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混凝土工程施工全程质量控制混凝土工程施工全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结构安全、耐久和经济的重要环节。从原材料选择到施工完成,每个阶段都需要严格的质量管理。
1.原材料控制: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砂石骨料、水及外加剂,对原材料进行进场检验,确保其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特别关注砂石含泥量、水泥安定性及外加剂掺量等关键参数。
2.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需求(强度、抗渗、抗冻等)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水灰比、砂率和外加剂掺量,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与力学性能。
3.施工过程控制:搅拌阶段要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运输过程中防止离析;浇筑时合理分层、振捣密实,避免漏振或过振;模板支撑牢固,防止跑模、涨模。
4.养护措施:根据环境条件采取适当的养护方式(洒水、覆盖、喷雾等),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早期失水产生裂缝,确保强度正常发展。
5.质量检测:施工期间进行塌落度测试、试块留置和抗压强度试验,完工后开展回弹法或超声波检测,评估实体质量是否达标。
通过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可有效减少质量问题,提高工程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
混凝土工程施工全程质量控制
摘 要: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能在水利水电工程、桥梁工程等土木工程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自己的实习经历详细论述了混凝土工程在施工中各工艺流程:混凝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拌制和输送,混凝土浇筑、养护及拆模等工艺流程及其全程质量控制 。为刚刚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学子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 质量控制 配合比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能在现代土建工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特殊性能体现在: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耐久性;混凝土拌制物具有可塑性; 能与钢筋牢固的结合成坚固、耐久、抗震且经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混凝土材料品质及配合比质量的波动以及混凝土输送、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对混凝土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 一、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 (一)水的质量要求 凡可以饮用的水均可用于拌制和养护混凝土。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 ,污水及沼泽水不能使用,对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不允许使用海水 。拌制混凝土用水还应符合下表要求。 拌制混凝土用水的质量控制
(二) 水泥的质量控制 水泥品种较多,按用途和性能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及特种水泥。通用水泥主要用于一般土建工程。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硅酸盐水泥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区分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这样既可提高工程质量又能节约水泥。 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优先使用散装水泥。 (2)运到工地的水泥,应按标明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出厂批号,分别储存到有明显标志的仓库中,不得混装。 (3)水泥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防水防潮,已受潮结块的水泥应经处理并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4)水泥库房应有排水、通风措施,保持干燥。堆放袋装水泥时,应设防潮层,距地面、边墙至少30C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并留出运输通道
(5)先出厂的水泥先用。 (6)应避免水泥的散失浪费,作好环境保护。 (三)骨料的质量控制 砂石骨料是混凝土最基本的组成成分。通常1立方米的混凝土需要1 .5立方米的松散砂石骨料。所以对混凝土用量很大的水利水电工程,砂石骨料的需求量是很大的,骨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水泥用量和混凝土要求,从而影响水工建筑物的质量和造价。为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统筹规划,认真研究砂石骨料储量、物理力学指标、杂质含量及开采、储存和加工等各个环节。 使用的骨料应根据优质、经济、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选择。可以选用天然骨料、人工骨料,或者互相补充。选用人工骨料时,有条件的地方宜选用石灰岩质的料源。 1、骨料料场规划 骨料料场的合理规划是骨料生产系统的设计基础,是保证骨料质量、促进工程进展的有力保障。 骨料料场规划的原则 (1)满足水工混凝土对骨料的各项质量要求,其储量力求满足各设计级配的需要,并有必要的富裕量。 (2)选用的料场,特别是主要料场应场地开阔,高程适宜,储量大,质量好,开采季节长,主辅料场应能兼顾洪枯季节互为备用的要求。 (3)选择可采率高 ,天然级配与设计级配较为接近,用人工骨料调整级配数量少的料场。 (4)料场附近有足够的回车和堆料场地,且占用农田少。 (5)选择开采准备量小,施工简便的料场。 2、骨料的质量要求包括:强度、抗冻、化学成分、颗粒形状、级配和杂质含量。骨料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 粗骨料质量要求: (1)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净距的2/3、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1/2。对少筋或无筋的混凝土结构 ,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 (2)在施工中,宜将粗骨料按粒径分成下列几种粒径组合:当最大粒径为40mm时,分成D20、D40两级;当最大粒径为80mm时,分成D20、D40、D80三级;当最大粒径为150(120)mm时,分成D20、D40、D80、D150(D120)四级; (3)应控制各级骨料的超、逊径含量。 (4)采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 ,应由实验确定。 (5)粗骨料表面应洁净,如有裹粉、裹泥或被污染等应清除。 (6)粗骨料的其它品质要求见下表:粗骨料的品质要求
二、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必须通过实验,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并经审批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施工配料必须经审核后签发,并严格按签发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在施工配料中一旦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混凝土将不允许进仓。
三、混凝土的搅拌及输送质量控制 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并结合施工单位自身设备条件选取相应的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提前预测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并及时安排机修人员作好设备的检查和修理工作。不能因为设备故障而停止混凝土的浇筑,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提供工程所许混凝土,促进工程有序向前推进,保证施工进度。 1、混凝土拌和质量控制要点 (1)混凝土最小拌和时间
注:①入机拌和量应在拌和机额定容量的110%以内。 ② 加冰混凝土拌和时间应延长30s(强制式15s) (2)在混凝土拌和中应定时检测骨料含水量。 (3)混凝土掺和料在现场宜用干掺法,且必须拌和均匀。 (4)混凝土拌和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地下车库及商业工程基坑降水井施工方案,按不合格处理。 ① 错用配合比。 ② 混凝土配料时,任意一种材料计量失控或漏配。 ③ 拌和不均匀或夹带生料。 ④ 出口混凝土坍落度超过最大允许质。 2、混凝土运输过程注意事项 (1)运输中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过多温度回升和坍落度损失。 (2)混凝土运输时间:
(4)低温天气应避免天气、气温等因素的影响,采取遮盖或保温设施。 (5)混凝土的自由下落度不宜大于1.5m否者应设缓降措施,防止骨料分离。 (6)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必须及时处理。在混凝土初凝前想办法将混凝土运送到浇筑仓位否者以不合格处理。 四、混凝土浇筑、养护及拆模质量控制 (一)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作业包括:基础处理、施工缝处理、立模钢筋及预埋件的安设。(其质量要求参见《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其次必须经监理人员验仓合格,并取得准浇许可证方能进仓作业。 1、入仓铺料 混凝土入仓铺料多采用平浇法,它是由仓面某一边逐层有序连续铺填。铺料层的厚度与振动设备的性能、混凝土粘稠度、骨料强度和气温高低有关。 其具体要求参见下表:
混凝土层间间歇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会出现冷缝,使层间抗渗、抗剪能力明显下降,在施工过程中,其允许间歇时间:
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施工 武汉大学出版社 2、混凝土工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李立全 3、建筑材料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李亚杰 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