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冲击及循环钻机钻孔施工作业批导书冲击及循环钻机钻孔施工作业指导书主要用于规范和指导使用冲击钻机与循环钻机进行钻孔施工的操作流程,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效率。以下是该作业指导书的简要介绍(约400字):
冲击及循环钻机钻孔施工作业指导书旨在为工程施工团队提供明确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各类土木工程中的桩基施工项目。本指导书详细说明了冲击钻机和循环钻机的工作原理、设备选型、施工准备、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施工准备在施工前,需完成场地平整、测量放线、泥浆池设置等准备工作。同时,应对钻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钻头类型,并配制符合要求的泥浆以维持孔壁稳定。
二、操作步骤1.开孔定位:按照设计图纸准确确定钻孔位置。2.钻进过程:启动钻机,调整钻速和压力,逐步深入地层。对于冲击钻机,通过反复冲击破碎岩层;对于循环钻机,则利用泥浆循环携带钻渣排出。3.泥浆管理:实时监测泥浆性能参数(如比重、粘度),及时调整以保证成孔质量。4.清孔处理:钻至设计深度后,进行清孔作业,清除孔底残留钻渣,确保孔底干净。
三、质量控制严格控制钻孔垂直度、直径和深度db13/t 1643.3-2012标准下载,定期检测孔位偏差。成孔后应进行验收,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四、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机械伤害、触电事故和泥浆泄漏等问题发生。同时,加强现场管理和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本作业指导书为施工团队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提升施工效率,降低风险,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②护筒中心竖直线与桩中心线重合,平面允许误差为50mm,竖直线倾斜≤1%;
③埋设好的护筒的底部和四周所填粘土必须分层夯实,护筒的接长可采用压重,振动,锤击并辅以筒内除土的方法下沉;
④护筒高度宜高出地面0.3mm或水面1.0~2.0m,护筒埋深宜为2~4m,护筒连接处要求其内无突出物且耐压、不漏水。
钻机就位前,应进行检修,并对电机各配件的性能完好情况进行试运转,每一环节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后方可就位,就位前应先平整并夯实场地,铺好方木和槽钢,在孔口处针对冲击及循环钻机受力的集中部位垫好枕木,对荷载进行分散,以免造成挤压护筒、坍孔、桩位移位等情况发生。
钻机用电装置应进行统一规划,按时进行检查,以免发生漏电意外事故。开钻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关于孔深、标高及钻孔中所穿地层、钻孔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情况及设计、规范要求等交底。
钻孔泥浆由水、粘土和添加剂组成,按钻孔方法和地质情况,一般须采用泥浆悬浮钻渣或护壁,除地层本身为粘性土,能在钻进中形成护壁以外,应于开工前准备数量充足、符合要求的泥浆。钻孔中根据不同的地层调整泥浆的粘度、比重。在本工程的砂砾、卵砾层中,应在孔内直接加入粘土造壁,以保证护壁质量,进入泥岩以后,可直接用泥岩造浆。
1、钻孔中的一般要求:
①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
②钻孔时,应按设计资料绘制地质剖面图,钻孔中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调整冲程。
③钻机安装后的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在钻进中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陷,否则应及时处理。
④钻进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填写好钻孔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的事顶。应对钻孔泥浆进行检测和试验,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更正,而且认真观察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应捞取渣样,判断记录情况与地质剖面图是否相符。
2、钻孔桩钻进过程中的注意事顶:
①钻孔时,开孔的孔位必须准确,开钻时均应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加速钻进。
②采用正、反循环钻孔均应采用减压钻进,即钻机的主吊钩始终要承受部分钻具的重力,而孔底承受的钻压不超过钻具重力之和的80%。
③在钻孔排渣、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处理孔内事故或因故停钻,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
冲击反循环钻机清孔时采用抽浆清孔法,砂泵抽出的泥浆经过泥浆池和沉淀池沉淀,把粗渣过滤,好的泥浆从孔口流入孔内,这种清孔方法清孔较快且彻底,适用于各种方法钻孔的柱桩和摩擦桩。冲击反循环钻在成孔过程中和终孔后需要不断清孔,下完钢筋笼以后也需清孔,其中钻进中清孔为了提高钻进速度,降低泥浆比重和稠度;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对孔深、孔径进行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清孔,清孔后需达到孔底无沉渣、泥浆比重和含沙率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下钢筋笼,下完钢筋笼后,应再次测定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沉淀厚度,如超过规定,应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砼。
