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架引桥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某高架引桥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70.1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高架引桥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枢纽(**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站房

(站前广场及高架平台)及高架引桥桩基工程

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及设计要求

99浙J27:园林桌凳.pdf(二)设计要求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二)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三)水文地质条件四、施工工法及施工工艺

(四)观测井施工五、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六、施工组织计划

(一)主要机具及设备配置

八、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一)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总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负责:***审核:***编写:***

日期:二00三年五月十二日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如下:

2.业主提供的“**枢纽(**电气化改造工程)**站房(高架引桥)招标文件桥型总布置图;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二、工程概况及设计要求

基坑开挖深为6.70m。基坑的止水及支护采用喷锚进行支护和隔

根据设计要求,基坑降水在基坑开挖时即开始降水,至基础施工完毕。回填结束后才能停止降水,因此,降水工作十分重要。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水文地质资料较为简单,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仅为室内试验资料。主要含水层园砾土层的渗透系数为6×

1.轻型井点降水的适用条件。

(2)可降低水位<6.00m;

(3)适用含薄层砂的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砂质粉土、粉细砂等。

2.管井降水的适用条件

(2)可降低水位>10.00m;

10.00m以上)。才能确保桩基础和基础的正常施工。

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只能阻隔周边地下水向基坑的涌入,对基坑内地下水的水压头力减少较小,在桩基施工时,由于深部承压水头的压力对桩孔护壁起到破坏作用,会造成孔壁坍塌,增加施工难度。且由于地下水压的存在,地下水涌出桩孔孔口,当灌注砼时地下水上溢,会产生砼的离析。造成桩身砼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综上所述,管井降水对本项工程的施工较为适宜,故推荐管井降水方案。

另由于勘察报告中没有进行钻孔抽水试验的资料,仅提供室内试验的渗透系数值,其值偏小对基坑涌水量的估算很不准确。因此建议进行水文地质补勘以取得主要含水层(园砾土)的水文地质参数、复核基坑涌水量,以便修正降水井的布置调整井的数量等。为减少因降水产生的地面沉降对铁旅大厦的影响,在铁旅大厦北部东部各施工回灌井一口。

在场区的西部西南部基坑边有居民楼及铁旅大厦,距基坑较近,为了保证其安全,在此部位的基坑外围应设置搅拌桩进行帷幕止水及进行地下水的回灌,以减少因基坑降水引起地面的不均匀沉降,避免对该大厦和居民楼产生不良影响。建议在基坑西侧及铁旅大厦的北部、东部基坑边用搅拌桩进行帷幕止水。

1.桩设计工作量本工程的桩基础由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进行设计。

(1)地下广场及高架平台基础设计Φ600mm钻孔灌注桩583

根,有效桩长(基础底面以下)16.00m,Φ800mm钻孔灌注桩41

根,有效桩长(基础底面以下)16.00m。

(2)高架引桥基础设计Φ1000mm钻孔灌注桩42根,有效桩长(承台底面以下)19.00~29.00m。

2.降水设计工作量(此方案未设计)建议采用管井降水方案其工程量如下:(详见附图)

(1)降水井仅根据估算的基坑涌水量暂布置降水井13口,单井深度35.00m,计455.00m。观测井8孔,单井深度25.00m计200.00m。

(2)回灌井2口,单井深度35.00m计70.00m。

3.钻孔灌注桩设计要求

(1)桩端进入持力层第6层园砾土层内1.50m,桩的极限端阻力特征值为qpk=3500kpa,单桩承载力设计值:Φ600mm桩quk

≥1330KN,Φ800mm桩quk≥1730kN,Φ1000mm桩quk≥ kN。

(2)桩身砼C25,钢筋等级HPB235级。

(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

(4)桩孔施工至设计持力层时请通知甲方会同勘测设计及有关质检人员共同验槽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基础施工前桩应进行静载试验,试桩数量不得少于桩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

(6)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及国家有关规范规程执行。

(7)地下室及基础施工时,地下水位应降低至工程底部高程

500mm以下,降水作业应持续至回填土完毕。

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客站地下广场、高架平台及高架引桥位于**断陷盆地内,因第四系地层覆盖,未见构造形迹。区内均被第四系冲湖积层

