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35062-2015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规范.pdf

NB/T 35062-2015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规范.pdf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4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NB/T 35062-2015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规范.pdf

1.0.1为提高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 编制本规范。本规范规定了碾压式土石坝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遵 盾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要求,是《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 范》DL/T5397中土石坝施工部分的细化和补充。 1.0.2本规范适用于水电工程1级、2级、3级碾压式土石坝施工 组织设计。对于坝高200m以上或施工条件复杂的碾压式土石坝, 部分关键施工技术应进行专门研究。 1.0.3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应充分研究当地建材勘探和试 验资料等,掌握其工程特点和施工特性;分析水文、气象、地形、 地质等资料,了解建设条件,遵循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充分合 理地利用工程开挖料,以实现工程建设安全、优质、快速、节能 环保和经济为目标,综合研究施工条件、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 管理、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节能降耗、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等 因素,进行相应的施工导流与度汛、坝料选择与开采加工、坝料 运输、坝体施工、土石方平衡规划及施工进度的设计工作。 1.0.4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NB / T 35062 2015

2.0.1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拟建工程的经济技术要求和施工条件DG/T J08-506-2002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对工程进行施工 组织安排并据以编制概预算、招投标文件及指导施工的技术文件。

提供士石坝坝料来源,具有·一定储量和质量,来源于工程的 建筑物开挖料和料场。

.0.3料场borrowandquarryarea

2.0.4料场规划开采量planning mining quantity of borrow

料场开采规划设计时,考虑地质和施工因素、在设计需要量 的基础上考虑一定扩大系数后的可用料开采量

对土料、石料和砂砾料含水率与级配等特性进行调整,以满 足各种坝料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2.0.7坝体填筑分期damfillingstag6

结合导流程序和项体填筑进度安排,对不同时段要求大坝填 筑的部位和需达到的高程进行规划

王石方工程中对开挖量和填方量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协调平 衡的规划工作。

2.0.9存渣场stockpile area

天然土石料经过开采扰动以后在疏松堆放状态下的量测 体积。

NB / T 35062 2015

3.1.1施工导流设计应充分掌握基本资料,全面分析各种

3.1.1施工导流设计应充分掌握基本资料,全面分析各种因素,选择 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并能使工程尽早发挥效益的导流方案。 3.1.2施工导流设计应妥善解决从初期导流到后期导流施工全过 程中的挡水、泄水、蓄水、供水问题。对各期导流特点和相互关 系,应进行系统分析,全面规划,统筹安排。 3.1.3对大型工程和水力条件复杂的中型工程,应根据水工模型 试验成果完善导流设计。

3.1.4对于采用士石围堰的碾压式土石坝,应研究土石围堰与坝 体部分或全部结合,以降低工程投资。同时应考虑利用下游围堰 设置量水堰的可能性。

3.1.4对于采用士石围堰的碾压式土石坝,应研究土石围堰与坝

3.2导流方式及导流标准

原则: 1 适应河流水文特性和地形、地质、水工枢纽布置及施工条件。 2 施工安全、方便、灵活,工期短,投资省,发挥工程效益快。 3 合理利用永久建筑物,减少导流工程量和投资。 4 适应施工期通航、排冰、供水等要求。 5截流、度汛、封堵、蓄水和发电等关键施工环节衔接合理。 .2.2土石坝工程导流宜采用围堰一次拦断河床、隧洞导流方式, 吉合坝址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和水工枢纽布置等特点,应进 行以下导流方式的研究、比较: 1初期导流采用围堰全年挡水,中、后期采用坝体或坝体临

结合坝址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和水工枢纽布置等特点,应进 行以下导流方式的研究、比较: 1初期导流采用围堰全年挡水,中、后期采用坝体或坝体临

NB /T 35062 2015

时度汛断面挡水度汛的导流方式, 2初期导流枯水期采用围堰挡水,中、后期坝体或坝体临时 度汛断面挡水度汛的导流方式。 3初期导流枯水期采用围堰挡水、汛期枯期围堰和未完建的 坝面联合泄流,中、后期采用坝体或坝体临时度汛断面挡水度汛 的导流方式。 3.2.3有向下游供水要求时,应研究导流隧洞闸门下闸起至其他 泄水建筑物满足供水流量期间的供水方案。 3.2.4导流建筑物包括枢纽工程施工期所使用的临时性挡水和泄 水建筑物。导流建筑物的级别应根据其保护对象、失事后果、使 用年限和围堰工程规模划分为3级、4级、5级三个级别,导流建 筑物级别按表3.2.4确定。

