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津秦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4.2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4.2.1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垂直位移监测网可根据需要独立建网,包含的高程控制点有基准点和 工作基点,基准点使用全线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II和二等水准 点,工作基点根据需要埋设(埋设要求见4.3.1)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高程应采用施工高程控 制网系统。垂直位移监测网应布置成闭合环状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各 个施工段在进行沉降观测之前要建立好垂直位移监测网,需采用整网统一 观测,整体严密平差的方式确定基准点、工作基点的高程,精度按国家二 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 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 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
表4.2.2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4.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4.3.1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三类,其 布设按下列要求: 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使用全线 的基岩点、深理水准点、CPI、CPII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 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增设的基准点标石理设规格等同于设计方提供的《新 建铁路津秦客运专线精密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及技术总结成果报告》一书 的P37页的相关规定,标石应埋入当地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5m。 2工作基点。要求这些点理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 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工作基点需按照国家二等水准 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加密直至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 准基点(含工作基点、基准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 直位移监测需要。采用顶端圆滑的Φ28mm长60cm钢筋插入标石中,标石应 埋入当地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5m,采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并按顺序编号。 3沉降变形点。直接理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 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 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 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
4.3.2测量点的检测。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 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基准点 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 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 进行一次,尽可能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每李度进行一 次复测。
4.3.3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 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4.3.3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
4.3.4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在区域沉降地区内,应对工作基点 的沉降量进行监测,如果在两次复测期间,发现工作基点变形超出两倍中 误差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并提交观测资料。经核实后应对工 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的各期实测高程进行修正
4.4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4.4.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 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4.4.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 录
4.4.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进行往返 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经严密平差处理后的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 初始值。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 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照固 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
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实行“五固定”即“固定 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 测量路线和方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4.4.4针对低矮桥墩、异型桥墩,空间小,尺子不能直立的情况,施工单位 应在测量厂家定制短尺进行测量;也可采用倒尺的方法进行。 4.4.5沉降观测均采用电子水准仪,不得采用光学水准仪。 4.4.6测段观测完成后数据,必须及时整理观测数据。 4.4.7当发现沉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查,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 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 4.4.8在观测过程中,应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记录,如对架梁、运梁车通过 施工荷载的记录,天气情况,地下水影响情况的记录,利于对结构变形特 性的分析和异常数据的分析。
4.5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4.5.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必须 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严禁采用支水准路线或中视法,水准路线经过 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4.5.2水准仪使用DS05级数字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 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 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 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 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
.5.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
(1)往测:奇数站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偶数站为前一后一后一前 (2)返测:奇数站为前一后一后一前 偶数站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4.5.5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 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4.5.6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对于电子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 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 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 罩。 4.5.7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 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 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 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4.5.8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 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 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 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 垂直。
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 4.5.10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水准 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4.5.11成果数据按统一格式录入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
4.5.12元件保护要求
1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元器件的理设、测量和保护工 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元件理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 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 3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 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 坏。 4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 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理设后,制作相应的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 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断面的填筑。 4.6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 4.6.1鉴于大面积区域沉降观测、分析的复杂性,应研究制定特别的观测方 案及处理方法。 4.6.2大面积水域情况下的沉降测量,应根据具体地形地质情况、施工组织
4.6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
4.6.1鉴于大面积区域沉降观测、分析的复杂性,应研究制定特别的观测方 案及处理方法。 4.6.2大面积水域情况下的沉降测量,应根据具体地形地质情况、施工组织 情况等由施工单位制订观测实施方案,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审查,并调 整制定相应的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5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
5.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
5.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
5.1.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 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 降变形观测断面。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 或增设观测断面
某院某研究所中青年科技人员住宅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1.2路基沉降监测剖面布置:
1路基沉降监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 设置。沉降监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于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 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或路堑可放宽到100m;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 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监测断面, 每个路桥过渡段在距离桥头5m、15m、35m处分别设置一个沉降监测断面, 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监测断面。 2观测断面类型及观测点 (1)路堤均采用堆载预压。路堤地段采用1、Ⅱ、Ⅲ型监测断面,ⅡI型 断面仅在桥头布置,一般每间隔3个I型监测断面设置一个Ⅲ型监测断面
路堤沉降监测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图(I型)
jtt52-06-2023《贵州省干线公路边坡养护技术指南(试行)》沉降监测剖面元件布置示
降监测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图(
(2)I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沉降板。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 5个,施工完基床底层后,预压土填筑前,距左、右线中心4.7m处于基床 底层顶面理设2个沉降监测桩,其余3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 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1m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基 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理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顶面 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 (3)Ⅱ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沉降 监测桩每断面设置5个,埋设方法同I型监测断面;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 压力计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理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