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大邸住宅小区3、4#楼施工组织设计

曙光大邸住宅小区3、4#楼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53.95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曙光大邸住宅小区3、4#楼施工组织设计

1.1.1、工程名称:曙光大邸3#、4#栋

1.1.2、建设单位:长沙恒和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DB1403/T 1-2020 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要求.pdf1.1.3、设计单位:长沙市规划设计院

本工程为长沙恒和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曙光大邸住宅小区3~4号楼,为14层框架结构。2#楼为商品房,住宅部分建筑面积均为9289.98m2,共84套,建筑高度49.6m;4#楼为商品房,住宅部分建筑面积为10708.88m2,共84套,建筑高度50.2m;

本工程为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I级,屋面防水等级二级,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一级,抗震设计烈度六度。

本工程采用黄海高程系统,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65.000m。

该工程设计方案设计特点主要有:

⑴穿堂风优于板式住宅(进深大、温差大形成正负压差大,相对空气流动加速)。

⑵向阳南房优于板式住宅(每户多于三房向阳)。

⑶保温隔热优于板式住宅(外墙面少,造价低)。

⑷可分可合,可持续发展。

⑸既有外廊优点又不同于外廊。

本工程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以粉质粘土2作为持力层,其承载力特征值fak=260Kpa,基底进入持力层要求不小于200mm。

本工程为短肢剪力墙结构,楼面及屋面板均采用现浇板,现浇整体楼梯。砌体材料:外墙匀为200mm厚,内墙均为120mm厚。外墙、楼梯间墙、分户墙采用空心粘土砖;内墙采用普通混凝土砌块或加气混凝土砌块。

外墙10m以下为棕色仿麻石面砖,10m以上为涂料。外窗、外门采用彩色铝合金型材,玻璃固定部分为8mm厚,开启部分为5mm厚白色浮法玻璃。室内楼地面均为水泥砂浆地面,室内墙面及天棚做混合砂浆,做888仿瓷涂料三遍,厨卫内墙面及天棚粉水泥砂浆。

1.2.5、防雷接地系统

本工程位于长沙市雨花区曙光路54号,西临曙光路,交通便利,现场场地已平整,并已做好“三通一平”工作。施工现场提供临时施工用水接驳点,能满足施工区内生产、生活、消防的施工要求。现场有较完善的配电系统,能满足本工程施工用电要求。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经理部,在公司各部门全程监管、通力配合下,以让业主满意、创建优良工程为目标,承担整个项目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2.1.1、项目组织机构组成

项目经理部将以项目经理为首,同时配备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安员、资料员、材料员及各专业专职人员,全面负责该工程的施工、技术、进度、安全、质量、材料、文明施工及消防等工作,由项目经理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落实到现场具体人员,并定期召开技术安全、工程协调会议,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

积极发挥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作用,从文件控制、材料采购到产品标识、程控等一系列过程中,切实贯彻ISO9001体系标准和公司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组织机构框架如下:

2.1.2、职能部门分工

2.1.2.1、项目经理

⑵负责组织各种资源完成本次项目施工合同,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状况予以控制;

⑶负责对一般质量事故的调查、评审和处置;

⑸以企业法人委托人身份处理与工程项目有关的外部关系及签署有关合同等其它管理职权,对公司负责。

2.1.2.2、项目副经理职责

⑴确保施工过程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进行;

⑵负责工程施工与调度、协调各工种之间的关系,统一调配,负责整个工程的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

⑶负责对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的实施;

⑷负责对工人进行技能教育和培训;

⑸负责对被列为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的过程实施施工全过程的监控。

⑹贯彻执行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负责施工记录的收集、整理、标识、归档、保管和移交工作。

⑺负责项目经理部文件和数据控制工作;

⑻参加质量事故调查和分析,制定有关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踪实施验证;

⑼参加图纸会审工作,及时将设计变更内容标识在图纸上;

⑽负责编制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并向操作人员交底;

2.1.2.3、项目技术负责人

⑴负责本项目质量策划,组织编制质量计划并按规定报批,主持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将项目质量管理目标分解到各部门、班组和岗位,并对情况进行检查实施监督;

