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浇箱梁施工组织设计

悬浇箱梁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688.6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悬浇箱梁施工组织设计

§1.1工程总体概况 1

§1.1.1项目所在地理位置 1

§1.1.2工程范围及规模 1

§1.1.3公路主要技术标准 1

DB41/T 1345-2016标准下载§1.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条件 2

§1.2.1地形、地貌 2

§1.2.4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7

§1.2.5水文地质 11

第二章机构组织、材料、设备、劳动力进度计划安排 12

§2.1组织机构、人员组织进场 12

§2.2材料使用计划 13

§2.3机械设备进场计划 14

§2.4材料组织 15

§2.5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15

§2.6进度计划 16

第三章悬浇箱梁施工工艺 16

§3.1施工工艺 16

§3.1.1概况 16

§3.1.2详细的施工方法和工作程序 18

§4.1质量目标及技术指标 34

§4.1.1质量目标 34

§4.1.2技术质量要求 34

第五章安全保证措施 34

§5.2安全生产目标 35

§5.3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35

§5.5各级人员职责 36

§5.6安全生产措施 37

第六章季节性施工安全 38

§6.1雨季施工措施 38

§6.2夏季高温施工措施 39

§6.3台风期施工措施 40

§6.4雾天施工措施 41

第七章文明环保、职业健康施工措施 41

§7.1文明施工目标 41

§7.2文明施工措施 41

§7.3环保措施 42

§7.4党风廉政建设 44

§7.4.1廉政建设总则 44

§7.4.2对内部廉政建设 44

§7.4.3对外部廉政建设 44

§7.5、加强多边合作与协调工作 44

§7.7、民工工资的保障措施 45

§1.1.1项目所在地理位置

厦门市XX大桥位于厦门岛北部,是厦门市“一主四射三联”公路主骨架的组成部分,也是厦门岛连接大陆的第四条跨海通道,已纳入《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

§1.1.2工程范围及规模

厦门市XX大桥X标段起点里程为K680+000.00,跨海主桥跨海后,在K682+600处以850米半径转向南,主线在K682+710.680与K684+395.026间分修,并设置高崎互通。在ZK682+900处设置主线收费站,跨过铁路后,主线在K684+395.026下地后合修并与高殿二号路衔接,终点里程为K684+530。

跨海主桥长2710.68米;左主线桥梁段长1099.56米;右主线桥梁段长1514.95米;A匝道桥梁段长832.74米;B匝道桥梁段长943.711米;主线路基段长718.82米,匝道路基段长33.664米,管理中心出入道路237.749米,改修道路一255米,改修道路二300米。

§1.1.3公路主要技术标准

K676+540至高崎互通分流段按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高崎互通分流至终点K684+530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最小平曲线半径:一般值700m,极限值400m

定向匝道:设计速度:60km/h

最小平曲线半径:一般值150m,极限值120m

最大纵坡:一般值≤5.5%,特殊值≤6%

一般匝道:设计速度:40km/h

最小平曲线半径:一般值60m,极限值45m,最大纵坡:≤6%

轨面以上7.8m(按开行双层集装箱考虑)

公路主线:K676+540至高崎互通分流段路幅宽32m,双向六车道

高崎互通分流至终点分幅12.25m,双向四车道

匝道:双车道路基面宽度10.5m,单车道8.5m

⑶公路桥梁主要技术标准

设计潮水位频率:1/300

公路建筑限界:按一级公路建筑限界办理

通航净空:按通航净宽单孔向不小于36.6m,净高不小于7.5m控制

§1.2项目所在地区自然条件

§1.2.1地形、地貌

桥址位于剥蚀残丘地貌与滨海沉积相过渡地带,地势低缓。桥址两端为XX、高崎城镇,人口密集,交通十分发达,沿线陆地植被发育良好。地面标高0~23m,自然坡度5~10度,相对高差15m左右。受涨落潮的影响,桥位处水深变化较大,达4~5m,地质条件差,上覆一层淤泥,在低潮位时,桥位处部分滩涂出露。

