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电生〔2010〕102号

苏电生〔2010〕102号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540.67K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2433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苏电生〔2010〕102号

苏电生〔2010〕102号文件是由江苏省电力公司发布的关于加强电网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文件。该文件主要针对当时电网运行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提出了系统性的改进措施与要求,旨在全面提升江苏省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

文件强调了以下几点核心内容:一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明确各级单位及人员的职责分工,确保安全管理无死角;二是加大设备维护和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加强对老旧设备的检查和更新,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三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通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四是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五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将安全绩效纳入各单位和个人的评价体系,推动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参与管理”的良好氛围。

总体而言,苏电生〔2010〕102号文件为江苏省电力公司在后续一段时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对保障全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1) 160千伏安<单根电缆供电容量≤175千伏安时t/asc 6001-2021 高层建筑物玻璃幕墙模拟雷击试验方法(完整清晰正版),配置铜芯4×240mm2;

(2) 单根电缆供电容量≤160千伏安时,配置铜芯4×150mm2。

配电室低压出线,如400A不能满足要求时,也可按630A或1000A选择,低压出线电缆截面选用办法同上。

电缆分接箱分接表箱的单根电缆,应控制其供电容量不大于100千伏安。单回电缆截面选用如下:

(1)75千伏安<单根电缆供电容量≤100千伏安时,配置铝芯4×95mm2;

(2)单根电缆供电容量≤75千伏安时,配置铝芯4×50mm2。

居住区供电接入外部公共电网原则

居住区供电容量<160千伏安,采用380V/220V供电;

160千伏安≤居住区供电容量<30000千伏安,在20kV专供区域采用20kV供电;在其它区域采用10kV供电(当容量在8000kVA及以上时,在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的前提下采用20kV供电)。

居住区供电容量≥30000千伏安,采用110kV供电,由居住区开发建设单位结合城市规划提供110kV变电站的规划用地。

(1) 居住区供电容量在3000千伏安及以下时,可接入现有公用线路;

(2) 居住区供电容量在3000千伏安以上时,应从高压变电站新建线路(容量在3000~4000千伏安之间,在满足接入条件情况下可接入公用中压开关站、户外环网单元);

(3) 居住区供电容量在8000~30000千伏安时,采用多回路供电。

(1) 居住区供电容量在8000千伏安及以下时,可接入现有公用线路;

(2) 居住区供电容量在8000千伏安以上时,应从高压变电站新建线路;

(3) 居住区供电容量在16000~30000千伏安时,采用多回路供电。

居住区内部中压供电方式

根据居住区内建筑物及配套设施负荷性质不同可分为一、二、三级负荷。

(1) 高级住宅的电梯、泵房、消防设施、应急照明用电等;

(2) 十九层及以上居住类建筑的电梯、泵房、消防设施、应急照明用电等;

(3) Ⅰ类汽车库、机械停车设备以及采用升降梯作车辆疏散出口的升降梯用电;

(4) 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人防工程。

(1) 十层至十八层居住类建筑的电梯、泵房、消防设施、应急照明用电等;

(2) Ⅱ、Ⅲ类汽车库;

(3) 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5000m2的人防工程;

(4) 区域性的增压泵房、智能化系统网络中心等。

居民用电负荷及其它不属于上述一级或二级的负荷为三级负荷

居住区一般应采用电缆+中压开关站+配电室方式,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个别情况可采用架空线路+柱上变压器方式或电缆+箱变方式,单电源供电。

根据居住区规模及负荷分级,居住区供电方式可分为七种类型:A、B、C、D、E、F、G类。

适用于包含有高级住宅、十九层及以上居住类建筑的居住区、高档居住区及别墅区等,区内具有一级负荷。

采用双电源,自不同变电站(中压开关站)或同一变电站(中压开关站)的不同中压母线,各引出一回线路,接入区内中压开关站,通过电缆、环网单元,构成双环网的供电方式。参见图一。