⑵负责组织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和质量计划的交底工作;

⑷负责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工作,确保现场使用的文件均为有效版本,指导和检查生产过程的各种质量记录和统计技术应用工作,确保质量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⑸定期召开质量例会,并及时向主管部门反馈质量信息;

⑹负责审批本工程项目的“紧急放行”和“例外放行”报告;

⑺负责组织动员本项目全体员工积极配合质量体系审核,认真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⑻负责检验和试验人员、仪器设备的配备和管理工作;

2.1.2.4、质安员职责

⑴贯彻执行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⑵负责施工过程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并按时将质量检查结果报施工部;

⑶负责现场施工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并作好记录;

⑷负责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移交工作;

⑸参加一般质量的安全事故的调查评审,并负责上报有关材料。

2.1.2.5、材料员职责

⑴编制物资采购申请计划;

⑵负责项目分管物资的采购工作;

⑶负责进场物资的验收,搬运,标识,保管,发放工作;

⑷负责贮存物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工作;

⑸负责物资验证的各种质量证明文件的收集,分类整理和移交;负责物资的堆码,贮存,保管和发放工作;

⑹搞好部门协作,做好材料和工具的使用管理工作;

⑺及时准向有关部门提交物资报表。

⑻负责对进场所有物资进行验证,并对物资数量和外观质量进行检验;

⑼对必须检验和试验和材料,通知试验人员抽样送检;

⑽做好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标识和状态标识,并随时检查,保护标识;

2.1.2.6、预算员职责

⑴贯彻执行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执行质量体系文件;

⑵配合经营计划部做好工程变更或其它特殊情况而影响合同执行时的合同评审工作;

⑶按时完成工程验工和预、决算工作。

2.1.2.7、项目办公室职责

⑴贯彻执行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执行公司质量体系文件;

⑵负责上报项目培训计划,根据公司人才劳务中心统一安排组织培训;

⑶主要负责《培训程序》和《程控程序》中人员持证上岗的管理工作。

⑵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公司、设计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听取设计要求、意图及施工工艺的特殊要求。

⑶施工前做好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和安全交底。组织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充分熟悉和学习图纸,做好图纸自审和会审的工作,特别要做好各专业图纸会审。解决施工现场与设计图纸之间的相互矛盾,各专业交叉、搭接出现的问题,以避免施工中不必要的返工。

⑷按会审过的施工图,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预算和材料计划,以便材料部门组织资源,按时供应。开工前制定材料进场计划,特殊材料进场和设计指定的材料尽早落实货源,及时组织进场。

⑸提前进行原材料检验工作和混凝土及砂浆的试配,把好质量关,以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工程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的要求,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合格资料及材料许可证。

⑹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制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标准,建立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制定施工计划和作业细则,保证开工前所有准备工作,一切准备就绪。

⑺组织现场施工人员学习施工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

⑻根据工程图纸编制工程预算。编制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分部分项施工技术方案,并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项单位元元工程进行逐项措施及技术方案交底。

⑼检查复核建设单位提供的红线桩和水准点,引出轴线控制桩,建立现场测量控制网及调和控制网。

⑴掌握气象资料,综合组织施工全过程的均衡施工,制定雨季、大风天气的施工措施。

⑵根据施工总平面的安排,报建并搭设临时设施,安装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并调试完毕,经公司动力部、质安部检查验收后才投入使用,整理好材料堆放场地。

⑶搭设现场办公用房,材料堆场、钢筋加工场、木工加工场等临时设施。调查水电的供应能力,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⑷按施工平面布置图,接通水、电源,储备施工及消防用水,现场水电工根据方案要求,按安全操作规程敷设临时地下、地上水管和电线,将水、电送到各个用水用电施工地点,并做好现场排水工作。

⑸修通现场临时运输道路,施工场地硬地化。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安装就位,调试完毕。

2.2.3、施工现场准备

⑴为使现场使用合理,施工平面布置应有条理,尽量减少占用施工用地,使平面布置紧凑合理,同时做到场容整齐清洁,道路畅通,符合防火安全及文明施工的要求。施工过程中避免多个工种在同一场地、同一区域进行施工而相互牵制、相互干扰。施工平面设专人负责管理,使各项材料、机具等按已审定的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的位置堆放。

