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系统分析、评估

高速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系统分析、评估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4.36M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标准
资源ID:42278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高速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系统分析、评估

高速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系统分析与评估是确保高铁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无碴轨道因其高平顺性、低维护需求及长寿命等优势,成为现代高速铁路的主要选择。然而,其铺设条件需综合考虑地质环境、气候因素、施工技术及运营需求等多个方面。

首先,地质条件是关键因素。无碴轨道对地基沉降要求极高,因此需详细勘察沿线地质情况,包括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及地震活动等,以确保地基稳定性和均匀性。对于软土地基或存在较大沉降风险的区域,需采取加固措施,如桩基础或排水固结法。

其次,气候条件也影响铺设质量。极端温度变化可能引起轨道材料热胀冷缩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机电设备维修导则(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0年12月),导致应力集中甚至变形。因此,在设计阶段需充分考虑温差范围,并选用适应性强的材料和技术方案。

此外,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影响轨道精度和性能。无碴轨道铺设涉及精密测量、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等复杂工序,需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运营期间的监测与维护也是保障轨道长期性能的关键。

综上所述,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系统分析与评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过程,需结合具体工程特点进行科学规划和优化设计,以实现高速铁路的安全、舒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①委托咨询单位或专业队伍进行无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工作,确定评估单位 和沉降变形观测单位。 ②根据本线设计要求及铁建设[2006]158号的相关规定,制订《无轨道铺设条 件一一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③)负责观测及评估人员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4)对观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负责,并建立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 5)负责组织对沉降观测技术方案、精度标准及最终沉降观测成果报告进行审核 确认,总体协调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中的组织协作问题。 ③组织阶段评估工作,并及时将阶段评估结果提交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咨 询等单位。 (7审核评估报告,确认实施铺设无轨道时间节点。

评估单位是《细则》实施的牵头单位。 1)负责本线沉降观测方案设计,提出测量精度标准和要求,解决 沉降观测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并与公司沟通一致: (②)负责施工期间沉降观测基准网的建立和维护; (③)负责培训、指导各施工单位的沉降观测测量工作; (④)负责收集、汇总全线各施工单位沉降观测资料,对沉降观测资 料进行分析和趋势预测,根据分析和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工程措 施; 5负责提交各规定阶段的沉降观测成果评估报告; 6合同中约定的沉降观测资料移交职责,统计整理满足“沉降变形 评估"需要的观测资料,并按规定时间移交咨询单位。

(1)提交线路设计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设计图组 和说明书:线下工程变形观测断面、观测点布置等要求:变形 计算报告,包括不同阶段的设计沉降值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等。 (2)对沉降变形观测的设计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③)参与制订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4)根据变形观测结果,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实时修正,并将 设计预测的结果提交建设单位。

观测单位是《细则》方案的具体实施者。 1)负责配备、组织沉降观测仪器和人员; ②负责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断面的布设、观测、观测数据的预处理 及观测质量评估; ③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观测点及观测元器件保护; 4)负责按规定时间提交满足要求的沉降观测资料给评估单位; 5配合、接受观测测量检查及统一协调工作。

1)负责沉降变形观测监理: 2)负责检查督促《细则》和方案在各施工单位的落实,保证按 计划开展观测工作,督促施工单位按时提交观测资料; 3)负责监控各施工单位观测工作的规范性,开展必要的符合性 平行观测、复核检查测量工作,对拟提交观测资料进行审核, 确保观测资料数据的准确。

沉降变形观测测点布置和变形观测

①路堤、路堑全部路段; (②桥、涵两端的过渡段、路隧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 ③路基沉降观测分为路堤和路堑两个类型。 A路堑沉降观测部位为基床表层的底面处。 B路堤沉降是由基本体和地基组成,基床底层顶面的路基总沉降和地基面处地基部 分总沉降。

1一般情况下沿线路方向每5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地基条件 复杂、地形起伏大(以设计文件为准)应适当加密,25m布设 一个断面。 ②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 少于2个观测断面。 ③每个路桥过渡段设置2个观测断面,分别设置于距离桥台5m 及20m处。 4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中部设置1个观测断面。 5路隧、堑堤过渡段在分界线两侧5~10m,各布置一个观测断 面。

(1)每个路堤观测断面应布设两组沉降板,即在线路中心线布1组, 在一侧轨道板外侧1组,路基两侧坡脚布设水平和竖向变形观测桩 路堤、路桥过渡段和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沉降板。 ②)有预压土路堑地段,每个路堑断面在线路中心设沉降板一组, 两侧路肩各设观测桩1个。 ③)无预压土路堑地段,每个路堑断面在两侧路肩各设观测桩1个。 4)每个涵洞设两个观测断面,每个断面设3个观测点,原则上设在 涵洞结构上。

