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速公路工程强夯施工组织设计

某高速公路工程强夯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48.4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高速公路工程强夯施工组织设计

XX市XX高速公路盐田港支线及梧桐山大道辅道工程第X合同段软基强夯处理工程

XX市XX高速公路盐田港支线及梧桐山大道辅道工程第X合同段软基强夯处理工程

XX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根据设计施工图纸要求,经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施工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我公司的人力、机械设备、技术及实际施工经验,编写了本施工组织设计。

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19-公路养护管理控制程序,严格执行施工程序,信守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工期。

实行施工、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四结合,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做好施工部署及各项目施工生产工作。

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施工。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安全生产的原则下,推行标准化管理和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做好施工设计,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调配,做好雨季施工安排,力争均衡生产。

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合理布置好施工现场,组织文明施工。

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用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实现质量、工期和造价的控制。

积极利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

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XX地区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JG04-9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地基处理要求(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7.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和自然条件分析,结合我司在XX地区的工程施工经验;

8.国家现行有关规范。

计划兴建的“XX市XX高速公路盐田港支线及梧桐山大道辅道工程第X合同段软基强夯处理工程”位于XX市盐田区。

场地原始地貌为冲积沟谷地形,场地已被堆填整平,其余基本保持原始地貌。

②夯点布置:第一遍4m×8m,第二遍4m×8m,每遍梅花形布置,两遍点距成正方形布置;

③强夯遍数和每点击数由收锤标准控制;

④收锤标准:a)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小于50mm;b)不因夯坑过深发生收锤困难;c)夯坑周围地面隆起量小于四分之一夯坑体积。

⑤相邻夯击两遍之间的间隙时间依现场试夯测量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而定。

①单点夯击能:500~800kNm;

2、强夯参数必须依现场试夯或类似工程经验确定。现场试夯区范围为20m×20m,在强夯区内填土较深处选取。

第三章施工总体指导思想

第一节施工总体指导思想及原则

本工程以中标文件的有关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工期以网络计划进行控制,以施工技术进行动态管理,施工质量以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控制。

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优质安全,确保工期。

根据工程规模、工期要求、工程特点、施工工艺及地质条件,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按“统一指挥、网络管理、分工负责、全面推进”的施工原则,先深后浅,先地下后地上,多工序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见缝插针,跳位施工。有条件的项目齐头并进,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相互配合,见缝插针,争取主动,确保按期全面完成工程任务。

第二节工程施工实施目标

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为保证安全、低耗、优质、高效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拟从质量、安全、工期、成本四方面着手,制定如下施工管理目标:

质量目标:确保优良,争创样板;

安全目标:无重大伤亡事故,轻伤事故率控制在0.1%以下,实现“五无”(即无死亡、无重伤、无倒塌、无中毒、无火灾)。

工期目标:结合我公司施工力量、施工经验工期控制在45天内完成。成本目标:通过加强管理,减少不必要开支等措施,力争工程施工成本较预算成本下降2%。

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1.熟悉设计图纸,进行更深入的现场踏勘,掌握整个场地的地质情况。与业主、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等进行图纸会审与设计技术交底工作,进行必要的咨询以进一步明确设计及施工要点,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在与业主、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等进行图纸会审与设计技术交底工作基础上,工程正式开工前(或各分项工程开工前),由各工种专业技术人员向参加施工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施工技术、安全交底,讲明设计意图、操作规程和方法,以及本工程应达到的标准,使所有施工人员对所从事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工作更有效、有序地进行。

3.施工准备阶段,到有关主管部门办理作业的有关手续,合理调配人员进行设备调试、维修,工程测量人员第一时间进入施工现场,详细、准确地掌握测量标志。绘制详细的平面控制桩和水准基点的布置图,收集已有控制点成果资料,与监理单位办理验收桩和验线手续。

现场的临时设施主要包括生活设施、办公设施等。现场做到图表齐全,办公设施整齐干净,创造一个文明、舒适的生活、办公环境。施工机具的规格、性能、配套数量应满足施工强度的要求。

