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7.60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2268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道路勘测设计

以抵消一部分离心力的作用。因此,路面设置超高后,曲线上行车 所受横向力将减小。设超高后,圆曲线半径为:

式中 一路面超高横坡度

2 R 127(μ+)

db37t 4417-2021 sbr改性乳化沥青中sbr含量测定规程(红外光谱法)圆曲线*小尘径的计算及应用

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由于横向力的作用,使行车的安全与舒 适程度受到影响,面且横向力越*,对行车就越不利,因此,必须对 曲线行车的横向力的*小加以限制。横向力的*小是和圆曲线的 半径成反比的,要想降低横向力,就应采用较*的平曲线半径。允 许采用的*小平曲线半径可按下式计算:

V2 min 127(μmax+i,)

即在给定行车速度V的情况下,*小半径R就取决于允许 的**横向力系数μx与超高横坡度i值。因此,确定R值,首

这个摩阻系数/因路面和轮胎状况而异,在路面干燥时药为 0.4~0.8,潮湿时0.25~0.40,路面结冰积雪时,在冰雪路面上, 使用普通轮胎(不加防滑链)时,/小于0.2。 根据实验分析,当μ=0.15~0.16时,可保证汽车在十燥与 潮湿的道路上以较高的速度安全行驶。按产=0.07设计的弯道 在路面上结冰的情况下,汽车也能安全行驶。 (2)按行车舒适性确定值 横向力系数口值的不同,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乘客也有不同 的感觉。根据实验得知,产值对乘客的感觉影响如下: 当μ0.10时,不感到曲线存在,很平稳; 当μ=0.15时,稍感到曲线存在,但尚平稳;

当μ=0.20时,已感到有曲线存在,乘客稍感到不平稳; 当μ=0.35时,感到有曲线存在,乘客已感到不平稳; 当>0.40时,感到已非常不平稳,站立不住,有倾倒的危 险。 由此可知,从乘客的舒适出发,μ值**不超过0.10,**应 不超过0.15~0.20。 (3)按燃料和轮胎消耗确定值 由丁横向力的影响,行驶在曲线上的汽车比在直线段上行驶 时所消耗的燃料、轮胎的磨耗,以及机械蘑损都要*一些。这是因 为当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除了需要克服行驶阻力外,还要克服向 外的横向力,才能使汽车沿曲线行驶,因此它要消耗的燃料就要多 些;由于横向力的作用,汽车轮胎在曲线上行驶时发生与直线行 驶不同的变形,致使轮胎磨耗也增加了;横向力也使汽车产生一定 程度的横问摆动,使机械磨损加剧。 根据实验资料,由于α的存在,轮胎与燃料额外消耗如下: 当μ=0.10时,燃料消耗增加10%,轮胎磨损增加1.2倍; 当μ=0.15时,燃料消耗增加15%,轮胎磨耗增加2倍; 当μ=0.20时,燃料消耗增加20%,轮胎磨耗增加2.9倍。 因此,从汽车营运经济性出发,值以不超过0.10~0.15为 宜。 综上所述,我国公路技术标准把各级公路的横向力系数控制 在p=0.15以内,以保证公路弯道的行驶条件不过分恶化。 2.*小半径的计算 根据前面所述,汽车在曲线段上行驶时保持稳定的必要条件 是,汽车所受横向力被车轮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阻力所抵消;若横 向力*于摩阻力,则汽车出现横向滑移。因此·在设计时应控制横 向力系数不能超过摩阻系数f。

出此可知,横向力系数p实际上是受摩阻系数f约束的,即 在不发生横向滑移前提下,μ值不会超过f值。因此,用f代替?

R 127(f+i) 402

V2 R: 一 127(f+) 802

汽车在公路曲线上行驶时,如果曲线很短,则驾驶员操作方向 盘频繁而紧张,这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危险的。同时,如果不设 置足够长度的曲线使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

平曲线部分中的圆曲线长度

公路转角小于7时的平曲线长度

表中所列计算式是由下式计算并取整得到的(式中的6 6s行程)

V ×6× 7 =11.7 Y

式中I一曲线总长度,m; V一计算行车速度,km/h; α一偏角,以“"计,当a<2°时,按α=2°计

通过对行军状态的观测与行车轨迹理论分析得知,汽车在 道行驶时,需要比直线段上更*的行车道宽度。这是因为车辆在

用,汽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摆动(摆动*小与实际行驶速度有 因此,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曲线段的路面应做适当的加宽,

路面宽度,e1为一个车道的加宽值。 由直角三角形COD得出下列关系:

6值与2R相比甚小,为简化计算,可略去不计。因此有

如果为双车道公路,则每个车道都应加宽,因而全部路面的加 直e约为:

出上式可知,加宽值与平曲线半径、设计车辆的轴距有关,轴 距越*,加宽值就越*。 加宽值还与车速有关,尚需考虑由于车速而产生的汽车摆动 宽度值,根据国外经验,其值为 0.1V 因此,平曲线上双车道路面 √R 加宽值应按下式计算:

