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湛线铁路湘桂线改造施工组织设计.doc

洛湛线铁路湘桂线改造施工组织设计.doc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3.6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洛湛线铁路湘桂线改造施工组织设计.doc

第1节 线路概况、里程及长度 4

第2节 线路主要技术标准 4

GBT 39211-2020 船舶钢焊缝超声相控阵检测方法.pdf第3节 工程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地质情况 4

第5节 工程质量要求 5

第7节 主要工程量 6

第9节 工程特点及重、难点 8

第二章 总体施工组织及规划 9

第1节 施工组织管理目标 9

第2节 组织机构 10

第3节 施工队伍安排 16

第4节 辅助施工生产设施 17

第5节 施工用电、用水 21

第6节 临时道路 23

第三章 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和方法 25

第1节 路基工程 25

第2节 桥梁工程 105

第3节 隧道工程 140

第4节 涵洞工程 208

第5节 防护及排水工程 216

第四章 施工进度安排及保证工期的措施 225

第1节 施工进度安排 225

第2节 保证工期措施 226

第五章 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242

第1节 质量目标 242

第2节 创优规划 242

第3节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体系 244

第4节 保证质量的具体措施 251

第六章 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293

第1节 安全目标 293

第2节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293

第3节 安全保证措施 295

第九章 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措施 331

第1节 文明施工 331

第2节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文物保护措施 336

第3节 劳动卫生保障措施 346

第4节 农民工保障问题 354

永州地区湘桂线改造工程是洛湛铁路永岑段永州地区相关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湘桂线本次改造的范围为高溪市站出站DK130+600 至出永州站湘桂线K141+700 与既有湘桂线接轨处,线路长度13.858km。其中DK130+600~K141+065.39 为新建铁路,长度为9.337km。DK322+900 至DK327+421.7(=K141+700)为既有线及既有线改建,长度为4.521km。

湘桂线改造工程主要技术标准为铁路等级Ⅰ级,初期按单线建设,预留复线条件,桥梁双线墩台、隧道、深路堑等不易改建工程一次建成双线;限制坡度:6%;线路平面条件按速度目标值200km/h 设计,正线按重型轨道一次性铺设无缝线路,采用有碴轨道结构,最小曲线半径一般3500km,困难条件2800m;内燃牵引,预留电化条件;机车类型:DF4;牵引总量3500t;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闭塞类型:自动闭塞。

工程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地质情况

永州地区东、南、西三面环山,东靠骑田岭、南倚萌渚岭、西界都庞岭,本地区碳酸盐分布广泛,岩溶较为发育,局部地段顺层、弱膨胀土等工程地质问题突出。地貌轮廓为西南高、东北及中部低,以山丘地为主体。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五岭山脉北麓。境内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即具温光丰富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又有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全年平均气温在17.6~18.6℃,无霜期年均285~311 天。年降雨量1290~1590毫米,南部六县有“天然大棚”之称。

执行国家法律、条例、细则,按照铁道部现行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设计文件施工,杜绝工程质量重大、大事故;

执行广州铁道(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管理中心、指挥部关于工程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办法;

要求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建设监理制,严格按国家、铁道部有关监理的法律的有关规定、办法。

工程必须符合设计文件并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及铁道部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施工单位应通过IS09000 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的规定进行操作,落实工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要求。

总工期36 个月。业主暂定开工日期为2005 年5 月30 日,暂定竣工日期为2008 年5 月30 日。具体以建设单位批准的开工日期为准。

施工条件较好,工地距永州市较近(标段起点距永州约20km,终点距永州约6km),可就近利用既有公路交通进入工地,新修施工道路较少。主要地材从永州市湘江砂石码头(料场)购买。所用电力可就近利用地方高压线路,接线方便。