根据业主提供(或指定)的用水、用电接驳点,接驳至现场的施工地段和生活区,以满足施工和生活用水、用电要求。

劳动力、机具、设备、成品、半成品均事先进行详细安排,落实材料供应计划,加强进场机械的保修、保养,准备充足的配件。

第二节场地清理及测量放线

平面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导线宜布设成直线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高程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规范的规定,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并不少于3个。

控制测量按中国现行标准(GB50026-93)执行。本工程测量仪器采用RED21型(全站仪),水准仪采用N3型,双面水准尺。

施工点放样是在测量控制网基础上加密放样,点位施测采用极坐标法,高程测量由控制点引测。所有测点有明显标志并加以保护。

(一)试夯区选择及试夯目的

在强夯范围内各选择一块有代表性的区域(20m×20m)作为试夯区,采用夯锤直径D=2m,夯锤重10T,夯击能量和每点夯击数暂按设计要求执行,通过试夯验证,然后最终确定。

本次试夯区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土的加固效果;施工设备性能的考核;确定和调整正式强夯施工参数,根据试夯结果指导大面积强夯施工。

a.每夯点最后两击平均下沉量≤50mm。

b.夯坑周围地面隆起量小于1/4夯沉量体积。

c.夯坑过深,起锤困难。

施工监测的目的是确定和调整部分的强夯施工参数,指导施工,提高强夯加固效果。测试工作的主要内容有测量土体变形、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等。

夯坑沉降及周围地面的隆起值是直接判断夯击能量、夯点间距合适与否的有效指标。在强夯点夯施工每一击后,用水准仪观测夯坑沉降量及地面隆起值,作好详细记录。

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按业主移交的地块进行场地分区平整,测量场地高程,布置第一遍夯点,用白灰按夯锤直径标出每一个夯点点位,且偏差不大于5cm;

夯机就位,按设计要求的夯击能定出高度,夯锤对准夯点中心进行夯击,直到满足设计所规定的施工参数(收锤标准同前所述),每台夯机派专人对每个夯点进行沉降量观测,观测仪器用S3水准仪;

根据夯击能、锤重和吊高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夯锤吊高,然后固

定脱沟钢丝绳,这样保证夯击能大小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质安部不定期地对夯锤吊高、击数及夯点偏差进行质量控制,并做好检查记录,及时处理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作法;

第一遍点夯完成后,填料整平,计算夯沉量;

第二遍施工方法同步骤2、3、4;

1.强夯施工按《XX地区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JG04-96)》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进行。

2.强夯施工的标高控制

强夯施工要求夯前及每遍夯完后均进行高程测量,并计算平均下沉量,取得数据作为技术资料存档。

每遍强夯的时间间隔控制

强夯施工时要求每遍强夯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具体时间由试夯时统计分析得出。

用强夯来加固新填土地基,施工质量和技术要求很高。强夯施工的关键在于做好试夯区的施工(试夯区的成功施工经验将是指导大面积强夯的有力保证)、施工中的监测,夯中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信息化施工,及时在施工中将质量监控信息反馈并指导调整施工参数,确保质量。

强夯施工必须按设计参数和强夯工艺进行施工,夯点布置偏差不得大于50mm。

每个夯击点的夯击数按单点夯后确定的沉降量及贯入度控制,如按沉降量控制时应采用水准仪观测,并做好记录。

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衡,夯点错位不大于20cm,夯坑底倾斜大于30度时宜用砂土或碎石将坑底整平,才能进行下一击夯击。

每夯击一遍完成后,应进行场地平整和测量场地标高与平均下沉量,并再进行施工放线及施放夯击点位,方可进行下一遍夯击,在施工过程中,对毁掉的施工夯击点标桩,应及时进行补放,以免丢失。

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人专门负责下列监测工作。

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次的夯沉量。

8.在夯击中,当发现地质条件与设计提供的数据不符时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9.施工中对方案制定的工作量或要求进行改变时,应报上级主管技术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10.强夯施工中应在现场及时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11.强夯过程中夯坑周围不应有过大的隆起,如有异常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会同设计、业主等部门再作处理办法。