根据本工程建筑布局及结构特点、工期要求以及我司的技术装备、劳动力状况,确定总体施工程序:结构工程施工采用先地下、后地上,实施平面分段、立体分层、同步流水,循环推进的施工方法,以系统工程的原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各工种、各工序的立体交叉作业,对工程的施工流程、进度、资源、质量、安全、成本实行全面控制。

采用平行与流水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工程工期的实现。

2.4、主要分部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和施工工艺流程

2.4.1.1、施工方案的选择

基础承台、地下室底板及外墙按照流水段进行施工,剪力墙的模板也应采取分段拆除的办法进行。

2.4.1.2、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桩承台、地下室底板土方开挖→清理基槽→浇捣垫层混凝土→浇捣桩承台、底板混凝土→养护→地下室竖向结构钢筋绑扎→地下室竖向结构模板安装→浇捣地下室混凝土。

2.4.2、主体结构工程

2.4.2.1、施工方案的选择

⑴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墙体工程须进行穿插施工,当模板拆除四层并清理干净后,开始进行一层内墙砌筑施工。主体结构工程可采取分段验收,先对一层结构进行验收,一层结构进行验收合格后,装修队伍进入一层进行装修施工。水电安装工程分包队伍必须与总承包土建施工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及时穿插施工。

⑵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本工程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点集中搅拌,混凝土输送泵泵送至施工作业面。梁柱混凝土浇捣采用振动棒,平板混凝土采用平板振动器。为保证楼板结构质量,计划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留出一天的时间专门对楼板进行养护,防止楼面过早承受施工荷载而造成楼板开裂。楼板养护初期,除可进行放线工作外,严禁钢筋、模板上楼面施工。钢筋全部在现场加工制作,梁柱螺纹钢筋接长采取电弧焊接及电渣压力焊接,板内圆钢采用绑扎搭接。模板主要采用建筑胶合板,部分采用钢模板。

⑶墙体砌筑工程施工:在砌体工程中,加强工完场清和细部处理等检查工作,并保证室内各种零星砌体一次性予以完成,同时为各类室内管线的安装工作提供工作面。

⑷外墙脚手架:采用悬挑式钢管扣件双排脚手架。脚手架全高封闭密目绿色安全网,并按照有关要求搭设安全施工通道。

⑸施工用电、用水:按照建筑单位指定的水电接驳点接入水源和电源,同时现场配备一台160KVA的发电机一台,以备停电时使用。

2.4.2.2、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墙、柱钢筋绑扎→墙、柱模板安装→墙、柱混凝土浇筑→墙、柱混凝土养护→梁、板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及预埋管线→梁、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装→各层墙体砌筑施工。

2.4.3.1、施工方案的选择:

本工程墙面及顶棚抹灰在一层墙体砌筑完成后开始进行,按照先顶板后墙面的施工顺序,从一层向顶层的施工顺序进行。楼地面水泥砂浆找平层随后进行施工,在室内油漆施工前,要求门窗安装进行施工,以免出现雨水打湿墙面造成返工与浪费。

外墙施工不仅能尽早体现工程建筑形象,而且外脚手架将直接影响总平面工程的开展,因而外墙装饰将抓紧进行。土建施工过程中,需与水电安装工程配合施工。

2.4.3.2、施工工艺流程:

主体结构验收→墙面冲筋→内外墙抹灰→饰面施工。

2.4.4、水电安装配合预埋、留孔阶段

根据土建的施工进度及总体安排,进行分项施工,配备足够的安装力量并作详细的交底,防止错、漏、塞现象。

2.4.5、竣工验收阶段

整理完善竣工资料,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为保证工程能一次交验成功,将提前做好已完工项目的内部自检,尽量多发现问题,严格按规范要求限定时间整改,保证最终获优良工程。