XX海堤左侧海区多为围堰水产养殖场,右侧为深海海域,海面宽广;高崎海堤左侧为厦门西海港,右侧为浔江海港,海面宽广,两海港有航道相通。

厦门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缘,背山、面海,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但厦门地区又处在季风区里,受季风的影响十分明显。冬季厦门地区受欧亚极地下来的干、冷气团控制,多吹东北到偏东风,气温较低,湿度较小,雨量稀少,是厦门地区的干季。夏季厦门地区主要受热带和副热带暖气团的控制,多吹西南到偏南风,气温较高,雨量较多,降水强度也较大。厦门地区一些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多发生在这个季节里,如:冰雹、强雷暴、龙卷风、大暴雨、浓雾、台风等。特别是历年三月到六月份这段时间内灾害性天气特别频繁,应特别引起注意。

二月份平均温度最低为12.4℃,七月份最高为28.5℃。多年平均气温为20.9℃;极端最高气温38.5℃(1979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2.0℃(1957年2月12日)。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平均每年出现8d。

多年平均降水量1183.4mm

年最多降水量1998.8mm

月最多降水量892.4mm(1970年)

日最多降水量239.7mm(1973年4月23日)

全年日降水量≥25mm的降水日数平均13.6d。

厦门全年以3~4月雾日最多,月平均雾日5.4天。沿海地区多年以平流雾为主,多发生在夜间和凌晨,一般日出前后即消散。

北通道桥区位于厦门岛北部,纵跨高崎~集美海峡,在厦门大桥西侧。该地区主导风向为东北,频率32%;次之为东南,频率为17.7%。9月至翌年4月多东北风,为沿海大风季节,平均风力3~4级,最大8~9级。7~9月为台风季节,风力可达7~10级,最大12级以上。平均每年要受5~6次台风直接或间接影响,台风风向为东北或西南。1959年8月23日台风正面袭击厦门,最大风速达60m/s以上,并伴有强降雨。全年6级以上的大风约15~53天,平均30天左右。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3~9月较潮湿,达到80%以上。10月至翌年2月较为干燥,相对湿度仅为69%。

1996年8月的9608号台风影响厦门时引起强大的风暴潮,厦门海洋站出现历史次高潮位7.69m(1933年曾出现7.78m历史最高潮位),五通海堤缺口30m。1999年10月9日9914号台风正面袭击厦门湾,风力在12级以上,极大风速46m/s,给厦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受损最为严重的五通等地海堤大部分被冲毁,估计当时浪高4~5m。因此,北通道的建设应重视台风的影响。

厦门公铁大桥位于高集海堤,高集海堤由50年代建成,它阻断了厦门湾东,西海域的海水交流,使沿海堤两侧严重淤积,北边的XX湾、东边的东咀湾与西边的马銮湾水质超标率已达到72.4%,生态环境已严重恶化。

根据1954年至1998年(共45年)厦门海洋中心站含有台风增水影响的实测年极值高(低)潮位系列,按第一型极值分布律计算厦门海洋站不同重现期的高(低)水位,结果见下表。本方案中设计取50年一遇最高潮水位。

高潮累计频率10%高水位

1996.1~1998.12

低潮累计频率90%低水位

鉴于桥区工程地点缺乏潮位实测资料,根据交通部颁发的《海港水文规范》规定,采用“短期同步差比法”进行计算。1984年10月4日至11月8日在桥位附近高崎建立临时验潮站进行了一个月的连续观测,高崎临时潮位站与厦门潮位站进行同期观测,将高崎潮位站的观测资料和厦门海洋站的长期观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和计算:

对两站的高潮位进行了同步的相关分析,并建立了如下的相关公式:

式中:Y为高崎临时验潮站高潮位(cm)

X为厦门海洋站高潮位(cm)

从两站的高潮相关分析结果得知,高崎临时验潮站高潮位于厦门海洋高潮位相关很好,相关系数高达0.9985,这说明两站的潮汐性质相似,也给北通道公铁大桥设计潮位得差比计算提供条件。

