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预制T梁技术交底书全集

铁路预制T梁技术交底书全集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35.68K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铁路预制T梁技术交底书全集

6.全部模型安装完后,以端头模型中心线为基准,检查安装桥梁模型全长和调整桥面内外侧宽度。然后逐一紧固全部的连接螺栓、铁锲块及防扒扣件,调整好侧模的垂直状态(统称“抄平”)在允许范围内。

7.模型安装完毕后,班组必须认真进行全面检查,确认达到标准后,由班组质量检查员认真填写模型安装质量检查记录,并由安质部专职检查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8.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大于33.5MPa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大于15℃等条件都同时具备时,才允许拆模。

9.拆卸模型的顺序,先拨出挡碴墙伸缩缝模型框剪结构商业广场办公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10页).doc,拆除以拨出后伸缩缝成型良好,不塌陷,且能顺利拨出为准。然后按先桥面挡碴墙模型、端边墙模型及桥梁端模,后侧模的顺序进行。

拆卸模型的顺序为:先拆卸外侧模及端模的所有紧固件、斜支撑、敲移模型侧面支撑,拆除上部拉杆,然后拆卸端边墙模和挡碴墙模随后拆除端模。

拆模时,模型吊具挂稳后方可开始拆模,防止顶松外侧模时,模型突然倾倒,然后用两台专用千斤顶杆,同时分别顶在内外侧模的竖带上,两台顶杆同步施力,即可将外侧模逐扇顶松。外侧模全部顶松后,拆卸内侧模所有联结件,然后两顶杆一端顶在挡碴墙上,另一端顶在内侧模竖带上,两顶杆同步施力逐扇顶开内侧模。最后,按先外侧模后内侧模的顺序,将侧模逐扇吊离梁体。起吊时,要平稳,由专人扶好模板,防止撞破梁体。拆下的模型缓慢平放,以免损伤钢模,同时注意施工安全。

10.脱模移梁后应及时铲净底模表面和橡胶条上残存的灰渣,检查修整缺陷,均匀涂刷隔离剂,对钢模支承的园宝铁转动处即时涂润滑油。

11.当桥梁移出制梁台座后,应及时除净底模表面和橡胶条上残存的灰渣,检查修整缺陷,均匀涂刷脱模剂。

12.首次投入使用的底模要对其进行沉降观测,正常使用过程中,每季度检查一次底模的各项质量指标(反拱、压缩量、全长、跨度限位装置及支座段平面等)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整修、检查。检查侧模面板、骨架等是否变形,焊缝是否有开裂,连接处胶条是否老化损坏等,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要及时维修、重新校正到允许范围内,方可再次投入使用。

混凝土配制工序技术交底书

1.拌合设备是否运转正常,计量器具是否经检验合格。

2.试验室按当天开具的配合比料单(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比。

3.水泥、减水剂、砂、石、粉煤灰、水等主要原材料是否经检验合格,符合使用要求,数量是否能满足生产要求。

3.在配制拌合物时,水泥、水、减水剂及粉煤灰的称量偏差不大于±1%,粗、细骨料的称量偏差不大于±2%(均以质量计),混凝土的总碱含量不得超过3kg/m3,如发现不符时,须由试验人员查明原因后予以调整。在拌合过程中,要对拌合机的计量准确度进行抽查,每一工作班不少于3次。

4.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按试验室当天出据的施工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使用。混凝土拌制时,依下列顺序投料:砂、水泥、粉煤灰、减水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待砂浆搅拌均匀后加入碎石。混凝土的净搅拌时间不小于120秒,也不能大于180秒,

5.搅拌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灌入梁体,搅拌好的混凝土出机前,不得投入新料,出机后不得任意加水。

7.拌制混凝土的进度须与灌注进度紧密配合,避免滞灰而影响灌注质量。拌制好的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满足要求的初凝时间,以满足混凝土灌注的要求。

8.混凝土的搅拌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搅拌机和混凝土料斗,并检修有关设备,以便下次再用,并及时打印混凝土拌合记录,签字齐全,并及时上交。

混凝土灌注工序技术交底书

1.检查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料斗是否具备桥梁生产条件。

2.模型安装及钢筋均经检查合格符合要求。

3.检查配电柜是否运转正常,检查模型上振动器是否完好。振动棒是否正常。

4.准备好混凝土灌注所需要的抹子、平板震动器、铲子等工具。

5.在灌注前,须将模板上的杂物清除干净,不允许有积水,并且模型接缝未密实处,要嵌塞密贴。

2.混凝土灌注采用连续灌注,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灌注,以附着式振动为主,插入式振动为辅的工艺以保证混凝土振动密实。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0㎝。

4.灌注振动体系采用侧模振动为主,辅以捣固棒插入振动。侧振与捣固棒密切配合。

5.混凝土振动时间,必须保证混凝土获得足够的密实度(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浮浆为度),注意总结经验,掌握最佳的振动时间,达到梁体混凝土表面光滑,没有大气泡冒出。

