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大岷江新城样板房主体结构施工方案(24P).doc

H大岷江新城样板房主体结构施工方案(24P).doc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3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H大岷江新城样板房主体结构施工方案(24P).doc

本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普兴镇,本工程为单层砖混样板间,采用砌体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正常使用条件下,本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DB36/T 1324-2020 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pdf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板皆为C30。

2、国家、行业或地方颁布的有关现行施工规范、标准、规程、法规和图集;

1、主体结构施工处于雨季,施工期间要做好防台风、防雷、防雨水的应对措施。

2、工程占地面积不大。但工期较紧,需合理组织,加强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的调度,使各工程能在总计划工期内完成。为满足工期,需要大量周转材料,需合理有效布置场内临时材料堆场,才能保证材料供应及时,减少材料二次搬运,确保施工需要。

3、工期短。本工程计划1个月完成,因此,各工程需尽量安排平行施工,各工序需合理安排,穿插进行,确保在合同工期内完工。

4、本工程的设计所采用的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涉及装饰装修。针对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需弄清各种结构的设计和规范要求,做好技术交底,必要时,请专业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第二章 施工流程及部署

本工程主体施工流程如下:

测量定位→构造柱钢筋绑扎→构造柱柱模板安装→砌砖→梁板支模→绑扎梁板钢筋→梁板构造柱砼浇筑→拆侧模板→达到强度后拆除底模板→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本工程为构造柱砖砌体结构,根据设计要求,地面以及屋面采用刚性层屋地面,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内配钢筋、地面刚性楼面板详节点做法;屋面现浇板下设置梁,构造柱伸入楼面板,与梁板、构造柱一起浇筑,形成整体。

考虑主要施工段所需的必要时间,以及砼结构必要的养护时间和技术间歇,以及室内室外、屋面所需装饰装修所需时间计划节点,详见总施工进度计划。

3、劳动力及机械设备的配置

根据主体工程量及工期要求,主体施工期间各主要工种计划投入劳动力人数为:钢筋工10人;模板工 20人;砼工10人;泥水工30人;水电安装配合 5人;普工 10人。根据施工进度完成情况,装饰装修计划投入25人。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加上工期较短,工程量不是很大,现场所有材料运输一律采用汽车吊QY25C,包括零星砂浆、零星混凝土浇筑,采用商品砂浆和混凝土由商混站运至施工现场,料斗接料,汽车吊吊运至使用部位。混凝土量大时,采用汽车泵SY5418THB浇筑。

主要土建施工机械设备见下表

第三章 施工措施和方法

施工测量放线内容及责任划分

施工测量放线内容一览表

根据测绘单位提供原始坐标高程,引测至施工场地,按照总平面的角点坐标定位控制线,并确定±0.000高程,本工程为471.8;基础完成后,为了达到轴线投测的精度,平面控制采用外控吊线法或仪器投测的方法。根据控制轴线放出砌体以及门窗、阳台、厨卫轴线以及标高,以及地面、屋面尺寸标高。

根据事先做好的控制点,在首层柱上标出标高控制线,并标注红色倒三角油漆标记,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传递,并用做好标记,然后使用S3水准仪往返检测合格后(误差在±3mm内为合格),将该层标记作为向上层引测的标记。每层的墙、柱模板拆除后,采用水准仪和钢卷尺在墙、柱上放出该楼层的1m结构线。

根据投测的轴线使用钢卷尺放梁、柱边线,钢卷尺要求经过计量检测合格或购买免检产品。

放好的线采用红油漆做出标记。

1、模板选择及安装方法

梁板模板均选用15mm厚覆膜板,梁底模下的横楞选用2m长50×100的方木,水平间距350,纵楞用2Φ48×3.0钢管。当梁高<700时,梁两侧模板加固采用水平木楞加斜撑,水平木楞位于梁中部,选用2m长50×100的方木,斜撑上端顶在水平木楞上,下端支于横楞上;当梁高≥700时在梁中部加双木楞和Φ12对拉螺栓,螺杆水平间距500,本工程梁高均小于800、跨度大于4M的梁按照的1/1000起拱。

1)保证结构、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的正确;

2)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3)模板接缝要满足要求,不得漏浆;

5)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见下页表:

6)模板与砼的接触面满涂隔离剂,按规范要求留置浇捣孔、清扫孔,浇筑砼前用水湿润木模板,但不得有积水;