本工程最大特点是集中了路基、桥涵及隧道等多类工程,工程量较大,桥涵结构物较多,综合性强,施工投入较多。工程重难点是隧道及桥梁,其中蒋家隧道为双线隧道,处于岩溶地区,地质情况较差,围岩级别高,个别地段埋深浅,施工工法转换多,采用针对性措施和合理的开挖支护方式,确保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十分关键。桥梁工程的关键在于基础工程,个别桥址地下岩溶较发育,给钻孔桩施工的成孔增加了难度,须引起高度重视。另外,由于本工程设计标准要求高(设计时速目标值为200km/h),对路基填料(尤其是对路基基床,包括基床表层及底层)的选用、特殊地段处理及压实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须特别引起重视。

2.1.1.工程质量目标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条例、细则,按照铁道部现行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设计文件进行施工,杜绝工程质量重大、大事故。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及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争创全优工程、样板工程。

无重伤以上事故,轻伤率控制在2‰以内,无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无火灾事故,无各类交通事故。

提前业主工期9 个月,确保在27 个月内的时段内完成招标范围内全部工程项目。即按照业主暂定开工日期 2005 年5 月30日正式开工,计划竣工日期为2007 年8 月30 日。同时承诺:绝对服从业主对工期的安排和调整。

2.1.4.环境保护目标

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要求,满足当地有关施工环境活动的各项规定。

2.1.5.职业健康目标

员工因工职业病发生率小于1.0‰。

如我单位能够中标,将按照本投标书承诺成立项目经理部,隶属单位总部管理,除投标书中承诺的人员、设备外,还将在单位范围内调遣适合本合同施工的队伍、设备;项目经理部各机构部门同时受单位相关职能部门管理;项目经理部将按照我单位项目管理要求的要求优质、高效、安全、按期完成本工程施工。

管理模式采用 “扁平”式管理,由项目部直辖施工队(劳务作业层),压缩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减少管理费开支,提高工效。

2.2.2.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组成

由一名项目经理做为本项目的总负责人,全权代表本公司对本项目实施各项管理,再设1 名生产副经理,1 名安全副经理,1 名项目总工程师组成项目管理班子。

设四部两室六个职能部门,即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计划财务部、工程保障部、综合办公室、中心试验室。

2.2.3.项目经理部各部门职责

项目经理部的主要职责是受公司法人代表及总部(各部门)的委托,实施对本工程的全面管理,充分发挥监督、协调、服务和指导的职能。

2.2.3.1.项目经理

负责本项目的全面工作,代表本单位直接与业主接触,并严格履行施工合同,对所承建

2.2.3.2.主管生产项目副经理

主要负责施工现场管理,施工计划管理,召开工程调度会,协调内外部关系,协助项目经理抓好生产。

2.2.3.3.主管安全项目副经理

协助项目经理抓好安全管理工作,负责编制安全计划,制定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制,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对安全隐患实施纠正措施。

2.2.3.4.项目总工程师

2.2.3.5.各职能部室

工程技术部负责施工方案制定与优化,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技术交底,进行施工工艺设计;负责本工程控制测量、施工放样和监控量测;

中心试验室负责本工程的各项试验和检验;

安全质量部负责安全检查、安全培训和贯彻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对施工安全进行控制。负责贯彻质量管理标准,实施质量检查,对质量负监督责任;负责编制施工周报和月报,制定施工计划和监督计划执行;

工程保障部负责物资材料供应、机械设备管理;

计划财务部负责施工预算、核算、结算及施工计划的制定,负责财务管理;

综合办公室负责贯彻环境保护体系标准、文件控制、办公区管理、对外协调、生活区管理、工区治安、环保及工人医疗服务等。

根据本工程各项工程的特点及工程量,拟按隧道、桥梁、涵洞、路基土石方、防护及排水等项目上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施工。具体安排及任务划分:

路基土石方安排三个队,平均每队人数120 人;

芦洪市河特大桥安排一个队,施工劳力160 人;

大桥施工一个队,施工劳力160 人;

黄狮头特大桥安排一个队,施工劳力240 人;

