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横断面超高计算公式的探讨

线路横断面超高计算公式的探讨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83.81K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2463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线路横断面超高计算公式的探讨

线路横断面超高的计算是铁路或公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用于保证车辆在曲线路段行驶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超高是指为了抵消离心力影响,在曲线路段将外侧轨道或路面抬高,使内外侧形成一定高度差的设计措施。合理的超高值能够有效减少车辆倾覆风险、降低轮胎磨损,并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

超高计算公式通常基于离心力与重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推导而来。其核心原理是通过调整超高值,使得车辆在弯道行驶时受到的横向力尽可能小。常见的超高计算公式为:h=v²/R·g,其中h表示超高值(单位:mm),v为车辆设计速度(单位:m/s),R为曲线半径(单位:m),g为重力加速度(约9.8m/s²)。这一公式反映了超高值与速度平方成正比,与曲线半径成反比的关系。

实际工程中,还需考虑车辆类型、道路等级、气候条件等因素对超高设计的影响。例如,对于高速铁路,由于列车运行速度较高,需设置更大的超高值;而对于普通公路,则需要兼顾行人和低速车辆的需求,避免过大的超高带来不便。此外,最大超高值也受到规范限制,以确保极端情况下车辆仍能平稳行驶。

总之,线路横断面超高的计算是一个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的过程jt/t 1385.4-2021 水路运输电子证照 第4部分:船舶营业运输证,既需要满足力学要求,又要兼顾经济性和实用性。科学合理的超高设计是保障交通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所在。

根据上式计算的的超高过渡段长度应取成5m的整倍数,并不小于10m的长度。

式中有关参数的具体取值如下。

确定过渡段长度时,应考虑经下几点。

1、一般情况下,取=(缓和曲线长度),即超高过渡段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进行。

(1)在缓和曲线部分范围内超高:

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按两种超高渐变率分段进行,第一段从双向路拱坡度过渡到单向超高横坡时的长度为(即第I~II断面的长度),第二段的长度为(即第II~III断面)。分别按下式计算:

(4)不设缓和曲线时,应先计算出,然后按下面的情况确定过渡段的位置:

1)直线与圆曲线相连时,宜按下图a确定

2)复曲线,宜按图b确定

因新建工程多用绕内边线旋转的超高方式,所以,在这我们只讨论边线旋转方式.

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即超高起点),待外侧车道旋转至与内车道相同的路拱横坡度后(即超高临界面),整个断面再绕曲线内侧未加宽的路面边缘旋转,直至最大超高横坡度(全超高)。在整个过程中共有三个特征横断面,如下图

图中为超高起点至超高临界面的距离

为了计算方便和理解,在计算超高值时,将道路分为左右两幅来分别虑,并以路中线为超高值计算基准线,即横断面上任意点的超高值,均指相对于路中线(或中央分格带边缘)的抬高值或降低值。

每个横断面的路面横坡度有正负之分。路面外边缘比路中线高广州某综合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值为正;反之亦然。

2、任意断面行车道横坡值及超高值计算

由于超高过渡采用的是线性变化过渡的,对于每一幅而言,其任意两个特征横断面之间的任意断面的横坡也是线性变化的,因此,每一幅的任意两个特征横断面之间的某一断面的行车道横坡由下式计算:

当时,表明该侧横断面行车道比路中高;时,表明该侧横断面的行车道比路中线低;当时,表明该侧的行车道为水平面。

3、行车道上任意点超高值计算

路中线(中央分隔带边缘)的超高值计算公式

计算出任意横断面路中线处的超高值后5#、6#、7#楼及地库模板专项施工方案,以路中线为基准,根据该断面处左右侧的横坡度与中线到边线的宽度来计算任意点的超高值。计算公式如下:

潘兵宏 张驰编著《现代公路设计与实例丛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