7)梁板、构造柱、柱模板必须按规范规定要求进行拆除;

8)施工中在施工现场作好试块,与结构砼同条件养护,经试验确定具体的拆模时间;

本工程采用钢筋主要为一级钢以及三级钢;型号有:

AC10C12C14C16 C22

钢筋进场后,钢筋加工场保管员会同监理工程师共同在场核对钢材出厂标识、材料证明,并进行外观检查,无误后,过磅、卸车、取样送检等。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当钢筋原材为盘圆时,钢筋须调直后才能使用。

编制配料单即钢筋加工分析,对图纸中钢筋分批编制钢筋配料单。

料牌的作用是方便加工,同时挂在成型钢筋上使之便于辨认,防止混淆。依据钢筋配料单,在料牌上应写有工号(段)名称,料单编号,钢筋规格,根数。下料长度(抄牌时应根据实际计算调整),形状尺寸等。

如果同一种钢筋数量很多,则分为几捆,注明每捆数量和共几捆。料牌应同料单严格核对,必须做到准确无误,以免错误返工。加工后的钢筋每捆不少于二个料牌,主牌副牌各一个。

料牌抄好后,由质检发料人员进行料牌的严格核对,检查无误后主牌交班组参照制作,副牌待钢筋加工完毕检查合格后,挂在钢筋捆上。

运筹下料即根据运筹法原则,合理搭配使用原材料(包括以前的余料),使钢筋损耗量降至最低点。

下料切断时尺寸度量必须准确,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当某种钢筋较多时,为防止累计误差的出现,每加工20根后复查一次。

已下料的钢筋挂上主料牌,随钢筋进入下一工序;钢筋切断后剩余料归类摆放,做记录标牌,以备再次充分利用。

在钢筋弯曲机上进行弯曲成型。工人必须熟练掌握机器性能,熟悉该机器弯曲时的度量差,每一编号的钢筋首根钢筋弯曲后必须检查校正,合格后才能批量加工该编号的钢筋。

钢筋弯曲时选用适当的弯曲轴心直径,,钢筋加工遵循国家规范,其最小弯心直径,Ⅰ级钢为2.5d、Ⅱ级钢为4d,弯钩增加长度按设计要求采用。

弯曲后的钢筋尺寸误差必须在允许范围内;当弯曲弧形钢筋时,应多次逐步试弯,不得超弯后再回弯,以免损坏机器或伤人。

钢筋在弯曲过程中若发生脆断,则继续随机加工三根,如果全部出现脆断,则本批钢筋悬挂“待验证”标识牌,并取样复验,做好相关记录以便进一步处理。

成型的钢筋要对照钢筋表,检查成型尺寸和钢筋根数,合格后要扎成捆,挂上副牌。这样每捆钢筋就有主、副共二个料牌。

为了吊装方便,一般每捆钢筋不超过1.5吨.

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如有错漏,应及时纠正增补。

准备绑扎用的铁线、绑扎工具(如钢筋钩、带板口的小撬棍),绑扎架等。

绑扎用的铁线,可采用20~22号铁线,其中22号铁线只用于绑扎直径12mm以下的钢筋。

准备控制混凝土保护用的马凳筋垫铁

涉及地面楼板、屋面板、窗台板、楼梯板等采用下列马镫筋。

1)钢筋的选择:楼板和屋面长板、窗台板、楼梯板马凳上部水平凳身钢筋采用HRB400 12钢筋,凳腿及下部水平筋采用HRB400 8钢筋;

2)钢筋的切割:把选择好的钢筋切割成长800mm作为凳身,凳腿钢筋的长度由板厚确定,下部水平筋长度≥板筋间距+2*50mm;

3)马凳的焊接:把切割好的钢筋由焊接工进行焊接,凳腿的焊接必须牢固;

4)长板马凳应搁置于板底钢筋以上,不得直接搁置于模板上。

当板采用板负筋,距离梁或墙大于等于500mm时,需至少布置两道以上马凳筋做通长布置。

1)马镫上部水平凳身筋至马凳腿间间距≥500mm,马凳腿外每边长度各150mm;下部水平筋长度≥板钢筋间距+2*50mm;

3)根据《成都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2012)》要求:搁置时按排连续放置,在距离梁边≤200m处搁置第一排马凳,排间距≤800mm。

本工程钢筋的保护层为:凡与地面以下土接触一侧的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其他部位砼墙体及楼板钢筋保护层为15mm,砼梁、柱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5mm,地下土层部位的钢筋保护层采用1:3水泥砂浆加工制作成50×50见方的砂浆块,钢筋立面保护层须在水泥砂浆块中插入扎丝,保护层安置时间距800,呈梅花形布置,地上结构钢筋保护层采用塑料卡具15mm,直接卡在墙体水平钢筋上.