蒋家隧道施工两个队,进出口安排各一个,每个队施工劳力180 人;

涵洞通道三个队,每队施工劳力120 人;

防护排水工程安排三个队,每队施工劳力120 人。

为确保施工质量创优质、施工进度按计划,针对本工程各工程项目的特点及工程量,设立具有针对性、与施工项目配套的辅助施工生产系统。主要从对本工程有较大影响的几个方面考虑:

砼制备、钢筋加工、机械修理和碎石加工等。

2.4.1.混凝土拌合

各桥梁、隧道等主要结构物分别设钢筋加工厂,并兼顾钢筋用量小的其它项目的钢筋加工。

全标段设机械修理厂一处,担负机械设备的大修,小故障由机械使用单位自行修理。

2.4.4.轻型砼构件制作

为保证水沟砼盖板等轻型砼构件制作质量,拟设立轻型构件预制厂集中制作砼构件,经现场考察,轻型砼构件预制厂在

K133+330 左60m 处建设,占地3000m2。

2.4.5.级配碎石及改良土拌合场

为保证路基工程质量,满足路基工程对级配碎石和场拌改良土的要求,拟在线路ⅡDK135+200 左侧设置级配碎石和改良土拌合场,配置200T/h 稳定土拌合机一台,能满足工程需要。

本地地表水丰富,水质较好。桥涵工程就近利用地表水,一般采用挖集水井的方法集水,水泵抽送,运水车供应。现场设置储水池蓄水。

隧道工程采用上下水供水系统的供应方式,详见隧道施工供水相关说明。

2.6.1.便道类型及设计

沿线(贯通)主便道及便桥:依环绕本工程的既有道路为依托,另新修部分便道和便桥使全标段道路贯通。新修便道本着少占耕地,尽量走正线路基的原则布置。必须新修绕线便道时,才考虑临时占地。

支线便道:考虑当地地形复杂,而工程结构物较多,线路多跨V 形沟谷,使得上述主便道不可能全部直接到达各结构物及路基段。为保证交通运输方便,拟从上述贯通主便道引支线便道进入相关施工现场,确保各主要工程项目均有道路通达。

2.6.2.便道、便桥设计

贯通便道路基按三级公路设计,纵向坡度不大于10%,转弯半径不小于20m,路基面设计宽按5.5m,行车道宽按4.5m。每300m 设一个会车道。便道路面铺设泥结碎石路面。便桥按汽车超20 级,挂车120 设计,采用砌石墩台、钢便梁结构。

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和方法

本工程线路里程ⅡD1K130+600~ⅡDK141+065.49,全长9337m。

区间路基:挖方共计140991m3,其中挖土方113568m3挖石方27423m3,填方共计349762m3,其中填岩碴106530m3,填场拌改良土40659m3,填路拌改良土119841m3。

站场路基:挖方共计13668m3,其中挖土方1348m3 挖石方12320m3 ;填方共计199154m3,其中填场拌改良土33632m3,填路拌改良土79586m3。

全标段填级配碎石113460m3,地基处理砂垫层5716 m3,砂夹石垫层2425 m3,碎石桩7913m,土工格栅5424 m2。

路基填方多为移挖作填;隧道两侧以填筑隧道出渣的硬质岩渣为主;其他地段路堤基床以下填筑路拌改良土,基床底层填筑场拌改良土;全区段路堤、路堑基床表层均填筑0.6m 厚级配碎石;部分路堤存在软土地基,设置碎石桩及土工格栅以加强。由于总填方大于总挖方,须设取土场。

3.1.2.1.施工队伍安排及设备配置

拟成立三个土石方专业施工队伍,每队80 人,各队施工里程如下:

3.1.2.2.施工工序及主要施工方法

3.1.2.2.2.主要施工方法:

基底处理根据设计和工程实际情况,采用相应处理办法,运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施工。