桥位处设计水位H1/300=8.12m(56黄海高程为4.88m)。

按照《通航海轮桥梁通航标准》,跨海桥梁的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采用当地历年最高潮位。设计低水位采用低潮累计频率90%的潮位。北通道通航净空标准水位按《通航海轮桥梁通航标准》的规定选取。

设计高水位4.54m(56黄海高程,下同)

桥区位于厦门岛西北海域,本工程地点风区长度F均小于20km,根据交通部制定的《海港水文规范》规定,波浪计算方法采用小风区方法计算,风向长度量自海图5619号,1:50000。

此次桥墩冲刷计算是在海堤未扒的前提条件下,采用《厦门航空港物流园区围填工程水动力环境数值模拟专题研究》的北通道桥区海域流速计算结果进行,待桥区海域水流数值模拟计算及海床变化专题研究结果出来后予以修正。

§1.2.4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厦门地区地层比较简单,出露地层主要为:

上三叠系文宾山组(T3W):见于嵩屿、东渡、火烧屿及大任屿等地,为海陆交互沉积,灰、灰黄色石英细砂岩,粉砂岩、中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灰黑色泥岩及含砂泥岩,经变质具片理化、白云母化。厚度大于100米。

上侏罗系南园组(J3n):出露于海沧、大帽山、文圃山、东渡、嵩屿等地,主要为浅酸性火山碎屑熔岩,最大厚度约2700米。

上第三系佛昙群上段(N+tb):见于小金门岛,为玄武岩夹沙砾岩,厚度大于100米。

第四系(Q):地层发育齐全,受地形及沉积环境所控制,成因类型繁多,分布零星,岩性、岩相和厚度各地相差悬殊。

侵入岩:侵入岩体时代均为燕山期,岩石类型以花岗岩为主。其次为二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等;脉岩有石英岩脉、细晶岩脉、伟晶岩脉。石英斑岩脉、石英正长斑岩脉、正长斑岩脉、细粒花岗岩脉、闪长岩、闪长玢岩脉、辉绿岩脉及未分基性岩脉,北东向构造控制,其次是北西向构造。

九龙江断裂带:分布于厦门、漳州和南靖等地,走向北西至东西,由二到三条次级断裂组合而成,长120km以上。断裂形成于晚侏罗世,沿断裂片理化、糜棱岩化现象明显。在晚第四纪时期,该断裂某些地段有较强活动,扭断水系,断错上更系统。此外,沿断裂是地热异常带,发生过多次5~6.5级地震。

厦门地区位于华南地震区北部,东南沿海地震带中段。华南地震区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是不均匀分布,地震活动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弱的趋势。地震带上的地震表现出沿断裂构造成带状分布的特征,地震活动成北东向条带分布最为明显。厦门地区在历史上区内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遭受震害主要是区外强震的波及。

历史地震对场区的影响强烈最大为Ⅶ度,自公元963年以来,外围对厦门地区有较大的影响的强震共有6次。

本次跨海主桥桥址范围内钻孔所揭示的地层主要有上覆第四系人工填筑层(Q4me)之块石土,海相沉积层(Q4mc)之淤泥、淤泥质粘土,冲洪积(Q4al+pl)砂、亚粘土及残积层(Qel)之砂质粘性土,粘性土,下伏基岩燕山晚期(ηγ53b)花岗岩,岩脉有辉绿岩。

桥址区跨海主桥段第四系覆盖层比较简单,但厚度变化较大,最薄处为1.4米,最厚处为28.0米。第四系底层自上而下可分为:全新世海相沉积的流塑~软塑状淤泥、淤泥质粘土整个海域均有分布;冲洪积的松散状中、粗砂、软塑状(砂质粘性土)亚粘土,局部分布;软塑~硬塑状残积砂质粘性土、粘性土,局部分布。现将桥址跨海主桥段第四系地层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①填筑土:主要为弱风化石英块石为主,主要分布于既有集杏海堤及其两侧各60~80cm范围内,厚约2~16米,桥址区海底零星散落,本次钻孔未遇到。