适用于包含十层至十八层居住类建筑的居住区,区内具有二级负荷(无一级负荷)。

采用双回路供电(有条件时采用双电源),自同一变电站(中压开关站)引出双回线路,接入区内中压开关站,在区内形成环网供电,参见图二。

适用于仅包含九层及以下居住类建筑的居住区,区内无一、二级负荷。

采用单环式供电,出自变电站(中压开关站)的中压母线的单回馈线构成单环网,开环运行。有条件时电源可取自不同变电站(中压开关站)。参见图三。

适用于独栋的高层(十九层及以上)居住类建筑。

采用配电室方式,并应采用双电源供电,参见图四;负荷密度很大时单个配电室内可设置4台变压器。

适用于独栋的小高层(十层至十八层)居住类建筑。

采用配电室方式,并应采用双回路供电(有条件时采用双电源),参见图五。

适用于零星多层(九层及以下)居住类建筑。

采用电缆+箱式变电站方式,单电源供电,参见图六。

适用于不带电梯的保障性居住类建筑。

采用架空线路+柱上变压器方式,单电源供电,参见图七。

低压配电网,一般采用放射式结构,供电半径不得超过150m。

公建设施供电的低压线路,不得与住宅供电的低压线路共用一路。

多层住宅低压供电,以住宅楼单元为供电单元,采用经低压电缆分接箱向各单元放射式供电。

小高层住宅,视用电负荷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向楼层供电。

高层住宅,宜采用分区树干式供电;向高层住宅供电的垂直干线,宜采用插接母线式,并根据负荷要求分段供电。

别墅区,以别墅为供电单元,采用放射式的方式供电。

用电负荷较大和需要低压双回路供电的用户,通过配电室(箱式变电站)低压出线断路器直接接入。

用电负荷较小的居民住宅用户,通过低压电缆分接箱出线断路器或熔断器接入。

中压电缆应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铜芯电缆。进出中压开关站、配电室及所内的电缆,采用阻燃电缆。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用防水型电缆。

户内外电缆终端、中间接头或固定分支头,宜采用硅橡胶冷缩型(或热缩型)等电缆附件,并且应采取防水措施,避免电缆头长期在水中浸泡。

(1)外露于空气中的电缆终端装置按以下条件选用:

(a)室内环境应选用户内型终端,受阳光直接照射和雨淋的室外环境应选用户外型终端。

(b)电缆与其他电气设备通过一段连接线相连时,应选用敞开式终端。

(2)不外露于空气中的电缆终端装置作为电气设备高压出线接口时,应选用设备终端。

(3)电缆终端的绝缘特性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终端的额定电压及其绝缘水平,不得低于所连接电缆额定电压及其要求的绝缘水平。

(b)终端的外绝缘,应符合安置处海拔高程、污秽环境条件所需泄漏比距的要求。

电缆管道与其他管线的间距需满足相关规程要求。

敷设电力电缆应采用穿保护管、沟槽或电缆桥架敷设方式。

穿越住宅小区车辆道路、停车场等区域,应采用抗压力保护管。其它区域应采用非金属保护管,上部敷设水泥盖板。。

电缆中间接头处可设置中间井,或采用直埋加装保护盒敷设方式,保护盒宜采用玻璃钢材料(无碱或低碱)。

在集中敷设地区应视现场实际情况多敷设实际使用管数20%(最低不少于2孔)的保护管,作为事故备用孔。

所有电缆排管建设时应同时考虑通信光缆的通道要求。

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电缆井的两端,电缆上应装设标志牌,注明电缆编号、型号、规格及起止地点。

电缆路径上应设立明显标志,采用多种形式的标志标明下有电缆管道,标志应与小区环境协调。

中压架空线路应选择铝导线,铝导线截面主干线为240mm2,分支线为150mm2,配变引下线采用50mm2。

低压干线电缆应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阻燃、纵向阻水的铜芯电缆。

分接表箱电缆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阻燃、纵向阻水的铝芯电缆。

在居住区内,采用穿保护管、沟槽或电缆桥架敷设方式。

进入住宅楼,采用穿保护管或电缆竖井敷设方式。小高层建筑,低压垂直干线选用电缆。高层建筑(十九层及以上),低压垂直干线宜选用低压密集型母线槽。

电缆竖井应单独设立,不具备条件时可与通讯电缆共用,但应分别在竖井两侧敷设或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干扰;不得与煤气、自来水共用。

低压电缆分接箱可采用以下两种结构型式:进线采用带灭弧罩的隔离开关,出线采用塑壳断路器;进出线采用条形熔断器;

采用元件模块拼装、框架组装结构,母线及馈出均绝缘封闭,馈出回路使用铜铝过渡装置。

低压架空导线采用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线,干线截面185 mm2,支线120mm2。

低压接户线应采用交联聚乙烯铜芯绝缘导线,并充分考虑满足将来负荷增长的需要,考虑需用系数后选取,截面不得小于16mm2。接户线、连接线遇有铜、铝连接时,应采用铜铝过渡装置。进户的相线上均应装设户外熔断器。

江苏省建筑节能分部工程施工方案中压开关站、配电室设计及设备选型原则

主接线:中压开关站接线宜简化,应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并应设置联络开关。

配置电动操作机构,应具备“五防”闭锁功能,配置带电指示器(带二次核相孔)和电缆故障指示器;处在高潮湿场所,宜在装置内加装去湿电加热器。

(1)地上中压开关站:开关柜采用铠装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柜,开关选用真空断路器。

(2)地下中压开关站:开关柜采用SF6全绝缘充气柜某广场观光电梯钢结构施工方案,开关选用真空断路器。

选用保护与测控合一的综合自动化装置或远动装置(RTU)。

(1)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一般进线不设保护,出线配置过流、速断、重合闸保护装置,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投入运行;中性点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保护装置宜采用三相模式;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系统应增设零序电流保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