点等;混凝土输送泵、振动机、振动棒、信号灯等的准备与通电调试,各种施工机具及测混凝土塌落度工具的准备,并指派专业机修工和电工跟班作业。要求商品混凝土供应厂家必须确保足够的生产能力及足够的运输车辆,以确保施工的连续进行。

7.5.3.1.4混凝土浇筑前对工人进行班前技术、安全、质量交底和分工情况交底,对于操作要点、施工缝的处理等情况都要有明确交代。

7.5.3.1.5混凝土施工应尽量避免在雨天进行。大雨和暴雨天不得浇筑混凝土,新浇混凝土应覆盖,以防雨水冲刷。防水混凝土严禁雨天施工。工地应指定天气预报员,负责收听和发布天气情况,掌握最近一周内的天气情况,以便合理指导施工。

7.5.3.2混凝土的浇筑

7.5.3.2.1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现场在北侧设置一搅拌台,搅拌台配置一台铲车;一组自动计量进料斗;1台强制式搅拌机;一台混凝土输送泵;一只3000×4000×1500mm的水池。输送混凝土的泵管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泵车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的水,然后再泵送与混凝土同成份的砂浆以湿润料斗、活塞及输送管的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泵管的走向垂直通上。

7.5.3.2.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撑、钢筋、埋件和预留孔洞等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位移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7.5.3.2.3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7.5.3.2.4浇筑板混凝土时,由看模人在板上放地锚桩,地锚桩离墙

7.5.3.3混凝土的振捣

7.5.3.3.1混凝土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插点均匀,层层搭扣”,快插是为了防止振捣棒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振捣上一层的混凝土时,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中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混凝土之间的接缝。

7.5.3.3.2振动棒的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时间,过短不易振实混凝土,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离析,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S,但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液为准。

7.5.3.3.3混凝土振动棒捣实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400mm)。

7.5.3.3.4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厚度不能超过振动棒的1.25倍,在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中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因为混凝土初凝后,混凝土中水泥已硬化,内部结晶结构已形成,并已失去塑性,再振捣就会破坏内部结构,降低强度和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

7.5.3.4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与处理

7.5.3.4.1施工缝设置的位置应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留缝应符合下列规定:墙与平台的水平施工缝在楼板的底部和平台楼板的表面;地下室外墙水平施工缝设置:①在基础底板面上300mm处,②外板墙梁底。③楼面顶部

7.5.3.4.2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不小于1.2MPA。

7.5.3.4.4浇筑混凝土时,在水平施工缝处宜先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同混凝土内砂浆成份。从平台施工缝处开始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缝边下料。机械振捣,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

7.5.3.5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逐渐凝固、硬化,最后达到要求的强度,其过程主要是通过水泥的水化作用来实现的。为了使水泥能充分地进行水化反应,必须保证混凝土有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中,水泥得不到充分的水进行水化反应,就会使混凝土表面脱皮、起砂、内部酥松。如果温度过低,水化速度过慢或是因水结冰,不能进行水化反应,混凝土就会受到冻害,使强度严重降低,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完,采取措施保证和促使混凝土硬化与加速硬化。

7.5.3.5.1在自然条件下(气温在+5℃以上),用草帘或麻袋将混凝土覆盖,并在上面浇水保持其湿润。(气温低于+5度时不得浇水养护。)

7.5.3.5.2在混凝土初凝后即可浇水养护,浇水的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宜,一般气候条件下,混凝土浇筑完最初三天,白天隔2小时浇水一次,夜间至少浇二次。

7.5.3.5.3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在足够的湿润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当混凝土掺有外加剂时,其养护期应不小于14天。

铁路既有线下扣轨架空开挖施工涵洞施工方案7.5.4外脚手架工程

7.5.4.1本工程外脚手架搭设采用落地式钢管扣件双排外脚手架。

7.5.4.2外脚手架:落地式双排钢管脚手架宽900,与结构外边线距离300mm,立杆间距1500,大横杆步距1800,小横杆间距750。在大横杆与立杆交接处必须设小横杆。外架与建筑物的拉结点为@4000,呈梅花状布设。每8排立杆设一道剪力撑。

喷浆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7.5.4.3防护:在挑架层外侧设置一道水平挑网。脚手架操作层必须满铺跳板,脚手架外侧满挂绿色密目网。

7.5.4.4马道:与外架连在一起,宽度为900,坡度不大于1:3,呈”之”字形。马道板为50厚木板,在板上每隔300钉一道防滑木条,拐弯处设不小于1200宽的休息平台。

7.5.4.5料台:为了加快料具周转,每隔3层搭设一个1500×4000吊料平台,其两端必须用φ16的钢丝绳进行斜拉到结构上。钢丝绳的另一端系牢吊料平台底部的龙骨。下方设900间距的钢管斜撑。详见专项施工方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