路堤填筑用自卸汽车将填料运输至路堤填方地段。填方长度小于50m 采用推土机摊铺;其余采用挖掘机配自卸汽车运输施工。摊铺后分层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

路堑开挖采用浅孔爆破配合挖掘机械的方法施工。

运输采用重型自卸汽车进行运输。

对周围建筑、道路干扰较大的地段,布置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施工方法。

3.1.2.3.施工进度安排

3.1.3.土石方调配

3.1.4.区间及站场路基填筑施工

3.1.4.1.填土路堤施工

3.1.4.1.1.施工准备

修筑临时便道,组织人员、机械上场,做好各种防排水设施。

做好压实工艺试验,以确保适宜的工艺参数报监理批准后,投入施工阶段。具体内容有:选定适宜的压实机械;选定最佳填土厚度、最佳含水量;选定最合理的压实遍数;核定土方量变化率、松铺系数;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

设置永久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在施工范围内测量放出线路中心线位置,根据设计图纸尺寸放出路基坡脚、边沟位置,并按设计位置开挖边沟。

施工前搜集详细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基基础设计资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掌握本地区地基处理经验和类似工程地基处理经验以及使用情况。

在掌握原有的地质资料基础上,做必要的补充勘探,进一步查明和校对地质资料。勘探以静力探和十字板剪切试验为主,配合必需的钻探孔。

3.1.4.1.2.基底处理

清表:施工前,先将原地面表层种植的附着物、草皮和树根等杂物全部除掉,清除深度不小于0.15m,同时做好排水设施。对于基底为耕地或松土地段,当松土厚度小于0.3m 时,将原地表碾压密实;当松土厚度大于0.3m 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将土翻松、打碎,分层碾压密实,并用推土机将腐质土清至界外集中堆放,用自卸汽车运至弃土场。对原地面坡度陡于1:5 的地段,人工配合推土机开挖1:2 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对于局部低洼地段有不良地质处,采用挖掘机清除至要求范围为止。对于路堤段在清除过程中产生的坑、洞穴,采用渗水性较好的材料(碎石土)进行回填,并按要求进行压实。基底清理结束后,采用推土机配合平地机进行基底平整,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并根据不同的地表土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进行基底试验,经检测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进行填土施工。

清淤:对部分河沟地段和水浇地地段的淤泥和耕植土,根据现场情况,可将路基范围内的松软土质挖除干净,并开挖排水沟渠,将地表水引出排干,然后用优质渗水土回填至原地面高度,压实检测合格后,再进行路基填筑。在线路经过鱼塘、水田等地段时,采取抽水、抛填片石挤淤的措施处理基底。

地基处理质量检测:清除表面杂质后的基底表面,如果天然地基承载力小于设计要求,则需基底压实。压实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压实度≥95%。

3.1.4.1.3.分层填筑

在施工中必须始终坚持“三线四度”,三线即:中线、两侧边线,且在三线上每隔20 米插一小红旗,明确中线、边线的控制点;

四度即:厚度、密实度、拱度、平整度。控制路基分层厚度以确保每层层底的密实度;严格控制填筑密实度,以确保路基的质量及完工后沉降不超标;控制拱度以确保雨水及时排出;控制平整度以确保路基碾压均匀及在下雨时路基上不积水。

在路基中心线第200 m 处设一座固定桩,随填筑增高,在固定桩上标出每层厚度及标高,做出路肩,且在路基两侧每间隔 50m(局部可加密到20m)设置一道临时泄水槽,避免雨水冲刷边坡。

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每200m 左右或两结构物之间划分为一个施工区。分层厚度根据试验路段确定的数据严格控制,路堤每20m 设一组标高点,每次厚度不得超过30cm,不小于20cm,最大虚铺厚度不超过35cm。每层填土,沿路基横向每侧超填40~50cm 宽,以方便机械压实作业,保证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在采用自卸土地段,将根据车容量计算堆土间距,以便平整时控制均匀分层厚度。

