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篮球场施工组织设计

室内篮球场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87.81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室内篮球场施工组织设计

广东省公路职工之家(中山)工程

施工单位: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日期:2010年7月17日

第三章总体施工部署 7

GBT50*70-2017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pdf第四章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 9

二、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 12

三、基础施工方案 19

四、上部主体结构方案 29

五、装饰工程方案 57

第五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一、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

二、针对性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第六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9

一、雨季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规定 *9

第七章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73

一、质量保证体系 73

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7*

三、施工进度计划保证的组织措施 75

四、施工进度计划保证的技术措施 75

五、对安装工程施工控制 7*

六、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分析 7*

第八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77

一、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 77

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78

三、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79

四、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85

五、环境污染保护措施 85

第九章与其它工程的配合协调 8*

第二节与建设单位的配合 87

第三节与设计单位的配合 87

第四节与监理公司配合 87

第五节土建和安装的配合 88

附表1:工程施工管理机构1 89

附件2:工程施工管理机构2 90

附件3:工程施工管理机构3 91

附件*:工程施工管理机构* 92

附表5:模板工程质量程序控制示意表 93

附表*:钢筋工程质量程序控制示意表 9*

附表7:砼工程质量程序控制程序表 95

附表8:表柱模板图 9*

附表9:表梁模板图 97

附表10:表工程劳*力配备计划表 98

附表11:施工进度计划表

(一)、建设单位名称:中山市公路局

(二)、工程名称:广东省公路职工之家(中山)工程

(四)、设计单位:中山市第二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五)、监理单位:珠海经济特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六)、施工单位: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七)、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中山市南区竹秀园村,总建筑面积约1390m2,其中首层面积为11*5㎡,局部夹层高*m,建筑总高度12m。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七度,三级设防。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采用预应力管桩,桩径为尺寸φ300,桩长暂定22m。屋面为钢结构屋盖,采用0.*2*mm厚彩色压型钢板,结构体系为排架结构,混凝土柱采用焊接变截面H型钢,跨度为23m,柱顶高9m。本工程造价约为290万。计划工期为150个日历天。

结构概况:地面设计地梁板钢筋砼,板厚150mm,基础底垫层100厚。c15素砼,地梁采用砌砖模120m~2*0m。上部结构部分框架夹层,周边体系为排架式结构柱梁,框架填充墙。

建筑概况:①外墙为外墙饰面砖②内墙为水泥石灰砂浆抹面涂料扫面,卫生间墙面贴面砖。③**场专用橡胶地面,其次地楼面地砖铺面。④夹层部位为吊顶面⑤外门窗采用铝合金门窗,内门采用硬质木门。

施工前准备工作充分与否,安排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掌握施工图纸,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为施工合理安排劳*力,配备机械设备,指导施工方针,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我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着手进行技术准备,仔细研究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及相关细节,并开展钢筋翻样,木工翻样,各级别的混凝土方量计算,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等准备工作,同时编制各工作的详尽施工作业指导书,以便从工程开始就受控于系统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对各级各项技术人员建立明确的职责范围,做到负其责,各司其事,责权明确。为把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保证各项技术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地展开,必须建立以下主要的技术管理制度:

——施工图学习,自审,会审制。

——技术核定,设计变更签证制。

——技术交底,复核制。

——工程技术资料档案制等制度。

材料构(配)件、制品、机具和设备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物资基础,这些物资的准备工作必须在开工之前完成,根据各种物资的需用量计划,分别落实货源,提前定货,安排*输和储备,保证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一)、材料准备: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材料用量计划,作为备料、供料和确定仓库、堆场面积及组织*

输的依据,组织材料按计划进场,并作好保管工作。

(二)、施工机具准备:拟由本企业内部负责解决的施工机具,应根据需用量计划组织落实,确保按期供应。

(三)、施工用常规物资:搭建临设的用料、临时的办公桌、办公椅及各类施工工具,测量定位仪器、消防器材、周转材料等,均应提前进场,并合理分类堆放,派专人看护。

(四)、施工用建筑材料视施工阶段进展情况计划材料进场时间,将预先编制采购计划,并报请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审核确认,所有进场物资按预先设定场地分类别堆放,并作好标识。

(五)、对于一些特殊产品,根据工程进展的实际情况编制使用计划,报业主及现场监理工程师审核及批准,组织进场,同时在管理中派专人负责供料和有关事宜,如收料登记,指定场地堆放、产品保护等工作。

