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泵送砼技术措施泵送混凝土(简称泵送砼)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施工方法,通过高压泵将混凝土沿管道输送到指定位置,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中。以下是泵送砼的主要技术措施:
1.原材料选择:泵送混凝土要求选用合适的原材料以确保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砂率应适当提高,通常控制在40%50%之间;石子粒径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输送管径的1/3。
2.配合比设计:合理的配合比是保证泵送质量的关键。应根据工程需求调整水灰比,通常控制在0.40.6之间;适量掺加粉煤灰或矿粉以改善和易性;同时加入高效减水剂或泵送剂,减少用水量并增强泵送性能。
3.设备选型与布置:根据工程规模和高度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泵及输送管道。长距离或高扬程泵送时,需合理配置弯管、软管和支撑架,避免管道堵塞或爆裂。施工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调试,确保运行正常。
4.施工工艺控制:泵送过程中要保持连续作业,防止中途停顿导致堵管。开始泵送时先用清水湿润管道,再用砂浆润滑;结束时及时清洗管道dbj50/t-236-2016标准下载,避免残留物凝结。同时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振捣频率,确保混凝土密实度。
5.质量监控:加强现场管理,定期检测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等指标,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如发现堵管现象,迅速采取反泵或其他措施排除故障。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满足现代工程建设的需求。
控制泵送砼裂缝的施工措施
泵送砼施工越来越普及。如果没有控制泵送砼裂缝的施工经验,定会首先接受泵送砼产生裂缝的教训。 一、 泵送砼产生裂缝的因素 泵送砼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如材料质量不佳、建筑和不良、结构设计失误、地基变形、施工工艺不当或质量差、温度影响、混凝土收缩等等,其中主要因素如下: 1、 塑性收缩裂缝。因泵送砼水灰比较大,一般为0.4~0.6,也大,一般 为80~180mm。当砼捣实后,表面是一层水。当砼仍处在塑性状态时,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收缩,而此时砼强度甚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导致开裂。这类裂缝均在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类似干燥的面的裂缝。这类裂缝一般在砼浇筑后4h左右产生。 2、 砼沉落裂缝 砼在振动器和重力作用下,下沉,水上升,并挤出部分水分和空气。这种沉落直到砼硬化时才停止。沉落过程若受钢筋、预埋件及表面阻力,或两部件沉落不同而产生的一种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在砼浇筑后1~3h,尚处在塑性阶段。砼塌落度愈小,粗糙、不湿润,钢筋排列过密、不实,愈容易出现此类裂缝。这类裂缝多产生在梁上面或楼板上面钢筋的位置;或在侧移动上表面;或在结构的变截面处、梁板交接处、梁柱交接处及板肋交接处的表面。 3、 收缩裂缝 砼凝固过程中,多余水份蒸发,同时水泥和水起水化作用逐渐硬化而形成水泥不断紧密,体积缩小。 砼收缩过程中,表面和内部步聚不一致,因而产生裂缝。这类裂缝发生在面层上,浅而细;对于梁板构件,多沿短方向,均匀地分布于相邻的两根钢筋之间并与钢筋平行;大体积砼在平面部位较为多见,也常出现;对于高度较大的钢筋砼梁,由于腰筋放得过稀,在腰部产生裂缝,且多集中在构件中部,裂缝中间宽两头细。 4、 钢筋砼结构随着温度变化会产生热胀冷缩变形,如果砼表面与内部温度变化不一致,此变形会受到约束,在砼内部即会产生应力,当此应力超过砼抗拉强度,砼即会出现裂缝。随着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大气温度发生变化,砼结构产生热膨冷缩,如果气温突然起大变化,极容易产生裂缝;砼构件截面上下的温差也会产生裂缝;截面内外温差会产生裂缝。 5、砼泵启动后,先泵送适量的水湿润砼泵的料斗、砼缸及输送管内部等直接与砼拌合物接融部位。经泵水检查,确认砼泵和输送管中无导物后,再泵送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使砼泵和输送管内壁润滑。这些水和砂浆如果泵在同一个地方,这地方容易产生裂缝。 6、 泵送结束时,需清洗砼泵和输送管,如果清洗用水排入了已浇筑的砼内,此处也会产生裂缝。 a) 输送管道支撑对楼板的冲击和振动。