12.夯坑应当日施工,当日推平,以防下雨泡水。

13.本强夯工程特点和难点在于新填土厚度大,极松散,强夯时易发生起锤困难,且不易达到最后二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20cm的要求,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此种情况的区域,我司拟采取多遍夯击,直至满足最后二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20cm,以确保夯击密实。

六、减少强夯施工对场地现有及即将施工的管线、结构造成损害的质量措施

本强夯工程夯击能量大,严格按强夯加固设计中提出的要求:即确定强夯范围时应离开现有建筑物或设施距离不少于20m并开挖隔震沟。

第五章施工进度总体计划

根据本工程规模及施工特点,并结合我公司实际,抽调精兵强将,组织人力、物力突击,确保45天内完成全部工程的施工。施工现场组织项目经理部配合业主及监理等进行项目管理,并按施工网络技术进行统一指挥,内外协调,动态控制。

(1)试夯及其测试、检测,计划14天内完成。

(2)在试夯结果尚未出来之前,开始第一遍强夯,待试夯结果出来并定好施工参数,开展大面积施工。

本工程按上述计划有序进行,总工期按45天安排,根据我公司的实力和经验,采取有效的组织和技术措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达到优质、安全、高效地提前完成任务的目的。

普工队:6人。负责现场场地清理、抽水等辅助人力施工项目。

强夯施工队:高峰期36人。专门负责强夯施工。

试验检测队:6人。负责各分项工程施工检验、测试、试验工作。

测量队:2人。负责本工程施工期间的放线、定位等问题。

根据工程进展各工序的实际情况,人员的安排和设备使用需要进行互相调整和综合平衡,做到各个施工队分工负责,均由项目经理统一管理和调度,互相配合,合理安排。

项目经理部定期(如每周)和不定期召开生产调度会,根据工程实际进展情况进行作业计划调整,统一调度,综合平衡,下达计划和指令。

施工管理结构如图2所示。

图2施工管理结构示意图

三、施工管理人员安排及主要岗位职责

注:以上施工机具的数量须根据施工进度的具体情况作必要调整。

第七章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确保优良,争创优质样板工程。

一、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工程部、质量安全部及队长、质检员、班(组)等组成的质量保证体系,设置质量控制点,控制每个施工单位、工序的工程质量,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掌握工程质量动态。施工过程中,施工队的质检员必须对工程部、质量安全部负责,工程部、质量安全部必须对项目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及项目经理负责,层层落实,贯彻到底。

2..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对分项工程进行验收和评定,在施工中重点部分和容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地方设监测点和管理点,实行质量预控,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3.抓紧质量意识培训工作,加强工人的职业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态度,组织劳动竞赛和质量评比,建立质量奖惩制度,把工程质量与职工经济利益挂钩,实行奖优罚劣。

4.全面推进系列标准化工作,控制施工全过程,促进工程施工的优质、高速、低耗。

抓全员的质量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抓质量工作以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

提高各类人员的工作质量,建立健全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质量责任制。

严格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同时还必须进行复检工作,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得使用。对于成品、半成品进场时,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报告,无合格证的严禁使用。

成品保护:每天下班时应将管口包好,已经施工完毕的人孔和检测管要做保护和标志以免破坏。

在施工中一定按照设计图纸、技术要求和国家现行施工规范等有关规定以及设计要求变更通知单、质监部门的指示进行组织施工,如发现现场情况与图纸不符时,应及时与质监部门和设计院联系,尽快进行处理。

各工序检查验收均应按照规范及图纸要求执行,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处理。

施工中各工序、各部门的隐蔽工程都应填好隐蔽记录,质监部门签字验收后,方有施工一道工序。

对关键工程,如测量、试验、机械等要制订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工作岗位培训,严格考核,坚持持证上岗。

各级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并能达到熟悉、掌握、会用、用准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抓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熟悉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制定和优化施工方案,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尽量采用先进的高效率的施工设备。

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开工前首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听取设计交底,然后,在工程内部实行一级向一级交底的制度。做到级级责任清楚、任务明确,对于重要内容除了口头交底外,还应进行书面交底。

