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铁路隧道技术规范(合订本)《铁路隧道技术规范(合订本)》是指导铁路隧道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营管理的重要技术文件,涵盖了隧道工程从规划到运营的全过程。该规范以确保铁路隧道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为核心目标,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制定而成。
主要内容包括:隧道选址与地质勘察要求、结构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衬砌类型选择与构造细节、防水排水系统设计、通风与照明设施配置、施工工艺标准以及质量检验与验收准则等。此外,还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灾害防控措施,如火灾疏散、抗震设计等。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及城际铁路隧道工程,同时兼顾特殊地质条件(如软弱围岩、富水地层、高地应力区)下的技术要求。通过明确的技术指标和操作流程,为提高隧道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提供了可靠保障,也为推动我国铁路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筑材料容重kN/m(tf/m)
某工程铆钉式锚杆的技术施工方案第4.2.2条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十结构中用的混凝上标号及 限强度应按表4.2.2采用。
混凝土的极限强度MPa(kgfcm²) 表4.2.
:个混凝土的标号系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20cm的立方体试块,在 28天龄期,用际准试验方法所得的抗压极限强度,以kgfcm²表示。 ②片石混凝土的抗压极限强度可采用表中数值
混凝土的容许应力MPa(kgfcm
注: 1片石混凝十的容许应力可采用表中数值, 2喷混凝土的容许应力可暂按表中数值乘以系数0.9采用 ③计算主要荷载加附加荷载时,除剪应力外可提高30%
混凝土的爱压弹性模量 GPa(kgf/cm²)表4.2.
混凝上的受剪弹性模量按表列数值的0.
第4.2.5条砌体的极限强度应按表4.2.5采用 砌体的极限强度MPa(kgf/cm²)
混凝土块高度h超过2cm时,表中混凝上块砌体的抗压极限强度应乘以下 提高系数: hs≤+0cm时,c=0.6+0.02h: h >40cm时.c=1.240.005hs1.7
混赋土块高度h超过2cm时,表中混凝上块砌体的抗压极限强度应乘以下 提高系数: h≤+0cm时,c=0.6+0.02h: h>40cm时.c=1.240.005h1.7
第4.2.6条砌体的容许应力按表4.2.6采用
砌体的容许应力 MPa(kgf/cm²)
生:·T混凝土块高度超过20cm时,表中混凝土块砌体的容许压应力,应按表 4.2.5注所列c值予以提商。 2让算主要荷载加附加荷载时,除剪应力外可提高30%。
第4.2.7条砌体的弹性模量采用10~15GPa【(1.0~1.5) X10kgf/cm²]。 第4.2.8条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锚杆支护所用钢筋的技术条 件应符合国标的规定,其强度及弹性模量等可参照表4.2.8采用。
第4.2.7条 ×10kgf/cm²]。
钢筋的强度和弹性模量
的强度和弹性模 表4.
第4.2.9条钢筋的容许应力应按表4.2.9采用。
钢筋的容许应力MPa(kgf/cm²)
第4.2.10条喷混凝土的标号为200号,其极限强度如下:轴 心抗压为14MPa(140kgf/cm²);弯曲抗压为17.5MPa(175kgf/ cm²);抗拉为1.2MPa(12kgf/cm²)。弹性模量为20GPa(2.0× 10:kgf/cm²)。 喷混凝十与岩石的粘结力,V类及以上围岩不低于0.8MPa (8kgf/cm²),Ⅱ类围岩不低于0.5MPa(5kgf/cm²)。 注:①喷混凝七的标号系指采用喷射大板切割法,制作成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试 块,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天.用标准试验方法所得的极限抗压强度乘以 0.95的系数。 ②喷混凝土强度试块亦可用喷10cm或15cm边长的无底试模或钻取直径为 10cm的圆柱体等非标准方法制取。但应通过在相同条件下与标准试块的对 比试验,求出换算系数或公式,并换算为标准试块强度。 ③粘结力可采用裂法或在喷层上直接拉拔测定