3.1.4.1.4.基床以下填筑路拌改良土

3.1.4.1.4.2.准备工作

改良土层填筑前应按规范规定进行下承层的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方能在上铺筑改良土层。

集料——采备集料前,应先将树木、草皮和杂土清除干净,并在预定采料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采集集料,不宜分层采集,不应将不合格材料采集在一起。如分层采集集料,则应将集料先分层堆放在一场地上,然后从前到后(上下层一起装入汽车),将料运到施工现场。料中的超尺寸颗粒应予筛除。对于塑性指数小于15 的粘性土,机械拌和时,可视土质和机械性能确定土是否需要过筛。人工拌和时,应筛除1.5cm 以上的土块。

材料用量——根据各段石灰改良土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压实度(换算为压实密度),计算各路段需要的干集料质量。根据料场集料的含水量和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根据石灰稳定土层的厚度和预定的干容量及石灰剂量,计算每平方米石灰稳定土需用的石灰质量,并计算每车石灰的摊铺面积,如使用袋装生石灰粉,则计算每袋石灰的摊铺面积。计算每车石灰的卸放位置,即纵向和横向间距,或计算每袋石灰的纵横间距。

3.1.4.1.4.3.运输及摊铺

在摊铺集料时,应注意: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

人工摊铺混合料时,其松铺系数可参考下表的值;在摊铺集料前,应先在未堆料的下承层上洒水使其湿润,不应过分潮湿而造成泥泞;摊铺集料应在摊铺石灰的前一天进行。摊料长度应与施工日进度相同,以够次日加石灰、拌和、碾压成型为准。摊铺过程中,应注意将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它杂物拣除。如集料中有较多土块,亦应进行粉碎。

石灰摊铺完后,表面应没有空白位置。量测石灰的松铺厚度,根据石灰的含水量和松密度,校核石灰用量是否合适。

3.1.4.1.4.4.拌和与洒水

集料应采用拌和机拌和,拌和深度应达到下承层。应设专人跟随拌和机,随时检查拌和深度并配合拌和机操作员调整拌和深度,除直接铺在土基上的一层外,严禁在拌和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拌和应适当破坏(约1cm 左右,不应过多)下承层的表面,以利上下层粘结。通常应拌和两遍以上(如使用的是生石灰粉,宜先用平地机或多铧犁紧贴下承层表面翻拌一遍。直接铺在土基上的拌和层也应避免“素土”夹层。

在没有专用机械的情况下,也可用农用旋转耕作机与铧犁或平地机相配合拌和四遍,但其拌和效果较差。先用旋转耕作机拌和,后用多铧犁或平地机将底部“素土”翻起。再用旋转耕作机拌和第二遍,多铧犁或平地机将底部料再翻起,并随时检查调整翻犁的深度,使稳定土层全部翻透。严禁在稳定土层和下承层之间残留一层“素土”,也应防止翻犁过深,过多破坏下承层的表面。

还可以用缺口圆盘耙与多铧犁或平地机相配合,拌和石灰改良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但其拌和效果较差)。用平地机或多铧犁在前面翻拌,用圆耙跟在后面拌和,即采用边翻边耙的方法。圆盘耙的速度应尽量快,使石灰与集料拌和均匀。共翻拌4~6 遍,开始的两遍不应翻犁到底,以防石灰落到底部,后面的几遍应翻犁到底。随时检查调整翻犁的深度,使土层全部翻透。

在拌和过程中,及时检查含水量。用喷管式洒水车补充洒水,使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值(视土类而定可大1%左右)洒水车距离应长些。水车起洒处和另一端调头处都应超出拌和段2m 以上。洒水车不应在正进行拌和的以及当天计划拌和的路段上调头和停留,以防局部水量过大。拌和机械应紧跟在洒水车后面进行拌和。尤其在纵坡大的路段上更应配合紧密,减少水分流失。