受力钢筋保护层允许偏差

浇筑砼时,派专人看筋,将同一轴线钢筋拉上通线,在砼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查,发现钢筋偏位及时纠正,严格按照结构长城杯的要求进行施工,另外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钢筋定位及保护层控制。

钢筋绑扎完毕后,应检查下列方面:

1)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钢号、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特别要注意检查负筋的位置是否正确;

2)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3)检查混凝土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4)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到位,有无松动变形现象;

5)钢筋表面不允许有油漆、漆污和颗粒状(片状)铁锈;

6)钢筋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规范允许的范围。

凡采用电渣压力焊、闪光对焊、搭接焊连接的钢筋接头,应按规定要求在现场进行取样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其取样实验方法必须符合《钢筋焊接接头和机械性能实验取样方法》中的有关规定。接头位置必须符合图纸、图纸会审纪要以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钢筋绑扎、安装完毕,班组自检合格,专业工程师和质量检查员复检合格后,通知现场监理工程师初验,初验合格后由监理组织业主、质监、设计等单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签字确认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一)泵送混凝土技术要求

1. 混凝土主要原材料

本工程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要求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严禁使用不合格或过期水泥。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最小截面尺寸的1/4和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本工程最小结构截面为200mm,钢筋最小净距在梁柱接头,间距一般为32mm左右,因此应选用最大粒径为25mm的碎石。此粒径也能满足泵送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的内径之比不大于1:3的要求。同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得大于10%。

砂宜选用中砂,通过0.315mm筛孔的砂宜不小于15%。

砂石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应小于或等于3%,泥块含泥量按重量计应小于或等于1%,有害物质按重量计应小于或等于1%,有机物质含量用比色法试验要求不深于标准色。

若混凝土含碱量过大,会引起碱—集料反应,导致混凝土被破坏,因此要求严格控制水泥中含碱量不得超过0.6%Na2O当量,活性集料含量不超过1%。

5. 对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

为保证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不离析,要求混凝土要有足够的粘聚性,在泵送过程不泌水、不离析。《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规定泵送混凝土10s时的相对压力泌水率不得超过40%,因此要求混凝土要泌水速度慢,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和可泵性。

必须按照规范及操作规程进行拌制,并保证加料计量器具的定期校核、骨料含水率的经常测定等搅拌环节具有可追溯性。

混凝土由砼厂家采用砼搅拌运输车运送到现场后,项目试验员应立即取样测定砼坍落度,符合要求后方可用砼输送汽车泵连续输送砼,必要时采用吊车配合采用料斗吊运,例如零星砌筑砂浆、临星砼浇筑。

砼从搅拌机卸出到开始浇筑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砼运输过程中,应控制砼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须的稠度。

为方便施工以及结构的整体刚度要求,本工程条形基础、地圈梁、基础构造柱、主体的梁板构造柱建议一律采用c30混凝土。

1. 浇注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工程对象,结构特点、结合具体条件,研究制定砼浇筑施工方案。

3)钢筋检查:主要是对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接头是否正确,是否沾有油污等进行检查,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要安排专人配合浇筑混凝土时的钢筋修整工作。

4)材料、机具、道路的检查:对材料主要是检查其品种、规格、数量与质量;对机具主要检查数量,运转是否正常;对地面与楼面运输道路主要检查是否平坦,运输机具能否直接到达各个浇筑部位。

5)与水、电供应部门联系,防止水、电供应中断;了解天气预报,准备好防雨、防台风措施;对机械故障做好修理和更换工作的准备;夜间施工准备好照明设备。

6)做好安全设施检查,安全与技术交底,劳动力的分工,以及其它组织工作。

2.混凝土浇筑一般要求

1)混凝土自出料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筒或溜槽等下料。

2)混凝土浇筑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程度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

3)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选用的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决定,一般超过2小时即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4)混凝土浇筑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和堵塞等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5)在降雨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浇筑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如用纤维布遮盖等,以保证砼质量。

