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砼施工作业指导书砼(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是规范混凝土施工操作的技术文件,旨在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和效率。以下是其400字左右的简介: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详细规定了从材料准备到施工完成的全过程操作要求和技术标准。它涵盖了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关键环节,并明确了各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和验收标准。
首先,在原材料方面,指导书要求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砂石、水及外加剂,确保其性能满足工程需求。其次,配合比设计需依据设计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条件进行优化,以实现经济与质量的平衡。在搅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配合比投料,控制搅拌时间和均匀性,避免离析现象。
运输阶段,指导书强调保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防止漏浆或过早初凝。浇筑时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需合理分层、分区,避免冷缝产生,并通过正确的振捣工艺消除内部气泡,保证密实度。此外,模板支设必须牢固平整,避免跑模或漏浆。
养护是确保混凝土强度发展的重要环节,指导书要求根据环境条件采取洒水、覆盖或其他保湿措施,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应对成品进行保护,防止早期受冻或损伤。
最后,作业指导书还包含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如机械设备使用规范、现场环境保护以及应急处理措施等,以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通过严格执行该指导书,可有效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砂中的杂质含量不能超过规范规定最大含量。
①粗骨料应采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并按不同情况分批进行检验。检验频率及代表方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②粗骨料的级配可采用连续级配或连续级配与单粒级配合用。其最大粒径应按砼的结构情况及施工方法选取,但不得超过结构物最小边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净距的3/4。
③骨料在生产、采集运输与储存过程中严禁混入有害物质,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拌和用水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物质。
①外加剂应经过配比设计,试验确定并按要求加入到砼拌和物中。
②外加剂应经过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不同品质的外加剂应分别存储,做好标记,不得混杂。
1.砼的配合比,以质量计,经设计和试配选定。制成的砼应符合强度、耐久性要求。
2.配制砼时,应选用实际施工的地材,坍落度根据结构情况和施工条件确定。
3.施工配合比根据施工过程中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和理论配合比调整。
1.拌制砼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对骨料的含水率经常检测以调整骨料和用水量。
2.砼的搅拌时间应符合搅拌机的最短搅拌时间,但搅拌时间也不宜过长。搅拌好的砼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3.拌制砼时,严格按配合比进行,禁止不按配比施工的任何行为。拌制好的砼其坍落度应符合要求。
4.砼的运输应保证砼不出现离析、泌水现象,从搅拌点到浇筑点时仍能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运输能力、速度能够保证施工要求为宜。当坍落度不够,严重泌水或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但不能任意加水,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其原水灰比不要进行二次搅拌。
5.砼在运输过程中应作好防雨,防晒保护措施。施工中若碰到途中下暴雨,施工允许停止一定的时间时,应对所浇筑的砼,水泥等进行遮盖。
1.砼浇筑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及预埋件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进行浇筑。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砼浇筑前,应检查砼和均匀性和坍落度。
2.浇筑前应对搅拌、材料、运输等所具备的条件进行检查,以免影响砼浇筑的连续性。砼向模板内倾卸时,为防止砼离析,自由卸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超过2 m时应采取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高度超过10 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在串筒出料口下面,砼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 m。
3.砼的浇筑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砼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砼。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在1.5 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4.砼浇筑时,除少量塑性砼可用人工捣实外,宜采用振动器振实,用振动器振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砼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②表面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份100mm左右为宜。
③附着式振动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构造物形状及振动器性能等情况并通过试验确定。
④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砼密实为止。砼振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5.砼的施工应连续进行,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不应小于前层砼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浇筑之前确定,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或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6.在砼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果砼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砼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筑砼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7.砼初凝以后进行养生。养生应设专人定时进行洒水或覆盖保湿物。采取覆盖时,不得接触砼面。
8.在砼施工过程中,应设专人对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进行检查,当发现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9.在砼施工中应及时填写施工记录,并作好试件。
水下砼需要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足够的坍落度。水下砼灌筑属于地下隐蔽工程施工,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好导管埋深和桩顶标高。具体要求如下:
1.首批灌注砼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至少大于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首灌方量计算如下:。
2.砼拌和物运至浇筑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
3.首批砼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
4.在灌注过程中,特别时潮汐地区和有承压地下水地区,应注意保持孔内水头。
5.在灌注过程中0520.旅游ppp项目合作协议书,导管的埋深宜控制在2~6cm。经常测探井孔内砼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
6.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标高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0.5~1.0m,以保证砼强度,在进行下道工序前凿除,残余桩头应物松散砼。
7.砼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砼的灌入数量,以确定砼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在灌注过程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水或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及河流。
8.砼灌注采用φ20~35的导管灌注,灌注前应对导管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在灌注过程中拆管时,不能让水或泥浆流入导管内,胶垫和螺栓应清洗干净。
预应力砼的浇筑除满足普通砼浇筑的有关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浇筑砼时,宜根据结构的不同型式选用插入式、附着式或平板式等振动器进行振捣。对预应力筋锚固区以及其他钢筋密集部位,宜特别注意振捣。
2.浇筑砼时应避免振动器碰撞预应力筋的管道、预埋件等。
3.应经常检查模板、管道、锚固端垫板及支座预埋件等的位置及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砼浇筑完成并初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能少于7天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保证养护的水分和温度能够满足高标号砼的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