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项目基坑监测施工方案.doc

XX项目基坑监测施工方案.doc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3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XX项目基坑监测施工方案.doc

XX项目基坑边坡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YD/B 196.1-2018标准下载审批:

(三号黑体,居中、加粗)

XX项目基坑边坡监测方案

基坑土层情况为:

为保证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编制本方案。由于基坑监测应由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本方案仅作为内部控制依据。

(编制依据不限于表中所列,各项目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添加,但需保证规范名称及编号准确,并确保规范是在使用的)

1.1.2 地下室状况

1.1.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1.1.5 周边管线及设施

1.1.6 周边重要道路

1.1.7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适用的对象进行监测)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2.1 本工程测量基准点由业主给出的市政控制点为准,分别为:

XX点:X= ,Y= ,Z= ;

XX点:X= ,Y= ,Z= ;

XX点:X= ,Y= ,Z= ;

(需附基坑监测点布置图,示例做法详见附图2.1)

监测结束后,应提交以下文件:

6.1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6.2 监测点布设、验收记录

6.3 阶段性监测报告

1.1 对本工地使用的测量仪器(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等)进行鉴定、校核。

1.2 核定使用的量具(钢尺)。

1.3 校核定位依据(红线桩、建筑物角点桩及水准点)。

1.4 了解设计意图,审核施工图纸,并对图纸中轴线、标高、轴线尺寸等数据进行计算、检查。

1.5 项目成立测量小组,配备具有上岗资质的专业测量人员和验线人员,配备若干名放线人员。

本工程基坑监测配备2名测量人员,其中一名负责测量及记录,另一名负责跑杆。

表中监测仪器、设备应有检验合格报告。

编制监测方案(报公司及监理审核)→建立基准控制网→监测点布设及验收→基坑监测→形成监测成果

监测基准网的精度是监测的基础和保证,基准控制网变形或被破坏将会对整个项目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

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水平、垂直位移监测需等基准点稳定之后才可以开展工作,稳定期应应根据观测条件与地质条件确定,拟定稳定期为15d。此外,基准点必须定期复测,根据规范要求拟定基准点复测频率为1月1次。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采用基准轴线法,根据场地情况在基坑边线布设一基准轴线,在轴线两端分别埋置控制点3个。用全站仪按二级精度要求和建筑物变形测量一级定期检测。

沉降监测基准网拟在施工现场周边稳定处布置水准基点3个,距基坑边最短距离大于120m(四倍基坑深度),采用美国进口DINI0.3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附合差<0.3 mm,n为测站数)和建筑物变形测量一级检测高程控制网。

控制点埋设深度为0.5M,并用混凝土保护好且插入钢钉做好标识。

水平和垂直位移基准网检测周期为进场一次,施工与使用过程中按照施工进度与使用时间、控制点位(被破坏、变化等)具体情况定期检测。

3.1 钻孔。要求:定位准确;倾斜度小于1 度;钻孔直径与测斜管匹配(比测斜管略大)。由于在软土中钻孔易发生塌孔、缩孔等问题,需要采用泥浆钻进,条件许可时采用下套管跟进,以保证不塌孔,确保测斜管能顺利下入孔内。

3.2 下管。下管前对测斜管进行检查,对外观质量较差、老化或受损的不合格管子应不予采用。底部安装底座后用密封胶进行密封,以防泥浆进入。下管前计算好长度、节数,并在接头处打好自攻螺丝导孔。准备好下管时固定用的绳子等。用经纬仪确定好导向槽的方向,逐节或几节(预先接好,接头处用密封胶进行密封)下管。钻孔较深时宜采用钻机或吊车等机械设备,在人工的帮助下下入。当孔内水位较高,对管造成较大浮力时可向管内注入清水且适当施加静压力,但不可将测斜管压弯。同时要注意导向槽的方向不发生变化,如果下入后进行纠正会引起测斜管的角度发生旋转,这是不允许的。 

