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12#换热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甘肃省12#换热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34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甘肃省12#换热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1《兰州市西热东输工程热力站施工项目(标段三)投标文件》;

1.2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设计的兰州市西热东输工程热力站施工项目(标段三)工程施工图;

T/CFA 02010202.03-2018 球墨铸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技术条件.pdf1.3国家、行业或地方颁布的有关现行施工规范、标准、规程、法规和图集;

1.5本单位管理制度。

兰州市西热东输工程热力站施工项目(标段三)

本工程为换热站,地下一层。

2.2工程建筑设计概况

工程建筑设计概况一览表

水泥砂浆墙面刷白色涂料。

SBS防水卷材(3㎜+3㎜)二道设防

2.3工程结构设计概况

工程结构设计概况一览表

抗震设防烈度:八度。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一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抗渗要求

类别:Ⅰ、Ⅱ、Ⅲ级钢筋

采用烧结粘土多孔砖MU10,水泥砂浆M7.5。

本工程基础形式采用沉管灌注加构造筏板基础。

1.本工程现已完成土方开挖,基坑支护等工程施工;

2.本工程施工用水水源、用电电源由业主指定接驳点。其中施工用水管径DN100,施工用电负荷可供电380KVA;

3.施工范围场外道路可通行各种车辆,供施工设备及材料进场;

4.本工程施工场地十分狭窄,在施工现场租用临时设施用地。

第三章指导思想和工程目标

以“追求卓越管理、创造完美品质、奉献至诚服务”的质量方针为宗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组织施工,确保本工程一次交验合格。

总工期为68个日历天。

按照我单位《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手册》建立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完善安全措施,提高安全意识,杜绝重大伤亡事故,控制月轻伤频率在1.2‰以内.

3.2.4文明施工目标

严格按照中建CI标准,高标准,高质量设计现场文明施工,严格执行兰州市有关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3.2.5环保卫生目标

按照我单位《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手册》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确保在施工期间不污染城市道路,不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夜间施工不扰民,美化工地,建花园式工地。

信守合约,奉献至诚服务,密切配合,认真协调各专业单位的工作,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计划协调进行控制和管理,接受业主和监理公司的监督及检查,为业主提供优质的服务,建造优质工程,让业主满意,实现对业主的承诺。

3.2.7科技进步目标

1.粗直径钢筋连接采用闪光对焊连接及电渣压力焊焊接技术;

2.楼梯采用整体封闭式支模工艺;

3.采用快拆模板支撑体系;

4.计算机的应用和管理技术:钢筋翻样、网络计划动态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按照工序制定生产成本控制计划,从节约的角度出发,严格控制人、机、料的投入,力争将消耗控制在行业最低消耗水平。采用先进建筑施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施工进度,降低成本,力争实现行业最低成本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9工程资料管理目标

按照国家档案局和国家计委《基本建设项目档案数据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1998]4号)等有关规定执行,向业主提交完整的符合要求的工程档案资料及相应光盘资料。

1.本工程技术要求高:直径>16的钢筋连接要求采用闪光对焊连接;防水要求较高。

2.工程协调配合服务工作较多。

1.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

2.本工程工期短,总工期为68个日历天。

5.1.2施工缝的留设

1.地下室外墙的水平施工缝留设在底板以上500mm高处。

2.地下室柱的水平施工缝留设在板面上。

5.2.1施工准备工作程序

施工准备工作程序见下图所示:

工作程序:现场测量控制点移交→填写移交记录→建立测量控制网→布设工程测量控制点→控制点的保护→测量控制网细化→放线→基础施工。

项目经理部将派出以主管施工生产的项目副经理为组长的现场移交小组,协同甲方、监理等有关单位对测量控制点进行确认并作好移交记录。

根据甲方移交的测量控制点,我们在工程施工前布设好测量控制网,将各控制点做成永久性的座标桩和水平基准点桩,并采取保护措施,以防破坏。

2.现场内“三通一平”

我们将根据总平面布置图进行现场内的“三通一平”工作,在工程施工前将给水、排水管线,临时用电线路布设完毕,以保证满足施工生产、生活需要。

根据总平面布置,在现场布置施工设施、办公、生活及部分生产设施用地,以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

按兰州市的统一标准设置六牌一图。在工地围墙上有工程名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监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明显的标识,实行统一规范的对外宣传与管理。

5.2.3内业、技术准备

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图纸和规范,并进行图纸自审、会审工作,以便正确无误地施工。

通过学习,熟悉图纸内容,了解设计要求施工应达到的技术标准,明确工艺流程。

进行自审,组织各工种的施工管理人员对本工种的有关图纸进行审查,掌握和了解图纸中的细节。

组织各专业施工队伍共同学习施工图纸,商定施工配合事宜。

参加图纸会审,由设计方进行交底,理解设计意图及施工质量标准,准确掌握设计图纸中的细节。图纸会审工作程序见下图所示: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作业方案