(Qhal+1)覆盖,该层岩性复杂,厚度较大,钻探均未揭穿,地表普遍分布有第四系人工填筑土。岩性分述如下:

(1)人工填筑土:砂粘土为主,棕黄、灰褐等色,硬塑状,底部含少许腐植物。一般厚0~3米,局部厚4米。属Ⅱ级普通土。

(2)砂粘土:褐灰、兰灰色为主,局部为深灰、灰黑、灰黄色等,硬塑状为主,局部软塑状。土质不均,局部为粘土、粘砂土,含少量腐植物。局部地段夹薄层透镜状(厚小于0.50米)淤泥质粘土。厚2~12米,属Ⅱ级普通土。

(3)淤泥质粘土:灰黑、深灰色夹褐色,软塑状,呈透镜体分布。有机质含量不均,局部夹枯木:土质不均,局部为泥炭及粘土。厚0~2米,属Ⅱ级普通土。

(4)细砂:灰、兰灰、褐灰色、深灰色,松散~稍密,饱和。分选性差,夹大量粉砂,局部粘粒较重,夹薄层粘性土和少量中粗砂,偶见砂岩质圆砾。厚4~15米,属Ⅰ级松土。

(5)粘砂土:褐灰、深灰色,软塑状。土质不均,含少量腐植物,粉细砂感强,局部为粉、细砂团块或粘性土。呈透镜体分

布,厚0~5米,属Ⅱ级普通土。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如下表:

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参数表

(二)水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测区不良地质主要表现为砂土液化,分布于区内的粘砂土及饱和的细纱层,按0.2g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应原地震基本烈度为八度)地震区进行液化判别,埋深20米以内之(4)、(5)层为

特殊岩土主要为软土。呈透镜状分布,层位不稳定,分布无规律,厚0~2米。该软土呈灰黑、深灰色,软塑状淤泥质粘土,土质不均,局部夹粉砂土,含腐木,具有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天然含水量高,力学指标低等特点。

(三)水文地质条件第四系冲积层砂性土及园砾土中含丰富的孔隙潜水,粘性土

为相对隔水层。但区内土质极不均匀,地下水连通性好,含水量较为丰富。据钻探揭露区内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受季节影响较小,稳定水位埋深一般在0.50~2.60m,标高为1886.25~1889.40m。

据钻孔水样分析,地下水质多为HCO3+SO4

四、施工工法及施工工艺

1.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材料堆放及钢筋笼制作不能影响桩孔的施工。设置泥浆循环系统,挖砌20.00×6.00×2.50m,约300m3的泥浆循环池两个及15.00×6.00×2.50m,约225m3的储浆池两个,以便正常施工时泥浆循环和沉淀,以及灌注砼时的泥浆的回收和存放。循环系统主沟为50×40cm,分沟为40×30cm,保证冲洗液循环畅通,防止泥浆外溢。

2.做好桩位的测放工作,按业主提供的基准线和水准点,按

设计图的尺寸用经伟仪进行现场放线。对轴线点做好标记,并用

水泥固结保护,做好护筒埋置的准备工作,保证桩孔定位绝对准确、可靠。

3.桩位确定后,经甲方和监理复测鉴定认可,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 施工工艺流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