各施工员做好每次施工前交底工作,严格按照设计图及文件施工。遇到问题先找现场工程师处理,再请监理、设计单位共同研究解决。

严格原材料的检验制度,把好材料质量关,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使用。

在施工中加强工序控制,严格质量监督,主动接受工程监理的监督,一切按规定的程序办。要坚持“三级质量检查”制度,即每个施工工序完成后首先进行质量自检,在工序交接时要进行质量互相交接检查,同时每道关键工序施工完后还要由上一级质检员进行专门检查,简称“自检、交接检、专检”的三级质量检查制度,要做好检查记录,坚持隐蔽工程检查验收签证制度。

加强计量管理,在用计量器具及各种试验检测仪器坚持按规定进行周检和抽检,并按要求配齐各种计量器具。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和过期未经过管理部门检测核定的计量器具禁止使用。

在施工中应按分工做好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立卷工作。做好施工日志的记录,保证施工全过程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及时编制竣工资料,做好技术总结。

根据本工程特点,对主要的分项工程进行重点质量控制。

鉴于该工程的重要性,本工程在施工时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对主要的分项工程进行质量预控,对施工中比较严重的不合格的反复发生的进行调查和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定期总结,分析其趋势和可能性,把不合格数减少至零。

对工程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等施工文件,均须先由工程师签字,再经项目技术负责审核、批准,方为有效,才能发放。

对施工过程应用的合同文件、图纸设计变更文件、技术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设专人管理、发放,满足施工要求,保证其有效性严肃性。

文件资料发放回收均有记录,并做好归档工作。

五、与业主、设计、监理协作配合方式

为了使本工程快速、高效、顺利的完成,业主、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四方应体现友好协作精神,在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必须接受业主、设计、监理等单位的监督,施工单位对合作三方指出的质量、工期、材料、机械等方面的合理建议应予采纳。施工进入下道工序须经三方认可验收方可进行,施工中如遇难点,四方共同解决,施工单位对设计意图有疑问,应采用书面形式报告,有更好的合理建议,设计单位应予采纳。

本工程强夯加固施工正逢雨季,给工期保证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必须给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从多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项目经理部要做到靠前指挥,高速运转,所配备的人员要业务精、技术好、事业心强、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项目作业层必须由一些骨干力量组成,首先为确保工期提供组织保障。

在合同规定范围内尽早开工,人、机、料等务必限期到位,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尽可能提前,从而编制结合工程实际、有针对性措施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绘制网络计划图、目标管理图,以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要重视施工组织的动态管理和不断优化,确保施工生产有秩序、有计划地进行。

把落实经济承包责任制与广泛开展QC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完善和落实确保工期的经济责任制,使“保工期”形成系统,体现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中。

加强施工管理,抓好施工中的统筹、协调与控制。施工管理的中心是抓好各专业关键的工序的进展,做好工序衔接。要坚持每周工地碰头会制度,加强检查监督,做到以日保旬,以旬保月,确保各项计划的落实兑现。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做到文明施工,努力实现施工作业、施工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使施工生产有节奏地向前发展。

认真采用适合工程的实际的各种成熟工法,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材料性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把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期建立在技术先进、措施有效的基础上。

加强同相关方面的联系和协调,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增进同业主、监理、设计等单位的联系和密切配合,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避免差错和少走弯路,以促进工程的顺利进展。

为了保证本工程按期完工,我们将在现场配备先进、足够的各类机械,主要施工机械保证有效备用。施工尽量采用机械化作业,同时保证机械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

雨季施工安排详见第八章。

工程质量检验分为:原材料质量检验、工序质量检验、竣工质量检验。

由施工技术部门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和该项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制定企业内控技术标准(企业内控技术标准要高于产品标准,并结合企业实际,合理可行)下发执行。