表 3.2.4 导流建筑物级别划分

NB / T 35062 2015

NB / T 35062 2015

3.2.5当导流建筑物根据本规范表3.2.4指标分属不同级别时,应 以其中最高级别为准。但列为3级建筑物时,应至少有两项指标 满足要求。 3.2.6导流泄水建筑物的进出口施工围堰,包括预留岩坎,其建 筑物级别可按5级设计。 3.2.7导流建筑物级别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 计规范》DL/T5397中的相关规定适当调整。 3.2.8导流建筑物洪水设计标准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级别在表 3.2.8规定的范围内选择,

导流建筑物洪水设计标准(年:重现期

3.2.9当坝体填筑高度超过围堰顶部高程时,应根据坝前拦 蓄库容,按表3.2.9的规定确定坝体施工期临时度汛洪水设计 标准。

表3.2.9坝体施工期临时度汛洪水设计标准(年:重现期)

3.2.10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后,若永久泄水建筑物尚未具备设计 泄洪能力,应分析坝体施工和运行要求,按表3.2.10的规定确定 坝体度汛洪水设计标准,汛前坝体高程应满足拦洪要求。

NB /T 35062 2015

表3.2.10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后坝体 汛洪水设计标准(年:重现期)

注:在机组具备发电条件前、导流泄水建筑物尚未全部封堵完成时,项体度汛可不考虑 非常运用洪水工况

3.2.11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工程施工期,其进出的临时挡水 标准应根据工程重要性、失事后果等因素,在该时段5年~20 年重现期范围内选定,封堵施工期临近或跨入汛期时应适当提 高标准。

3.3.1士石坝L程主河床施工宣采用士石围堰挡水。围堰

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水电.L程施L组织设计规范》DL/T5397和 其他相关规范的有关规定, 3.3.2采用士石围堰时,应比较.上、下游围堰与坝体结合的布置 方案。 3.3.3采用枯期围堰挡水、汛期坝体临时度汛断面挡水度汛的 导流方式时,应比较采用过水围堰和汛后枯期围堰修复挡水的 方安

3.3.3采用枯期围堰挡水、汛期坝体临时度汛断面挡水度汛 导流方式时,应比较采用过水围堰和汛后枯期围堰修复挡水 方案。

3.3.4不过水围堰顶部高程和堰顶安全超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堰顶高程不应低于设计洪水的静水位与波浪高度及堰顶 安全超高值之和。堰顶安全超高不应低于表3.3.4的规定。 2土石围堰防渗体在设计静水位以上的安全超高值:斜墙式 防渗体为0.6m~~0.8m;心墙式防渗体为0.3m~0.6m。3级士石围 堰的防渗体顶部应预留竣工后的沉降超高。

NB / T 35062 2015

NB / T 35062 2015

表3.3.4不过水围堰的安全超高下限值

3.4.1土石坝工程导流泄水建筑物宜采用导流隧洞。导流泄水建 筑物设计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DL/T5397和其他相关规范的规定。 3.4.2导流隧洞的布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隧洞设计规范》 DL/T5195的有关规定。导流隧洞选线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 上、下游围堰的位置确定,当条件具备时宜与永久隧洞结合布置,

其结合部分的洞轴线、断面型式和衬砌结 两定水入运 行和施工导流要求。对于高项工程宜分层布置多条导流隧洞,以 满足施工期导流及下闻蓄水时水库向下游供水的需要。 3.4.3导流隧洞的横断面型式应根据地质条件、与永久建筑物的 结合要求、施工方便等因素,经综合比较后确定。进出口高程宜 兼顾导流、截流和其他需要,使进出口水流顺畅、水流衔接良好、 不产生气蚀破坏,应注意出口的消能防冲及岸坡的冲刷。 3.4.4导流隧洞的衬砌范围、支护结构、计算方法、灌浆和排水 布置等应符合现行标准《水工隧洞设计规范》DL/T5195和《锚 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的有关规定 3.4.5导流隧洞的进出口边坡支护应结合地质条件经稳定性计算 分析后确定。边坡的级别及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的规定。 3.4.6导流隧洞的永久封堵体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隧 洞设计规范》DL/T5195的有关规定。封堵体的长度应结合地质 条件和挡水水头特点,按承载力极限状态法计算确定。对于水头 超过100m的封堵体还应采用有限元法分析计算。堵头混凝土应 进行温控设计,提出相应的温控标准和措施。