(六)、施工现场的方材、水泥、钢材与半成品均由与公司长期合作的专业厂供应商进货。

(七)、严格按质量标准采购工程需用的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及原材料、设备等,合理组织材料供应和材料使用并做好的储*、搬*工作,做好抽样复试工作,质量管理人员对提供产品进行抽查监督。

二)、挑选参加过大型建筑、创杯工程的优秀施工队伍施工,对特殊及技术工种必须持有统一考核颁发的操作作业证及技术等级证书。

三)、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名单详见下表:

现场施工主要管理人员名单

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本工程按计划开工的重要环节。

(一)、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和水准点及桩位,做好复核、放样工作,

并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检查认可,桩基轴线定位点及水准点设置在不受交通要道及机械*行影响的地方,做

到牢固、可靠,建立适合本工程的测量定位网络和标高控制网络。

(二)、作好施工现场排水工作;搭建临时性生产、生活设施,并建立临时堆场和仓库。

(三)、组织材料、构配件进场,针对本工程所有的不同等级的砼进行配合比优化设计,做好试配工作。对本工程采用的主要原材料将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取样等工作,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对甲供材料务必做好原材料质量控制关。

(四)、组织施工机械分批进场。地下室部份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表详见下表:

(五)、检查有关资料是否齐全,并组织有关人员对各项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问题会同有关部门予以修改和补充。向各班组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质量保证措施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注意事项。

(六)、提交开工报告,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批。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表

2*KVAJC=50%

VE—15JC=30%COS=0.*

JZC3505.5KW

UJZ2001.7KW

备注:设备均已进场,都具有合格证书,,经现场安全负责人检测合格。

我项目部将按施工合同和工程特点进行全面组织施工,按IS09002质量体系进行质量管理,将遵循“确保基础施工安全,抢赶结构施工工期,穿插设备管线安装,合理搭接施工工序,全面落实质量,安全,进度,文明”的施工目标。

我项目部将协调人、财、物,保证工程投入。保证工程优质高速地完成。施工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代表的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该项目的施工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工期和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计划的全面实现。在施工组织上实行项目经理代表企业法人对内有调度,采购,分配,奖与罚等权限。下属各职能部门对项目经理负责,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互相协作,紧密配合,形成有效的管理层。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施工过程中将科学合理的安排各工序的先后搭接关系,紧抓基础和结构工程的施工,给内外装饰和二次及专业分包单位的施工留出较为充裕的时间精工细作,保证工期和质量目标的圆满完成。

主体结构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建筑原则。本工程施工顺序为先桩基础后地上主体结构的施工顺序。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拟分为土建和钢结构两个施工段,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实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为了便于分工负责,分工不分家,分类抓好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生产,整体施工落实多专业班组,多作业面组织分段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具体落实班组统一配备,合理调度。

一)、整体施工务必处理好施工阶段的衔接和穿行工作,防止窝工现象。整体施工中必须合理组织流水段,合理调配劳*,且各班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密切配合,确保按时完成。

二)、施工顺序:施工准备→定位→桩基础→土方开挖→基础施工→主体结构→填充→装饰→钢结构→扫尾、验收。

三)、脚手架采用钢管、全封闭;水平*输为机*翻斗车与人力手推车。

四)、关于室内外及装饰工程的施工,考虑在不影响主体施工的前提下并行或插入施工。主要施工方案:

1、除夹层相应位置,采用平台内脚手架砌砖、装饰。其它由于排架式体系独立墙体,总12m高,所以砌砖装饰工程,需内外采用钢管各双向脚手架。

2、模板配备型号和数量按具体情况确定。

(四)、单位工程施工部署见图(如下)

第四章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

本工程是我项目部的重点工程,施工测量控制工作将由专业测量员负责主持。

在本工程施工测量放线之前,除了检查好所有使用的测量仪器及工具外,还将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熟悉和核对设计图中的各部位尺寸关系;

2、制定各细部的放样方案;

(一)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一)、从施工作业的流水、开工次序、进度安排和施工现场暂时工程布置情况等方面,了解测量放线的先后次序、时间要求以及测量放线人员的安排。

二)、根据现场施工总平面与各方面的协调。选好点位,防止事后相互干扰,以保证控制网中主要点位能长期稳定地保留。

三)、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部署,制定切实可靠的测量放线方案。

四)、根据场地情况、设计与施工的要求,按照便于控制全面又能长期保留的原则,测设场地平面控制网与标高控制网。

五)、验线工作:各分项工程在测量放线后,应由测量技术人员及专职质检员验线以保证精度、防止错误。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点位布置考虑方控网测量和施工定线需要,布设在建筑物周围、空隙处,便于保存。