②1淤泥:深灰色,流塑状,质均,局部含较多砂粒及贝壳碎屑。整个海域均有分布。

③3中砂:灰色,饱和,松散状,粒不均,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含较多泥质及少量贝壳碎片。呈透镜体状分布。

③4粗砂:灰色,饱和,松散状,粒不均,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含较多泥质及少量贝壳碎片。呈透镜体状分布。

④砂质粘性土(亚粘土):浅灰~灰黄色,软塑状,含约15%的中、粗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集杏海堤南侧厦门西港海区。

⑤残积砂质粘性土:灰黄、浅灰等花斑色,硬塑;母岩为花岗岩的质不甚均,含15%~20%石英颗粒;母岩为辉绿岩的质均,岩石矿物已完全风化成土状。为残积土。集杏海堤南侧厦门西港海区呈透镜体状分布。

⑥1全风化花岗岩:灰黄色,岩体风化极严重,除石英外大部风矿物已风化成粘土矿物或粉末,取出岩芯呈硬塑~半坚硬砂、砾质粘性土状。

⑥2强风化花岗岩:灰黄色~灰褐色,岩体风化严重,原岩结构尚可辩,除石英外大部分矿物已风化成粉末或次生矿物,取出岩芯多呈密实含粘性砂、砾状,手掰易散。底部含少量弱风化残块,其质较硬,不易击碎。不均匀风化明显,部分钻孔强风化花岗岩岩体中揭露有厚几十厘米至数米的弱、微花岗岩残留体,最厚处达19.5m。

⑥3弱风化花岗岩:灰白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具少量70°左右和近垂直风化裂隙,沿裂隙两侧矿物部分风化变质,岩芯表面粗糙,侵染严重,仅风化裂隙附近岩质较软,大部分岩质硬~坚硬。桥址区均有零星分布,厚度分布不均。

⑥4微风化花岗岩:灰白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局部裂缝发育,裂缝倾角多为75°,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20cm柱状,少量呈<10cm柱状、碎块状,岩质坚硬。CZG5孔段下部局部段受构造作用明显,裂缝极发育,呈碎裂结构,岩石多呈碎石状。

弱风化辉绿岩(⑦3)及微风化辉绿岩(⑦4):浅灰绿色,微晶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质硬。呈脉状产出。

弱风化二长岩(⑧3)及微风化辉绿岩(⑧4):褐红色~灰白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质硬。呈脉状产出。

根据本次钻孔揭露及其他区域资料,跨海主桥段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上部填筑土中,无统一自由水面,接受大气降水、生活用水的垂直下渗补给,以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水量一般较小。

②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③中、粗砂层中,水量丰富。

③基岩裂隙水:风化层含有少量孔隙水外,地下水不发育。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层和弱~微风化基岩裂缝发育地段,水量较小。

第二章机构组织、材料、设备、劳动力进度计划安排

大型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1组织机构、人员组织进场

由于本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非常短,交叉作业多,因此抓住工程的施工特点,合理组织、提高施工的机械化程度,加大设备、人员、材料的投入是按时完成本合同施工任务的关键。

根据项目总体施工安排,为使悬浇箱梁施工按照预定的工期进行,顺利完成项目制定的施工计划目标,必须组建针对悬浇箱梁施工的管理组织机构,主要组织机构安排见下表:

配备足够的技术工种和其他操作人员,并且在悬浇箱梁施工前必须到达(在2007年6月15日~6月31日以前完成人员配置)。根据大桥工程实际情况,项目部现浇箱梁施工人员设置计划为:箱梁施工共设4个作业队,即主桥作业一队,主桥作业二队绿化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主桥作业三队,陆地作业一队,砼生产为商品砼公司,不另行设置作业队,施工中每个作业队设正、副队长一名,现场技术员(质检员)2名以上,为确保施工项目部还设置有三个配合班组。各作业队具体的劳动力使用计划安排见下表。

根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在进行箱梁悬浇施工时的材料使用计划安排如下:

§2.3机械设备进场计划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