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SM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SM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05.88K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42401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SM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是一份针对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制定的技术标准,旨在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规范性和质量。该规范涵盖了从设计到施工再到验收的全过程,为住宅装修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指导和操作准则。

具体而言,该规范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规定,包括材料选择、工具准备及现场勘察等;二是明确各类施工工艺的标准流程,如水电改造、墙面处理、地面铺设、顶棚安装等;三是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例如用电安全、防火防尘以及环境保护要求;四是提出质量控制要点,确保工程达到预期效果,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此外,《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还特别关注环保与节能问题,提倡使用绿色建材,减少污染排放,保障居住者的健康。通过严格执行此规范,可以有效避免因施工不当引发的质量缺陷或安全隐患,同时提升住宅装修的整体水平,满足人们对美好居住环境的需求。这一规范不仅是施工单位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业主监督工程质量的有效工具。

.1.6涂饰工程对施工环境要求较高,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涂料的干燥、成膜。温 低或过高,均会降低其技术指标。良好的通风,既能加快结膜过程,又对操作 的健康有益。

层的质量,故制定本规定。厨房、卫生间为潮湿部位,墙面应使用耐水型内墙腻子。 13.3.1基层直接影响到涂料的附着力、平整度、色调的谐调和使用寿命,因此,对 基层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理,否则会影响涂层的质量。 13.3.3在刮腻子前涂刷一遍底漆,有三个目的:第一是保证木材含水率的稳定性; 第二是以免腻子中的油漆被基层过多的吸收,影响腻子的附着力;第三是因材质所 处原木的不同部位,其密度也有差异,密度大者渗透性小,反之,渗透性强。因此 上色前刷一遍底漆,控制渗透的均匀性,从而避免颜色不至于因密度大者上色后浅 密度小者上色后深的弊端

13.3.4先刷清油的目的:一是保证木材含水率的稳定性;二是增加调和漆与

13.3.5因新建住宅的混凝土或抹灰基层有尚未挥发的碱性物质,故在涂饰涂料前, 应涂刷抗碱封底漆;因旧住宅墙面已陈旧,故应清除酥松的旧装饰装修层并进行界 面处理。

13.3.7凡未完全干透的涂膜均不能打磨,涂料、油漆也不例外。打磨

均匀,整个膜面都要磨到,不能磨透露底

均匀,整个膜面都要磨到,不能磨透露底,

14.1.1本章适用于石材、地砖、实木地板、竹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强化复合地板、 塑料地板、地毯等材料的地面面层的铺装工程施工。 14.1.2地面面层的铺装所用龙骨、垫木及毛地板等木料的含水率,以及树种、防腐 防蚁、防水处理均应符合有关规定,如《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4.1.3地面铺装下的隐蔽工程,如电线、电缆等,在地面铺装前应完成并验收。 14.1.4依施工程序,各类地面面层铺设宜在顶、墙面工程完成后进行。 14.1.5天然右材采用湿作业法铺贴,面层会出现反白污染,系混凝土外加剂中的碱 性物质所致,因此,应进行防碱背涂处理。 14.3.1石材、地面砖面层铺设后,表面应进行湿润养护,其养护时间应不少于7d。 14.3.2实木地板有空铺、实铺两种方式,可采用双层面层和单层面层铺设。 空铺时木龙骨与基层连接应牢固,同时应避免损伤基层中的预埋管线;紧固件 锚入现浇楼板深度不得超过板厚的2/3;在预制空心楼板上固定时,不得打洞固定。 实铺时应采用防水、防菌的胶。 14.3.3强化复合地板属于无粘结铺设,地板与地面基层不用胶粘,只铺一层软泡沫 塑料,以增加弹性,同时起防潮作用。板与板之间的企口部分用胶粘合,使整个房 间地板形成一个整体。 强化复合地板铺设时,相邻条板端头错缝距离应大于300mm 14.3.4地毯铺设有固定、活动两种方式。固定式铺设时地毯张拉应适度,固定用金 属卡条、压条、专用双面胶带应符合设计要求。

15卫生器具及管道安装工程

定体现了本规范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精神。节水型卫生器具主要是指一次冲洗 6L的坐便器、防渗水箱配件、陶瓷芯片龙头、阀门等。提倡使用大小便分档定 洗坐便器。

