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s-砼施工作业指导书砼(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是为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规范操作流程而制定的技术文件。它详细规定了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到施工过程控制的每一个环节,旨在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施工目标。
本指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原材料要求,包括水泥、砂、石子、水及外加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2)配合比设计,根据设计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确定最佳配合比;3)搅拌与运输,明确搅拌时间、顺序及运输过程中避免离析的措施;4)浇筑与振捣,规定浇筑方式、分层厚度及振捣时间,确保混凝土密实;5)养护管理,强调保湿、保温措施,防止开裂;6)质量控制与验收,通过试块检测和现场检查,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通过严格执行该指导书,可有效减少施工误差,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施工安全与环保达标。此指导书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为施工单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宁波市建设工程资料统一用表(2022版) 轨道交通分册(第一类管理用表-a)建设单位砂中的杂质含量不能超过规范规定最大含量。
①粗骨料应采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并按不同情况分批进行检验。检验频率及代表方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②粗骨料的级配可采用连续级配或连续级配与单粒级配合用。其最大粒径应按砼的结构情况及施工方法选取,但不得超过结构物最小边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净距的3/4。
③骨料在生产、采集运输与储存过程中严禁混入有害物质,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拌和用水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物质。
①外加剂应经过配比设计,试验确定并按要求加入到砼拌和物中。
②外加剂应经过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不同品质的外加剂应分别存储,做好标记,不得混杂。
1.砼的配合比,以质量计,经设计和试配选定。制成的砼应符合强度、耐久性要求。
2.配制砼时,应选用实际施工的地材,坍落度根据结构情况和施工条件确定。
3.施工配合比根据施工过程中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和理论配合比调整。
1.拌制砼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对骨料的含水率经常检测以调整骨料和用水量。
2.砼的搅拌时间应符合搅拌机的最短搅拌时间,但搅拌时间也不宜过长。搅拌好的砼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3.拌制砼时,严格按配合比进行,禁止不按配比施工的任何行为。拌制好的砼其坍落度应符合要求。
4.砼的运输应保证砼不出现离析、泌水现象,从搅拌点到浇筑点时仍能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运输能力、速度能够保证施工要求为宜。当坍落度不够,严重泌水或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但不能任意加水,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其原水灰比不要进行二次搅拌。
5.砼在运输过程中应作好防雨,防晒保护措施。施工中若碰到途中下暴雨,施工允许停止一定的时间时,应对所浇筑的砼,水泥等进行遮盖。
1.砼浇筑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及预埋件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进行浇筑。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砼浇筑前,应检查砼和均匀性和坍落度。
2.浇筑前应对搅拌、材料、运输等所具备的条件进行检查,以免影响砼浇筑的连续性。砼向模板内倾卸时,为防止砼离析,自由卸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超过2 m时应采取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高度超过10 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在串筒出料口下面,砼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 m。
3.砼的浇筑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砼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砼。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在1.5 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4.砼浇筑时,除少量塑性砼可用人工捣实外,宜采用振动器振实,用振动器振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砼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②表面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份100mm左右为宜。
③附着式振动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构造物形状及振动器性能等情况并通过试验确定。
④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砼密实为止。砼振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5.砼的施工应连续进行,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不应小于前层砼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浇筑之前确定,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或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6.在砼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果砼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砼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筑砼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7.砼初凝以后进行养生。养生应设专人定时进行洒水或覆盖保湿物。采取覆盖时,不得接触砼面。
8.在砼施工过程中,应设专人对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进行检查,当发现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9.在砼施工中应及时填写施工记录,并作好试件。
水下砼需要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足够的坍落度。水下砼灌筑属于地下隐蔽工程施工,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好导管埋深和桩顶标高。具体要求如下:
1.首批灌注砼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至少大于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首灌方量计算如下:。
2.砼拌和物运至浇筑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
3.首批砼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
4.在灌注过程中,特别时潮汐地区和有承压地下水地区,应注意保持孔内水头。
5.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深宜控制在2~6cm。经常测探井孔内砼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
6.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标高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0.5~1.0m,以保证砼强度,在进行下道工序前凿除,残余桩头应物松散砼。
7.砼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砼的灌入数量,以确定砼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在灌注过程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水或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及河流。
8.砼灌注采用φ20~35的导管灌注,灌注前应对导管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在灌注过程中拆管时,不能让水或泥浆流入导管内db/t29-167-2019 天津市再生水设计标准,胶垫和螺栓应清洗干净。
预应力砼的浇筑除满足普通砼浇筑的有关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浇筑砼时,宜根据结构的不同型式选用插入式、附着式或平板式等振动器进行振捣。对预应力筋锚固区以及其他钢筋密集部位,宜特别注意振捣。
2.浇筑砼时应避免振动器碰撞预应力筋的管道、预埋件等。
3.应经常检查模板、管道、锚固端垫板及支座预埋件等的位置及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砼浇筑完成并初凝后t/ces 137-2022 液态金属电池储能模组技术规范,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能少于7天,保证养护的水分和温度能够满足高标号砼的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