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人字型骨架护坡作业指导书)修改后人字型骨架护坡是一种用于边坡防护的工程措施,通过在坡面上构建“人”字形骨架结构,并结合植被种植,实现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和景观美化的目标。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人字型骨架护坡施工流程,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
简介
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公路、铁路、水利工程等边坡防护项目中的人字型骨架护坡施工。该方法特别适合于土质或风化岩质边坡1749.某景区景观施工组织设计-(2),能够有效防止雨水冲刷和土壤流失。
2.设计原则骨架采用“人”字形布局,交错分布,增强整体稳定性。骨架间距、尺寸及材料选择需根据坡度、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确定。同时,骨架内应预留空间用于植草或栽种灌木,促进生态恢复。
3.施工工艺测量放样:依据设计图纸进行坡面测量,明确骨架位置和标高。基槽开挖:按设计要求开挖骨架基础槽,保证深度和平整度。模板安装:使用模板固定骨架形状,确保结构尺寸准确。混凝土浇筑:选用符合标准的混凝土材料,分层浇筑并振捣密实。养护与绿化: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及时拆除模板并进行养护;随后在骨架内部播撒草籽或种植植物。
4.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配合比及施工工艺,避免出现裂缝、渗漏等问题。同时,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防止高处坠落和机械伤害事故。
通过遵循本作业指导书,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目标。
2)、截水骨架、镶边、基础、边坡平台、踏步均采用 M7.5浆砌片石就地砌筑。截水骨架的肋断面形式为L 型,其中拱型、人字型的主骨架应作成槽型,用以分流排除地表水。
3)、拱型骨架由主骨架和支骨架组成,主骨架与边坡水平线垂直,间距为6m;支骨架与主骨架成45°,按人字型铺设,垂直线路方向的间距为3m;方格骨架与边坡水平线成45°,按人字型铺设,垂直线路方向的间距为3m;方格骨架与边坡水平线成45°,左右相互垂直铺设,方格间距3m。一般黏性土;边坡、风化软质岩、N>30花岗岩全风化层边坡以及路堤主骨架护坡肋厚0.6m,拱或支骨架厚0.4m;极软岩、红黏土、膨胀土;边坡主骨架骨厚0.8m;拱或支骨架厚0.4m。
4)、在骨架底部0.5~1m 及顶部和两侧范围内,应用M7.5浆砌片石镶边加固,为便利养护,应于适当位置设置阶梯形踏步。
5)、截水骨架内根据地层岩性、风化程度、边坡高度分别选用种草或喷播植草、客土喷播植草、立体植被网内喷播植草、喷混植生、空心砖内客土喷播植草、浆片石内截水植草窗等,具体详见设计图及相应说明。
6)、砌筑骨架前应按设计要求在每条骨架的起讫点挂线放样,然后开挖骨架沟槽,沟槽尺寸根据骨架尺寸而定。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施工前先清刷坡面浮土,填补坑凹,使坡面大体平整。砌筑骨架按设计要求在每条骨架的起讫点挂线放样,然后开挖骨架沟槽,沟槽尺寸根据骨架尺寸而定;施工时先砌筑骨架衔接处,再砌筑其它部位骨架,两骨架衔接处于同一高度。自下而上逐条砌筑骨架;截水骨架、镶边、基础、边坡平台、踏步采用7.5号浆砌片石砌筑;拱型、人字型的主骨架作成槽成,用以排除地表水;在骨架底部0.5~1.0m 及顶部和两侧0.5m 范围内,用 M7.5号浆砌片石镶边加固。为便利养护,在适当位置设置阶梯踏步。
4.2施工工艺流程(少图)
护坡 骨架 骨架 边坡处理 挂线开挖沟槽及基础 砌筑 勾缝 养护 质量验收 备料 铺立体植被网+喷播植草 预制C10 混凝土块 砂夹卵石反滤层
1)、施工前应先清刷坡面浮土,填补坑凹,使坡面大体平整。当骨架内需另铺种植土时,应先将坡面适当清刷。
2)、砌筑骨架前应按设计要求在每条骨架的起讫点挂线放样,然后开挖骨架沟槽,沟槽尺寸根据骨架尺寸而定。
3)、施工时应先铺筑骨架衔接处,再砌筑其他部位骨架,两骨架衔接处应处于同一高度。应自下而上逐条砌筑骨架。骨架应与坡面密贴,骨架流水面应与草坡面平顺。
6.1劳动力组织形式:
劳动力配置形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施工人员配置结合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等进行配置下:(少图)
队长:1 人 副队长: 1 人
土木技术主管:1 人 机械技术主管: 1 人
土木技术员: 1 人
安全员: 1 人 质量员: 1 人
材料:1 人 后勤: 1 人
以一段路基为一个单位配置人员如下:班长1 人、安全员1 人、土木技术员1 人、机械技术员1 人、钻爆工2人、砌筑工10 人、普工20 人。
7.1 混凝土、砌体所用钢筋、水泥、石料、砂等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进场检验应符合有关规定。
7.2 混凝土(砌体砂浆)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100m 3 混凝土(每100m 3 砌体的砂浆)取1组试件,不足100m 3 亦取1组试件。
浆砌片和骨架护坡各部允许偏差及检验数量、检验方法
1)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和新的施工方法时,严格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2)从事爆破、电力、高处起重等特种作业人员,各种机械的操作人员及机动车辆驾驶人员,必须经劳动部门专业培训和考试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准独立操作。