在洒水过程中,要人工配合拣出超尺寸颗粒,清除粗细石料“窝”,以及局部过湿之处。拌和完成的标志是:混合料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没有粗细石料“窝”,且水分合适均匀。

用料为塑性指数大的粘土时,由于粘土难以粉碎,宜采用两次拌和法。即每一次加70%~100%预定剂量的石灰进行拌和,闷放一夜,然后补足石灰用量,再进行第二次拌和。

3.1.4.1.4.5.整形与碾压

平地机整形。混合料拌和均匀后,先用平地机初步整平和整形。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在平曲线段,

3.1.4.1.4.6.养生

如石灰土分层施工时,下层石灰稳定土碾压完后,可以立即在上铺筑另一层石灰稳定土,不需专门的养生期。

3.1.4.1.4.7.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如必须在上进行调头,应采取措施(如覆盖10cm 厚的砂或砂砾)保护调头部分,使填筑层表层不受破坏。

改良土层的施工应尽可能避免纵向接缝,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

一般情况下,纵缝可按下述方法处理。在前一幅施工时,在靠中央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支撑木(或板)的一条带,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进行整形和碾压。在铺筑另一幅时,或在养生结束时,拆除支撑木(或板)。第二幅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第一幅的一条带,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进行整形和碾压。

3.1.4.1.5.摊铺整平

填筑区段完成一层卸土后,采用推土机和平地机摊铺整平,摊铺厚度采用水平仪控制,保证摊铺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

对渗水填料,平整面要做成2%~4%的横向排水坡度。

3.1.4.1.6.洒水和晾晒:

式中:ms—拟加湿填料的湿重,吨;

W 、W OPT —填料的天然含水量,最优含水量(重型击实试验)。

3.1.4.1.7.碾压夯实:

根据分层作业图,选择合适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压实达到招标文件和规范要求。本标段填土压实作业,全部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第一遍静压,先慢后快,由弱振到强振,碾压速度按试验段数据控制,碾压顺序由两边向中间进退碾压。

曲线地段由内侧向外侧,横向接头0.4~0.5m,前后相邻两区段重叠1.5~2.0 m.另外,根据压实部位、填土厚度和密实度标准,按试验段取得的数据控制压实遍数,一般情况下,基床表层6~8 遍,基床下部3~5 遍,基底3~4 遍。粘性土要晾晒,采用羊足碾碾压。

对于边坡的压实,先利用推土机对路肩初步压实,使压路机压轮表面能均匀进行碾压,压到路肩不发生滑坡,然后再利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对于非绿化区的边坡,则利用自行改装的挖掘机夯实设备进行夯实。对设计有绿化要求的坡面,采用机械夯实、人工夯实和种植植被相结合的办法。

3.1.4.1.8.预留沉降加高量:

路堤预留沉降加高量要根据标段内不同填土高度分段计算,坡脚位置仍按路肩设计高程测定,边坡较设计坡度稍陡,路基面则可适当加宽加高,以利于路基面沉落后符合设计要求。

3.1.4.1.9.质量检测:

本标段路堤施工每层填筑前,应对下一层填土质量状况进行检测,施工中遇土质变化应重新做标准击实试验。标段内填土压实试验应随分层碾压施工同时进行。

3.1.4.2.填石路堤施工

3.1.4.2.1.填料选择与鉴定

填料按规定进行鉴定,确定最佳密度,最大干容重及其它物理力学性质,根据鉴定结果选取填料,并确定施工方案。

3.1.4.2.2.基底处理

在填筑前,按规范要求进行清理、平整、碾压,使基底土层的强度和密度达到设计标准。基底按规定作出地面横坡,对不符合规定的原地面横坡进行处理,使地面平顺无凹坑,以利排水。

3.1.4.2.3.边坡码砌

3.1.4.2.4.分层填筑

填筑时采用按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压实。半填半挖地段不得将爆破的岩石直接横向倾填,亦按照纵向分层填筑压实方法