3.4.4导流隧洞的衬砌范围、支护结构、计算方法、灌浆

3.4.6导流隧洞的永久封堵体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洞设计规范》DL/T5195的有关规定。封堵体的长度应结合地 条件和挡水水头特点,按承载力极限状态法计算确定。对于水 超过100m的封堵体还应采用有限元法分析计算。堵头混凝土 进行温控设计,提出相应的温控标准和措施,

3.5.1截流和基坑排水设计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施工 组织设计规范》DL/T5397的有关规定。 3.5.2截流时间应根据河流的水文气象特征、围堰施工时间和施 工总进度安排等因素,经综合分析后选定,宜安排在汛后枯水 时段。

内5年~10年重现期的月或旬平均流量,也可用实测系列分析方 法或预报方法分析确定。若梯级水库的调蓄作用改变了河道的水 文特性,截流设计流量应经专门论证确定。

NB / T 35062 2015

NB / T 35062 2015

物数量和抛投强度后,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根据下列条件选择: 1截流落差不超过4m和流量比较小时,宜选择单战立堵方 式。但龙口水流能量较大,流速较高,则需制备重大抛投物料。 2截流落差大于4m和流量比较大时,宜选择双或宽立 堵方式。 3在特殊条件下,经技术经济论证,可选用平堵截流、定向 爆破、建闸等截流方式。

3.5.5截流堤宜为围堰堰体的组成部分,为减小截流时批

流失对围堰防渗工程施工的影响,战堤轴线宜位于围堰防渗轴线 的下游。截流堤的安全超高可取10m~2.0m。

3.5.6截流备料总量应根据堆存和运输条件、可能流失量、堤 沉陷等因素综合分析,并留有适当的备用量,备用系数可取1.2~ 1.3。上游梯级电站有条件控泄的工程,备用系数可适当降低。

3.5.7基坑排水分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排水。初

由围堰边坡稳定允许基坑降水速度与基坑水深确定,大型基坑可 控制在5d~7d,中型基坑可控制在3d~5d。经常性排水应分别计 算围堰和基础在设计水位下的渗水量、覆盖层中的含水量、排水 时段的降水量和施工弃水量,据此确定最大抽水强度。

3.6施工期蓄水、通航和排冰

3.6.1施工期蓄水、通航和排冰设计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水电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T5397的有关规定。 3.6.2水库的下闸蓄水时间应与导流泄水建筑物的封堵计划、下 游供水要求及首台机组发电计划统一考虑,水库蓄水期应采取措 施满足下游电站、城镇、农业、航运和生态用水需要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T5397的有关规定。

3.6.3对于天然来流量情况下的水库蓄水,导流泄水建筑物下间

的设计流量标准可取时段内5年~10年重现期的月或旬平均流 量,或按上游的实测流量确定:对于上游有水库控制的工程,下

NB /T35062 2015

闸设计流量标准,可取上游水库控泄流量与区间5年~10年重现 期的月或旬平均流量之和。 3.6.4水库蓄水期的来水保证率可按75%~85%计算。确定蓄水 日期时,除应按蓄水标准分月计算水库蓄水位外,还应按规定的 度汛标准计算汛期水位,复核汛前坝顶高程。 3.6.5利用未完建的建筑物挡水发电时,度汛标准应按本规范表 3.2.10的规定确定。 3.6.6对于高坝宜结合导流泄水建筑物下闸封堵、水库分期蓄水 研究其分层布置方案,并制定分层封堵、分期蓄水的措施。 3.6.7初期蓄水上升速度应考虑坝体稳定和库岸稳定的要求,蓄 水速度不宜太快

