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是确保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监测路基的变形情况,为设计、施工及后期维护提供数据支持。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对路基沉降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沉降观测技术也逐渐向高精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在路基关键部位布设沉降观测点,利用精密水准仪、全站仪、GPS、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等设备进行测量。传统方法以人工水准测量为主,具有较高的精度,但效率较低且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近年来,自动化监测系统逐渐普及,如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实时监测系统,可实现全天候、连续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此外,卫星遥感技术(如InSAR)也被广泛应用于大范围区域的沉降监测,能够快速获取大面积的地表形变信息。
沉降观测数据通常结合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用于评估路基稳定性、预测沉降趋势以及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养护措施。例如,在软土地基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通过长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沉降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对列车运行造成安全隐患。
总之,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是保障铁路工程质量和运营安全的关键环节,未来将朝着更高效、更精确和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为铁路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撑。
富县东风区商业大厦框架结构填充墙施工方案4沉降评估的职责和相关要求
4.5监理单位的主要职责:4.5.l参与制订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实施细则。4.5.2对重要环节进行旁站监理。4.5.3监督、检查观测设施的保护,确保其不受施工或外界的扰动和破坏。4.5.4对施工单位的观测数据及时签字确认。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
5工后沉降方案的主要内容
这里列出了8个方面,供参考,各条线具体要按建设单位要求编制。5.1编制依据 5.2工程概况 5.3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及原则5.3.1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5.3.2沉降变形监测的原则5.4沉降变形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5.4.1监测组织机构5.4.2沉降变形监测人员分工
5工后沉降方案的主要内容
5.5监测网的建立5.5.1变形监测网5.5.2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5.5.3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5.6观测元器件埋设及防护(仅列4种常用的)5.6.1沉降、位移观测桩(点)埋设5.6.2沉降板埋设5.6.3单点沉降计埋设5.6.4剖面沉降管埋设5.7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分析要求5.8沉降变形记录表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一般情况下,路基沉降观测应以地表沉降观测、路基面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为主,其它的观测按设计要求设置。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6.1一般要求(4条)6.1.1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期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6.1.2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6.1.3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观测方案。6.1.4沉降观测可在线路两侧地基、路肩和线路中心设置观测桩,在地基和基床底层的顶面设置剖面沉降管,或在线路中心设置沉降板。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6.2变形监测网的建立(3条)6.2.1监测网包括水平位移监测网、垂直位移监测网。6.2.2水平位移监测网采用独立坐标系统按三等平面监测网建立,对于软土地基等设计有特别技术要求的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并一次布网完成。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6.2.3垂直位移监测网可根据需要独立建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施测,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不能利用水准基点的监测网,在施工阶段至少与一个施工高程控制点联测,使垂直位移监测网与施工高程控制网高程基准一致;全线二等水准贯通后,将垂直位移监测网与二等水准基点联测,将垂直位移监测网高程基准归化到二等水准基点上。观测时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6.3观测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7条)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6.3.1基准点。每个独立的监测网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II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注:1-盖;2-砖;3-素土;4-贫混凝土;5-冻土线.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6.3.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精度要求,在两水准基点之间沿线路方向按间距不大于200m、距路基中心距离小于100m布设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引出采用附合式或闭合式,工作基点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土层内,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采用Ф20mm长60cm顶端圆滑的钢筋打入土中,桩周上部30c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并编号。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6.3.4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是变形分析的参考点,必须对其进行定期检测。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基准点与工作基点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根据有关复测结果,进行基准点稳定性分析,并对可能受到影响的变形观测点进行汇总,最后必须及时提交沉降变形网复测报告。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6.3.5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变形观测点。6.3.6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具体见后面观测点设置。6.3.7观测网中,工作基点应定期与基准点进行校核。当对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进行复测校核。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6.4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原则(5条)6.4.1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应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在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6.4.2对地形横向坡度大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大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6.4.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6.4.4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观测断面,每个路桥过渡段设置距离桥头5~10m、20~30m、50m处分别设置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6.4.5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6.5沉降观测点的设置(6条)断面观测点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剖面沉降管、单点沉降计、分层沉降计、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等沉降观测设备,还包括测斜管、水位井、孔隙水压计、位移桩等辅助设备。其中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需要进行水准测量,其余设备的规格型号、观测技术要求及成果输出格式,由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中说明并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目前主要采用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剖面沉降管、单点沉降计和位移桩。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6.5.1一般路基填方断面观测点布置示意图
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处;(有预压土时基床底层顶部每2个断面设置沉降板1处;)剖面沉降管每间隔3个观测断面设置1处.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一般路基填方断面观测点设置要求1)一般路基填方地段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位于基床表层顶面,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外2.7m处;沉降板设置1处,位于双线中心。2)当路基有预压土时,应将中心沉降板接管至预压土顶部,并在中心两侧向外3.5m处增设2个沉降板,可每2个断面设置1处,位于基床底层顶部,预压期间按规定要求进行观测。3)预压土卸除后,将双线中心沉降板截管至基床表层高度,两侧沉降板拆除,待级配碎石填筑完成后,再设沉降观测桩。4)一般每间隔3个观测断面设置一处剖面沉降管。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6.5.2路基与桥台过渡段断面观测点布置示意图
1)沉降观测桩与沉降板设置同前;2)线路中心设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6.5.3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断面观测点布置示意图
1)沉降观测桩与沉降板设置同前;2)横向结构物顶部沿横向结构物的对角线方向铺设剖面沉降管。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6.5.4路基路堑地段观测点布置示意图
1)一般路基路堑地段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位于基床表层顶面北京某医院大楼楼宇自控系统施工组织设计,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外2.7m处;沉降板设置1处,位于双线中心。2)当路基有预压土时,应将中心沉降板接管至预压土顶部。3)预压土卸除后,将双线中心沉降板截管至基床表层高度,待级配碎石填筑完成后,再设沉降观测桩。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6.5.5特殊土地段路堑断面观测点设置
1)当路堑基底为膨胀土、红黏土及其他特殊土时,沉降观测桩与沉降板设置同前。2)单点沉降计一般每2个沉降监测断面设1处,位于路基中心距沉降板5米处。
混凝土施工方案10-19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6.5.6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除设置沉降观测设施外,还应设置位移观测桩。位移观测桩设置与两侧坡脚外2m、10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观测板等位于同一断面上。
6路基沉降观测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