不小于1m,水沟底下如有填七应紧密夯实。 二、当洞门设计有翼墙或挡土墙时,洞路堑线路中线沿轨 枕底面水平至路堑翼墙(挡土墙)面边线的距离,一边不应小于 3.5m(曲线地段系指曲线外侧)。 三、洞门端墙、翼墙、挡士墙应根据情况设置伸缩缝和沉降 缝,墙身设置泄水孔。 第5.0.4条洞门端墙、翼墙、挡土墙基础设置的规定: 一、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并理入地面下一定深度,土 质地基埋人的深度不应小于1m。 二、在松软地基上设置基础,当地基强度不够时,可结合具 体条件采取扩大基础等措施。 三、在冻胀性上壤上设置基础时,基底应置于冻结线以下 0.25m,或采取其他措施。 第5.0.5条洞口其他设施的设置,应遵守下列规定: “、洞口仰坡周围设置排水、截水设施,并和路堑排水系统 一并考虑布置。 二、当山坡局部土、石失稳时,结合洞口的地形地质特点,采 取清刷、设置支挡建筑物等措施,力求根治,不留后患。 三、洞口仰坡及边坡土石有剥落可能时,坡面予以防护。 四、洞口设置必要的检查设备和有关的标志及巡守房屋。
位于曲线车站上的隧道及区间曲线地段的双线隧道,断面加 宽值应根据站场及线路具体情况让算确定
第6.2.1条采用整体式或拼装式衬砌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衬砌拱圈可设计为等截面或变截面形式。V类及以上围 岩地段,一般地区可采用直墙式衬砌,严寒地区采用曲墙式衬砌。 Ⅱ类及以下围岩地段,应采用曲墙工带仰拱的衬砌。双线隧道宣 采用曲墙式衬砌。 二、因地形或地质构造等引起有明显偏压的地段,应采用偏 压衬砌。 三、隧道洞口地段,当围岩为R类及以上,线路中线与地形 等高线斜交时,可采用斜交衬砌。 四、在严寒地区,应根据情况设置伸缩缝。 五、当开挖采用构件支撑时,位于V类及以下围岩地段的拱 部衬砌背后,宜压注水泥砂浆。不良地质地段或偏压衬砌地段,衬 砌背后应全断面压注水泥砂浆或其他浆液。
第6.3.1条明洞适用于下列情况: 、洞顶覆盖薄,难以用钻爆法修建隧道的地段 受坍方、落石、泥石流等威胁的地段。
第四节特殊条件下的隧道衬砖
第6.4.1条通过松散堆积层、流砂层及软弱、膨胀性围岩 的隧道衬砌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衬砌应采用曲墙带仰拱的结构,必要时,可采用钢架混 凝土结构,其钢架可兼作临时支护。 二、通过松散堆积层或流砂层,衬砌背后除按第6.2.1条第 五款压浆外,必要时还可向围岩中压注水泥砂浆等以加固地层。 三、通过软弱和膨胀性围岩,宜采用复合式衬砌。 四、根据具体情况,应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作出妥善处理。 第6.4.2条通过黄士地层的隧道,应按其土壤分类及物理 力学性能确定衬砌结构,一般采用曲墙带仰拱的衬砌。
铺设支承块数目对/km
第7.0.8条混凝十宽枕及整体道床直线部份的扣件,可选 用调高量较大的弹性或刚性不分开式扣件,整体道床曲线部份应 选用弹性分开式件。 第7.0.9条位F曲线地段的外股钢轨,新建铁路和改建铁 路分别按公式(7.0.91)、(7.0.9一2)设置超高。
7. 6Vmax R
江苏某广场疗养院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EN.Q.V: EN.Q.
避车洞间距和尺寸 Ⅱ
双线隧道小避车洞每侧间距按30m设
第8.1.2条避车洞建筑结构的规定: 一、避车洞应衬砌,其类型应和隧道衬砌类型相适应。 二、避车洞底面应与道床、人行道或侧沟盖板顶面齐平
第8.2.1条当通信、信号和电力电缆等通过隧道时,官设
第8.3.1条隧道内如需设置无人增音站时,其位置可根据 通信要求确定,亦可与大避车洞结合使用,但需将大避车洞加深 2.5m;如不能结合时,则另行修建无人增音站,其尺寸一般同大 避车洞。 第8.3.2条尤人增音站内应预留通信电缆出入通路和预理 接地装置的接地体。并应有防排水措施,要求做到不渗水、不漏 水。 第8.3.3条隧道内如需设置变压器洞、信号继电器箱洞及 无线电通信电台箱洞等设施时,可根据有关专业要求办理。 第8.3.4条电力牵引的长隧道,如需设置存放维修接触网 的绝缘梯车洞,宜利用施1.辅助坑道或避车洞修建,其间距约 500m设一处。
1007.材料领用损耗分析表 (1)土和砌体结构的强度安全系数表
第9.1.2条计算隧道整体式衬砌时,应考虑围岩对衬砌变 形的约束作用,如弹性抗力。弹性抗力的大小及分布,根据衬砌 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回填情况和围岩的变形性质等因素,可采 用局部变形理论,由公式(9.1.2)计算确定。
注:①水平相对收敛值系指实测收敛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 ②硬质围岩的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的隧道取表中较大值。 ③本表所列数值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测和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 ①拱顶下沉允许值一般按本表数值的0.5~1.0倍采用。 第9.1.5条对受温度影响显著的刚架和截面厚度大的超静 定结构,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上收缩的影响。 一、隧道各部构件受温度变化影响产生的变形值,应根据当 地温度情况与施工条件所确定的温度变化值等按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