NB /T35062 2015

4.1.1土石坝坝料的料源包括建筑物开挖料、土料场、天然砂砾 料场及石料场的开采料。 4.1.2应以主体工程和大型临建工程建筑物的设计工程量为基 础,根据建筑物的地质勘探、试验资料及料物设计质量标准,分 析各种工程开挖料的可用量,经料物平衡规划提出料场规划开采 量,并进行料场开采规划。

4.2.1料源选择应遵循下列规定:

1储量、质量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开采运输条件较好,剥采 比小,弃料少。 2避开自然、文物、重要水源等保护区,不占或少占耕地, 尽量避开民俗用地。 3优先充分合理利用建筑物开挖料。 4料源点较多或各种条件较复杂时,采用系统分析法,优选 料源。 5不影响建筑物布置及安全,避免与工程施工相互干扰。 6料场选用顺序宜先近后远、先水上后水下、先库区内后库 区外,力求高料高用、低料低用,避免或减少料物上下游反向 使用。 L为保证

4.2.2为保证坝体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应正确选择料

分合理地利用工程开挖料。

NB / T 35062 2015

4.2.3料源选择应在分析勘探、试验资料的基础上,考虑上下游、 左右岸的供料需求、道路布置条件等因素综合比较选定料源。 4.2.4坝料料场应进行勘探试验,质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中表 A.0.1~表A.0.6的规定。大型工程的天然建筑材料还宜进行必要 的专项试验。

4.2.5采用建筑物开挖料料源,其地质勘察内容和深度应同时

合现行标准《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和《水电水 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DL/T5388的规定;可采储量的 计算应考虑施工时段、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艺等各种因素对料物开 采及使用的影响。

4.2.6各种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储量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水

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DL/T5388的要求,可行性研 究阶段的可采储量应不小于设计需要量的1.5倍。

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DL/T5388的要求,可

究阶段的可采储量应不小于设计需要量的1.5倍。 4.2.7堆石料料源应优先充分、合理地利用建筑物开挖料。可利 用建筑物开挖料的数量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就近选择料场开采。 反滤料或垫层料料源宜优先采用天然砂砾料,如工程区附近缺乏 天然砂砾料,可采用人工砂石料。 4.2.8过渡料可利用工程洞室开挖料,或采用石料场控制爆破的 细石料,以及经筛分加工的天然砂砾石料。 4.2.9砂砾料场的质量和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应具有良好的级

4.2.7堆石料料源应优先充分、合理地利用建筑物开挖料

用建筑物开挖料的数量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就近选择料场升采 反滤料或垫层料料源宜优先采用天然砂砾料,如工程区附近缺 天然砂砾料,可采用人工砂石料。

4.2.8过渡料可利用工程洞室开挖料,或采用石料场控制爆破的

NB /T 35062 2015

料场开采规划应遵循下列规定

1合理规划使用料场,采取措施提高料场开采利用率。 2满足施工强度要求,合理配置采、挖、运设备,机械化集 中开采。 3位于坝项址上游的料场,应考虑施工期围堰或项体挡水对料 场开采和运输的影响。 4受洪水或冰冻影响的料场应有备料、防洪等措施。 5符合施1安全、环境保扩和水1:保持要求。 4.3.2料场的规划开采量应考虑地质利施工因素,按设计需要量 的1.25倍~1.5倍选取。 4.3.3各种坝料应有足够的储备,满足调节开采和上坝强度的 需要。 4.3.4料场的开采方案,应根据地形条件、料物特性、运输量、 运输强度、运输距离和运输设备配置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 确定。 4.3.5利用建筑物开挖料时,其开挖方法应满足建筑物开挖和利 用料开采的要求,其开挖轮廓应满足建筑物设计要求,料物粒径 满足坝料填筑级配要求。 4.3.6石料场开采范围宜根据料场的供料要求,料场储量、覆盖、 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开采运输等条件确定。采区范围内有效 料物储量应满足开采规划量的需要。 4.3.7石料场开采应根据供料强度要求确定开采工作面和出料作 业线。为连续供料,宜设两个以上开采工作面和出料作业线。石 料场开采强度应与上坝强度相匹配,尽量避免料场开采料转存。 4.3.8石料场开采宜按照坝料设计要求,根据料场岩性和风化程