1)梁砼浇筑方法用“赶浆法”,由梁一端开始,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2)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应用同强度等级的小石子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3)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沿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沿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预埋铁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动棒铺摊混凝土。

(三)施工缝留设与处理

1)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中间的间歇时间需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则应留置施工缝。沿次梁方向浇筑砼,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槎,施工缝处用钢丝网拦牢。

2)柱施工缝的留设位置一般在基础的顶面、梁的下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3)单向板的施工缝,可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施工缝所形成的截面与结构所产生的轴向压力相垂直,以发挥混凝土传递压力好的特性。故柱与梁的施工缝表面应垂直于构件的轴线,板与墙的施工缝应与其表面垂直,不得留斜槎。

2. 施工缝设置注意事项

1)梁板施工缝必须垂直设置,严禁留斜缝;柱施工缝留于梁柱接头处,必须水平留设,不得留垂直缝或斜槎。

2)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或天气影响而无法连续浇筑时,必须按规范要求留置施工缝,施工缝位置设在次梁(板)跨中1/3范围内。

3)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后续浇筑。

1)施工前先凿去缝内混凝土浮浆及杂物并用水冲洗干净。

2)将原混凝土表面普遍凿毛,直到出现新槎,均匀露出石子为止。

3)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混凝土渣、木屑、泥浆、积水和其它杂物,并对钢筋表面进行清理,除去铁锈,用水冲洗干净。

5)混凝土浇筑前用与结构相同级配的去石子混凝土进行接浆处理。混凝土浇筑时要细致振捣,确保新旧混凝土连接紧密。

6)混凝土浇筑后必须进行充分的湿润养护。

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内部还存在着很多空隙。为了使硬化后的混凝土具有所要求的外形和足够的强度与耐久性,必须使新入模混凝土填满模板的每一角落,并使混凝土内部空隙降低到一定程度以下,具有足够的密实性。混凝土的捣实就是使浇入模内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实过程,保证混凝土构件外形正确,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强度和其它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养护在终凝2h内开始,先采用麻袋覆盖浇水养护,保持砼湿润,养护不得少于14天或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养护。

本工程墙体基础采用砌筑200的页岩砖,规格型号为200*115*53,实心砖砌体,砌筑高度按照设计要求,达到1150;构造柱处预留马牙槎,马牙槎先退后进,伸出部分为60,高度300;采用M7.5的水泥预拌砂浆砌筑;±0.000(471.8)以上主体结构采用M5预拌水泥砂浆,砌砖材料采用200*115*53多孔砖页岩砖,砖的强度等级≥M10.

基层处理→弹线→立皮数杆→拉准线→砌砖。

2)砌筑前,先根据墙体位置弹出墙身轴线及边线。

3)砌墙前,先要立皮数杆,皮数杆上划有砌体的高度、门窗、过梁、圈梁等构件位置。皮数杆立于墙角及某些交接处,其间距以不超过15m为宜。立皮数杆时要用水准仪来进行抄平,使皮数杆上的楼地面标高线位于设计标高位置上。

4)施工中所需门窗框、插筋、预埋件等必须事先作好安排,配合砌筑进度及时送到现场。

5)墙体与上层结构的接触处,采用砌块斜砌挤紧,所有填充墙顶部一律要求斜砌并与顶部梁或板顶紧,并于墙体砌筑5天后砌筑。

6)墙体拉结筋和门窗过梁按设计要求施工。

7)墙预留,窗洞口尺寸必须确保窗框与周边梁、墙的间隙不小于25mm,以保证后续塞缝施工质量。

9)砌块实测质量允许偏差如下表

10)水平灰缝应平直,砂浆饱满度不应低于90%,竖向灰缝应采用加浆方法,使其饱满,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其砂浆饱满度不应低于80%。

11)墙全转角处交接应同时砌筑,若不能做到,则要作成与牙搓。

12)在砌筑砂浆终凝前后时间内,应将灰缝刮平。

第四章 质量保证措施

1.执行GB/T 19001 idt ISO9001:2008质量体系标准,按程序文件进行质量管理,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是质量水平保持稳定,持续发展并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

1)根据ISO质量体系标准的要求,提出了:坚持标准,一丝不苟筑精品;不断奉献,真诚服务创一流的质量方针。

2)为确保工程质量,制定了:工程合同履约率100%,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

2.技术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部门、行业制定的规范、标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除进行书面交底外,还应组织各班组召开技术交底会,对施工难点进行解释。