测量仪器放线定位是用全站仪,标高测量仪器DS1200型自*安平水准仪测量标高。

施工中,在标桩四周打入保护桩并用砼进行保护,在上面围绕铁丝,对测量标桩加以保护,防止受毁坏。

(三)主轴线的竖向传递

本工程竖向轴线的引测,主要是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其中,以建筑物轮廓轴线投测更为重要。施工中对竖向偏差的要求高,为了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进行轴线的竖向投测。

为了保证激光控制点的准确性,消除竖轴不垂直水平轴的误差,需绕竖轴转*照准部,让水平度盘分别在0º、90º、180º、270º四个位置上,观察光斑变*位置,并作标注,若有变*,其变*的位置成十字的对称型,对称连线的交点即为精确的铅垂中点。重复此方法投出其余的激光点。检查无误后可弹墨线,作为放线依据。

在施工场地四周建立一水准网,水准网的绝对高程从附近的高级水准点引测,引用的水准点经过检查。联系于网中一点,作为推算高程的依据。

为了保证水准网能得到可靠的起算依据,为了检查水准点的稳定性,将建立一个基准点组,此基准点由三个水准点组成。每隔一定时间或发现有变*的可能时,将高一级水准网与水准基点组进行联测,以查明水准点高程是否变*。

(五)高程向上传递方式

为了保证高程向上的有效传递及精度要求,本工程采用钢尺竖向传递法。钢尺竖向传递法:

±0.000以上高程(标高)传递,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墙、边柱等向上竖直引测。至少要由三处向上引测,以便于相交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的需要。

1、先用水准仪根据固定水准点或±0.000水平线,在各向上引测处准确地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

2、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0.000mm高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长时,应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做为再向上引测的依据。

3、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5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注意:在装模板前一定要进行标高检测;另在浇的混凝土前要进行高程复测。

二)、为了提高精度,可采用以下几种办法:

1、测设水平线时,采用直接调整水准仪的仪器高度,使后视的视线正对准水平线,前视时直接用红铅笔标出视线标点。这样能提高精度1~2mm。

2、测设标高或水平线时,尽量做到前后视距等长。

3、由±0.000水平线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为防止标高(高程)偏差积累数使建筑物总高度偏差超限,要严格控制各层标高,不得超限。均应以原起始点传距,尺身保持垂直,整尺传递,绝不能逐层传递,避免积累误差。

通过上述办法,使层间标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H)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且不应大于±10mm。

本工程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精度可达0.3mm。沉降观测点的位置由设计院确定。

沉降观测点的制作采用10mm厚的钢板制成三角形状的钢板,焊接在设计要求的柱子上,三角形钢板上边用不锈钢焊条熔焊一个Φ10mm的半圆形,作为观测点,另外做上保护装置,以免被破坏。在第一层结构施工完后即将沉降观测点安装到位,高度统一在+500mm处。在建筑物周围布三个沉降观测水准点,挖深一米埋石,待水准点完全稳定后,由已知水准点引测布设一条闭合的水准路线。利用检验过的精密水准仪精确测算出各点的高程。每月利用已知水准点对三个沉降观测水准点进行检测,如有下沉现象,精确测算出其高程变化,然后对其标高进行修改,才能进行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四周角点、转角处及中间沿建筑物每隔25米左右设置沉降观测点,不少于*点。

沉降观测水准点做好后,精确地对沉降观测点进行观测,做出第一次底段高程记录,往后结构每施工完一层板,即作一次沉降观测,主体完成后每月作一次沉降观测,并作好记录,绘制曲线图,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设计院和监理单位。

每次观测沉降前都要检查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准确性,检查测量仪器的完好率,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观测,观测时要定点定路线,定专人与专用仪器,在天气条件保证成象清晰时进行。

工程竣工以后,将资料复制归档,作为竣工资料进行移交,以便甲方继续观测,直至稳定。

垂直度观测工作,包括房间垂直度偏差观测及总高垂直度偏差观测,在逐层增高的情况下,因地基受力或垂直度控制偏差,使建筑物的垂直偏差,故需设点观测垂直度。此项工作结合轴线测量投点一并进行,以便观测检查,一旦发现轴线偏差大于3mm,并与视准线相交叉,则应考虑是偏差所致。观测时以准确的底层轴线为基准线,观测其最大偏差值,并做好记录以便分析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监理公司,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工程质量检测器具设备一览表