工程所需的原材料由物资部门根据内控技术标准进行定点采购,并取样附产品质量合格证或质保书,委托试验室进行试验。

试验室根据物质部门委托书、合格证和企业内控技术标准试验项目进行试验。

质检部门根据技术标准进行判定并签注意见后,返一份回物资部门,自留两份作竣工资料,物资部门根据质检部门签注意见,合格品进行入库验收。

工序质量检验包括整个施工所有工序过程的检验,由工序(工班)质检员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自检合格后,报质安部门进行专检,合格后填写检验报告,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工序质量检验中的密实度、标贯、压板试验等需在现场检验的工序检验:由工序(工班)检验员报质安部门会试验室在现场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不合格的工程应立即进行返工。

竣工质量检验主要有现场测量和内部资料检查方面。

竣工测量:按验算要求放出中线,检查结构物各部分尺寸及平整度和高程,填写检验表格,与“验标”标准和设计标准进行比较,评定质量等级。

内业资料检查,主要查内容是否齐全,能否满足要求。

材料出厂证明书(合格证)和试验报告表;

工序质量检验签证及报告表;

分项分部工程检查验收质量评定表;

工程施工记录(包括设计图、施工图、变更设计图、变更设计通知单,监理工程师及甲方通知等);

最后根据测量的外观尺寸资料和内业资料,按照工程有关验收标准进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

第四节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强夯施工常见通病及质量预控制措施见表3。

强夯施工质量预控制措施表3

常见通病或常见事故隐患

1.位置或高程有错误;

3.建(构)筑物相对关系搞错。

1.操作人员观测记录或计算马虎;

2.仪器没按规定检定;

1.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研究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勘察资料不足时应补勘;

2.事前检查好测量仪器检定和使用情况核对夯击点位置及标高,仔细审核测量及计算成果;

3.吊车要对正夯击点,安装稳固,避免错位、坑底倾斜或当锤自由落下时过大颤动;

4.明确岗位责任,如指挥、司机、测量、记录等并严格执行规范规程;

5.落实试夯各项工作,明确任务应派人跟班管理,并准备第二套方案。

6.明确操作人员、记录人员的应注意事项,并作出规定,在作业时精神集中、夯锤升降平稳,夯坑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要及时纠正,测量数据要复核(如单击夯沉量、平均夯沉量等),记录要及时准确等;

7.防止地面特别是夯坑积水,避免粘性土增大含水量,排水要符合要求;

8.发现仪器设备故障要及时排除,避免仪器设备带病作业,并禁止违章作业;

9.按规定作好质量检验与强夯效果检验,未达到要求和预期效果时应及时补救(如调整参数或补夯等);

10.规定及时反馈质量信息的办法;

11.加强现场管理和提高人员素质

2.结论不当或效果不明显。

3.取得的对比数据少;

4.未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2.夯锤升降不稳,夯坑偏移大,坑底倾斜大;

3.击数、遍数有误、有漏夯;

4.最后满夯搭接不当,夯击能量偏大。

2.指挥或司机操作不熟练;

3.记录不及时,不准确;

5.地面平整的不合标准。

两遍之间的间歇时间短,孔隙水压力还未消散就夯下一遍。

1.对孔隙水压力未消散的影响认识不足;

1.检测的方法不当或方法单一;

2.取得的数据不准确有误;

2.仪器设备出故障或带病使用;

1.没达到处理的目的(如出现橡皮土造成施工效果不好、处理深度没达到要求等);

2.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未达到要求,处理后密实度不够,不均匀。

1.强夯施工方案未及时调整;

4.没有根据变化情况调整参数;

5.地面排水或地基垂直排水不当。

注:质量预控制措施栏内未按质量控制点分别填写,因为,有的措施不只适合某一个质量控制点,可针对质量控制点选择合适的预控措施。

第八章雨季施工工作安排及措施

XX夏季时间长,雨季来得早,且持续时间长。由于本工程5月开工,恰逢雨季节,故应予周密考虑,统筹安排,尽可能减少雨季对施工的正常进展带来的冲击。

统筹安排好各项工程的施工计划。针对本工程项目较多的特点,考虑到有的项目施工受雨季影响较小,而有的项目受雨季影响又较大的实际,在工期上就必须综合多方面因素予以安排。为了抢工期,即使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雨季,也应该尽量抢晴天,雨天要采用满足施工技术、质量和安全要求的针对性措施。