这种振动,对初凝后的砼影响很大,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在砼中会形成裂缝。 b) 模板刚度不足,受力变形亦会造成裂缝。 c) 在砼初凝后,模板支撑下沉,砼被拉裂。 d) 模板中的电线穿线管固定不牢,砼凝结后即上人操作,将砼压裂。 e) 砼养护强度不够,过早拆模。 f) 其他结构性裂缝不在此讨论范围。 二、 泵送砼裂缝防止的施工措施 (一)确保泵送砼本身质量,增加抵抗裂缝的能力。 1、 对泵送砼原材料采取“精料方针”。水泥质量必须合格,粗、的含泥量尽量减少(1~1.5)。要严格检查进场的粗集料、细集料的,按规程要求的曲线进行配制。 2、 在泵送砼中同时掺加外加剂和粉煤灰。掺外加剂,可减少用水量,减少砼的收缩裂缝;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可以降低水泥的水化热,有利于裂缝的控制。 泵送砼中掺用的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定》、《混凝土》和《预拌混凝土》中有关规定。 3、 严格控制水灰比。“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规定泵送砼的水灰比宜为0.4~0.6;实际工作中,最好控制为0.45。 每次拌制砼之前,要现场实测砂、石的,便于严格控制水灰比。 4、 正确选择泵送砼的。按不同泵送高度,分别选用不同的入泵砼,如表4—1。 泵送高度(m) 30以上 30~60 60~100 100以上 坍落度(mm) 100~140 140~160 160~180 180~200 表4—1 5、 限制最小水泥用量。泵送砼的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00kg/m3。 6、 确定砂率。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规定砂率宜为38%~45%。 7、 严格按实验室配制的施工配合比施工。 8、 保证泵送砼搅拌均匀,要达到砼最短搅拌时间的要求。对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为60~90s;对自落式搅拌机,搅拌时时为90~120s。 9、 要保证砼在运输过程中不产生离析,并在初凝之前能顺利浇筑。 10、 对于输送管在炎热季节宜用湿置布、湿草袋等加以遮盖,避勉阳光照射;在严寒季节宜用材料包裹,防止管内砼拌合物受冻,并保证砼拌合物理的入模温度。 做好以上10点,可确保泵送砼本身的质量,砼本身质量的好坏,好比一个人的身体一样,身体健康,不易生病,身体不健康,则不易抵抗病毒的袭击。 (二)搞好外部环境,防止泵送砼裂缝的产生。 1、 浇筑时,对模板湿润,并保证钢筋间的,砼必须密实,减少泵送砼沉降裂缝的产生。 2、 防止砼表面层水份过早挥发:泵送砼完成后,边收浆抹面,同时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将塑料薄膜卷成卷,后退法施工。由于塑料膜不透气,水份不易蒸发,对砼养护有利。在低温季节,在塑料薄膜外上层再覆盖1~2层草袋。 3、 相对大块式厚壁的砼工程,控制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水化热降温引起的拉应力,所以必须尽可能减少入模温度,薄层连续浇筑,随后采取养护,以减少内外温差。很重要的一环是缓慢降温,越慢越好,为砼创造充分的条件,与此同时还要使砼保持良好的潮湿状态。 4、 对于薄壁结构,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收缩,所以应分层散热浇灌,其后保温养护很重要。预防激烈的温度变化与湿度变化。如果气温突变,要有保温措施。 5、 砼拆模时间根据工程具体条件,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拆模后砼表面的温度不应下降150以上,拆模时砼的现场试块强度不宜低于50号。 6、 对于地下工程,拆模后及时回填土是控制早期、中期开裂的有利因素。 7、 浇筑砼之前,检查模板和支撑是否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防止模板支撑下沉产生的裂缝。 8、 输送管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为了不使管路支设在新浇筑的砼上面,进行管路布置时,要使砼浇筑移动方向与泵送方向相反。在砼浇筑过程中,只需拆除管段,不准增设管段。防止输送管周期性的振动对初凝后砼的影响。 9、 润滑砼泵的料斗、砼缸及输送管内壁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应分散布料,不得集中浇筑在同一处。 10、 清洗砼泵和输送管的水严禁排入已浇筑的砼内。 11、 砼抹平后至少24小时禁止上人,在砼表面走动或搬动物品。 (三)采用两次振捣技术 采用两次振捣技术,改善砼强度,提高抗裂性,也是裂缝控制的重要措施。 当砼浇筑后即将凝固时,在适当的时间(2小时左右为宜)给予再振捣。第二次振捣的持续时间,以砼表面翻浆为好。它的作用是增加砼的密实度,减少内部微裂和提高砼的强度、提高抗渗性能等。要求掌握好两次振捣的时间间歇,否则会破坏砼内部结构,使强度等性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