2000×100×20

150×150×150

本工程采用测量记录及各种记录表格,能保证资料的完整以及内业、外业资料齐全。施工中认真注意收集整理资料,确保竣工后交工资料准确无误。

1、用于测量和抄平的全站仪、水准仪、铅垂仪及50m钢卷尺等主要测量工具必须定期经过市计量检测中心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在用钢尺量距时,两端保持水平,拉力在30m保持10公斤,温度改正视当时施测时温差变化的大小而定,应适当考虑。

3、每次轴线测量应有另一人进行复核,并认真记录。

二、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

一)、预应力管桩的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

二)、接桩用的焊条的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一般宜用结422焊条。

三)、钢板或角钢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有质保书或检验报告,宜采用低碳钢。

四)、应有工程地质资料、桩基施工平面图、桩基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

五)、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应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理了复核签证手续。

六)、已排除架空障碍物,在建筑物旧址或杂填土区施工时,应预先进行钎探,在桩位置将探明的旧基础、石块、废铁等障碍物清除或采取其它处理措施。

七)、桩场地附近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如有防震动要求或影响使用安全时,打桩前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有效的处理。

八)、场地已辗压平整,其表上承载力应满足要求,保证桩机在移动时稳定垂直,雨季施工,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

九)、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短木桩或短钢筋打好定位桩,并用白灰做出标志,便于施打。

十)、正式施工前必须先打试桩,其数量为2根,以确定桩长和贯入度,并校验压桩设备、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一)、桩架应平稳地架设在打桩部位,用钢缆拉牢,压桩机的安装,必须按有关程序或说明书进行。

二)、桩机就位。压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垂直稳定,确保在施工中不倾斜、移动。

三)、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的钢丝绳及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绑住桩上端约50cm处,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插桩必须正直,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再在桩顶扣好桩帽,即可卸去索具。

四)、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压桩入土一定深度后,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吊线锤纵横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锤或经纬仪纵横双向校正。

五)、桩在入土前,应在桩架或桩身上设置尺寸标记,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六)、压桩的顺序宜按下列原则确定:

1根据桩的密集程度,压桩顺序可采取从中间向两边对称施工;或从中间向四周施打;或从一侧向另一侧施打。

2根据基础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进行施打。

3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进行施打。

4根据桩位与原有建筑物的距离,宜先近后远进行施打。

1在桩长度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焊接接桩的预埋铁件表面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密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一般对称焊接,以减少变形,焊缝应连续、饱满。接桩方法和要求按设计采用。

2接桩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时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

3接桩处的焊缝应自然冷却28min后才打入土中。对外露铁件应刷防腐漆。

八)、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送桩(送桩器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方能进行送桩,送桩深度一般不宜超过2m。

九)、当桩的压入深度和贯入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应根据地质资料对桩尖入土深处的地质情况,即可进行控制。

十)、压桩时应由专职记录员做好施工记录。

十一)、压桩时出现下沉异常现象的判断和处理

1压桩过程中发生下沉量突然增大,原因是桩尖穿过硬土层进入软弱土层,或桩己被打断,此时应对照地质资料进行检查。若桩尖进入软上层,应继续施压;若桩身被压断,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补桩方案。

2桩到一定深度后压不下去,原因可能是桩尖碰到孤石或已压到硬土层,慢慢往下打,待桩尖穿过障碍之后再加大落距,如仍压不下去,应根据地质资料核对桩尖人土深入的土质情况,会同有关单位解决。

3施压过程中,若桩头已严重破损,不得再压,待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打。

1、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检查出厂合格证或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评定结果。当地有规定时应检查现场检测报告。

2、桩位偏差:按下表,尺量检查:

(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

注:H为施工现场场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3、承载力:按粤建科[2001]137号文要求检测,结果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1、桩机型号:符合施工工艺标准要求。

2、节点弯曲矢高:<1/1000L。尺量检查。

(1)、上下节平面偏差:<10mm。

(2)、焊缝咬边深度:≤0.5mm。

(3)、焊缝加强层高度:2mm。

(4)、焊缝加强层宽度:2mm。

(5)、焊缝外观:无气孔、焊瘤、裂缝。

(6)、焊缝探伤检验:符合设计要求。

(7)、焊后停歇时间>8min(广东省标准第6.4.4条规定,下同)。

4、桩顶标高:±30mm。

5、桩身倾斜率:≤1%L。经纬仪测量,检查施工记录。施工前成品预制混凝土桩应作为一个检验批验收。施工中应对本表质量控制指标逐项检查记录。施工结束后形成施工记录或检验报告。检查施工记录和检验报告。