根据本工程结构类型、面积、施工操作面等情况,结合施工现场特点以及工期要求,拟以11轴为界划分为二个施工段,进行流水施工作业。

施工段的划分有助于缩短工期、合理的安排劳动力、控制窝工等。

4、关键项目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4.1.1、施工场地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根据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准确地测定与保护好场地平面控制和主轴线的桩位,是保证整个施工测量精度和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控制网与主轴线的选择、测定及桩位的保护等项工作,与施工方案、现场布置统一考虑确定。

⑴控制网均匀布全场区,其中包括:作为场地定位依据的起始点,建筑物的对称轴和主要轴线等。

⑵在便于使用(平面定位和竖向控制)施测和长期保留的原则下组成环线建筑物的闭合图形,以便施工使用的控制网自身闭合校核。

⑶控制点之间要通视、易量,控制桩的顶面标高略低于场地设计标高。

4.1.2、施工场地标高控制网的测设

为保证平面控制网的相对精度,以设计指定的一个红线桩的点位和一条红线边的方向为准进行测设。根据场面地、工期、网形及精度要求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测法,以保证施工需要及精度要求。

根据定位条件,在现场直接测定控制的定位。定出平面控制网,这样一步一校核测法保证了主体建筑物轴线的定位精度,也使整个施工测工作简便易行。

⑴建筑物附近至少要设三个水准点和±0.000的水平线。

⑵在场地内任何地方安置水准仪时,都能同时后视到二个水准点,以便使用。并且使场地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的桩顶钢板上,焊上一个小半球作为水准点之用。

⑶整个场地内各水准点标高和±0.000水平线标高经自检及有关技术部门和甲方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桩位采取妥善保护,并在雨季前后各复测一次,以保证标高的正确性。

4.1.3、±0.000以上施工测量

4.1.3.1、标高控制网的建立

场地标高控制网根据指定的已知标高的水准点引测到场地内,测出±0.00水平线后,到另一指定的水准点做附合校对,闭合差应小于±5mm(n为测站数)或±20mm(L为测线长度,以km为单位),闭合差合格后,按测站数成正比例地分配,如果场地附近设计方面只给出一个已知标高的水准点时,应用往返测法或闭合测法进行校核。

实测时用S3型水准仪,视线长度不大于70m,且要注意前后视线等长,镜位与转点均要稳定,使用塔尺时,要尽量不抽第二节。

各水准点标高和±0.00水平线标高经自检及有关技术部门和甲方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各水准点和±0.00水平线应妥善保护,并应每季复测一次,以保证标高的正确性。

4.1.3.2、标高的传递

标高的传递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墙,边柱或楼梯间等向上竖直测量,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以便于相互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的需要。引测步骤:

⑴先用水准仪根据测试水准点或±0.000水平线,在各向上引测处准确的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

⑵用钢尺沿垂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长时,要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作为再向上引测的依据。

⑶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5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校核。

楼层水准点由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引出,层层向上传递引测。每层楼的加密水准网点均采用水准仪由传递水准点进行引测。

4.1.3.3、垂直度控制

⑴以控制网为依据,沿结构外墙、边柱等向上竖直进行,采用吊线坠法逐层向上引测,这是比较经济,简单又直观、准确的方法。垂直传递投点15Kg线坠进行,利用线坠引测垂直线,将每座的四个控制点垂直投测到各层楼面。

⑵施测精度:层间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物全高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和15mm。

测前要对经纬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校,观测时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盘、水准管,以减少误差。

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明显,并妥善保护好。向上投测轴线时,以首层轴线为准,避免逐层上投误差的积累。

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竖轴的误差影响。

大铁垂球的几何形体要规正、不偏斜,吊线本身要平衡。

在每次投测中,上下两人要配合默契,取线左、线右投测的平均位置。每次施测时应由专人操作及记录。

4.1.4、变形观测和竣工测量

4.1.4.1、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将在施工前,会同建设单位及设计院,根据地质情况和有关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沉降观测点采用直径为20mm的圆钢(不锈钢),一端弯90度角并打磨成半球形状,另一端焊接在柱上。

沉降观测点采用红油漆进行编号,编号标明在沉降点上。

降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根据建筑物最终沉降量观测中误差精度要求,确定采用二级水准观测,环形闭合的方法,使用DS1精度水准仪、铝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采用二等环形闭合水准路线。