挖砌泥浆池 建立测量线点 钢筋笼制作 砼配比

制备泥浆 定桩位 钢筋笼存放 现场试验

排泥浆车 护筒拨除 水中养护

排泥浆地 孔口回填 试 验

根据桩孔直径,用壁厚5mm钢板卷制而成,一般长度为1.0m,

1.5m,护筒直径分别为Φ700mm,Φ900mm,Φ1100mm,上方割有

30×40cm出水口,上部外园用钢板条加强,并对称焊上4个U型吊环。

②护筒埋设埋设护筒首先以桩位中心为园心,按施工桩径选择适宜的护

筒直径,按护筒的直径和长度开挖园孔,及时清除孔内余土,下入护筒后用细白线在两个方向垂直交叉,对护筒中心进行校正,其偏差小于2cm。

护筒定位后要在其周围用粘土回填夯实,以防止泥浆渗漏坍孔。为防止在成孔过程中护筒下窜造成事故,应用8铁丝吊住护筒U型环并将其固定在机座底部。

①泵吸反循环钻头根据工勘资料及地层情况,将设计制作三翼梳齿状犁式钻头,

其特点是钻头在孔底工作稳定,切削泥土片状均匀,吸口宽敞,排渣导流性能好,钻进不淤渣,具有较高的钻进效率。

施工中注意钻机就位对中,保证垂直度,在深5.00m以上采用轻压慢转预搅循环成孔,然后转为泵吸反循环成孔工艺,并要根据不同地层调整钻进参数。

开始钻进成孔采用轻压慢转以保持钻头的良好导向性和稳定性,确保桩孔的垂直度。根据不同的地层条件,随着钻孔的延深,适时地调整钻进参数。粘土层钻进压力不能大,转速要高,泵量

要稍为大一点,以获得最佳的钻进速度。而对粉细砂层钻进要适

当增大钻头轴心压力降低转速,要避免因泵量过大对孔壁产生冲刷作用,产生流砂坍孔现象,泵量随之要减小一些。同时,要保持钻孔中浆液的水头高度,及时向孔内补给比重大、粘度高的泥浆,以保证孔壁的稳定性。常规技术参数为:钻压10~20kN;转速30~50r/min;泵量10~20m3/h。

③泥浆制配泥浆是保证钻孔钻进过程中孔壁不坍塌,顺利进行成孔的有

效保证,同时能将钻渣携带出孔外,是提高灌注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因此要求泥浆具有较低表观粘度和较低的比重,以及较低的含砂量。根据工勘提供的地层情况来看,钻进利用桩孔中的粘土自然造浆,所得到的泥浆性能可以满足钻进的要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粉细砂层钻进,由于地层含砂量高,粘土造浆能力低,泥浆粘度变稀且含砂量高,护壁效果不好,这时应及时向孔内补充优质钻进泥浆。同时,应加强对泥浆的维护管理工作,按时更换废弃浆液,钻渣及时外运,经常清除循环系统中的沉淀钻渣,定期检测泥浆性能指标等。泥浆的基本技术参数为比重1.10~

1.25g/cm2,粘度18~20s,含砂率<8%,PH值7~8。

钻渣经沉淀后及时用车外运,6台钻机施工每天计划排渣

20~40车。泥浆经循环后,抽至储浆池中沉淀,下部浓泥浆由槽罐车外运,上部稀泥浆抽回循环系统继续使用,每天计划排废浆量20~25车。为保证施工期间钻机能正常生产,故须做好车辆安

a.保证桩孔垂直度措施:在成孔过程中,所用设备型号及机械性能,工人操作技术水平以及开孔前钻机转盘水平检查校核等都是保证桩孔垂直度的关键因素。成孔时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在开孔前用水平尺校正钻机转盘水平度,并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进行。其次随钻孔的不断延深,钻进中仍需检查钻机转盘2~

3次。另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开孔时轻压慢转,钻速均匀,防止钻机钻架幌动,这样才能保证桩孔的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

b.桩孔深度检查:根据设计图纸的桩尖标高和地面所测标高计算出桩孔深度。钻进前准确丈量所需要的钻具总长度,依据桩孔深度和机架高度算出立轴钻杆的机上余尺。当达到设计孔深度后立即终止钻进,进行一次清孔。

c.桩孔直径:按设计要求分别制作Φ600mm,Φ800mm,Φ

1000mm口径的钻头进行成孔,钻头翼片边缘镶焊硬质合金进行保径,保证成孔后的桩径任意截面直径大于设计桩径以上。

d.清孔:当桩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立即终止钻进并将钻头提离孔底50~80cm,清孔10~20分钟,满足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e.桩位偏差:成孔的准确性决定了成桩位置准确与否,因此,桩孔在定位时必须认真测量。钻机就位后必须仔细对中,并将钻机固定,以防位移。桩位的偏差值均应在规范允许值之内。

