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隧道施工新技术、新工艺与验收规范实务全书

公路、桥梁、隧道施工新技术、新工艺与验收规范实务全书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47.89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2394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公路、桥梁、隧道施工新技术、新工艺与验收规范实务全书

《公路、桥梁、隧道施工新技术、新工艺与验收规范实务全书》是一部系统性、实用性极强的专业技术著作,全面总结了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创新工艺以及验收规范。本书以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深入剖析了现代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涵盖了从设计规划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管理。

书中详细介绍了公路路面新材料的应用、桥梁结构优化设计、大跨度桥梁施工技术、隧道掘进机(TBM)及盾构施工等前沿技术,并结合大量工程案例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难题提出了创新解决方案。同时,针对国家现行标准和验收规范进行了权威解读,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

式中:Eo一土基的弹性模量,MPa; l一一承载板的沉降值m; D一承载板的直径m; Uo—土的泊松比脚手架施工方案--(精选)--02--(32套),一般取0.35; P一承载板压力,MN。 由于承载板测试弹性模量的野外测试速度较慢因此工程中常用标准汽车作卸 试验根据测得的回弹变形回弹弯沉1计算土基回弹模量值公式为:

中:P一标准试验车的轮胎压力kPa; d一试验车轮迹当量圆直径cm; Uo一土基的泊松比取0.35; lo一——土基不利季节的计算弯沉值cm取平均值加两倍方差。 与用承载板作加载测试相比,两者结果相差不大但后者测试工作大为简化。 2.土基反应模量K

Ko =P( N/cm²)

第一篇公路路基施工新技术、新工艺与验收规范

地基反应模量K。值用承载板试验确定。承载板的直径规定为76cm。测试方法 与回弹模量测试方法相类似但采用一次加载法施加的荷载由两种方法控制:当地基 较为软弱时,用0.127cm的沉降控制承压板的荷载若地基较为坚硬,沉降难以达到 0.127cm时以单位压力p=0.07MPa控制承载板的荷载。 3.CBR(CaliforniaBearingRatioY值(加州承载比) 加州承载比是早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提出的一种评定土基及其他路面材料承载 力的指标。承载能力以材料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的能力表征并采用高质量标准碎 石为标准,它们的相对比值即为CBR值。 试验时用一个端部面积为19.35cm2的标准压头,以0.127cm/min的速度压入土 中。记录每贯入0.254cm(0.1in)时的单位压力,直到总深度达到1.27cm为止此时的 贯入单位压力与达到该贯入深度时的标准压力之比即得土基的CBR值即:

CBR=×100 p

第一章工路路基工程概述

第三节路基的破坏形式与原因分析

路基在各种自然因素及行车荷载作用下常发生变形最后导致破坏。其破坏形式 多种多样原因也错综复杂。常见的破坏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路堤的变形破坏包括: ①路堤沉陷; ②边坡溜方及滑坡; ③路堤沿地基滑动。 (2堑的变形破坏包括: ①边坡剥落和碎落; ②边坡滑坍和崩塌。

第一篇 公路路基施工新技术、新工艺与验收规范

(3特殊地质水文条件下的矿

a堤身下陷b地基下陷

第一章工路路基工程概述

坡脚被水冲刷后导致的路堤滑坡

(三路堤沿山坡滑动 在较陡的山坡上填筑路基如果原地面未经清除杂草,凿毛或人工挖台阶坡脚又 未进行必要的支撑特别是受水的润滑时填方与原地面之间的抗剪力很小在自重和 荷载作用下路基整体或局部有可能沿原地面向下移动图1-1-10)。此种破坏虽不 普遍,但亦不应忽视如果不针对其产生破坏原因采取措施路基稳定性就得不到保证 导致路基的破坏。

第一篇公路路基施工新技术、新工艺与验收规范

(一边玻剥落和碎落 剥落是指路堑边坡表土层或风化岩层表面在大气的干湿或冷热循环作用下表 发生胀缩使零碎薄层成片状从坡面上剥落下来的风化现象(图1-1-11)而且老的 脱落后新的又不断产生。泥质页岩、绿泥岩等松软岩层的路堑边坡易发生这种破坏 路堑边坡剥落的碎石堆积在坡脚下堵塞边沟影响路基稳定和妨碍交通。

a碎落;b滑坍;c)崩塌

碎落是岩石碎块的一种剥落现象其规模与危害程度比剥落严重。产生的主要原因 是路堑边坡较陡大于45°)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在胀缩、震动及水的浸蚀与冲刷作用下 块状碎石沿坡面向下滚落。如果落下的岩块较大(直径>40cm)以单个或多块落下此种 碎落现象称为落石或坠落。落石的石块较大降落速度极快所产生的冲击力可使路基结 构物遭到破坏亦会威胁到行人和行车的安全,有时还会引起其他路基病害。 (二边坡滑和崩塌 滑是指路基边坡土体或岩石,沿看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其规模与危害程 度较碎落更为严重,有时滑动体可达数百方以上造成严重堵车。产生滑的主要原 因是边坡较高坡度较随>50°)缺少应有的支挡与加固。挖方岩层对公路成顺向坡