第一次观测点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以后结构每升高一层,将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在±0.00标高位按规定埋设永久性沉测点。然后每施工一层,复测一次,直至竣工。工程竣工后的第一年内要测四次,第二年测二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至下沉稳定为止。

每次观测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及时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及累计沉降量,并提交监理单位。

4.1.4.2、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不仅是验收和评价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的基本依据,更是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管理、维修、改建的依据。

做好竣工测量的关键是,从施工准备开始就有次序地,一项不漏地积累各项预检资料,尤其是对隐蔽工程,一定要在填土前或下一步工序前及时测出竣工位置,否则就会造成漏项。在收集竣工资料的同时,要做好设计图纸的保管。各种设计变更通知、洽商记录都要保存完整。

建筑场地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的资料,在验收后,应是竣工测量的第一份数据,而且是以后实测竣工位置的基本依据。原地面的实测标高与基坑开挖后的坑底标高,是计算实际土方量的依据,也是基础实际挖深的依据,建筑物定位放线的验收资料、垫层上撂底线的验收资料和±0.00首层平面放线验收资料,都是确定建筑物位置的主要资料,也是绘制竣工总平面图的依据。建筑场地内的各种地下管线与构筑物的验收资料,都是绘制总图的基本依据。

总之,随着工程的进展,局部的竣工验收,要及时实测竣工资料,收集验收单据,做到不漏测,不缺验收单据。

4.1.4.3、观测成果

本沉降观测要求提供下列资料: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图;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4.1.5、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坚持先整体后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先测设场地整体的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标高测设,做到依据正确,方法科学,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正确。

在测量精度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简便、快捷,测设合理、科学。

测量记录做到原始、正确、完整、工整,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

逐层楼板施工放线工作完成后,检查各轴线是否符合设计几何尺寸,并填好轴线位移表格,作为调整的依据。

认真做好水平观测记录工作。

工程完成认真整理观测记录资料。

4.2.1.1、施工准备

基础土方开挖时的准备包括以下方面:

①所有材料、设备、运输作业机械、水电必须进场到位。

②落实弃土地点及弃土路线。

③降、排水系统正常运转。

④已有地下给水、排水改移及加固措施。

4.2.1.2、土方开挖原则

①根据本工程情况,基础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土石方汽车运至指定地点堆放。

②土石方开挖顺序为由东向西,从上而下分层分段开挖。

③机械开挖土石方距桩壁0.5m处改由人工修挖,以免对桩身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④基础土方开挖至距基础底设计标高0.2m厚时,采用人工施工修平,并立即通知监理单位验槽,立即进行混凝土垫层施工,以保证基坑底土层不被扰动,要求开挖一块,清理一块;清完一块,垫层施工紧跟一块。

4.2.1.3、基坑开挖施工

采用挖掘机分段开挖,直接采用挖掘机开挖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土石方夜间直接挖到运输的汽车上,运到指定地点。

4.2.1.4、基坑降水及基坑排水

在基坑周围应布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及沉淀池等,将地下水沉淀处理后,集中排入市政下水管道,每层土开挖前,应在基坑内设置集水井及临时排水沟,将基坑内的地下水通过临时排水沟汇入集水井,再统一抽上来。

4.2.2、人工挖孔桩施工

4.2.2.1、主要施工方法

挖孔桩采用人工挖孔,小型慢速卷扬机提升架出碴,护壁混凝土现场拌制,分节筑壁成孔。钢筋笼在地面加工车间分节加工,起重机吊装入孔,孔口焊接成整体。混凝土采用串筒法灌注。

4.2.2.2、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挖孔桩按放线、挖孔、护壁、土石方外运、钢筋笼制安、浇注混凝土、提供验桩条件等作业顺序进行。

进行详细充分的技术准备,特别是施工图审核交底,突发情况应急方案等;进行施工场区内临时设施特别是管线布置和小型搅拌站安装、调试;进行材料、设备、机具机械准备和劳力组织;进行挖孔桩测量控制点布设,编制桩位编号及坐标表,桩位放样换手复核准确无误后进行施工。