由于雨季时间较长,许多工程项目就不可避免地要跨雨季施工,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安排上要灵活机动,积极抢晴天、战雨天,见缝插针。若遇大风、大雨而不能正常施工,则可利用这些时间进行设备检修,开展学习、培训,为下一步投入施工作好充分的准备。

雨季施工中必须引起重视的方面和应采取的一些施工技术措施:

(1)完善场内临时排水系统(沟网),并派专人维护,做到下雨不积水,能及时自排、抽排出场外。同时,拦、截、堵好场外来水,并给于出路。

(2)配备足够的施工机械,周密组织,提高工效。

(3)随时了解、掌握近、中期天气预报和雨季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早作安排准备,防患于未然。

①夯前土体面层须经碾压封闭,避免雨水浸入深部,使雨水对强夯的影响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

②配备充足强夯机械、推土机、压路机,对场地进行大面积强夯,压缩作业时间,对夯中扰动土体立即推平、碾压、封闭。

总之,雨季对工程施工极为不利,在生产安排上应综合多方面的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严格把好质量关,以尽可能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第九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第一节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安全是关系人命和施工顺利进行的大事,也是直接影响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本工程中工期短,各工序交叉作业繁忙、机械化程度高,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教育,预防为主,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操作的培训工作。

二、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

正式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全面安全教育,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性安全教育。

加强现场机械设备及操作人员的管理,对机械设备要及时维修保养,进入现场的车辆必须服从统一指挥,操作者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上下岗和交接班时,应先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并互相交底,做到心中有数。

5.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各种带电机具要有灵敏可靠的漏电保护装置,非专职人员不得动用。

6.除日常性的安全检查之外,并不定期作专业性的重点检查和定期的召开安全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所有施工人员都应按部就班,互相配合,不得擅离职守,做好劳动保护,严禁带病、疲劳或酒后上岗。

8.吊机应配全相应的安全保险装置,钢丝绳要定期检修及时调换。

9.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施工现场不得穿拖鞋,起重机吊臂下不得站人。

10.吊机必须支垫平稳,操作人员应相互配合,发觉有异,立即通知吊车司机。

11.凡有高压线、地下隐蔽管道与施工有牵连的设施,要设立安全标志,保证设施及人员安全。

12.发生交叉作业时,协调好与相关单位的施工距离,保证安全生产。

沟坑中有积水,应将水抽干再进行施工,以防坍塌伤人影响施工。

遇到雨、雾等能见度低的恶劣天气,严禁施工。

生活区域合理安置灭火器及消防砂,定期检查,保证安全使用明火。

建立健全安全奖惩制度。

与当地公安部门密切联系,组织联防,搞好治安保卫工作,特别是夜间的治安工作,确保正常的生产秩序。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一些影响,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施工动力机械设备的运作等过程。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我们拟订并实施以下相关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源的影响,最大限度的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对于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污染,我们将建立相应体制,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环境保护。

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对噪声污染进行控制。

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禁止在规定的工作时间之外进行施工活动。

a.固定的机械和运动机械,如发电机、夯机、推土机可通过消音管和隔离机器的振动部件来降低噪声。产生噪音的部件可部分或全部封闭以使噪声降低。

b.维持动力机械良好的运行状态,一切动力机械设备均应适时维修,避免维修不良的设备因松动部件震动或降低噪声部件(如消音器)的损坏而产生很强的噪声。

(4)强夯施工按当地政府规定的作业时间内进行。

2、施工道路及场地粉尘控制措施。

在工地现场适当位置,设置现场施工标志牌,标明工程概况,工程负责人、开竣工日期和总平面图宾馆改造工程雨季施工方案,及有关安全标语标志。

对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每月按文明施工中间记录表评分,总结评比。

物件、机具及大宗材料要按指定的位置停放,临时设施要求搭设整齐。

加强劳动保护,合理制定作息时间。

进行卫生保健、生活急救等卫生知识宣传Q/ZTT 2230-2019标准下载,抓好现场饮食卫生。

合理调整施工时间,控制施工现场噪音,减少对周围居民工作和休息的干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