第一章工路路基工程概述

岩层倾角在50°~75°之间夹有软弱和透水的薄层或岩石严重风化等在水的浸蚀和冲 刷作用下形成滑动面致使边坡失去平衡产生滑。 崩塌是整体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倾倒、崩落。主要原因是岩体风化破碎边坡较高 是比较常见且危害较大的路基病害之一。它与滑的主要区别在于崩塌无固定滑动 面亦无下挫现象即坡脚线以下无移动现象。崩塌体的各部分相对位置,在移动过程 中完全打乱其中较大石块翻滚较远边坡下部形成倒石堆或岩堆。

日、特殊地质水文条件下的

五、路基破坏原因综合分析

由上面路基变形破坏形式及原因分析可知路基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种变: 破坏既有各自特点又往往具有共同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不良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如地质构造复杂岩层走向及倾角不利岩 性松软,风化严重土质较差地下水位较高以及其他特殊不良地质灾害等。 (2不利的水文与气候因素如降雨量大洪水猛烈图1-1-12)干旱、冰冻、积 雪或温差特大等。 (3设计不合理如断面尺寸不合要求,包括边坡取值不当挖填布置不合要求最 小填土高度不足未进行合理的防护、加固和排水设计等。 (4施工不合规定如填筑顺序不当土基压实不足,盲目采用大型爆破以及不按 设计要求和操作规程施工工程质量不合标准等。

第一篇公路路基施工新技术、新工艺与验收规范

上述原因中地质条件是影响路基工程质量和产生病害的基本前提水是造成路基 病害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强调设计前应详细地进行地质与水文的勘察工作针对具 体条件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采取正确的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法消除和尽可能减少路 基病害确保路基工程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第四节公路自然区划与土基干湿类型

由于我国地幅辽阔各地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相差很大,而自然条件 与公路建设密切相关各种自然因素对公路构造物产生的影响和造成的病害也各不相 同因此在不同地区的路基路面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亦各有侧重例如季节性冰冻地 区的道路病害主要是冻胀和翻浆而干旱地区主要病害则是路基的干稳性问题。因此 如何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特点对路线勘测、路基路面的设计、筑路材料选择、施工方案的 拟定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是十分必要的。有关部门根据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及其对公路 建筑影响的主要特征提出了中国公路自然区划绘制成《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图》相应 地列出了各自然区的气候、地形、地貌、地质等特征,以及自然区内的公路工程特点,常 见公路病害和路基路面设计的有关参数供各地在公路设计与建筑中参考使用。 根据影响公路工程的地理、地貌及气候的差异特点公路自然区划按以下三项原则 进行划分: 第一道路工程特征相似性原则即在同一区划内在同样自然条件下筑路具有相 似性例如北方不利季节主要是春融时期,有翻浆病害,南方不利季节在雨季,有冲刷、 水毁等病害。 第二地表气候区域差异性原则即地表气候是地带性差异与非地带性差异的综 合结果。通常地表气候随当地纬度而变如北半球北方寒冷,南方温暖,这称为地带 性差异。除此之外还与高程变化有关即沿垂直方向变化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 与纬度相同的其他地区相比,气候更加寒冷称为非地带性差异。 第三自然气候因素既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即自然气候的变化是各种因素 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又有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例如道路冻害是水和热综合作用 的结果,但在南方,有水而没有寒冷气候的影响,不会有冻害,说明温度起主导作用洒 北干旱地区与东北潮湿区,同样都有负温,但前者冻害轻于后者说明水起主导作用。 根据1987年交通部《公路自然区划标准XJTJ003一86)的规定我国公路自然区 我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土三大地带再根据水

第一章工路路基工程概述

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温湿、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一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 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划或类型单元。一、二级区划的具体位置与界限,见《中华人民共和 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1)一级自然区划 根据不同地理、气候、地貌界限的交错和重叠全国七个一级区的代号与名称为: I一一北部多年冻土区; Ⅱ一一东部温润季冻区; Ⅲ一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 IⅣ一一东南湿热区; V一一西南潮暖区; VI一一西北干旱区; VI一一青藏高寒区。 (2)二级区划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范围内进一步划分其主要依据是潮湿系数K。所谓潮湿 系数是指年降雨量R与年蒸发量Z之比即K=R/Z据此划分为6个潮湿等级:

第一篇公路路基施工新技术、新工艺与验收规范

(1大气降水通过路面、路肩和边坡渗入路基; (2边沟水及排水不良时的地表积水以毛细水的形式渗入路基; (3靠近地面的地下水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方案,借助毛细作用上升到路基内部; (4在土粒空隙中流动的水汽凝结成的水分。 各种水源对路基的影响因路基所在地的地形、地质与水文等具体条件而不同,同 寸亦随路基结构、断面尺寸、排水设施及施工方法而变化

第一章工路路基工程概述

(二)路基干湿类型划分 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不但与土质有关而且与干湿状态密切相关,并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路面结构及厚度的确定。因此土基干湿类型确定对路面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在路基路面设计中把路基干湿类型划分为四类: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由于土 的稠度较准确地表示了土的各种形态与湿度的关系稠度指标综合了土的塑性特性,包 含了液限与塑限全面直观地反映了土的软硬程度物理概念明确因此用稠度作为划 分土基干湿类型的指标

土的平均稠度w。按下式计算:

新15j709 防火门、窗及卷帘2一地面水4一水蒸气凝结的水

第一篇公路路基施工新技术、新工艺与验收规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