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9.69M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标准
资源ID:42417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是中国铁路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之一,旨在为铁路工程的地质勘察提供科学、系统和规范化的指导。该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及扩建铁路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确保铁路建设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合理性。

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区域地质调查、详细勘察、特殊地质条件勘察以及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制等部分。在总则中明确了勘察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强调地质勘察应贯穿于铁路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全过程。规范要求根据铁路线路等级、地形地貌特征和地质复杂程度,合理选择勘察方法和技术手段,以获取准确、全面的地质信息。

在具体勘察内容方面,规范对区域地质调查、地震效应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不良地质现象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对于特殊地质条件,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软土、冻土等,提出了针对性的勘察要求和处理措施。此外,规范还特别关注环境保护,要求在勘察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最后,在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制环节,规范强调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勘察成果能够清晰反映地质条件,为后续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总体而言,《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通过科学严谨的技术要求,为铁路工程的安全建设和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安全作业指南 第1部分:总则 编制说明3.1.4工程地质勘察应直视工程地质调绘、工程勘探、地质测

3.1.4工程地质勘系应直视工程地质调绘、工程勘探、地质测 试、资料综合分析和文件编制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保证地质资料 准确、可靠。

3.1.5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根据勘察阶段、区域及工程场地地

质条件、工程类型、动系手段的造宜性,统筹考患勘案手段选 配,开展综合勘察工作。 3.1.6对地质条件特殊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根据其特殊性, 选择相适应的工程勘探、地质测试方法,获取所需的地质参数, 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3.1.7对控制线路方案及影响铁路安全的地质复杂地段或工程 地质问题,应提出进行专题地质研究的内容。 3.1,8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初测阶段根据工程的设置情况, 捷出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项目和需进行地震动峰值加速 度区圳里线气培地段的捷端

3.1.8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初测阶段根据工程的设置情

3.2.1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开始前,应根据相关规定、委托单位 (业主)的技术要求、工程设置和地质条件等编制工程地质勘察 大纲。 3.2.2工程地质勘察大纲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地质勘察概况,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及重大工 程的分布情况、以往勘察情况; 2地质概况,包括沿线地形及地貌特征、主要岩性及地质 特征、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沿线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分 布状况; 3技术要求及勘察工作原则,包括主要技术要求,勘察工 作的主要内容和原则,重大工程、重点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的勘 察原则; 4勘探方法的选用、勘探点的布置原则及主要工作量; 5 勘察工作的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 6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配置,安全保障措施; 7计划进度安排及保证措施; 8资料编制的原则,应交成果资料种类和数量等;

9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3.2.3勘察大纲在执行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工程设置和技 术要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3.3遥感图像地质解译

3.3.1遥感图像地质解译应根据勘察地区特点和勘测阶段,选 择适宜的遥感图像种类和比例尺,必要时应进行计算机图像处 理。

水文地质特征,不良地质形态、规模,特殊岩土分布范围等自然 特征,也可利用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对区域地质条件或不良地质 进行动态分析

3.3.3遥感图像地质解译应按建立解译标志、分析解译成果

3.3.3遥感图像地质解译应按建立解译标志、分析解译成果 确定调查重点、实地核对与修改、补充解译、复判的程序开展工 作。

3.3.4新建铁路的踏勘及初测阶段,特别是安排加深地质工作

4H 3.3.5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进行大面积工程地质选线时,宣 采用多片种、多层次的遥感图像地质解译和必要的计算机图像处 理。解译成果应编制遥感图像地质解译图。必要时,宜编制卫星 影像图或航空遥感图像略图

3.4.1工程地质调绘应紧密结合工程设置,采用远观近察、由 面到点、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合理、有效地布置工程勘探、地 质测试工作,为线路方案比选、工程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评价和 工程设计提供真实、准确的地质资料。

3.4.2工程地质调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形、地貌形态的成因和发育特征及其与岩性、构造等 地质因素的关系,划分沿线地貌单元; 2地层层序、成因、时代、厚度、岩土名称、胶结物,以 及岩石风化破碎的程度和深度等; 3岩层产状、接触关系、节理、裂隙等的发育情况,断裂 和耀曲等的位置、走向、产状等形态特征和力学性质,断裂类 型、活动程度及破碎带的范围、富水情况,新构造运动的痕迹、 特点; 4通过含水地层岩性、富水(或储水)构造、裂隙、水系 和地下水埋深及井泉的调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补给、径流、 排泄条件、地下水类型、水位及变化幅度等); 5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地下水水质的变化 地面塌陷、地裂缝、因灌藏或排水引起的土壤盐渍化等地质变化 情况; 6不良地质的性质、范围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特 殊岩土的类型、性质、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等; 7岩、土成分及其密实程度、含水情况、物理力学性质 膨胀土、盐渍土、软土等的水理、化学性质,划分岩土施工工程 分级,其分级标准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8既有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地质病害、防治措施及效果。 3.4.3工程地质调绘的范围应满足线路方案选择、工程设计和 地质病害处理。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发育的地段,应扩大地 质调绘范围: 3.4.4地质观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3.4.4地质观测点应符合下列要

