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2.19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42274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是中国水利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旨在为堤防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该规程适用于各级堤防工程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地质勘察工作,确保堤防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合理性。

规程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勘察阶段与任务、勘察方法、资料整理与分析以及勘察报告编制等。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地质勘察,查明堤防沿线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及区域稳定性等问题,为堤防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规程强调勘察工作的分阶段实施原则职教中心--教学实训楼施工方案,要求在不同阶段采用适当的勘察手段,如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同时,注重对特殊地质问题的调查,例如软弱地基、渗漏通道、滑坡及地震影响等,以确保堤防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表5.2.4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

定防上性起规树云且付口元9 ZVV4H 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研究: 1古河道、渊、塘、沟、渠、外滩宽度及岸坡形态、坡高、 坡角等微地貌特征

2特殊土的分布范围及其工程地质特性。 3透水层与相对隔水层的分布特征、埋藏条件等,应特别注 意细粒土层中砂土夹层的类型、厚度、性状等。 4已建堤防工程堤身、堤基、涵闸和堤岸历年险情位置、发 生时间、规模、性质、类型、危害程度、险情发生时的外江 (河)水位等。 5已建堤防历史决口口门及其冲刷坑的分布、规模,堵口填 坑材料类型等。 6堤身现状、历史加高培厚情况,防渗加固处理范围、方法、 效果,岸坡失稳类型、规模、护岸工程现状等。

5.3.1堤防工程勘探布置应在充分分析已有勘测资料的基础上 进行,已建堤防尚应考虑历史险情的分布、类型等。 5.3.2规划阶段可不布置勘探工作。堤防勘探纵剖面宜沿堤防中 心线或防渗轴线、减压并轴线布置。可行性研究阶段钻孔间距宜 为500~1000m,初步设计阶段宜为100~500m,险情多发、地质 条件复杂或防洪墙段应适当加密钻孔。 5.3.3堤防勘探横剖面宜垂直纵剖面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横韵面长度应包括堤内、堤外影响区,渗透分析横剖面长 度应能满足渗透分析的需要。 2横剖面间距宜为堤防中心线纵剖面上钻孔间距的2~4 倍,险情多发段、地质条件复杂段应适当加密横剖面,每一工程 地质单元应至少有一条横剖面。 3横剖面上宜布置3~6孔:提防中心线1孔、提外1~2孔、 堤内1~3孔,孔距宜为20~200m。 4在下列特殊位置应布置横部面: 一渊、潭、塘、沟、渠等微地貌变化较大的地段; 一堤防险情段,包括堤基渗透破坏、历史溃口口门、堤身 险情等;

物探探明的物性异常位置; 拟扒口分洪段; 小型涵闸闸址处

物探探明的物性异常位置; 拟扒口分洪段; 小型涵闸闸址处

5.3.8勘探剖面应实测,精度不应低于相应工程地质测绘料

1堤防钻孔宜为堤身高度的1.5~2.0倍(不包括已建 堤顶孔的堤身段),当相对透水层或软土层较厚时,孔深应适 深并能满足渗流与稳定分析的要求;基岩出露或浅埋段钻孔 穿强风化层

5.3.12钻进的回次进尺应粮据地层性质、钻进方法等确定,且 不应超过2m。

5.3.12钻进的回次进尺应根据地层性质、钻进方法等确定

5.3.13钻孔完成后必须封孔(长期观测孔除外),封孔材料和封

1探测基岩理藏深度、断层破碎带位置及喀斯特发育情况 2探测透水层及相对隔水层分布及厚度、地下水位。 3测定岩、土的电阻率、波速等参数。 4探测已建堤防的洞穴、决口口门及其冲积扇、古河道、渗 漏段等隐惠部位

5.3.15根据地质条件和场地条件可选用坑探、槽探或并探等,

5.4.1在钻孔中采取原状土样,应根据土层的性质选取合适的取 样器,取样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软土、细粒土、砂土层中,使用套管护壁法钻进时,取样 位置至少应低于套管底部0.5m。

2取样前应仔细清孔,孔底残留浮土厚度应小于取土器上端 废土段长度。 3采取土样宜用快速连续静力压入法,遇硬粘土等压入困难 的上层时,可来用重睡少击方式,但应有良好的导向装置。 5.4.2渗透破坏试验土样应在渗透稳定计算剖面上或在渗透稳 定计算剖面附近采取,所取土样应具有代表性,取样尺寸、数量 应满足试验要求。 5.4.3土样的封装、保存及运输应符合SL237一1999的有关规定 5.4.4室内岩土试验项目可按表5.4.4的规定执行。有特殊要求 的,可进行专门性试验。

表5.4.4室内岩、土试验项日表

1规划阶段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提出土(岩)物理力学参 数建议值,必要时可取少量试样进行试验验证。 2可行性研究阶段,每一工程地质单元每一层累计有效试验 组数不应少于6组。 3初步设计阶段,每一工程地质单元每一层累计有效试验组 数不应少于10组。 5.4.7试验成果均应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其正确性和合理性,并 按工程地质单元分层进行数理统计,经综合分析后提出土(岩)物 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5.5.1应根据勘察目的、地质条件、地区测试经验等合理选用原 位测试方法,测试孔数与次数根据需要确定,