6.操作插入式振动器,快插慢拔,振动棒移动距离不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为5~10cm,每点振动时间约20~30秒,确保混凝土密实。

7.挡碴墙、端边墙及桥面表层灌注的混凝土不能为方便抹面而太稀,否则易造成施工困难和难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桥面混凝土要确保密实、平整、排水畅通,对桥面混凝土、挡碴墙混凝土必须执行二次收浆抹平。挡碴墙用新鲜的混凝土灌注,不得使用桥面或收集起来的振动过的混凝土或砂浆灌注。

8.混凝土自加水搅拌时起,滞留时间不得超过1h,浇筑间断时限不超过2h,当气温达30℃左右时,不应大于1.5h,一片梁的灌注时间不超过3.5h。试验员可根据平时测定,对不同温度的初凝时间来加以判定调整。

9.同一孔梁的灌注时间差不超过5天。

1.检查养护水管是否通畅。

2.自然养护时,混凝土梁面采用土工布予以覆盖。梁体洒水次数能使混凝土表面保持充分潮湿,保湿养护不应少于14d。

3.梁体混凝土自然养护采用洒水自然养护,洒水次数以能使混凝土表面保持充分潮湿为度,保湿养护不应少于14d。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洒水养护的次数随天气变化而定,当环境相对湿度<60%,1小时洒水一次;相对湿度60%~90%,2小说洒水一次,相对湿度≥90%,不对梁体混凝土洒水养护。

4.当温度低于5℃或高温露天暴晒时,梁体表面喷涂养护剂,低温时、相对湿度大于90%时,不对梁体混凝土洒水养护,高温时应防晒。

5.每片梁必须由养护人员做好养护记录。

1.检查张拉千斤顶和张拉油表是否在检验校定期内,检查张拉油表是否与张拉千斤顶配套使用。

2.检查梁体混凝土表面质量有严重缺陷者不得进行预施应力施工。

3.锚具、夹片等是否经检查符合使用要求。

4.检查梁体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混凝土龄期是否已达设计要求。

5.张拉安全屏障与张拉平台是否保持完好状态。

6.检查钢绞线的下料长度及数量是否满足千斤顶张拉长度要求,检查锚具夹片的尺寸和硬度是否满足张拉规定的要求。

7.伸长值及油压表读数的技术交底是否按要求下发。

2.纵向张拉张拉锚具,采用群锚锚具。横向锚具低回缩锚具,锚垫板采用配套锚垫板。

3.纵向张拉千斤顶穿心式千斤顶,使用前应进行校正,在正常情况下,千斤顶的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千斤顶校正后有效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且横向张拉不超过500次张拉作业、纵向张拉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

4.桥梁张拉分为两阶段进行:早期张拉、终张拉。早期张拉是在台位进行,其梁体强度大于33.5Mpa;终张拉梁体混凝土强度不小于58.5Mpa、混凝土弹性模量不小于36Gpa时,且混凝土龄期不少于14d时(即张拉前“三控”),方可进行张拉。

5.张拉时要有试验室开具的强度通知单方可进行。张拉力及油表读数按技术交底书要求进行。张拉束数按下列要求进行:

通桥(2005)2101桥梁:

32m:初张拉束数:N2、N2、N5、N6、N7

32m:终张拉束数:N3、N6、N1、N1、N4、N5、N7、N2、N2

24m:初张拉束数:N2、N2、N4、N5

24m:终张拉束数:N3、N1、N1、N4、N5、N2、N2

通桥(2005)2201桥梁:

32m:初张拉束数:N2、N2、N5、N7

32m:终张拉束数:N3、N6、N1、N1、N4、N5、N7、N2、N2

24m:初张拉束数:N2、N2、N5

24m:终张拉束数:N3、N1、N1、N4、N5、N2、N2

6.张拉前必须有施工技术部开具的张拉技术通知单和张拉技术交底书以及试验室开具的终张拉强度通知单。钢绞线张拉程序为:

0→初始应力(20%δk)【测千斤顶油缸伸出量,工具夹片外露量】→初张拉控制应力【测千斤顶油缸伸出量,工具夹片外露量】→回油锚固。

终张拉:预加应力时要做到两端基本同步,测量伸长值必须两端同时进行并做好记录,签字齐全。

a、对未进行早期张拉过的钢绞线进行终张拉:

0→初始应力(20%δk)【测量千斤顶油缸伸长量、工具夹片外露量】→终张拉控制应力δk(保荷2min、保持压力)【测千斤顶油缸伸出量,工具夹片外露量】→回油锚固【作伸长值标记】→【24h测回缩量】。

b、对已进行早期张拉过的钢绞线进行终张拉:

0→初张拉控制应力【测千斤顶油缸伸出量,工具夹片外露量】→δk(持荷2min、保持压力)【测千斤顶油缸伸出量,工具夹片外露量】→回油锚固【作伸长值标记】→【24h测回缩量】。