路面加宽标准按交通组成情况分为三类。四级公路和三级公 路山岭重丘区地段,若交通组成是以轴距加前悬为5m的车辆(如 解放牌载重车)为主时,可采用第一类路面加宽值;其他各级公路 一般情况下采用第3类路面加宽值;但当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 的半挂车时,可采用第2类路面加宽值。 路基宽度为4.5m的四级公路以及其他各级公路,其路面加 宽后,路基也应做相同的加宽。 四级公路路基宽度采用6.5m以上时,若路面加宽后剩余的 路肩宽度不小于0.5m时,则路基可不予加宽;若小于0.5m,则应 加宽路基以保证路肩宽度不小于0.5m。 分道行驶的公路,若圆曲线半径较小,其内侧车道的加宽值应 *于外侧车道加宽值。设计时应通过计算确定其差值。

三、加宽缓和段长度的确定

路面在圆曲线段上设置加宽时,其宽度就比直线段上*,在直 线与圆曲线连接处路面宽度就出现突变,这既影响路容的美观,又

给行车安全带来威胁。因此,为避免路面宽度从直线段上的正常宽 度到圆曲线段的加宽断面的突变,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应设置一 段路面宽度的渐变段,这一渐变段称为加宽缓和段。为保证缓和效 果,该缓和段长度不宜太短,应满足下列要求: 1.路线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采用 与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长度相同的值,即加宽缓和段应与缓和 曲线或超高缓和段重合,以尽量减少公路几何形状的变更次数。 2.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 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并布置在圆曲线之前 的直线段上,即

式中L—加宽缓和段长度,m; b;一路面加宽值,m。

L=15·b且L>10m

1.加宽布置方式 圆曲线上的路面加宽一般设置在曲线内侧,这是因为汽车在 融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一般位于前轮软迹内侧。另外在曲线内侧 加宽比在外侧加宽的路容美观些,而且内侧加宽工程量世较外侧 小。若地形特殊有困难时,也可两侧各加一半。 圆曲线段内的加宽值保持不变,缓和段上的加宽值由零渐变 到要求的加宽值。其渐变方式将在下面进行讨论。 2.加宽过渡方式 (1)二、三、四级公路的加宽缓和段 二、三、四级公路的加宽缓和段的设置,采用在相应的缓和曲 线、超高或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增加的方法。即 加宽缓和段上任一点的加宽值b;,与该点到加宽缓和段起点的距 离L,同加宽缓和段全长L:的比值成正比,即

式中6x一加宽缓和段上任一点的加宽值,m; b一曲线加宽值,m; I.一加宽缓和段上任一点到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 I一加宽缓和段长度,m。 (2)高等级公路加宽缓和段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对路容有要求的二级公路,设置加宽 缓和段时,为使路面加宽后的边缘线圆滑、适顺,一般情况下应采 用高次抛物线的形式过渡,即采用下式计算加宽缓和段上任一点 的加宽值z:

式中1,一圆曲线起、终点至切点的距离m; b一一修正后圆曲线起、终点处路面加宽值,m R一圆曲线半径,m

L;一规定的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m; 6一未加宽前路面宽度,m; 6;一一圆曲线部分路面加宽值,m; α一路面加宽边缘线与未加宽路面边缘线的夹角,“”

缓和段上任一点的加宽值6可按路面加宽边缘线夹角α的 正切值计算出来,即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采用这种内切法布置加宽缓和段,可使加宽后的路面内边缘 线平顺圆滑,但计算较繁,因此,只在人工构造物路段上为保证路 容美观而采用

《标准》规定,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小半径时,应设 置超高(即将曲线部分的路面做成向内侧倾斜的单向横坡),其目

Z2 V2 一= gR 127R L

图25无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

适用于车道数*于4的公路。

三、超离缓和段及其长度计算

前所述,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小半径时,圆曲线 必须设置超高,这样

段内就必须设置超高。这样, 直线段上是正常的双向横坡 断面,而圆曲线段上为单向 的超高断面,在直线与圆曲 线相接处的横断面就出现了 突变。这种突变必然影响行 车的舒适性,且如果超高坡 度较*,曲线外侧甚至无法 通车。因此,通常在直线和圆 曲线间设一个过渡段,使路 面从正常路拱逐渐过渡到单 向横玻,以利于汽车顺适地 从直线驶入圆曲线。这种从 直线段上的双向横坡逐渐过

这样,缓和段的长度L.为;

Ah b: 1. F

上式即为计算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方式的超高缓和段长度计 算公式。其中超高渐变率力值按表2.7的规定值用。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h= 7 (is+i) 2 b(ib+i) 2iF

同样,将附加纵坡用超高渐变 率代替,则

b(io+i) 2p

(2)双坡阶段 从进入超高缓和段开始,先保持路面内侧不动,外侧绕路中线 向上旋转到与内侧同坡,这·一过程称为双坡阶段。其所需要的路线 长度即为双玻阶段长度L:根据超高渐变定义,路拱坡度变化也 是按离开缓和段起点的距离成正比变化的,因此,双坡阶段长度 么,可按下式计算:

即双坡阶段长度与超高缓和段长度成正比。 但如果缓和段较长(如由于线形设计的需要而采用较长的缓 和曲线时),则会出现超高渐变率过小,致使路面滞水而影响行车 安全。故横坡度由2%(或1.5%)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 得小于1/330,借以限制超高横坡度小于2%(或1.5%)的路拱长 度连接线工程抗滑桩施工方案,以保证路面排水的*小坡度

在双坡阶段中,出线外侧路面的路拱横坡由*一:”逐渐变为 (向内侧倾斜的横坡为正,向外侧为负),超高渐变率力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