①钢筋原材料质量要求:按图纸规格,尺寸计算出各种规格

钢筋数量,根据开动设备台套和施工进度拟定钢材分批进场。进场的钢筋必须进行规格与外观验收,外表是否有锈斑,钢筋出厂地,炉号是否与质保书吻合,各项性能指标要求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按规范要求现场取样送检,主筋接头按规范要求10d单面焊接取样送检,在取得原材料和焊接合格报告后方可进行钢筋笼制作工作。

②钢筋笼制作:钢筋笼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制作。单节钢筋笼制作长度视钢筋定尺而做,在满足吊车最大起吊高度,尽量把单节钢筋笼做长一些,以减少孔口焊接时间。主筋接头上下错开

1m。同一截面接头不超过50%。按设计要求每隔2.00m设置一道加劲筋,螺旋筋与主筋采用点焊。单节钢筋笼按上下各安放一组

③钢筋笼堆放:单节钢筋笼制作完毕后,按不同规格将其堆

放在平整的场地上,钢筋笼下面垫上枕木防止泥浆和水泥污染钢

筋,并保证钢筋笼不变形。按有关规定同规格钢筋笼每5套验收

一批,各项偏差符合规范要求,请甲方监理及时复验签证后使用。

(4)钢筋笼的吊放与定位

①钢筋笼的运输:用人工或吊车运至孔口附近,摆直放平,便于吊车起吊,为防止钢筋笼弯曲及扭曲,运输过程中不准把钢筋笼滚动或拖拉至孔口。

②钢筋笼起吊:钢筋笼纵筋多,直径粗,全套钢筋笼重量大,故在单节钢筋笼起吊部位一头用φ14双箍加强,保证吊放安全。然后用U型环连钢丝绳穿过φ14加劲筋下,用16t吊车吊离地面放入桩孔上方。

③钢筋笼孔口焊接:按底部中部上部分顺序下置钢筋笼。主筋接头搭接长度要用钢尺量取,并符合单面焊≥10d(d钢筋直径)。上下节钢筋笼要进行垂直校正,不得歪斜。焊接处应符合焊缝宽度达0.7d和厚度达0.3d的规范要求。要求焊接平洁,饱满,不得留有假焊和气孔,保证焊接质量。钢筋笼上沾的泥块要用水冲洗干净,再下入孔内。焊接时请甲方、监理现场监督,确认焊接质量合格后方可一入孔内。

④钢筋笼在孔内往下放时,要做到精心操作,缓慢送入。当钢筋笼受阻时,要及时分析孔内情况,严禁将钢筋笼猛提,猛放,猛墩。

⑤钢筋笼定位:根据地面标高和钢筋笼顶标高换算后,确定定位筋长度。当钢筋笼下到最后一节时,有4根φ16钢筋对称焊在钢筋笼顶部纵筋上,搭接长度≥10d,然后用吊车将定位筋和钢

筋笼缓慢送到设计标高位置,再用φ50mm钻杆穿进定位筋圆环

内,并横卧在孔口枕木上固定。

①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本项工程暂考虑使用商品混凝土,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要

a.黄砂:要求使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3,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大于3%。

b.碎石:宜选用粒径5~40mm连续级配,要求含泥量不大于

1%,压碎指标值不大于15%,针片状颗粒含量按重量不大于13%。

c.水泥:使用国家统配生产的32.5#普通矿渣水泥,水泥**厂家*具有水泥准用*及相关**,水泥出厂10天以上安定性合格,方能用于钻孔桩。

d.减水剂;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②砼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灌注桩桩身砼强度C25,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并由商品砼**公司提*砼的配合比。

a.灌注导管:根据桩孔直径选用ф219х4mm导管有较快的灌注速度。

b.导管连接:导管连接后*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足够强度,导管接头由壬丝扣上紧不得渗水,不能使用变形和严重磨损的导管。导管长度根据不同孔深进行调整,导管上口高出地面60cm左右,下口离孔底50~80cm,保*隔水塞栓顺利下落,下置导管时,当

