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砖混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32.26K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42380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砖混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砖混结构房屋是我国常见的建筑形式,其墙体裂缝问题较为普遍。墙体裂缝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变化:由于热胀冷缩,砖墙和混凝土在温度变化时会产生不同的膨胀或收缩,导致墙体开裂。尤其是在温差较大的地区,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2.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承载力不足或土质不均会导致房屋整体或局部沉降,从而使墙体产生裂缝。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软弱地基或未经过充分处理的地基上。

3.材料收缩:砖、砂浆等建筑材料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变形,如果收缩应力超过墙体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缝。

4.施工质量问题:如砌筑砂浆强度不足、灰缝不饱满、施工工艺不当等db11/t 367-2021 地下室防水技术规程,都会增加墙体开裂的风险。

5.外力作用:地震、风荷载或其他外部振动可能使墙体承受过大应力而出现裂缝。

针对上述成因,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在设计阶段合理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以减少温度变化和地基沉降的影响。选用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并严格控制砂浆配比和施工工艺。加强地基处理,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增加构造柱和圈梁,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定期对房屋进行维护检查,及时修补已有的微小裂缝,防止其进一步扩展。

通过科学设计和规范施工,可以有效减少砖混房屋墙体裂缝的发生,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

1.加强地基勘察。验槽时应钎探,以探明局部软弱土层。对照勘探报告,辨别土层成分,防止因未作土样分析而将某些特性土,(如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当作一般土处理。对发现的软弱土部分,应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特别是软弱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和季节性冻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应注意防止因开挖引起邻近建筑物的地基沉降,不要一味的加大基础断面,增设加大基础圈梁。

2.合理设置沉降缝。当地基压缩性较大、房屋较长、体型较复杂或同一建筑物而基础形式不同时,均应从基础开始设置沉降缝。对沉降缝的设置要合理,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特别注意对长度过大,平面形状复杂,温差较大的建筑物,设置合理的沉降缝,使沉降缝的两侧各自沉降。

3.加强上部结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抗拉强度。当上部结构刚度较大时,可以适当调整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薄弱部分,增设必要的加强措施,例如在士0.000外及楼层设置圈梁,减少建筑物墙体不必要的开洞,控制建筑物门窗洞口宽度,特别要对底层窗下墙处进行加强处理。

4、一般情况下,除建筑物长度超过规定的限值,应设伸缩缝外,还应增设屋面伸缩缝。屋盖伸缩缝,应尽量缩短,以便减少屋面板端部膨胀积累值。尤其在现浇屋盖部分及现浇挑檐,每隔15~18米左右就应设砼后浇带一道,缝宽2O0 ~300㎜,缝内砖断开,钢筋不断,待主体结构完成需做隔热层或保温层前,再灌注后浇带, 砼强度提高一级。

二、防止因施工或材料原因而产生墙体裂缝

(一)当施工或材料质量低劣时,墙体裂缝呈不规则状,且分布不均匀。但当施工顺序不合理时,则能产生较集中的明显的裂缝。

1.严把材料质量关,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用。

2.严格按规范施工。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水平灰缝及竖向灰缝应饱满。严禁以铺浆代替灌缝,转角和交换处应同时砌筑,半砖使用率不得超过5%.

3.认真分析房屋结构,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应先建主体后建附属,先建重而高部分,后建轻而低部分,对大面积现浇板,应设置后浇带。

4.对沉降缝、伸缩缝等,一定要将缝内杂物剔除干净,使缝能正常发挥作用。

5.承重或非承重构造柱与墙体间应设2φ6拉结筋,间距为八皮砖,每端伸入墙内1米或至洞口边。

6.预制过梁遇构造柱,当搭接长度不足250毫米时,应改为现浇,伸入构造柱内。

三、防止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墙体裂缝

(一)温度变化引起墙体裂缝。主要有屋顶纵墙的八字形裂缝和顶层困梁附近的水平裂缝。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钢筋硷的线膨胀系数是砖砌体线膨胀系数的两倍。在炎热的夏季,屋面温度大大高于墙体温度,钢筋砼屋面板产生较大的膨胀变形,在房屋纵向两端的屋面板,因热膨胀产生的位移最大,引起端部墙身外推以及纵墙端部受拉开裂。

1.斜向裂缝多发生于顶层纵墙两端,其宽度一般中间大、两端小,当外纵墙两端有门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

2.水平裂缝多发生于顶层圈梁下,纵墙、横墙均可发生,房屋两端较严重。

1.屋面加设保温层可以有效减小屋盖与墙体的温差,保温层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且应设隔气层、保护层、透气孔等。适当增加建筑物顶部保温层厚度或增设架空隔热板。合理安排屋面保温层的施工,屋面施工时尽量避开高温季节。对较长的建筑物,应在端部屋顶及墙上采取重点加强措施,设置一定数量的钢筋网,以增加抗拉强度。

2.当房屋较长、体型较复杂时,应合理设置伸缩缝。

3.当纵墙两端开间内设有较大洞口,可以在洞口两侧设置砼构造柱,与上、下圈梁拉结,既可以加强该开间的刚度,又可以阻止裂缝发展。

4.提高顶层砌体强度,以加强墙体抗温应力的能力。

5.合理安排屋面施工时间及施工工序,施工时尽量避开高温或寒冷季节,加强屋面养护,必要时设置后浇带,以解决砼施工中的内应力问题。

四、防止因设计原因而引起的墙体裂缝

1.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除对强度做必要计算的同时,应针对建筑墙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抗裂验算,提出防裂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从源头上防止裂缝的产生。在局部软弱地基中如处理不当,则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当上部结构刚度不足以抵抗由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内应力时,即发生开裂。

2.房屋过长或型体复杂,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或温差裂缝。

3.由于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地基易产生附加沉降。

4.设计时未进行荷载不利组合,导致使用荷载分布与设计值相差过大。

5.砌体强度设计不足。

6.圈梁设计过小或强度过低,洞口过梁搭接长度小于250毫米等。

7.大梁搁置在砌体上,砌体局部承压面不足或偏小,发生开裂。

8.因大梁刚度偏小而产生挠度,嵌固在墙内的梁端发生位移造成墙体开裂。

1.对局部软弱地基应作加强处理,同时应加强上部结构刚度,对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应作特殊处理。

2.相邻建筑物间基础应留有一定间隙,同时应计算相邻基础应力叠加时产生的沉降量,使该沉降量与整个建筑物沉降量相同。

3.计算时,认真进行不利荷载组合;设计中,注明使用荷载值。

4.认真验算砌体强度、验算砌体局部承压01基础钎探工程分项技术交底,当局部承压不足时应设置砼垫块。

5.各构件刚度应满足规范规定的变形要求。

6.对较长的房屋,其顶层的房屋端开间应加强刚度。

7.做好屋面保温层设计。 

房屋装修时防止因使用不当引起的墙体裂缝,应征求原设计人员意见,对承重构件不得随意破坏,装修楼地面时荷载不应超过设计值;使用中,活载不应过于集中;房屋超过结构合理使用年限时,应委托相关单位进行鉴定。必要时,对损坏的构件进行加固并加强观测。

通过对建筑物常见裂缝的分析研究和实践证实,砖混结构的墙体裂缝虽然不可避免,但只要设计合理,确保施工质量jc901-2002 水泥混凝土养护剂,选用材料得当,建筑物的裂缝是可以根本上得到控制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