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认真编制该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工程施工生产的指导性文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由各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编制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施工作业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程序见下页程序图。

3.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

由预算部门根据施工图、预算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定额等文件,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以便为施工作业计划的编制、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签发提供依据。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程序图

由有关部门协助项目按照本单位项目管理文件的规定,制订一套

适合于本工程特点的项目管理制度,使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步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轨道中来,要求建立的项目管理制度有:

1)项目经理部组织及人事管理制度

2)项目现场标准化管理制度

4)项目施工生产管理制度

7)项目设备租赁管理制度

10)项目计量管理制度

11)项目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2)项目现场保卫管理制度

13)项目成本管理制度

掌握气象资料,以便制定雨季天气的施工措施。

2)各种物资资源和技术条件的调查

由于施工所需物资资源品种多,数量大,故应对各种物资资源的生产和供应情况、价格、品种等进行详细调查,以便及早进行供需联系,落实供需要求。

5.2.4劳动力的准备

根据确定的现场管理机构建立项目施工管理层,选择高素质的施工作业队伍进行该工程的施工。

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进度计划要求,确定各施工阶段的劳动力需用量计划,事先做好特殊工种的筹备。

对进场工人进行必要的技术、安全、思想和法制教育,教育工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正确思想,遵守有关施工和安全的技术法规,遵守地方治安法规。

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在大批施工人员进场前,必须做好后勤工作的安排,为职工的衣、食、住、行、医等予以全面考虑,认真落实,以便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材料用量计划,作好备料,供料工作。

根据材料需用量计划,做好材料的申请,订货和采购工作,使计划得到落实。

特别是发包人供应材料,将安排专人负责与发包人联系,组织发包人供应材料按时进场,并作好保管工作。

2.构配件的加工订货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预算所提供的各种构件配件数量,做好加工翻样工作,并编制相应的需用量计划,组织构配件按计划进场,按施工平面布置图作好存放和保管工作。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方法、施工机具、设备的要求和数量以及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编制施工机具设备需用量计划,组织施工机具设备的落实,特别是塔吊、混凝土输送泵,确保按期进场。

第六章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为了准确进行平面控制,就必须建立施工控制网,同时必须从总体施工考虑,为使用方便,保证施工测设精度,拟建立方格控制网。

熟悉图纸,拟定合理测量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总平面图》布置建筑物外围方格控制网,设定合理的控制点并计算坐标值。控制点位置避开施工通道、堆场等施工用地。平面控制网的建立采用全站仪进行。

2.根据施工图《总平面图》及《地下一层平面图》中的尺寸及控制点为定位依据,进行定位放线工作。

定位前先将控制点间的角度和距离进行复核,确认各点的准确性。无误后,根据现场情况按支导线的路线,采用极坐标的方法进行放样。定出所有控制点后,再将仪器置于有关联的点上,进行相关点的距离和角度校核,待各点的精度达到定位要求后,用标桩将位置确定,埋设固定标桩,建立建筑物外围控制网,经复核后再根据定位图,采用直角坐标法定出各主要轴线及细部轴线,作为施工放样依据。

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进行。水准测量是测量工作的重要部分。正确合理地布置高程控制水准点,能在很大程度上使立面布置、管线敷设和建筑物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工地上的高程控制点,需要联测到国家水准标志或城市水准点上,才能确保建筑物管线与城市管线联通。

标高点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级水准点引测。为了计算简便又不容易出错,应根据水准基点将工程的设计±0.00点标高准确引测于附近固定建筑物上,做好标志。±0.00标高点引至垫层或楼层的临时水准点不少于四个,引测标高后,应复核至另一水准标高点。其差不超过±3mm。这样在各层抄平时可相互校核,避免错误。

精度要求:标高测量精度为±5√nmm(n为测站数)。

6.1.3主要轴线的定位

在进行桩基础施工前,应对控制线和标高进行复核,经复查均在规范规定误差允许范围内,方可进行桩基础正式施工。并将复查结果标于复查图上,作为交工资料。地下室垫层施工完后,从建筑物外围控制标桩将地下室主轴线投于垫层上,弹上墨线。最后将仪器置于各已投主轴线的交点上,将已投于垫层上的主轴线所构成的几何图形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检查,符合要求后,再根据地下室施工图中各轴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将细部轴线一一投于垫层上,作为放线依据。