3.质量保证的技术措施及质量通病的预防方法

严格执行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制度,提前做好试验、检验工作,杜绝不经试验、检验而先使用的现象。严格执行施工流程各工序的施工技术交底要求,对不符合工艺标准要求的要进行返工处理,直至符合工艺标准才能进入下一工序施工,责任落实到人。

本次施工的主要工序有测量放线、模板、钢筋、混凝土、砌体工程等。

二、测量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设立专门的测量放线小组,测量仪器及工具事先检查、定期校正。测量控制的重点是保证建筑物垂直度的控制。

2)用于测量轴线的大钢尺除有CMC标志外,必须要由计量单位标定合格,并应妥善保管,以达到整栋建筑物都使用同一把尺放线。

3)水准仪、经纬仪要按计量要求进行标定,合格后才能投入施工使用,并要注意进行妥善保管和使用。

4)标示混凝土厚度的“三角墨”应尖角朝上,以便浇捣混凝土中途寻找(或用铁钉、铁丝等标示)

5)每次轴线测量都应由另一人进行复核。

三、进场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材料部负责物资统一采购,供应与管理,并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公司物资《采购手册》,对本工程所需采购和物资分供方供应物资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控制。

1、对砂、石料等天然材料产品,应由采购员陪同试验员到砂、石场亲自考察,对砂石料的颗粒及配,泥、土块和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目测,选择颗粒级配好,色泽自然,有害物含量少的砂、石场作供应商。

2、对水泥、钢材、砖砌体等成品半成品,应由多家供应商先提供材料的检验报告、合格证书,生产产家的资质证书,选择其中产家规模大,材料各项指标最优良的几种材料进行比较,选择出质优价廉的产品。

3、材料进场后,应由试验员按试验规范要求进行取样送检,材料取样后应进持试验状态标识,经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四、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钢筋进场后要及时进行原材料检测试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开料切断尺寸不准,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3)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对于Ⅰ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2)保护层砂浆垫块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3)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纠正。

4)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毕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及时纠正。

5)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要及时调整。

6)同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对焊数量,如超过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避免闪光焊工程质量通病。

7)钢筋工程施工前要认真做好翻样交底工作。钢筋密集处既保证钢筋位置准确,又要保证混凝土顺利浇捣。

8)钢筋工程安装后,工程质检人员应对钢筋进行检查,做好隐蔽验收。重点进行下列内容检查:根据设计图,检查钢筋的种类、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特别要检查负筋位置是否牢固、有无松动脱落现象,检查混凝土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对焊接头是否符合要求。

9)、钢筋马镫筋要按照要求加工以及安装,安装间距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杜绝不按照要求施工,造成现浇板保护层、现浇板厚度不到规范要求。

五、砼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制度,特别是对水泥要有计划地提前做好复检工作,杜绝未经检验而先使用的现象。

2)作业面由技术人员和专职质检跟班作业,对振捣密实度、砼搅拌质量、砼浇筑工艺进行全过程监督,对不符合施工工艺标准和要求的要行使质量否决权,有权下令停工修复,直至符合工艺标准才能继续施工。

3)因夏季白天气温高。为避免砼干缩过快出现裂缝,应多组织夜间施工,浇筑完成终凝后,应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温度过高导致混凝土开裂。

产生原因: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预防措施: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养护;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

2)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

产生原因: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沉置钢筋笼时冲力过大。

预防措施: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得冲击力;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铁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后应浇水养护。

A、本工程因施工条件的限制,混凝土一律采用汽车泵浇筑混凝土。

C、混凝土泵管不得直接与模板、钢筋接触,应放在支架上采取加固措施。

D、对施工中途新接驳的输送管道应先清除管内杂物,并用水或水泥砂浆润滑管壁。

E、泵送中途停歇时间一般不应大于60min,否则要予以或添加自拌混凝土,以保证泵机连续工作。

F、最初泵出的砂浆应均匀分布到较大的工作面上,不能集中一处浇筑。

G、泵送过程要做好开泵记录、机械运行记录、压力表压力记录、塞管处理记录、泵砼量记录、清洗记录、检修时做检修记录。

六、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 模板安装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拼缝严密,模板最大拼缝宽度应控制在1.5mm以内。