4.3.4料场的开采方案,应根据地形条件、料物特性、运输量、 运输强度、运输距离和运输设备配置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 确定。

4.3.5利用建巩物开挖科时,其升挖方法应满足建筑物升挖和利 用料开采的要求,其开挖轮廓应满足建筑物设计要求,料物粒径 满足坝料填筑级配要求。

用料开采的要求,其开挖轮廓应满足建筑物设计要求,料物料

4.3.6石料场开采范围宜根据料场的供料要求,料场储量、覆盖、 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开采运输等条件确定。采区范围内有效 料物储量应满足开采规划量的需要。 4.3.7石料场开采应根据供料强度要求确定开采工作面和出料作 业线。为连续供料,宜设两个以上开采工作面和出料作业线。石 料场开采强度应与上坝强度相匹配,尽量避免料场开采料转存。

4.3.6石料场开采范围宜根据料场的供料要求,料场储量、覆盖、 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开采运输等条件确定。采区范围内有效 料物储量应满足开采规划量的需要

4.3.7石料场开采应根据供料强度要求确定开采工作面和出料作

4.3.7石料场开采应根据供料强度要求确定开采工作面和出米 业线。为连续供料,宜设两个以上开采工作面和出料作业线 料场开采强度应与上坝强度 尽量避免料场开采料转石

4.3.8石料场开采宜按照均

度,结合坝料粒径和级配的不同要求进行分区开采,各分区开采 工作面的开挖爆破设计应满足坝体不同坝料的要求。

NB / T 35062 2015

NBT3SUOZ 4.3.9石料场宜采用微差挤压梯段爆破法开采,钻孔孔距、排距 孔深等参数应根据爆破试验确定。爆破梯段高度宜在7m~15n 之间。 4.3.10石右料场开采掌子面应尽量避免朝向主河道,以防河道淤积 堵塞。若确实难以避免,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开采下江渣量。 4.3.11天然砂砾料场的并采规划应根据砂砾料规划开采量、设计 级配要求、天然级配分布状况、有用层的储量、砂砾料场的河道 水文特性及开采条件等因素确定。 4.3.12大然砂砾坝的料场升采宜根据各种坝料的要求统一进行 开采规划,提高料场开采利用率。开采强度应根据施工时段和上 坝强度、开采获得率、折方系数、I艺损耗和储存条件确定。 4.3.13天然砂砾料场汛期或封冻期停采时,应按停采期砂石需用 量的1.2倍备料。备料场应不受洪水影响,容量能满足停采期施 工要求。 4.3.14天然砂砾料陆上开采可选用止铲、长臂反铲、拉铲等设备: 水下开采可采用采砂船。采砂船采集砂砾料需考虑设备进、退场 方案,应合理选择开采水位、开采顺序和作业路线,创造静水和

4.3.9石料场宜采用微差挤压梯段爆破法开采,钻孔孔距、排距、 孔深等参数应根据爆破试验确定。爆破梯段高度宜在7m~15m 之间。

之间。 4.3.10石料场开采掌子面应尽量避免朝向主河道,以防河道淤积 堵塞。若确实难以避免,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开采下江渣量。 4.3.11天然砂砾料场的开采规划应根据砂砾料规划开采量、设计 级配要求、天然级配分布状况、有用层的储量、砂砾料场的河道 水文特性及开采条件等因素确定

开采规划,提高料场开采利用率。开采强度应根据施工时段和上 项强度、开采获得率、折方系数、I艺损耗和储存条件确定。 4.3.13天然砂砾料场汛期或封冻期停采时,应按停采期砂石需用 量的1.2倍备料。备料场应不受洪水影响,容量能满足停采期施 工要求。

4.3.14天然砂砾料陆上开采可选用正铲、长臂反铲、拉铲等设备:

水下开采可采用采砂船。采砂船采集砂砾料需考虑设备进、退场 方案,应合理选择开采水位、开采顺序和作业路线,创造静水和 低流速开采条件,减少细砂与砾负的流失量。如开采过程中细砂 流失而导致砂料细度模数增大,应采取措施回收细砂料。 4.3.15水下开采的砂砾料,不宜直接上坝填筑。应设置转存料场 堆存,控制含水率,满足大坝填筑要求。寒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 的部位开采砂砾料,应有足够的堆存储备,满足冬季坝体填筑 需要。