在施工地下室时,垂直度控制用常规经纬仪投测,

6.1.5标桩的埋设和保护

施工控制测量的成果,必须在地面上精确的固定下来,因而要设稳定牢固的标桩,这是施工测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平面控制点的标桩采用永久性标桩,考虑到在施工和生产中能长期保存,不致发生下沉和位移,标桩的埋设深度1.5m,标桩顶面以高于地面设计高程0.1m。标桩的型式要用钢筋桩,顶部磨平,在上面刻划十字丝作为标点。标桩固定后用灰砂砖、混凝土、盖板加以保护。详见下图。

6.1.6测量质量控制

1.坚持先整体后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先测设场地整体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标高测量。采用科学、严谨的工作方式,达到精确定位的目的。

2.凡是投入该工程所使用的各种测量仪器,应有严格按照鉴定周期鉴定的合格证书。

3.各种测量控制点,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认没有变动后才能使用。

4.测量时尽量选在气候条件较好的时间,以减少旁折光的影响。

5.保障作业数据的原始、整洁及记录规范化。

6.2基坑边坡位移观测

为了掌握地下室施工期间基坑位移情况,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需对基坑位移进行观测,本工程基坑呈矩形布置,深度比较深,位移观测尤为重要。位移测量要求准确、精确,因此,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均要适应实际情况。

依据设计院提供的总平面图及地下一层平面图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原控制点的坐标。

施测前,对原有控制点进行复核,以防因人为或自然而引起的变动,如有偏移、沉降,应重新校正直到误差严格控制在规范内方可使用,并对须测设点进行坐标换算,建立平面控制网。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在基坑四周用经纬仪建立4个位移观测控制点,每一个点距离基坑在3m以上,确保不会因施工产生影响。

控制点及观测点布置好后,用经纬仪进行检测,确保观测点在控制点的方向上,若有个别观测点未在控制线方向上,用经纬仪测设方向,用直尺测量出该点与控制方向的距离,将测量结果作为初次观测,记录下来。

观测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周观测一次,若基坑位移较大(同一观测点两次观测结果位移相差3mm及以上),则应每天观测一次,直至一周内基坑位移小于3mm,可减少观测次数每周观测一次。

将相邻两次或多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基坑位移情况及可能的发展趋势,并绘制出基坑位移情况图,供施工生产部门参考。若位移较大,则提请有关方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控制。

1.控制点选择在稳定、可靠的地方,防止被破坏。

2.观测点周围禁止摆放其它物品,以防对观测点造成位移。

3.观测者尽量为同一人,以免视觉误差。

4.设置观测点仪器及观测仪器尽量为同一台仪器,以免仪器误差。

5.观测时间尽量避免清晨及傍晚,以免气象误差。

6.定期对位移观测控制点与建设单位提供的原控制点进行联测,防止因施工和其它原因产生变化。

平整场地,地面坡度及地耐力满足施工要求。清除现场杂物,以利于桩机移位。

根据设计的总平面图,先放出建筑物轴线,再根据轴线定出桩位。

根据放线定出的桩位,埋设预制桩尖。

根据已埋设的桩尖位置,桩机连同桩管移近桩尖位置上,让桩管套正,用废麻袋衬垫桩尖与桩管的位置上,压着桩尖一同沉入土中,以保证桩位准确。

沉管时应检查桩尖、桩管、桩帽、桩锤构成同一垂直线后方可起锤打桩。桩管的垂直度应控制在不大于1%以内,锤击沉管先采用低锤慢击,观察桩管无偏移后才正常施打,打桩过程中经常检查桩管的垂直度,发现偏移后及时纠正,桩管打至设计要求和最后贯入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并经甲方监理签证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把桩帽拿起,将钢筋笼放入桩管内,用钢丝绳系着钢筋笼的笼身,使其在拔管时确保钢筋笼在设计的高度处。

钢筋笼放妥后,在经桩管内灌注砼,每次灌入砼量必须满足管内的储存量(桩管内至少应保持约2m高的砼储存量)来产生足够的压力,以保持桩体砼有足够的密实度。拔管速度应保持均匀,第一次拔管高度应控制在能容纳第二所需灌入的砼量为限,不宜拔得过高,拔管时倒打。

当完成一根桩后,采用向后行走进行桩机移位,以免桩机压过刚刚灌注好的桩体。

基层检查→清理修补→涂刷基层胶粘剂(冷底子油)→铺贴卷材→打封口胶→清理、检查、修补→检验验收→保护层施工

在已经处理好的基层上涂刷基层处理剂,用长柄滚刷将基层处理剂涂刷在基层表面,要涂均匀,不得漏刷或露底,基层处理剂涂刷完毕,必须经过8小时以上达到干燥,可施行热熔法施工,以避免火灾。

对于阴阳角、管道根部以及变形缝等部位进行增强处理,先按细部形状将卷材剪好,再将卷材底面用手持汽油喷灯烘烤,待其底面呈熔融状态即可立即粘贴在已涂刷一道密封材料的基层上,并压实铺实。