清孔时应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柱桩采用抽浆方法清孔,清孔后将取样盒(即开口铁盒)吊至孔底,待灌注水下砼前取出检查沉淀在盒内的渣土,渣土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砼。不得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先在加工棚内分段制作加工,待下钢筋笼时运至现场并用吊机吊放,现场采用单面搭接焊接长安装。钢筋骨架的制作、运输及吊装就位应符合以下要求:
1、钢筋骨架的制作应符合设计尺寸和规范要求,每一焊缝、搭接长度均应满足规范要求。长桩骨架分段制作时,分段长度应根据吊装条件确定,应确保不变形,接头错开,本工程桩基钢筋笼吊装采用易制简易滑轮吊装,吊装长度可达到24m。
2、应在骨架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厚度垫块,其间距竖向为2m,横向圆周不得少于4处,骨架顶端应设置吊环。
3、骨架的制作和吊放的允许偏差,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骨架外径±10mm,骨架倾斜度±0.5%,骨架保护层厚度±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顶端高程±20mm,底端高程±5mm。
水南大桥桩基水下砼设计为C20水下砼,采用现场集中搅拌,四轮翻斗车运输到现场桩基水下砼灌注平台灌注,灌注平台下接下料斗,下料斗采用卷扬机提升,下料斗下接直径为25cm的导管。导管一般采用刚性导管,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漏斗底高出井孔水面或桩顶的高度需经过计算确定,所需首批砼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深大于1.0m,根据桩长,导管直径、桩径严格计算,水下砼灌注的有关要求如下:
1、灌注水下砼的搅拌能力,应能满足桩孔在规定时间灌注完毕,且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初凝时间,否则应掺入缓凝剂。
2、运输砼的四轮翻斗车严密坚实,不漏浆,不吸水,砼不应离析。
3、搅拌砼用的砂、碎石、水泥应符合规范和试验要求。
4、砼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应无显著离析、泌水现象,灌注过程时应保持其一定的流动性,其坍落度宜控制在180~220mm。
5、每立方米水下砼的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50Kg,当掺有适当数量的减水剂时,可少于300Kg。
6、砼应连续灌注,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应控制在2~6m,根据砼的浇注速度和浇注量及时调整导管埋深。
7、在灌注过程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水或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不得任意排放,污染环境及河流。
8、灌注过程中发生故障时,应查明原因,合理确定处理方案。六、施工事故的处理
1、钻孔桩施工属于地下施工,施工中存在许多不可参料的发问发生。施工中应多观察、多重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一般常见施工故障有坍孔、钻孔偏斜、卡钻、掉钻、扩孔、缩孔及灌注过程中导管进水,导管堵塞等。施工发现问题时要查明原因,采取可靠的处理措施。
2、遇有孔身偏斜、弯曲时,一般可在偏斜处吊住钻锥反复扫孔,使钻正直,偏斜严重时,应回填粘性土到偏斜处,待沉积密实后重新钻孔。
3、遇有扩孔、缩孔时,应采取防止坍孔和钻锥摆动过大的措施,缩孔是钻锥磨损过甚、焊补不及时或地层中有遇水膨胀的软土,粘土沁泥岩造成的,对前者应及时补焊钻锥,对后者应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对发生的缩孔现象,宜在该处用钻锥上下反复扫孔以扩大孔径。
4、钻孔漏浆时,如不能维持护筒内水头,宜采取将护筒周围回填土筑实,增加护筒埋置深度,适当减小水头高度或加稠泥浆,倒入粘土慢速转动等措施,用此方法钻孔时还可填入片石、碎卵石土,反复冲击以增强护壁。
5、由于钻锥转向装置失灵、泥浆太稠db62/t25-3111-2016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钻锥内径小,钻锥来不及旋转,易发生梅花孔或十字槽孔,还可以采用片石或卵石与粘土的混合物回填钻孔,重新冲击钻进。
6、糊钻、埋钻时应对泥浆稠度、钻渣进出口、钻杆内径太小、排渣设备进行检查计算,并控制适当的进尺,若已严重糊钻则应停钻,提出钻锥,清除钻渣,冲击钻锥糊钻时,应减小冲程,降低泥浆稠度,并在粘土层上回填部分砂、砾石。遇到坍方或其他原因埋钻时,应使用空气吸泥机吸出埋钻的泥砂,提出钻锥。
7、卡钻常发生在冲击钻孔中,卡钻后不宜强提,只宜轻提,轻提不动时,可用小冲程冲击钻锥或用冲吸的方法将钻锥周围的钻渣松动后再提出。
8、掉钻落物时,宜迅速用打捞叉、钩、绳子等工具打捞;若落物已被泥砂埋住宏昌商务会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封皮,应按前述方法先清除泥沙,使打捞工具接触落体后再行打捞。
9、灌注时若导管进水,应将已灌注的砼拌和物及时吸出,再改正搅拌方法,重新灌注,若砼处于井口水面以下不很深的情况,导管进水时,可采用底塞隔水的方法并外加一定期压力重新插入导管,恢复灌注。
10、灌注不久发生导管堵塞时,可用长杆冲捣或用振动导管;处理无效时,应及时将导管拨出,吸出已灌注的砼,抽出钢筋骨架,然后重新清孔,吊放钢筋骨架和灌注砼。上述方法处理达不到要求,应重钻补桩或采取其它有效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