4.3.16有航运要求的河段应考虑砂砾料开采对通航的影响

采取保证通航的相应措施。

4.3.17土料场开采范围和深度应根据土料需要量、土料场

层特性和天然含水量在平面及立面上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确定。采 区范围内有效储量应满足开采量的需要,并应设置备用料场。

层特性和天然含水量在平面及立面上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确定。采

4.3.18土料开采前应做好防洪、排水、道路、王料堆存和

NB / T 35062 2015

4.3.19 天然含水量变化规律和土料场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土料开采方 式,做好分区开采规划方案。 4.3.20在低温季节开采土料场时,应考虑优先在向阳、背风处取 土,同时必须对表面风干冻土进行剔除处理,保证装料时的土料 为正温且无固态水,

4.3.21取用耕地下部的土料时,应做好表面耕植土的存放、

4.3.21取用耕地下部的土料时,应做好表面耕植土的存放、还耕 规划。

响永久建筑物运行和人身安全的料场,应采取保证边坡稳定的安 全措施。料场开挖边坡的级别与抗滑稳定分析的最小安全系数标 准,按现行行业标准《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 DL 5180 执行。

4.3.23料场开采前应做好截排水工作,开采结束后,应根据环境

4.3.23料场开采前应做好截排水工作,开采结束后,应根据环境 保护及水土保持要求,做好危岩处理、边坡稳定、场地平整、防 止水土流失等工作。弃渣宜用作平整场地或运至指定弃渣场,严 禁随意堆放。

4.4.1坝料加工一般为黏性土含水率和级配的调整,以及垫层料 和反滤料的筛选及加工处理等,黏性土级配调整包括人工掺合土 的制备(掺砾)、砾质土的筛选(剔砾)等。土料加工通常方法见 本规范附录B。

内。当土料天然含水率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在坝外处理合格后 方可上坝,调整方法按施工工艺试验成果确定。有特殊用途和性 质特殊的黏性土的填筑含水率应通过试验确定。

NB / T 35062 2015

碾压后仍不破碎的,少量的可在料场剔出,数量较多时应通过筛 选剔出。若细粒或粗粒不足,可采用人工掺料的方法进行调整。 4.4.4掺合土料宜采用按掺合比例水平互层铺料、立采掺拌混合 的工艺加工,也可通过带式输送机掺合等其他方法制备。掺合施 工方法宜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掺合土料时各种料物的掺合比例、 施工方法的选定应通过现场试验验证。应根据坝体各期填筑需用 量进行掺合加工场地的规划,掺合土料应有一定的备用数量。

选剔出。若细粒或粗粒不足,可采用人工掺料的方法进行调整, 4.4.4掺合土料宜采用按掺合比例水平互层铺料、立采掺拌混合 的工艺加工,也可通过带式输送机掺合等其他方法制备。掺合施 工方法宜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掺合土料时各种料物的掺合比例、 施工方法的选定应通过现场试验验证。应根据坝体各期填筑需用 量进行掺合加工场地的规划,掺合土料应有一定的备用数量。 4.4.5砾质土料中粗粒含量较多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通过筛 选加工处理。采用筛选剔砾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应剔除多大粒径以 上的砾石。 4.4.6土料加工系统应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和流程进行布置,宜 靠近料场、填筑区或在两者之间布置,保证料物流向合理、顺畅 4.4.7反滤料和垫层料应优先选用满足质量要求的天然砂砾料。

4.4.5砾质土料中粗粒含量较多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通过 选加工处理。采用筛选剔砾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应剔除多大粒径 上的砾石。

4.4.6土料加工系统应根据不同的加工工 艺和流程进行布置,宜 靠近料场、填筑区或在两者之间布置,保证料物流向合理、顺畅 4.4.7反滤料和垫层料应优先选用满足质量要求的天然砂砾料。 对天然砂砾料进行筛洗及加工,以满足坝料的需要。当工程附近 缺乏天然砂砾料,或天然砂砾料开采不经济时,可考虑由工程或 料场开挖的石料加工制备。