人工自上而下逐层用镐、锹进行,挖土次序为中间部分,后挖周边,允许误差3cm。每节施工进度视地质情况采用0.5~0.8m,开挖完成后尽快进行护壁混凝土施作。

混凝土采用施工现场强制式搅拌机拌和,机动翻斗车运至拟浇孔口,再用垂直提升设备运至灌注部位,人工敲击模板或用粗径钢筋反复插捣;护壁模板采用组合式定型钢模板拼装而成,模板用U形卡具连接,上下设两半圆组成的钢圈顶架,并用桩心点校正其位置。

③孔内垂直运输及孔外弃碴

孔内垂直提升采用小型慢速卷扬机提升架配吊土桶出碴,手推车运至临时弃土场内,夜晚用挖掘机装自卸车外运至弃碴场。

开孔前桩孔应定位放样准确,并应从桩中心位置向四周引测桩心控制点桩。当第一节桩孔挖好安装护壁模板时,必须用桩心点来校正位置,并在第一节混凝土护壁上设十字控制点,每节护壁模板的安装必须用桩心点校正模板位置,检查孔壁厚度,以控制桩位。

终孔时应清除护壁污泥,孔底的残碴浮土、杂物和积水,并通知监理工程师等部门对孔底开状、尺寸、土质、岩性、入岩深度进行检验,合格后,应迅速用10cm厚混凝土封底,然后安放钢筋笼浇注桩身混凝土。

①钢筋笼在施工场地加工,吊车分节吊装入孔;

②各节钢筋笼应按设计要求制作,同时将预埋件按设计位置固定;

③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

④吊放钢筋笼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吊放时采和临时吊放钢筋,并用钢管在孔口利用吊放钢筋搁置固定。

⑤钢筋笼分节长度视桩长以及钢筋定尺,以8~10m为宜,两接头主筋应按规定错开,以保证同截面的接头数量不大于主筋根数的50%,其搭接长度及焊接形式应符合规范要求。

桩身混凝土采用运输车运至井口,下料采用串筒;混凝土浇注应连续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1.5m,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密。浇注前应将孔内积水排干净,并检查钢筋笼上预埋件是否固定牢靠、位置是否准确之后浇注混凝土。当桩内渗水量过大(>1m3/h)时,采用水下混凝土导管法灌注。混凝土桩头超浇0.15m,灌注后加以保护并设明显标志,以免发生意外,桩头混凝土应适时凿除。

人工挖孔桩允许偏差必须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地下室负一层在相应地下室外墙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完毕后进行土方回填。

基坑回填土采用砂性土。回填土方必须严格控制土方含水率。

第一次土方回填至负一层楼面梁下口,第二次土方回填至室外地坪以下300mm。

回填前必须清出进场道路及卸土地点。土方卸至基坑后,用双轮斗车人力运至回填地点。

①基坑回填每层铺土厚度不超过300,采用打夯机夯实后再铺第二层。

②对翻斗车卸土地点的管沟等室外工程,应采取必要的加固保护措施,防止因卸土产生的冲击力和土方的侧压力对管道的破坏。汽车卸土后必须尽快运走、扒平、夯实。

4.3、地下室工程施工

建筑物基线、轴线的放线及定位→底板垫层、地模及外壁模施工→绑扎地下室底板钢筋→浇筑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地下室墙、柱施工→地下室顶板施工→防水层施工。

4.3.2、承台、底板

施工条件:在工程桩完成后(经验收合格),需要进行桩头处理,对桩位轴线重新进行放线,确保无误后,办好隐蔽签证才进行下一工序工作。

其施工工艺流程:放线定位→挖土方→混凝土垫层→砌砖模→抹灰(包括防水、保护层施工)→钢筋制安→混凝土浇筑→养护

钢筋绑扎:钢筋绑扎程序是划线、摆筋、穿箍、绑扎,安装垫块。摆放有焊接接头和绑扎接头的钢筋应符合规范规定。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扎牢。砂浆垫块应等于保护层厚度。

钢筋工程属隐蔽工程,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钢筋及预埋件进行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4.3.3、地下室墙柱模板工程