1地质观测点应设置在具有代表性的岩层露头、地层接! 界线、断层及重要的节理、地下水露头、不良地质界线等处; 2地质观测点的密度应根据场地地质条件、露头情况、 图比例和工程设置情况确定; 3地质观测点位置可采用目测法、文量法和仪器法确定

重要的观测点位置应来用仪器法确定。 3.4.5地层单元的划分应根据勘察阶段、成图比例、岩性与工 程的关系确定。全线工程地质图、地层单元宜划分到系,影响线 路方案的地层,应划分到统:详细工程地质图,地层单元宜划分 到统,地质条件复杂的应划分到组:工点工程地质图,地层单元 宜划分到统,当构造复杂、不良地质发育受地层控制时,地层单 元应划分到组,必要时可细划至段:对第四系地层,应按成因类 型、时代及岩性进行划分:

.4.6工程地质图件填绘,应符合下室

1全线工程地质图(1:10000~1:500000),应充分利用区 域地质图、卫星图像、航空图像等既有资料编制,对控制线路方 案的主要地质构造和不息地质,应进行现场核对; 2详细工程地质图(1:2000~1:5000)及工点工程地质图 (1:300~1:10000),对控制线路位置、重点工程的地质点及地 质界线,应用仪器或其他实测方法测绘: 3工程地质断面图的内容应充分反映与工程有关的主要地 质条件,对工程设计有影响的地质界线应有地质点作依据,地质 条件控制线路方案的地段应实测工程地质面图。

3.4.7沿线地震动参数应按现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娜密》 GB18306的规定划分。区划界线位囊应依据地藏动参数, 结合实地地质构造线的延伸或地貌单元及工程的设氧情况 定。

3.4.7沿线地震动参数应按现行《中蓬地震动参数区娜密》

和穿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控制线路方案和工系 设置的不良地质地段,应根据其性质、规模,采用相道宜的地项 调查方法:

3.4.9工程地插调查的记录应采用文字记录与地质照片或示意

图相结合,记录资料应准确可靠、条理清晰、文图相符。重要 的、代表性强的观测点,应用素描图或照片补充文字说明,

3.5.1物探方法包括电法勘探、弹性波勘探、重力勘探、磁法 勘探、放射性勘探、地温勘探、孔内物探等,应根据场地地质概 况和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参照附录B合理选用。

3.5.2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安全资料包括安全交底和一些措施,遇下列情况官采用物探方法:

+ 探测隐伏的地质界线、界面、岩溶洞穴、米空区、含水 层等; 2探测钻孔间及外延段地质情况; 3测定岩土层的波速、振动强度、卓越周期等参数。 3.5.3在地质条件复杂地段采用物探方法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 应采用综合物探方法。 3.5.4物探提供的成果资料,应与钻探及其他地质勘察资料综 △八托下扣江

3.5.4物探提供的成果资料,应与钻探及其他地质动察资料: 合分析、互相验证

3.6钻探、简易勘擦及取样

3.6.1钻探及简易勘探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场地地层情况,单独 或配合使用。根据勘测阶段和工程设量布置勘探点。 3.6.2应根据勘探目的,选择适宜的钻机类型,采用合理的钻 进方法,安全操作,详细记录,认真分析钻探过程和岩芯情况 保证钻探质量。

3.6.3利用钻探方法采取原状土样时,应根据地层情况,选定 钻孔孔径、取土器类型、规格及施钻方法,其技术要求应符合有 关技术规程要求。

某集团电子厂房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方案3.6.4钻探工作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TB10014)的规定。对工程有影响的软弱夹层、软弱面(带) 不得遗漏,含水层分层及水位的测量应准确。控制性重要钻孔宜 与物探、原位测试等手段配合,获取多方面地质参数。

或需来取水样时,钻孔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提水或抽水等试验及观 翼工作,必要时进行压水或注水试验。 当含水层较多,各层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时,应结合工程需 要分层此水进行测定及试验。 需作长期观测的勘探孔应如固孔口,并设标志桩:按要求定 期观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