5.5.2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砂类土及细粒土宜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或轻型动力触探试 验,中粗砂、砂砾和碎石土宜采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卵石和砾 石类土宜采用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2试验成果应分孔、分层分析整理。 3当根据动力触探成果判别砂土的密度、细粒土状态和评估 土的承载力、土的强度与变形参数时,应结合其他试验成果和本 地区工程经验综合分析确定。 4当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判别砂土液化可能性时,应符合 GB50287~~99的有关规定。 5.5.3静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静力触探孔宜布置于堤外,当土层土质比较复杂或需要查 明软弱层带界限时,增加测试孔数。 2试验成果应分孔、分层分析整理。

5.5.3静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静力触探孔宜布置于堤外,当土层土质比较复杂或需要查 明软弱层带界限时,增加测试孔数。 2试验成果应分孔、分层分析整理。 3当根据静力触探成果确定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时,应结合其

创试成果和地区工程经验综合分

他测试成果和地区工桂经验综合分析确定。 5.5.4十字板剪切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试验宣布置在软土层(带)区。 2当被测试土层(带)厚度较薄时,应适当增加孔数或加密 测试点;当需查明测试土层(带)展布范围时,应增加孔数。 3试验成果应分层整理。 4当根据十字板抗剪强度确定土的承载力、分析地基稳定性 时,应对其进行修正。

水文地质试验与长期观测

5.6.1应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选用不同的水文地质试验方 法、试验部位与数量等。 5.6.2应选取建筑物附近地下水和地表水样进行水质分析,评价 环境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5.6.1应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选用不同的水文地质试验方

6.0.1提身勘察的任务是了解提身状况 6.0.2提身勘察宜坚持地面调查、物探和助探相结合的原则。 6.0.3堤身勘察宜结合堤基勘察进行,勘察方法宜符合本标准第 5章的规定。 6.0.4堤身勘察前,应认真分析堤身险情的类型、规模和危害程 度等。 6.0.5堤身勘察可包括下列内容:

6.0.1旋身翻系的任务是了解提身状况。 6.0.2提身勘察宜坚持地面调查、物探和助探相结合的原则。 6.0.3堤身勘察宜结合堤基勘察进行,勘察方法宜符合本标准第 5章的规定。 6.0.4堤身勘察前,应认真分析堤身险情的类型、规模和危害程 度等。 6.0.5堤身勘察可包括下列内容: 1 堤身病害险情和历史加高培厚、加固情况。 2 M 堤身填土类型,特别是粗粒土、碎块石等的大致分布范围, 3 1 堤身填土的密实度。 41 堤身填士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渗透性。 6.0.6提身填土的质量评价可从堤身险倩、填土物质组成、密实 度、渗透性等方面综合论述t/ceca-g 0012-2016 道路照明用led灯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区分出需要进行处理的堤段,并提 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7.1.1软土勘察内容除应符合本标准4.2节或4.3节的有关规

7.1.1软土勘祭内谷除应付合本标准4.2节或4.3节的有天规 定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软土分布区表层硬壳层的性状与厚度及下卧硬土层 或基岩的埋深与起伏状况。 2查明软土的有机质含量。 3调查降水、开挖、回填、堆筑、打桩等对软土强度和压缩 性的影响及在类似软土上已建工程的建筑经验。 7.1.2软土勘察方法除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有关规定外,尚应 符合下列要求: 1确定软土的抗剪强度应有一定数量的十字板剪切试验。 2固结试验的最大固结压力宜按上覆荷载确定,必要时可进 行少量代表性的次固结试验。 7.1.3软土工程地质评价宜包括下列内容: 1当地表存在硬壳层时,应提出利用的条件和可能性。 2评价软土地基的抗滑稳定性、侧向挤出和沉降变形特性, 3软土加固、处理措施的建议,宣根据软土及其上覆、下卧 土层的性状,并结合地方经验提出

7.2.1黄土勘察内容除应符合本标准4.2节或4.3节

定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黄土层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夹层与古土壤层、钙质结 核的分布特征。 2查明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湿陷系 数随深度的变化

3查明黄土滑坡、崩塌、错落、陷穴、潜蚀洞穴、垂直节理、 卸荷裂隙等的分布范围、规模、性质等。 7.2.2黄土勘察方法除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有关规定外,尚应 符合下列要求: 1黄土原状样宜在探坑(井)内人工挖取。 2应进行黄土湿陷试验,提供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湿 陷起始压力等参数。 7.23黄土工程地质评价宜包托下列内容

7.2.3黄土工程地质评价宜包括下列内容:

1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和湿陷性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湿陷类 型和湿陷等级; 2冲沟、陷穴、碟型洼地、溶蚀洞穴、滑坡、错落、崩塌等 的分布范围、发育特点,预测发展趋势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3根据工程地质评价结论熊猫环岛站钻孔桩施工方案,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