15.3.1本条对卫生器具安装在不同墙体时的安全牢固性提出了具体要求。

15.3.3各种卫生器具是盛水性的器具,使用时与建筑面层连接部位可能产生渗水、 溅水而影响环境,本条是基于这些要求提出的。密封材料要求有可靠防渗性能,又 不能有坚实牢固的胶结性,以免更换、维修器具时,损坏表面质量。特别是坐便器 底部坐落地坪位置不得采用水泥砂浆等材料窝嵌仙河社区管理中心巢湖路、牡丹江路、松花江路路灯施工方案,而应采用硅酮胶、橡胶垫或油灰 等材料。

16.1.1本条明确了本章适用的范围。 16.1.2本条对电气安装施工人员的资格提出要求。 16.1.3本条明确了电源线及其配线的基本原则。 16.1.4为了保证电器使用时的人身及设备安全,明确了配线的基本规定:相线与零 线的颜色应不同,保护地线的绝缘外皮必须是黄绿双色。 16.1.5本条明确了住宅配电施工时,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执行与本规范有关的国 家标准规范规定。 16.1.6本条对施工电位提出了工程工后应向业主提供电气工程工图的要求,以 便业主今后对电路的维修和改造。 16.2.1本条明确了配电施工中所用材料应按设计要求选配,同时明确了当设计要求 与国家现行的电气产品标准不一致时,应执行国家的标准。 16.2.2本条明确了配电工程中,材料质量要求的一般规定。 16.2.3本条明确了配电施工材料、塑料电线保护管及塑料盒的准用条件。 16.2.4本条明确了配电施工材料、金属电线保护管及金属盒的准用条件。 16.2.5本条是为了保证装饰效果的谐调性。 16.3.1本条明确了配电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16.3.2本条是为了确保配电系统的安全以及满足用电要求。 16.3.3本条是为了保证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防止穿线时导线外皮受损 16.3.4本条明确了管内配线施工时,对导线的基本要求。 16.3.5本条是为了保证通讯线路的安全畅通。 16.3.6本条是为了保证人身设备安全以及视频效果。 16.3.7本条明确了导线安装时与其他管线的安全距离。 16.3.8本条是为了保证导线搭接的可靠性。 16.3.9本条明确了电源插座接线的具体位置。 16.3.10本条明确了重型灯具安全吊装的基本原则。 16.3.11本条明确了开关、灯具的基本连接方法。 16.3.12本条规定了导线间、导线对地间的安全电阻值。 16.3.13本条是为了保证装饰装修的美观性。

16.1.1本条明确了本章适用的范围。 16.1.2本条对电气安装施工人员的资格提出要求。 16.1.3本条明确了电源线及其配线的基本原则。 16.1.4为了保证电器使用时的人身及设备安全,明确了配线的基本规定:相线与零 线的颜色应不同,保护地线的绝缘外皮必须是黄绿双色。 16.1.5本条明确了住宅配电施工时,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执行与本规范有关的国 家标准规范规定。 16.1.6本条对施工电位提出了工程工后应向业主提供电气工程工图的要求,以 便业主今后对电路的维修和改造。 16.2.1本条明确了配电施工中所用材料应按设计要求选配,同时明确了当设计要求 与国家现行的电气产品标准不一致时,应执行国家的标准。 16.2.2本条明确了配电工程中,材料质量要求的一般规定。 16.2.3本条明确了配电施工材料、塑料电线保护管及塑料盒的准用条件。 16.2.4本条明确了配电施工材料、金属电线保护管及金属盒的准用条件。 16.2.5本条是为了保证装饰效果的谐调性。 16.3.1本条明确了配电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16.3.2本条是为了确保配电系统的安全以及满足用电要求。 16.3.3本条是为了保证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防止穿线时导线外皮受损 16.3.4本条明确了管内配线施工时,对导线的基本要求。 16.3.5本条是为了保证通讯线路的安全畅通。 16.3.6本条是为了保证人身设备安全以及视频效果。 16.3.7本条明确了导线安装时与其他管线的安全距离。 16.3.8本条是为了保证导线搭接的可靠性。 16.3.9 本条明确了电源插座接线的具体位置。 16.3.10本条明确了重型灯具安全吊装的基本原则。 16.3.11本条明确了开关、灯具的基本连接方法。 16.3.12本条规定了导线间、导线对地间的安全电阻值。 16.3.13本条是为了保证装饰装修的美观性。

16.3.14本条明确了厨房、卫浴间插座、开关安装的一般原则。 16.3.15本条明确了附墙电器安装的一般高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