施工。每层填料采用级配良好的岩块混合填筑,岩块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厚度的2/3,较大的岩块须经破碎后方可填入。填筑时安排好运行线路,专人指挥卸碴,水平分层填筑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

3.1.4.2.5.摊铺平整

填料卸下后,先用大型推土机粗平,使之大致平整,岩块之间无明显高差,大石块要破碎解体,然后配合人工找平,在每层表面可填筑10cm 左右的砾石或粒径不大于10cm 的碎石,达到层面平整,无孤石突出,以保证碾压密实。

3.1.4.2.6.振动碾压

3.1.4.2.7.检验签证

路基每层填筑压实后,及时进行检测,每层填土检测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能进行上层路基填筑。

试验人员在取样或测试前应首先检查填料是否符合要求,碾压区段是否压实均匀,填筑层厚是否超过规定厚度。

3.1.4.3.填筑试验段

在进行全标段路基填筑前,提前一个月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示修筑试验段。本标段填料来源为路堑开挖的土方、石方,为指导全标段施工,保证路基填筑质量,在路堤填筑之前选取典型的地段进行试验段施工,对各种填料分别做不同的填料和填土试验。

依据设计技术标准和所确定的试验段及填料类别,配置不同的压实机具。

路堤填筑试验可以核对室内试验结果,确定工艺参数和施工方法。即:选定最适宜的压实机械机型;选定最佳填层厚度;选定最经济的压实遍数;选定最佳含水量和控制方法;核定切合实际的土石方量变化率;选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

试验段长按100m~250m 考虑,将试验选用的填料,运到已准备好的试验场地。对于重型压实机械,卵石土虚铺厚度为20~30cm,铺层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终平,并使表面平整。用这种方法,在试验场内分成5 块长度均为50m 的依次相连的填料试验段,各个试验段以铺填晾晒的时间来控制其天然含水量,必要时采用人工处理方法,使五个试验段具有自低到高五种不同的含水量数值。用选定的碾压机械进行碾压,机械行走速度控制在2~3km/h。经压实度检测后,如果测试值达到规范要求,则停止该层的碾压试验。

每个试验段每次的测点数量:卵石土为核子密度仪六点,灌水法二点,K30 荷载仪二点。按相同的方法填筑第二层,并作好试验记录。

根据前两层的测试资料,求得填料各项压实指标和含水量的关系,并结合填料的击实特性,确定后面压实试验填料含水量的允许范围,即施工控制含水量的范围。通过试验,选定标段内各种不同填料的填层厚度、洒水量、碾压遍数及各类机具的合理配置,形成试验报告报送监理工程师核批作为指导全标段施工的依据。

3.1.4.4.路基基床施工

本标段路基经过地带,软弱岩层和土质路堑地段、膨胀土路堑及路堤填筑地段。对于软弱岩层和土质路堑地段,则应开挖至基床以下一定深度,然后换填而成;路堤填筑地段,则分层填筑而成。施工中按下述步骤进行基床施工质量控制。

对路堤基床层下部填料进行质量复查,对换填开挖到设计高程的路堑段进行压实度和基底承载力进行检测,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床底层或表层的施工。

基床底层的填料,按设计要求选用场拌改良土、硬质岩渣等。

检查换填段开挖的深度和填筑段基床层的厚度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基床表层根据设计要求,0.6m 采用级配碎石。

注:K 为重型击实标准

3.1.4.4.1.基床底层场拌改良土施工:

石灰改良土可以在中心站用多种机械集中拌和,如强制式拌和机、双转轴浆叶式拌和机等。集中拌和有利于保证配料的准确性和拌和的均匀性。

3.1.4.4.1.1.施工工艺流程

3.1.4.4.1.2.备料

土块要粉碎,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集料的最大粒径和级配都应符合要求,必要时,应先筛除集料中不符合要求的颗粒。