3)施工现场设立安全标志。危险地区必须悬挂“危险”或者“禁止通行”“严禁烟火”等标志,夜间设红灯示警。
4)在施工便道间的交叉口、与公路的交叉口,应设立标志。
5)所有道路的便桥,在桥头树立标志,注明载重能力和限制速度。
6)施工用电的线路及设备,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安装设置,并符合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
7)严禁将电线路搭靠或固定在机械、栏杆、钢筋、管子、扒钉等金属件上。电线路的架设高度,与建筑物的距离以及和公路等平行或交叉时,必须符合现行的《电力设计规范》中的规定。
8)路堑开挖时,经常注意坡面的稳定。每天开工前、收工前将对坡面、坡顶附近进行检查,如发现有裂缝和坍方的迹象或有危石、危土时,立即处理,凡不能处理且对施工安全有威胁时,暂时停止施工,并报告上级处理。
9)在高于3m 的坡面上作业,必须拴安全绳;严禁在同一安全桩上拴几根安全绳和在一根安全绳上拴几个人。在路堑内作业,必须戴安全帽。
10)开挖作业应与装、运作业面相互错开,严禁上下重叠作业。
11)路堑开挖放炮后,在清理过程中,如发现有瞎炮、残药、雷管等应及时报告,由爆破人员处理。
12)边坡开挖中如遇地下水出露,将采取临时排水措施后方可继续开挖。岩溶地区,对堑顶或基底的岩溶水、上升泉水应进行治理,不得任意堵塞出水口或任意抽水,以免导致突发性坍陷。
13)弃土应保证路堑边坡和弃土堆的自身稳定,其位置与高度,根据地形并考虑对附近建筑物以及农田、水利、河道、交通的安全影响,在采取措施后方开始弃土。
14)严禁有间发性癫痫、高血压、心脏病和恶性贫血患者担任撬石和高边坡作业。
15)路堤自下而上分层填筑,土石方运、卸与填筑压实的工作面错开进行。砌筑边坡与填心大致保持在同一高度,以防石头翻滚。
16)影响既有道路交通的工程施工时,首先与交通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制定确保交通安全的施工方案、施工计划及保证安全的具体措施,报交通管理部门审批后施工。
17)路基施工地段发现地下不明管道、线缆时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确认做好防护后再继续施工。地下管道、线缆处施工时,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备齐备足必要的抢修材料,制定出应急方案后再行施工。
18)石方爆破作业前,先制定详细的爆破方案(报监理及有关安全管理部门审批),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或技术交底书后方可进行爆破,未经技术交底不得爆破。根据工程特点正确计算安全距离,危险区边界设置明显标志、警戒信号,必要时设置防护网进行防护,并有专人警戒。爆破作业过程严格执行爆破操作细则,控制装药量,按规定堵塞炮眼,避免飞石伤害。爆破作业确认完毕后,组织专人清除工作面松动的石块,达到稳定后方能进入爆破区作业。
10.2.1减小生态破坏
本合同段工程两侧不任意取土、弃土,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随意砍伐或改变工程沿线附近区域的植被与绿化;
工程临时占地不擅自占用或征用林地、保护沿线古树、不开挖采石取土,材料、废弃物不得于林下堆放,确因建设需要占用林地的,项目施工结束后做好抚育与恢复工作;
临时施工场地的选择与布置,尽量少占用绿地面积,保护好周围环境,减少对植被生态的破坏。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绿化或整理复耕,重视临时施工用地的复垦;
工程取土、挖方符合所在地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生态环境和矿产资源的破坏;取弃土时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遍地开花式的无序作业,进行有序开挖取土,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并结合工程的实施,及时进行绿化,美化环境;
取土区选在高地、荒地上,尽量不占耕地,当必须从耕地取土时,将表面种植土铲除,集中成堆保存,并在工程交工前做好还地工作。对于深而宽的取土坑,可根据当地需要,用作蓄水池或鱼塘;
妥善处理废方,山坡弃土尽量避免破坏或掩埋场坪旁边的林木、农田及其它工程设施。弃土避免堵塞河道、改变水流方向和抬高水位而淹没或冲毁农田、房屋。10.2.2噪声、光污染控制
土石方施工现场安排专人进行洒水,并配备洒水车,防止粉尘飞扬;
作业场地及运输车辆应及时清扫、冲洗db41/t 1172-2015标准下载,保证场地及车辆的清洁;
合理分布动力机械的工作场所,尽量避免同处运行较多的动力机械设备;
对空压机、发电机等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取装消音器来降低噪音;
对于行驶的机动车辆,严禁鸣笛;
合理安排噪音较大的机械作业时间,距居民较近地段,严格控制噪音,不得在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音污染的施工作业;
因生产工艺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或者特殊需要,确需在 22 时至次日6 时期间进行施工的,应在施工前报业主单位和工程所在地建设委员会,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四川某垃圾处理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0.2.3水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