7.预应力张拉时,锚具中心要与孔道中心对准,调整千斤顶位置,使千斤顶与孔道、锚具位于同一轴线上,即千斤顶、锚具、孔道“同心”,并应两端基本同步张拉,保持千斤顶加压速度相近,使两端同时达到同一荷载值。

8.两端千斤顶送油至初始应力后,停止进油,测量大缸伸长值(l0)及工作夹片的外露长度(Δ0)。两端同步张拉到控制应力,(其伸长值为两端张拉伸长值之和)稳定进油量持荷2min,并量取大缸伸长值(lh)及工作夹片的外露长度(ΔH)。钢绞线实际伸长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lh,ΔH——分别为张拉到控制应力时油缸和工具锚夹片的外露长度(mm);

l0,Δ0——分别为初始张拉应力时油缸和工具锚夹片在的外露长度(mm)。

9.两端千斤顶同时均匀送油张拉到控制应力后,分别测量两端的钢绞线伸长值,两端钢绞线不同步率不得超过10%,实测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的差值不应超过±6%。每端钢绞线回缩量应控制在6mm。

10.在张拉过程中以油表读数为主,以钢绞线的伸长值作校核,在控制应力作用下持荷2min的张拉中的“三控法”,在持荷时如发现油压下降,立即补至规定油压,并认真检查有无滑丝现象;如钢绞线伸长值偏差超过规定范围,查明原因后由施工技术部给出处理方案方可施工。

整个张拉工序完成,在工作夹片处的钢绞线束做上记号,以供张拉后对钢绞线锚固的质量情况的观察,待24小时检查无滑丝现象即可割丝。

11.同一孔的两片梁的张拉日期相差不超过5天。

12.预应力张拉工序属关键工序,也属重要隐蔽工程,除施工人员自检、互检外,质检员和监理应对施工进行监督性的旁站检查。

13.张拉完毕后24小时复查,确认钢绞线无回缩、滑丝、断丝时,可对其余多余钢绞线进行切割,割丝处距离夹片外3~4cm。切割钢绞线时,用砂轮机切割,严禁用电弧切割钢绞线。

14.张拉工艺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4.1工作锚环的定位。将工作锚环套在钢绞线上,将工作锚环放入锚垫板的凹槽内,装入工作夹片,并使工作夹片的尾部大致相平(位于同一平面内),工作夹片处的间隙大致相等,此时不能用过大的力敲打夹片,以免夹片破裂,从而造成滑丝。

14.2千斤顶定位:张拉正常的关键之一,在于“三轴”同心:即锚环的中心、预留孔道的中心与千斤顶的中心保持同心,这样才能较少钢绞线的滑丝和断丝。

14.3整个张拉工序完成,将在夹片处的钢绞线束做上记号,以供张拉后对钢绞线锚固的质量情况的观察,待24小时检查无滑丝现象即可割丝。

14.4每校项一次或更换一批钢绞线时,均要由施工技术部下发技术交底。

14.5同一孔的两片梁的张拉日期相差不得超过5天。

管道压浆工序技术交底书

1.检查桥梁压浆孔道是否畅通,管道内杂物未冲洗干净,管道不流畅,出现混凝土碴影响压浆的情况不允许压浆;锚垫板压浆孔是否被混凝土堵塞。

2.检查压浆机是否能正常运转,并试运转情况良好,方可使用。

3.检查压浆配合比是否满足压浆要求。

【河北图集】12J11:卫生、洗涤设施4.检查压浆气温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2.终张拉完毕,应在48h内及时进行管道压浆,压浆前需经检查无滑丝,失锚及其它异常情况,确认合格后才允许进行压浆。

3.管道压浆前,由试验室事先对采用的压浆料进行试配,在配置浆体拌和物时,水泥、管道压浆剂、水等各种材料的称量应准确到±1%(均以质量计)。水胶比不大于0.33,经试验室验证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计量器具均应经法定计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4.压浆前,堵塞钢绞线间的缝隙,堵缝材料系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加粒径小于0.3mm的细砂,按1:1.5的配合比适当加水拌匀,宜稠不宜稀。堵缝要耐心细致,主要是手工操作。

(1)搅拌前应先清洗施工设备,清洗后的设备内不应有残渣、积水,并检查搅拌机的过滤网。

(2)浆体搅拌操作顺序为:首先在搅拌机内先加入实际拌和水用量的80%~90%,开动搅拌机,均匀加入全部压浆剂,边加入边搅拌,然后均匀加入全部水泥。全部粉料加入后再搅拌2min;然后加入剩余的10%~20%的拌和水16米空心板梁汽车吊吊装施工方案,继续搅拌2min。

(3)搅拌均匀后,现场进行出机流动度试验,每10盘进行一次检测;浆体在储料罐中应继续搅拌,以保证浆体的流动性,不应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流动度不够额外加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