配料应准确,在潮湿多雨的地区施工时,还应采取措施保护集料,特别是细集料(含土)和石灰免遭雨淋。

3.1.4.4.1.3.拌制

在正式拌制稳定土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应根据集料和混合料的含水量及时调整向拌和室中添加的水量,拌和要均匀。

3.1.4.4.1.4.运输

已拌成的混合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如运距远、气温高,则车上的混合料应加以覆盖,以防水分过多蒸发。

3.1.4.4.1.5.摊铺及碾压

下承层为石灰土时,应先将下承层顶面拉毛,再摊铺混合料。

摊铺应采用稳定土摊铺机摊铺混合料,在没有以上摊铺机的情况下,可以用摊铺箱或自动平地机摊铺混合料。用摊铺机或摊铺箱摊铺时,要求拌和机与摊铺机的生产能力相协调。如拌和机的生产能力较低,则应用最低速度摊铺,以减少摊铺机停机待料的情况。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局部粗集料“窝”应该铲除,并用新混合料填补。摊铺后应用振动压路机、三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及时进行碾压。用平地机摊铺混合料时,根据铺筑层的厚度和要求达到的压实干密度,计算每车混合料的铺筑面积。将混合料均匀地卸在路幅中央,路幅宽时,可将混合料卸成两行。用平地机将混合料按松铺厚度摊铺均匀,设一个3 人小组跟在平地机后面,及时消除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带(补充细混合料并拌和均匀)。整形、碾压及接缝处理,与路拌法相同。

3.1.4.4.1.6.横向接缝处理

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每天的工作缝应做成横向接缝。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

人工将末端混合料处理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

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或碎石回填3m 长,其高度应高出方木几厘米。

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砂砾(或碎石)和方木除去,并将下承层顶面清扫干净和拉毛。

摊铺机返回到已压实层的末端,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

如压实层末端未用方木作支撑处理,在碾压后未端成一斜坡,则在第二天开始摊铺新混合料之前,应将末端斜坡挖除,并挖成一横向(与路中心线垂直)垂直向下的断面。挖出的混合料加水到最佳含水量拌匀后仍可使用。

3.1.4.4.1.7.纵向接缝

3.1.4.4.1.8.养生

如石灰稳定土分层施工时,下层石灰稳定土碾压完后,可以立即在上铺筑另一层石灰稳定土,不需专门的养生期。

养生期结束后,应立即转入下一填筑层的施工,不宜让基层长期暴晒开裂。

3.1.4.4.1.9.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石灰土层的施工应尽可能避免纵向接缝,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

一般情况下,纵缝可按下述方法处理。在前一幅施工时,在靠中央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支撑木(或板)的一条带,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进行整形和碾压。在铺筑另一幅时,或在养生结束时,拆除支撑木(或板)。第二幅混合料拌和结束后,靠近第一幅的一条带,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然后进行整形和碾压。

3.1.4.4.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

JLZJ-Y-CL(B)-002-2020 北京市城市道路电梯运行维保定额(试行)3.1.4.4.2.1.级配碎石的生产:

3.1.4.4.2.1.1.原材料的选用

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产品质量的基础。本标段的路基基床表层,其填料的料源分为用外购碎石和石屑,或者用天然卵石和砂砾石两种。无论哪种原料,经破碎、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都必须符合级配碎石材质技术标准,具体指标如下:

级配碎石材料为具有一定粒径级配,且在粒径大于16mm 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比率不得小于30%,其级配需符合下表的要求。

级配碎石与上部道床道碴及与下部基床底层填土之间的颗粒级配均应满足D15<4d15,的要求(当基床底层填料为改良土时不受此限制)。

0.5mm筛以下的细料中通过0.075mm筛的颗粒含量应小于等于6.6%。

NB/T 20039.3-2012 核空气和气体处理规范通风、空调与空气净化 第3部分:风道粒径大于1.7mm 的颗粒的洛杉矶磨耗率不大于50%。

粒径小于0.05 mm 的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塑性指数小于6。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