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防雷装置安装工艺标准防雷装置安装工艺标准是确保建筑物和设备免受雷击损害的重要技术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设计、选材、施工及验收等方面,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安装工艺,提高防雷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首先,在设计阶段,需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和所在区域的雷暴日数等因素,确定合适的防雷等级和方案。通常采用接闪器(如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完整的防雷系统。接闪器应布置在建筑物最高点,确保能有效拦截雷电;引下线则要求分布均匀且数量足够,以分散电流,减少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操作。焊接部位必须牢固可靠,并做好防腐处理;所有连接点需确保电气连续性,避免虚接或断路现象。此外,还需注意与建筑物其他系统的协调,如与弱电设备的隔离保护措施。
最后,在验收阶段,应对整个防雷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包括接地电阻测量、连接点检查以及模拟雷击试验等,确保各项指标符合标准。通过严格执行安装工艺标准,可以显著提升建筑物的防雷性能,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人工接地体(极)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a)接地体的加工: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材科规格进行加工 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和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如采用钢管打 入地下应根据土质加工成一定的形状,遇松软土壤时,可切成斜面形。 为了避免打入时受力不均使管子歪斜,也可加工成扁*形;遇土土质 很硬时,可将**加工成锥形。如选用角钢时,应采用不小于 10mmX40mmX4mm的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角钢的一*应加工 ? 成*头形状。 O (b)挖沟:根据设计图要求,对接地体(网)的线路进行测量弹线: O 在此线路上挖掘深为0.8一1m,宽为0.5m的沟,沟上部稍宽,底部 O 如有石子应清除。 (c)安装接地体(极):沟挖好后,应立即安装接地体和敷设接地 > 扁钢,防止土方塌。先将接地体放在沟的中心线上,打入地下,一 C 般采用手锤打入。一人扶着接地体,一人用大锤敲扣接地体顶部。为 1 了防止钢管或角钢打劈,可加一护管帽套在接地管*,角钢接地可采 工十 用短角钢(约10cm)焊在接地角钢上即可。使用手锤敲打接地体时要 X? 平稳,锤击接地体正中,不得打偏,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当接地体顶 KK *距离地600mm时停止打入。 (d)接地体间的扁钢敷设:扁钢敷设前应调直,然后将扁钢放置 于沟内,依次将扁钢与接地体用电焊(气焊)焊接。扁钢应侧放而不可 放平,侧放时散流电阻较小。扁钢与钢管连接的位置距接地体最高点 药100mm。焊接时应将扁钢拉直,焊好后清除药皮,刷沥青做防腐处 理,并将接地线引出至需要位置,留有足够的连接长度,以待使用。
(e)核验接地体(线):接地体连接完毕后,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 行隐检。接地体材质、位置、焊接质量、接地体(线)的截面规格等均 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 分层夯实。最后将接地电阻摇测数值填写在隐检记录上。 3.4接地十线的安装 接地干线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a)接地干线穿墙时,应加套管保护,跨越伸缩缝时,应做煨弯 ? 补偿。 (b)接地干线应设有为测量接地电阻而预备的断接卡子,一般采 O 用暗盒装入,同时加装盒盖并做上接地标记。 (c)接地干线跨越门口时应暗敷设于地面内(做地面以前埋好)。 2 (d)接地干线距地面应不小于200mm,距墙面应不小于10mm,支 VN 持件应采用40mmX4mm的扁钢,尾*应制成燕尾状,入孔深度与宽度 T 各为50mm,总长度为70mm。支持件间的水平直线距离一般为1m,垂 十+ 直部分为1.5m,转弯部分为0.5m。 X (e)接地干线敷设应平直,水平度与垂直度允许偏差2/1000, KS 但全长不得超过10mm。 (f)转角处接地干线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扁钢厚度的2倍。 (g)接地干线应刷黑色油漆,油漆应均匀无遗漏,但断接卡子及 接地*子等处不得刷油漆。 3.5避雷针制作与安装:
3.5避雷针制作与安装
(a)所有金属部件必须镀锌,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层。 (b)采用镀锌钢管制做针*,管壁厚度不得小于3mm (c)避雷针应垂直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1000。 (d)避雷针一般采用圆钢或钢管制成,独立避雷针一般采用直径 为19mm镀锌圆钢;屋面上的避雷针一般宜采用直径25mm镀锌钢管; 水塔顶部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或40mm的镀锌钢管;烟肉顶上避雷针 ? 采用直径25mm镀锌圆钢或直径为40mm的镀锌钢管;避雷环用直径 12mm镀锌圆钢或截面为100mm²镀锌扁钢,其厚度应为4mm。 O 避雷针安装时先将支座钢板的底板固定在预埋的地脚螺栓上,焊 O 上块肋板,再将避雷针立起,找直、找正后,进行点焊,然后加以校 正,焊上其它三块肋板。最后将引下线焊在底板上,清除药皮刷漆 ?? 3.6支架安装: 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a)角钢支架应有燕尾,其埋注深度不小于100mm,扁钢和圆钢 ++ 支架埋深不小于80mm XX (b)所有支架必须牢固,灰浆饱满,横平竖直。 KK (c)防雷装置的各种支架顶部一般应距建筑物表面100mm;接地 干线支架其顶部应距墙面20mm。 (d)支架水平间距不大于1m(混凝土支座不大于2m);垂直间距 不大于1.5m。各间距应均匀,允许偏差30mm。转角处两边的支架距 转角中心不大于250mm。 (e)支架应平直。水平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3/1000,垂直度