(1)路基面沉降观测点 采用图示方法布设路基面沉降观测点,完成埋设后采用水平仪 按二等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②沉降观测板:用于测量路基面或基底的沉降变形量 由钢底板、金属测杆(Φ40mm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Φ75mmPVC管)组成。钢 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1cm。采用水平仪按二等测量标准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 按设计位置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 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 理设工作。采用水平仪按二等测量标准测量理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 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钢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1m为宜,接长 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

无矿轨道铺设条件一沉降变形系统分析、评估

可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 求,导管内十字导槽应顺直,管端接口密合。剖面沉降测量是将部 面沉降仪探头导轮卡至于预理剖面沉降管的十字导槽内,从一端按 一定间隔依次读数,起始端管口标高采用水平仪按二等测量标准进 行测量,再通过数据处理计算求出不同位置处地基的沉降量。 剖面沉降管理设在基底碎石垫层中间的土工格栅以上,复合地 基平面应布置在观测断面附近加固区之间中心处,理设韵面沉降管 的上下各垫10cm左右的砂垫层,中部填砂尽可能拾高,使剖面沉 降管理设呈向上拱的圆顺弧线状,但上拱高度不超过计算沉降量的 一半。

路基变形监测应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路基填筑施工期间的监测,主要监测路基填土施工期 间地基土的沉降以及路堤坡脚边桩位移; 第二阶段:路基填土施工完成后,自然沉落期的变形监测,该阶 段应对路基面沉降、路基填筑部分沉降以及路基基底沉降进行系统 的监测,直到工后沉降评估满足铺设无作轨道要求为止: 第三阶段:铺设无作轨道施工期的监测: 第四阶段:铺设轨道后及试运营期的监测。

(1)所有标高测量应达到二等测量标准,测量精度应达到土1mm. ②边桩位移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测量。 ③副面沉降采用剖面沉降仪进行测试。

1.7观测元件现场管理、保护

(1)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试验小组,进行 器件的标定、理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 应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②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 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 ③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 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 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 坏。 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 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 件理设后,制作相应的标示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 (④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测试断面的址 筑。

①所有测试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造假;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涂改;测 试、记录人员必须签名。 ②测试数据必须当大及时输入电脑,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保存。 ③对于自动采集的数据采集后应进行核实,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保存。 4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及时绘制路 基面、填料及地基各项监测的荷载一时间一沉降过程曲线。 5所有观测数据均需监理工程师现场确认、审核 6)观测数据作为铺设无轨道前评判路基工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及作为工 程竣工验收的依据。

无矿轨道铺设条件一沉降变形系统分析、评估

安居小区三号院一号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1) 桥墩、桥台、框架桥、涵洞各个阶段的沉降变形 简支梁生产阶段和架设后的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③连续梁的徐变变形

2.1桥梁墩身沉降变形观测

为满足桥梁变形观测的需要,应在梁体及每个桥梁承台及墩身 上设置观测标。 (1)墩身观测标理设:观测点设在墩身两侧上,分别设在每个墩 的墩身四角,每墩设4处,观测点距地面(水面)高度应在1m左 右,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方便观测、利于测点保护的原 则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当墩高小于等于4m或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低不便于立尺观测 时,墩身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理标位置的顶帽上

2)桥台观测标理设:观测点设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每 个台设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无矿轨道铺设条件一沉降变形系统分析、评估

2.2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 预制梁,徐变变形观测可每30孔选择1孔进行;其余桥梁变形应逐 跨布置测点。梁体变形观测点应设置在支点和跨中截面,每孔梁的 测点数量应不少于6个。 (根据需要,可设9个点或15个点泄洪冲砂闸脚手架施工方案,一般以绘出梁体徐变曲线为主,图示应至少为10个点,对称分布

框架沉降观测需要在框架边墙两侧及中墙和框架中心布置沉降观测点,测点数量不少于9个。 涵洞变形观测包括涵洞自身及涵顶填土沉降观测两部分组成。涵洞自身沉降观测需要在涵洞边 墙两侧和涵洞中心布置沉降观测点,测点数量不少于6个。 桥涵主体工程完工后,架桥机及运梁车将在部分桥涵上通过,并对观测结果造成一定扰动。因此: 规定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前后应进行基础的沉降观测。考虑测试工作量等因素,应至少进行架桥机 及运梁车初期通过2~3次前后的沉降观测,当确认架桥机及运梁车造成的基础沉降稳定后,可不再 进行观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