⑴柱、剪力墙模板:按图纸尺寸拼装墙、柱模板,转角处用连接角模;柱中设拉杆,以增强柱模的整体性。拉杆的间距视截面大小而定,柱边长小于700时,每对侧板设一支拉杆,边长大于700小于1000时,每对侧板设两支拉杆,柱边长超过1000时,每对侧板设三支拉杆,竖向间距为500~700mm。柱顶与梁交接处用木模板留口。

⑵安装柱箍:柱箍间距600左右,柱箍务必要紧固。

墙、柱模的支承:校正模板的垂直度后,柱模采用覆膜模板,采用钢管抱箍,Φ12对拉止水螺栓紧固,墙模设斜顶撑,用钢管加可调支顶,固定于事先预埋在底板内的Φ16钢筋环上,与地面的夹角不宜大于45°,支承点一定要牢固可靠。

4.3.4、地下室钢筋工程

⑴钢筋的制作在现场制作,现场绑扎。

⑵钢筋接驳:梁及底板的钢筋用对焊机接长,柱的竖钢筋用电渣压力焊接驳。

⑶钢筋的绑扎要严格按图纸和会审及有关的变更等施工,要严格控制墙柱竖筋的位置,即在竖筋绑扎好保护层垫块,钢筋绑扎完成后要组织有关人员检验评定,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签证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3.5、地下室混凝土工程

4.3.5.1、施工方法

⑴本工程采用泵送混凝土。混凝土的捣实采用插入式及平板式振动器。每一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地下室底板应与承台同时浇筑混凝土。

⑵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监控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⑶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对模板应淋水湿润,但不得积水。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10mm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一层水泥砂浆。

⑷柱、墙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

⑸施工缝的留设要严格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在后浇带和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浇水冲洗干净,排干水后,在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浆,然后浇灌混凝土。

⑹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12小时以内开始浇水养护,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七天。特殊部位按设计要求养护。

4.3.5.2、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由公司实验室统一负责,按图纸要求的混凝土等级进行设计。为保证混凝土质量,材料员要把好原材料检验关,特别要统一使用同类型的水泥品种和外掺混合材料。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规范要求。按规定现场取样抽检,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和养护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⑵混凝土浇筑要按进度要求的施工顺序施工,并在施工中控制浇筑混凝土速度,保证混凝土接合时间在终凝时间之内。

⑶梁、墙及柱用插入式振捣棒,人员必须是熟练技术工,不得漏振或振动时间过长,不得碰撞钢筋及预埋件,要快插慢拔,确保振捣均匀密实。

⑷混凝土浇筑后,视其收水情况,在混凝土初凝前由泥水工抹平(粗面),特别强调加强对车道面的精细控制面层。确保面层平顺,并有助于清除混凝土表面沉缩裂缝出现。

4.3.5、地下室防水工程

地下室底板防水工程由于面积较大,由两个防水施工队全面负责整个地下室工程的施工,其防水工程的施工顺序是先水池,后底板,再侧壁的顺序施工。

剪力墙浇筑混凝土时其施工缝留设在止水板的位置,止水钢板采用对拉螺杆上下固定。剪力墙施工时为防止爆模要采用Φ12的对拉螺杆进行加固。

4.4、主体结构工程施工

4.4.1、脚手架工程

本工程拟采用扣件式双排钢管架,为保证架体的整体承载力和稳定性某艺术中心消防施工组织设计,并设置悬挑支撑,分段将架体荷载传到结构。

4.4.1.1、施工顺序

地基夯实→铺设木垫板→摆放地杆→逐根树立杆并随即与扫地杆扣紧→装扫地小横杆并与立杆或扫地杆扣紧→安第一步大横杆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小横杆→安第二步大横杆→安第二步小横杆→第三、四步大横和小横杆连墙杆→接立杆→加设剪刀撑→铺脚手板。

4.4.1.2、技术参数

4.4.1.3、技术要点

⑴连接大横杆的对接扣件,开口朝架子内侧。螺栓向上,避免开口朝上,以防雨水进入砖混宿舍楼施工组织设计,螺栓应适度拧紧。

⑵各项设置连墙杆,每四跨三步设置一个,梅花型布置,使脚手架与墙体保持垂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