导管底部接近钢筋笼顶部时,做到平稳下放,使其位置居中,防

c.清孔:泵吸反循环钻进是实现边钻边清的过程,一般以一次清孔为主,二次清孔为辅。当孔底沉渣超过设计要求,在导管顶部装一个清孔接头,并与砂石泵胶管法兰连通。启动正反循环泵就可以直接洗孔,直到沉渣符合要求为止。

d.下置隔水塞:将初灌斗装在导管顶部使之联接,用与桩身有同标号的砼隔水栓塞,下入到距离孔口液面以上30cm的导管内,用铁丝将隔水塞吊住。

e.商品砼**:商品砼的*料时间,质量,直接影响灌注桩的桩身质量,必须由搅拌站委派值班人员全天24小时常驻工地,便于直接联系及信息反馈,严格把关,严禁不合格商品砼用于桩内灌注。注意随时检查送至现场的砼质量,并要采取有效措施,保*砼车的及时到位。

f.灌注:砼坍落度*达18~20cm,在灌注前必须测量砼的坍落度,符合要求后,方能灌注。要注重砼灌注工艺,特别是砼面接近笼底时,*放慢灌注速度,勤提,勤拆管,以避免灌注速度过快造成钢筋笼上浮。根据初灌埋深*达2m的要求,Φ600mm及Φ800mm桩初灌量*达到1.00m3,Φ1000mm桩初灌量*达1.50m3以上。此后每灌入1m3砼测量一次砼面上升情况,严格控制导管埋深在2~6m之间,防止导管提高出砼面。当砼面接近设计标高时,要立即控制每次砼灌注量,以防达不到设计标高或超灌过多。砼的灌注充盈系数*达1以上。

g.砼的取样和养护:按规范要求每根桩随机取砼样一组(制

作150×150×150mm试块3块),样块制作时*先进行坍落度测试。并将取样位置、桩号、日期及坍落度值做好记录,由专人负责。砼样24小时拆模进行编号放入现场常规养护池并及是送检。

降水井施工工艺流程图

(1)开孔口径Φ800mm,井深35.00m。

0~14.00m为Φ325*8mm钢管,14.00m~34.00m为Φ325*8mm条式缠丝包网过滤器,34.00~35.00m为Φ325*8mm沉淀管。沉淀管底端用6mm钢板焊死,防止向井内涌砂。

(5)井深0~10.00m用粘土回填止水。

(7)单井出水量*不小于2000m3/d,含砂量*小于

观测井的施工采用ZY50型钻机施工,分别对深部和浅部含水层下置1½”观测管进行水位监测。

(1)观测井井深25.00m,下入过滤器10.00m。

(2)成井孔径Φ150mm,*用清水钻进成井。

(3)观测管直径为1½”钢管,过滤器为1½”圆孔式包网过滤器,包网为40目尼龙网或铁砂网。

(4)回填砾料为粗砂。

(5)下入观测管后*认真进行洗井,以确保观测井水位与含水层连通性好,真实反映地下水水位。

桩基工程属地下隐蔽工程,施工中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极为重要,根据设计要求及施工特点,制定如下质量保*措施。

1.树立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教育,开工前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和技术交底,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一切为用户服务的观点。组织员工学习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规范,严格按照设计及要求施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3.执行三级技术管理责任制,建立严格的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及质量检查体系,对施工质量实行全过程预控制,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建立的施工质量保*体系如下图。

钻孔灌注桩质量检查流程图

检查循环系统及泥浆性能

检查钢筋笼制作规格及焊接过

检查笼体间主筋焊接质量

检查钢筋笼定位高程与桩位中偏差

检查导管密封性强度及装置质量

检查砼搅拌质量砼配合比坍落度 灌注水下砼

GB/T 20975.13-2020标准下载检查桩顶高程及钢筋笼标高 桩头处理

桩基工程保*质量对策表

合格率:100%创优良工程

1.准确测量桩位,复测验收护筒埋设

3.准确测量地面标高和固定钢筋笼

GB/T38985-2020 陶瓷液体色料性能技术要求4.准确测量最后砼面高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