NB/T350622015

5.1.1场内交通应根据分析计算的运输量和运输强度,结合地形、

条件和施工总布置进行统筹规划。 场内交通规划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1工程规模、.工程特点、枢纽布置及施工方法。 2地形、地质及水文等自然条件。 3对外交通运输方式及与场内交通的衔接 4当地建筑材料料场位置及开采、加工方案。 5 施工总布置规划。 6 运输量、运输强度、运输设备及运输距离。 7存、弃渣调运要求。 8 施工期过坝交通、永久交通、对外交通等设施的利用

5.1.3场内道路布置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与施工总布

划。在满足施工运输要求的前提下,根据道路里程、工程量、造 价、运行维护费用及主要物流方向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布置方式。 当两岸地形陡峻,边坡开挖困难和稳定问题突出时,可考虑隧道 布置方案。

GB/T 17737.205-2018 同轴通信电缆 第1-205部分:环境试验方法 耐溶剂及污染液试验5.1.4场内主要公路根据使用任务

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共三个等级。一级公路为年运量 大于1200万t的公路;二级公路为年运量为250万t~1200万t 的公路;三级公路为年运量小于250万t的公路。 场内公路可根据年运量、行车密度、车型等情况分段采用不 同的道路宽或不同的公路等级。场内主要公路和非主要公路的技

术标准见本规范附录C。 上坝道路布置设计时,应根据各段道路的使用情况分段提出 各段的道路设计标准。

1隧道建筑限界应满足场内各种施工车辆及施工机械的运 输要求,有重大件运输通过的必须满足重大件运输对建筑限界的 要求。 2永久公路隧道纵坡应在0.3%~5%范围内选择;临时公路 隧道纵坡宜不超过9%,相应限制坡长150m,局部最大坡度应不 大于15%,相应限制坡长100m。 3隧道横断面设计除应符合隧道建筑限界的规定外,还应考 虑洞内排水、通风、照明、消防等附属设施所需要的空间。 5.1.6采用汽车运输方式作为.上坝运输方式时,上项线路布置应 遵循下列原则: 1根据坝址区地形及地质条件、坝料来源及分布、不同性质 项料的填筑部位及高程、坝体防洪度汛及蓄水规划、料源开挖道 路等因素统筹规划上坝运输线路的层次和线路布置。 2上项道路的场内施工道路应统筹协调安排,使各期上坝道 路能衔接使用。上坝道路相邻两层公路高差宜大于50m,左右岸 公路高程宜错开布置。 3充分利用地形,尽可能使重车下坡或减少重车上坡。宜充 分利用坝面、项体及上、下游堆石体的斜坡道作为上项道路,减 少岸坡公路的修建。坝内临时道路最大纵坡宜控制在12%左右。 4运输道路应尽量采用环形线路,减少平面交义,交义路口、 急弯、陡坡处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及标识。 5地形陡峻、边坡开挖及支护工程量大和边坡稳定问题突出 时,宜考虑双车道隧道或单车道明线与单车道隧道联合的布置 方案。 6主要上坝线路宜与地方交通线路分开布置,以减少施工王

NB /T35062= 2015

扰。运输线路不宜经过居民点 7场内施工道路布置宜自成体系,并尽量与永久道路相 结合。 5.1.7采用带式输送机作为上坝运输方式时,带式输送机的布置 遵循下列原则: 1粒径不超过350mm的坝体填筑料可采用带式输送机 运输。 2带式输送机布置线路应尽可能顺直,经技术经济比较,可 采用隧道、栈桥等布置型式,以缩短运输线路。运输线路还应尽 量减少与其他建筑物或其他施工作业面的干扰。 3带式输送机输送带宽度及带速应满足物料运输强度和块 度的要求SY/T 5369-2012 石油钻具的管理与使用 方钻杆、钻杆、钻铤,并在设计上留有一定的裕度,以保证上坝运输高峰强 度的需要。 4带式输送机立面布置的上、下倾角应根据带式输送机型 式、运输料物的种类和特性综合确定。 5装料设施与布料方式应配套,保证料物运输效率和质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