在已处理好并干燥的基层表面按照所选卷材的宽度留出搭接缝尺寸,将铺贴卷材的基准线弹好,以便按此基准线进行卷材铺贴施工。

(1)大面积满粘以“滚铺法”为佳,先铺粘大面,后粘接搭接缝,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卷材铺贴质量,优于卷材与基层及卷材搭接缝一次熔铺。

(4)卷材搭接缝施工。卷材搭接缝以及卷材收头的铺粘是影响铺贴质量的关键之一,不随大面一次粘铺,而做专门处理是为保证地下工程热溶型卷材防水层销铺贴质量,搭接缝及收头的卷材必须100%烘烤,粘铺时必须有熔融沥青从边端挤出用刮刀将挤出的热熔胶刮平,沿边端封严。

6.4.3施工注意事项

1.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防水检验、试验和蓄水试验。

2.选用合理可靠的工艺,屋面工程防水根据不同部位以选用空铺、条粘工艺为佳,这样同满贴法比较,增加了卷材参与变形的面积,相对增大了卷材的绝对伸长值,从而有效地弥补卷材延伸率小,易遭变形拉裂的弊端。

3.防水卷材的缺点是延伸率小,耐穿性差,因此须采取严格的措施予以保护。防水层检验合格后,及时有效地做好保护层,可以防止卷材被破坏和刺穿,特别注意的是,一旦防水层被破坏,必须根据破损程度进行更换、或修补严密或返工,决不能留下隐患,再做保护层。

4.在防水层施工时还应注意,施工人员应加强质量意识,务必使器具损伤卷材,勿使重物砸破卷材,勿穿钉鞋或带泥硬底鞋施工,防水层施工后,两天内不得上人。

5.材料运输及存储时应立放,并应严禁烟火及烈日爆晒,堆放处应远离热源及易燃品。

7.要强化操作人员的成品保护意识和技能,在施工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应注意成品保护,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或施工防水保护层。

8.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在施工地点及库房应备好足够的灭火器材,并派专人看护,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9.室内防水施工要注意室内的通风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防火知识教育,在施工过程中严禁使用明火。

1.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保证结构、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的正确;

2)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3)模板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5)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表面平整(2m长度上)

2.模板与砼的接触面满涂隔离剂,按规范要求留置浇捣孔、清扫孔,浇筑砼前用水湿润木模板,但不得有积水;

3.墙、柱模板必须按规范规定要求进行拆除;

4.施工中在施工现场作好试块,与结构砼同条件养护,经试验确定具体的拆模时间;

5.上层梁板施工时应保证下面一层的模板及支撑未拆除。

6.5.2地下室外墙模板

地下室外墙模采用18mm胶合板配制,模板竖楞采用50mm×100mm木枋,横向间距为400mm,横楞采用Φ48×3.5mm钢管,纵向间距为500mm;模板支撑采用普通钢管脚手架。为了保证模板的侧向刚度和地下室外墙的防水需要,在模板中间加设一次性的φ12止水对拉螺杆,对拉螺杆的纵横向间距为500mm,同时采用钢管做斜撑。详见下图所示。

方形柱支模拟采用18mm厚胶合板配制模板,加50mm×100mm木枋竖楞和短钢管抱箍加固,木枋竖楞的横向间距按250~350mm设置,钢管抱箍的竖向按500mm设置,施工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到上疏下密。为保证柱线角顺直,木枋条定位必须准确。为保证柱模的侧向刚度,在柱模上设置双向Φ12对拉螺杆,间距按400~500mm设置。同时采用钢管作斜撑。详见下图所示。

楼梯模板大部分采用木模及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1)楼梯底板模板采用竹胶板,次楞采用50×100mm木方,间距250mm,主楞为100×100木方,间距为600mm。

(2)楼梯踏步模板采用竹胶板模板,背钉50×100木方,踏步阳角预先埋设钢筋护角。

(3)楼梯支撑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4)楼梯踏步在浇筑前应按图纸要求预埋楼梯栏杆埋件。

6.5.6墙体对拉螺杆验算

地下室墙体采用1830×915×18mm厚木胶合板,采用φ12对拉螺杆加固,螺杆纵横间距为500mm,外墙厚度为600mm,现设砼坍落度为150mm,砼墙计算高取5m排水涵施工组织设计,砼浇捣速度为1.5m/h,砼自重为24KN/m3,砼温度为20℃。

F1=0.22γct0β1β2√V 

=0.22×24×200/(20+15)×1×1.15×√1.5=42.5KN/m2

F2=γcH=24×5=120KN/m2

取两者最小值2017太原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建筑工程规划管理,即F1=42.5KN/m2

F’=F1×1.2×0.85=43.35KN/m2

(2)倾倒砼时产生的水平荷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