3.3 孔壁回填。当测斜孔较浅(小于20m)或观测时间间隔较长时,可采用细砂回填或自然塌孔消除孔壁空隙。细砂回填时一定要用长钢筋捣动,且间隔一定时间加砂,才能达到真正密实。当测斜孔较深,或埋管与观测时间间隔较短时,应采用孔壁注浆的方法。可采用管外注水泥浆,由下向上注入水泥浆直至溢出地表为止。 

3.4 孔口设置与记录。包括测量测斜管顶端高程,安装保护盖,测斜管四周砌好保护墩,并做好标记。记录应含工程名称、测孔编号、孔深、孔口坐标、高程、埋设日期、人员及该点的钻孔地质情况等,以备查验和解释观测结果。

水平位移观测观测实践中利用较多的前方交会法主要有两种:测边前方交会法和测角前方交会法。另外还有极坐标法以及一些困难条件下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项目根据实际采用的方法展开说明)

5.1 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 5.2 坑底隆起(回弹)宜通过设置回弹监测标,采用几何水准并配合传递高程的辅助设备进行监测,传递高程的金属杆或钢尺等应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等项修正。 5.3 基坑围护墙(坡)顶、墙后地表与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竖向位移报警值按表6.3.3确定。 5.4 地下管线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宜不低于0.5mm。 5.5 其他基坑周边环境(如地下设施、道路等)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6 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5.7 各等级几何水准法观测时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3.7的要求。 5.8 水准基准点宜均匀埋设,数量不应少于3点。 5.9 各监测点与水准基准点或工作基点应组成闭合环路或附合水准路线。

6、其他监测(根据有的项目编写)

基坑施工及使用期间,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巡查,内容如下:

7.1.1 支护结构的成型质量;

7.1.2 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

7.1.3 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

7.1.4 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7.1.5 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

7.1.5 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7.1.7 基坑底部有无明显隆起或回弹。

7.2.1 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7.2.2 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7.2.3 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7.2.4 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7.3.1 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

7.3.2 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7.3.3 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7.3.4 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7.3.5 根据设计要求的其它巡视检查内容。

以上的巡视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他相关单位。

8.1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8.2 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8.3 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8.4 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8.5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露;

8.6 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8.7 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8 周边地面突发加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8.9 临近建筑物出现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

8.10 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8.11 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组 员:××× ××× ××× ××× ×××

1)应急指挥总指挥。全面负责应急指挥工作;

2)有权采取一切可能手段,以控制和减少事故危害;

3)授于相关人员相应的应急处理权;

1)负责应急救援的动员工作及后勤保障的安排;

1)协助应急总指挥,负责应急指挥工作;

2)当项目经理不在时,担任应急总指挥工作;

1)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修订、评审应急预案。协助项目经理进行应急处理;

2)督促相关部门做好事故抢险过程记录。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并形成记录;

1)事故现场指挥,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现场防护抢险工作;

2)当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不在现场时,担任现场总指挥工作;

1)协助技术部编制、修订、评审应急预案;

2)督促检查相关部门落实应急准备工作;

(7)技术部:负责编制、修订、评审应急预案;

(8)质保部、安全部、工程部

1)协助技术部编制、修订、评审应急预案;

2)组织进行应急预案的演习,并提出改进建议;

3)发生事故时,组织施工队成立救援小组进行抢险、营救、减损防护工作;

(9)物资部、机电部

1)落实应急预案所需物资、设备的准备工作。

2)发生事故时,组织成立由相应特殊工种(水电工等)成立救援小组。

(10)综合办公室

1)落实应急物资及其它措施费的准备;

2)成立急救组DBJ61/T 94-2015标准下载,组员必须有至少一名医护人员;

项目安全部、机电部应定期组织安全应急演练,负责组织全项目部每年至少进行两次紧急事故应急救援的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

7.3 应急救援路线图

1.1 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

1.2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日报表

TDZJN 78—2022集中空调制冷机房系统能效等级及限定值(第1部分)采用电驱动水冷式冷水机组的机房系统.pdf2.1 监测点位布置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