2. 为了提高工效,保证质量,模板重复使用时应编号定位,清理干净模板上砂浆,刷隔离剂,使混凝土达到不掉角,不脱皮,表面光洁。

3.精心处理柱、梁、板交接处的模板拼装,做到稳定、牢固、不漏浆。

4.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允许偏差均应控制在允许值内。

5.模板的安装质量(包括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截面尺寸、标高、接缝等。

6.施工前检查上道工序质量,钢筋位置及放线位置是否正确;及时更换有缺陷的模板,并予以修复,加强工序自检,加强出场管理及现场保养;连结件扣紧不松动。

7.板拆模后要进行清理修正,涂刷脱模剂后才能继续使用。

1)模板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通病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不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A、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斜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B、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通线后将梁侧钉固。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C、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湿润。

第五章 施工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1)本工程的安全管理目标:杜绝死亡和重伤事故,轻伤事故率控制在1.2‰以内,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五无”事故标准(无死亡、无重伤、无火灾、无中毒、无倒塌)。为达到此目标,除严格按照建筑部一标三规范组织施工外,还应严格执行市有关安全管理措施,并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

2)安全管理目标应自下而上层层分解,明确到各部门、各岗位,确保使施工每个员工正确理解并明确目标要求,自觉关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做好本部门、本岗位的工作,以确保工程项目部安全管理目标落实到实处。

坚决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对出现安全责任事故,其处理应按照《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执行。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

按照公司的安全教育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现场组织切合实际的作业程序,正确严格的执行和运用施工及安全规范。对进场的工人进行入场安全教育,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各专业班组认真钻研设计图纸进行技术交底,认真学习和深刻体会施工技术规范和施工安全规范。经过培训交底达到合格的职工才允许上岗操作,为安全工作顺利圆满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建立每周一次的安全教育,由项目部经理或专职安全员主持。同时在每道施工工序进行前,由专职安全员做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各班组长带领施工人员认真贯彻落实。

2.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参加施工的全体工作人员举行定期的安全生产教育,使每个施工人员牢固树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和“安全工作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安全思想,自觉执行手“安全工作规程”。在每一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由安全负责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班组签字后才能施工。

3.对新工人入场和变换工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使之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特殊工种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发上岗并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4.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每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由安全生产负责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安全要求,办理交底手续。安全交底要求书面资料,有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签字,并整理归档与备查。

5.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工地每次安全生产大检查,都应做好记录。项目经理承担日常安全生产工作。

6.加强监督巡查工作,根据施工情况在各楼层均设专职保安或工人负责巡视,杜绝无保护措施施工。

7.坚持班前安全活动,并做好记录,班前班后进行安全自查,发现现场安全隐患及时处理,报告现场管理人员直至项目经理,待安全隐患处理完毕后方可施工。

8.安全资料应有专人负责,并按部颁评分标准,认真加以整理分类。每次检查,均应有文字记录资料。

9.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和安全防护用品的购置:现场购买、配备足够数量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标志、标识牌,从资源上保障生产安全。

10.施工现场人流入口处要设明显的标志,并应有醒目的标语、警句提醒进场人员注意安全,基坑四周应设置防护栏杆,并油红白相间的油漆。

11.加强火源管理,现场使用明火必须严格审批手续,易燃、易爆物品指定专人管理。焊工作业时必须清理周围的易燃物。

12.在施工总平面图设计中人流和货流的安全通道的规划,仓库、物流、机具的布置都要符合消防和安全卫生规定,并落实消防和卫生急救设施,设置不同类型的安全防护棚。各种建筑材料的堆放必须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定点码放整齐。

13.施工全过程中,需合理安排劳动力交叉作业,教育工人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因连续加班作业而使工人疲劳或因此而发生工伤事故,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14.现场施工用电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的有关规定及要求进行布置与架设,并定期对闸刀开关、插座及漏电保护器的灵敏度进行常规的使用安全检查。

15.施工机械设备的设置及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设备防护罩、各种限位器及漏电保护装置等安全防护设施必须齐全、有效,并按照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与有关规定进行维修保养。

16.材料的起吊必须由专职人员统一指挥起吊,起钩时周围人员应撤离到安全地带。各种施工机械在启用前要做好检查工作,正常工作前进行试运转。起重工、机械操作工及修理工要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的检查,并建立定期保养制度,上下班必须做好记录,以保证机械的传动部位及吊钩、索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各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均要做到持证上岗,严禁非机械操作人员开动机械。

