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水工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其次,级配设计是通过调整不同粒径矿料的比例,使混合料达到最佳的空隙率和稳定性。常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具体取决于工程需求和施工条件。在设计过程中,需结合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等方法,优化沥青用量和矿料比例,以满足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要求。
最后,配合比设计还需考虑施工工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变化、振动碾压等。通过实验室验证和现场试铺,进一步优化设计参数,确保混合料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总之,科学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是实现水工沥青混凝土高质量应用的基础。
式中:B 沥青用量,%; 在此基础上以土0.5%的递增(或递减)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需要说明的一点:0.075mm以下的含量,即矿粉的含量不适合富勒公式。尤其当n<0.35 以后,计算出的矿粉含量往往比实际的偏高,需要作一些调整,调整的范围与矿粉的浓度 有关,即:
式中:m一一矿粉浓度;F一一矿粉含量。 根据经验使矿粉浓度控制在1.5~2.2范围内,当沥青是最佳用量时,沥青混凝土的强 度随矿粉用量增多而增加。当超过这一范围时,会降低沥青混凝土的抗剪强度,拌和物的 和易性差。当温度下降时,容易引起冷缩裂缝。 (2)确定骨料级配就是调整各级骨料的掺和比例.根据各级骨料筛分的实际情况与各 级骨料的掺和比例的乘积,而组成合成级配,使合成级配尽量接近目标级配,接近目标级 配的控制指标有两个,一是使二者的标准差更小,二是使9.5mm、4.75mm、2.36mm、0.075mm 这几级关键级配的误差更小,其掺和比例见表7。
此掺和比例未考虑沥青含量,根据不同的沥青含量作相应调整,沥青含量推荐为7.5%, 在此基础上以士0.5%的递增或递减作五种配合比进行试验,其设计配合比见表8。
(1)配合比设计试验结果,见表9
表9普通沥青混凝土试验
(2)沥青混凝土与密度、孔隙率、间隙率、饱和度、稳定性、流量值、水稳定性、冻 断温度、斜坡流淌、膨胀率、弯曲应变及拉伸应变等之间的关系曲线,见图10至21所示
图12沥青含量与间隙率关系图
图14沥青含量与马歇尔稳定度关系图
图16 沥青含量与水稳性关系图
图18沥青含量与斜坡流淌关系图
图13沥青含量与饱和度关系图
图15沥青含量与马歇尔流量值关系图
图17沥青含量与冻断温度关系图
图19沥青含量与膨胀率关系图
图20沥青含量与弯曲应变关系图
图21沥青含量与拉伸应变关系图
从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斜坡流躺、水稳定性中沥青含量不高于8.0%, 其他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建议采用沥青含量7.5%. (3)条件改变的试验结果 1)击实条件改变的试验结果见表22。
表22击实条件改变的试验结果
db37/t 3083-2017标准下载表23调整配合比的试验结
表中说明在改变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不改变击实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满足设计 要求。 3)结论 基于以上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建议沥青含量采用7.5%。 其他配合比的试验方法同上,试验结果如表24。
注:表内所示三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数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