每3m检查段允许偏差2/1000;但全长偏差不得大于10mm。 (f)支架等铁件均应做防腐处理 支架安装工艺: (a)支架安装时应尽可能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或铁件,根据设计 要求进行弹线及分档定位。用手锤、整子进行剔洞,洞的大小应里外 一致。 ? (b)首先理注一条直线上的两*支架,然后用铅丝拉直线,埋注 ? 其它支架。在理注前应先把洞内用水浇湿。 O. (c)如用混凝土支座,将混凝土支座分档摆好。先在两*支架间 O 拉直线,然后将其它支座用砂浆找平找直 + (d)如果女儿墙预留有预埋铁件,可将支架直接焊在铁件上,支 2 架的找直方法同前。 3.7防雷引下线暗敷设: 1 防雷引下线暗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 (a)引下线扁钢截面不得小于25mmX4mm;圆钢直径不得小于 12mmo X (b)引下线必须在距地面1.5~1.8m处做断接卡子或测试点 (一条引下线者除外)。断接线卡子所用螺栓的直径不得小于10mm, 并需加镀锌垫圈和镀锌弹簧垫圈。 (c)利用主筋作暗敷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主 筋。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如消防梯、烟肉的铁爬梯等可作为引下线, 但所有金属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d)引下线应沿建筑的外墙敷设,从接闪器到接地引下线的 敷设路径,应尽可能短而直。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不能直线引下时 也可以弯曲,但应注意弯曲开口处的距离不得小于弯曲部线段实际长 度的0.1倍。引下线也可以暗装,但截面应加大一级,暗装时还应注 意墙内其它金属构件的距离。 (e)在易受机械损坏的地方、地上约1.7m至地下0.3米的 < 段地线应加保护措施。 O ?O 防雷引下线暗敷设工艺: S. (a)首先将所需扁钢(或圆钢)用手锤(或钢筋扳子)进行调直或 O 押直。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按设计要求挂好。 (b)及时将引下线的下*与接地体焊接好,或与断接卡子接好 入 随着建筑物的逐步增高,将引下线敷设于建筑物内至屋顶为止。如需 ? 接头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应敲掉药皮并刷防锈漆,并请有关人员进 T 行隐检验收,做好记录。 T+ (c)利用主筋(直径不少于16mm)作引下线时,按设计要求找出 X? 全部主筋位置,用油漆作好标记。 F (d)土建装修完毕后,将引l下线在地面2m的一段套上保护管 并用卡子将其固定牢固,刷上红白相间的油漆。
3.8防雷引下线明敷设
防雷引下线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引下线的垂直允许偏差为2/10000。 (b)引下线必须调直后进行敷设,弯曲处不应小于90°,并不得
弯成死角。 (c)引下线除设计有特殊要求者外,镀锌扁钢截面不小于 48mm²,镀锌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 (d)有关断接卡子位置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执行。 防雷引下线明敷设工艺 (a)引下线如为扁钢,可放在平板上用手锤调直;如为圆钢可 将圆钢放开,一*固定在牢固地锚的机具上,另一*固定在绞磨(或 ? 倒链)的夹具上进行冷拉直。 O (b)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将引下线用大绳提升到最 O 高点,然后由上而下逐点固定,直至安装断接卡子处。 (c)如需接头或安装断接卡子,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清除 入 药皮,局部调直,刷防锈漆。 N (d)将接地线地面以上二米段,套上保护管,并刷红白油漆。 1 用镀锌螺栓将断接卡子与接地体连接牢固。 + 3.9避雷网安装: X? 避雷网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KK (a)避雷线应平直、牢固,不应有高低起伏和弯曲。 (b)距离建筑物应一致,平直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3/1000 但全长不得超过10mm。 (c)避雷线弯曲处不得小于90°,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 10倍。避雷线如用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8mm。有变形缝处应作煨管 补偿。
避雷网安装工艺: (a)避雷线如为扁钢市政拆迁安置房二期工程夏季高温施工方案,可放在平板上用手锤调直,如为圆钢,可 将圆钢放开一*固定在牢固地锚的夹具上,另一*固定在绞磨(或倒 链)的夹具上,进行冷拉调直。将调直的避雷线运到安装地点。将避 雷线用大绳提升到顶部、顺直,敷设。同引下线焊好。焊接处的药皮 应敲掉,进行局部调直后刷防锈漆及铅油(或银粉)。建筑物屋顶上有 ? 突出物,如金属旗杆、铁栏杆、爬梯、冷却水塔、电视天线等,这些 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网焊接成一体。顶层的烟肉应做避雷带 O 或避雷针。在建筑物的变形缝处应做防雷跨越处理。避雷网网格越密 O 其可靠性就越好。网格的密度应视建筑物的防雷等级而定,防雷等级 高的建筑物可使用10mx10m的网格,防雷等级低的一般建筑物可用 ? 20mX20m的网格,如果设计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4.1保证项目: 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须符合设计要 求。接至电气设备、器具和可拆卸的其它非带电金属部件接地的分支 线,必须直接与接地干线相连,严禁串联连接。 检验方法:实测或检查接地电阻测试记录;观察检查
避雷针(网)及其支持件安装位置正确,固定牢固,防腐良好; 针体垂直,避雷网规格尺寸和弯曲半径正确;避雷针及支持件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