17.建筑施工中物料和人员的垂直运输量大,要编制专门的安全使用管理规定。

三、安全用电和电气防火措施

A、保护接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或配电室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

B、保护零线应与工作零线分开单独敷设,不做它用,保护零线PE必须采用绿/黄双色线;

C、保护零线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配电线路中间和末端至少三次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线与保护零线相连接;

D、保护零线的截面不应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同时必须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其中,架空敷设间距不小于12m时,采用绝缘铜芯线,截面不小于10mm2,采用绝缘铝线截面不小于16 mm2,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保护零线为截面不小于2.5 mm2的绝缘多股铜芯线。

E、电气设备的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框架、部件、管道、轨道、金属操作台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护栏、金属门等均应用保护接零。

F、供电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接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得小于4欧姆,保护零线重复接地电阻值不得小于10欧姆。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而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A、施工现场的配电箱(配电室)和开关箱至少配置两级漏电保护器;

B、漏电保护器应选用电流动作型,一般场合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不大于0.1s;潮湿和有腐蚀介质的场所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小于0.1s;

C、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的选用应与动力设备的容量大小、相数等实际情况相结合、相匹配,入三相电动机则应选用参数匹配的三相三线的漏电保护器;照明用电必须与动力用电分开,照明应选用单相二线的漏电保护器。

3)电控箱按三级设置,即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开关箱距离机具不超过3m,开关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

A、在建工程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和最小安全操作距离:电压1kW以下为4m,电压1kW~10kW之间为6m;

B、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电压1kW以下为6m,电压1kW~10kW之间为7m;

A、所有的电线架设都必须使用电杆、绝缘子、横担等,按规范要求架设;

B、开关电器及电器装置必须完好无损;

C、开关电器及电器装置必须装设端正牢固,不得拖地放置;

D、带线导线与导线之间的接头必须绝缘包扎,带电导线必须绝缘良好;

E、带电导线严禁搭、挂、压在脚手架或其他物体上;

F、配电箱与开关箱应做名称、用途、分路标记;配电箱、开关箱应配锁并有专人负责;

G、电箱内部及其周围临近区域不得有杂物、灌木和杂草等;

H、室外用电严禁拉设使用花线,严禁使用铜线或其他金属线代替保险丝使用,严禁工人宿舍内乱拉电线、插座、烧电炉、电饭煲;

I、电气装置应定期检修,检修时必须做到:停电、悬挂停电标志牌,挂接必要的接地;由相应级别的专业电工检修;检修人员应穿绝缘鞋和带绝缘手套,使用电工绝缘工具;有组织和专人统一指挥。

A、在夜间施工或自然采光的场所、料具堆放、道路、仓库、办公室、食堂、宿舍等设置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

B、根据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选择相应的照明器具;

C、行灯电压不超过36v,离地面高度低于2.4m等场所要用安全照明电压36v照明灯具。潮湿及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照明电压不大于24v;

D、根据需要设置警卫和红色信号灯照明和事故照明,其电源应设置在施工现场电源总开关的前侧,并配备电源。

7)对各类用电人员进行安全用电知识教育并做用电基本技能培训。

1)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应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手续,记载明确交底日期。

3)建立安全检测制度。从临时用电工程竣工开始,定期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检测,主要内容是:接地电阻值、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值、漏电保护动作参数等,以监视临时用电工程是否安全可靠,并做好检测记录。

4)建立电气维修制度。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建立维修工作记录,记载维修时间、地点、内容、技术措施、处理结果、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

5)建筑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工程的拆除应有统一的部署和安排GB/T 39217-2020 化工园区综合评价导则,经专人指挥在规定的时间内采用事先制订好的拆除程序、拆除步骤、拆除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完成指定的临时用电拆除任务。

《建筑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定期对现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7)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对临时用电工程各部位的操作、监护、维修分片、分块、分机落实到人,并辅以必要的奖惩。

8)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和各类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经过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禁止无证或随意串岗。

1)合理配置、整定、更换各种保护电器,对电器和设备的过载、短路故障进行可靠的保护。

2)在电气装置和线路周围不堆放易燃、易爆和强腐蚀介质,不使用火源。

3)在电气装置相对集中的场所,如变电所、配电室等配置绝缘灭火器材等,并禁止烟火。

4)加强电气设备相间和相地间绝缘,防止闪烁。

GB/T 38893-2020 工业车辆 安全监控管理系统5)合理设置防雷装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