一)、压桩施工前应清除桩位下的障碍物,必要时应对每个桩位进行钎探清查一遍。对桩平直度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度超过1/1000桩长,并大于20mm,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应使用,以避免打桩时出现断裂或桩顶位移。

二)、接桩时先清除接桩部位上的杂质、油污、水份,上下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

三)、预制管桩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强度的100%;如用蒸气养护出笼冷却一个月后方准施工。

四)、施工时如发现设计要求的土层与地质资料或实际土层不符时,应停止施工,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无)、在邻近有建筑或岸边、斜坡上压桩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施工应加强观测。

六)、送桩拔出后留下的桩孔,应及时回填和加盖。

(五)、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这时可能是桩身发生断裂。

(1)、桩节的细长比过大,沉入又遇到了坚硬的土层。

(2)、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沉入后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3)、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4)、压桩时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较正,使桩身产生弯曲。

(5)、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6)、桩在反复长时间打击中,桩身受压应力作用,当压应力值大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桩身某处即产生横向裂纹,表面混凝土剥落,如压应力过大,钢筋超过流限,桩即断裂。

(7)、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1)、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清理干净,必须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探测。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一节桩的细长比不宜过大,一般不宜超过40。

(2)、在压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后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

(5)、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

1、现象:在压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混凝土掉角、碎裂、坍塌甚至桩顶钢筋全部外露压坏。

(1)、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机具等因素,混凝土设计强度偏低,或者桩顶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距离过大。

(2)、桩预制时,混凝土配合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

(3)、混凝土养护时间短或养护措施不当,致使钢筋与混凝土在承受压力时。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桩顶容易严重破裂。

(4)、桩顶面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

(5)、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桩沉入时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破碎。

(6)、压桩时,桩顶未加衬垫或衬垫已损坏未及时更换,使桩顶直接承受荷载。

(1)、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主筋不得超过第一层网片。桩成型后要严格加强养护,在达到设计强度后,宜有1~3个月的自然养护,以增加桩顶抵抗外压的能力。

(2)、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地选择桩锤。

(3)、压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面有无凹凸情况,桩顶平面是否垂直于桩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采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才能使用。

(4)、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及替打枕木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处理方能施工。

(5)、压桩要垂直,桩顶要加衬垫,如衬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要更换。

1、现象:桩设计时是以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桩长为施工的最终控制。一般情况下,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以另一种控制标准为参考。有时打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

(1)、探测点不够或勘察资料粗,对工程地质情况不明,尤其是持力层的起伏标高不明,致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有误,也有时因为设计要求过严,超过施工机械能力或桩身混凝土强度。

(2)、勘察工作是以点带面,对局部硬夹层、软夹层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还有地下障碍物,如大块石头、混凝土块等。打桩施工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控制标准。

(1)、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及自重,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打桩顺序。

(2)、防止桩顶压碎或桩身断裂。

在压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

(1)、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2)、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邻的两节桩不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3)、桩数较多,土壤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压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浮起。

(六)、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

二)、垫木与吊点的位置应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三)、同桩号(规格)的桩应堆放在一起,桩尖应向一端,便于施工。

四)、多层的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的层数一般不宜超过四层。预应力管桩堆放时,层与层之间可设置垫木,也可以不设置垫木,层间不设垫木时,最下层的贴地垫木不得省去,垫木边缘处的方管桩应用木契塞紧,防止滚动。

一)、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与控制桩,不得碰撞和振动,以免引起位移。

二)、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三)、压桩完毕的基坑开挖,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土体挤压引起的位移和倾斜,甚至断裂。

(一)、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段的划分

本工程把基础施工段按轴线划分NBT 32047-2018 光伏发电站土建施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pdf,各施工段之间要求节拍流水施工,穿插作业。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挖土外运、修土、垫层→承台砖胎→地梁砖胎→混凝土垫层及弹线→绑扎钢筋→边板支模→隐检→承台、地梁、地板混凝土浇捣→内支撑拆除→土方分层回填。

(二)、各分项工程施工工艺

1、土方开挖的施工准备

(1)、本工程采用机械挖土、人工修土的方法。在基槽开挖之前,场内所有的红线桩及建筑物的定位桩,全部经规划部门测量核准。一经核实后,项目部就落实,专人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复核,以保证测量桩、红线点的准确性。

(2)、土方开挖顺序: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DZ/T 0338.3-2020标准下载,按顺序施工。

(3)、基槽土方开挖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和标高进行,严禁超挖。

(4)、开挖的下翻梁、承台、基槽的上下口撒白灰线。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