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砼施工规范.pdf

水工砼施工规范.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 649KB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41903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水工砼施工规范.pdf

《水工砼施工规范》是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及耐久性。该规范详细规定了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到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验收的全过程要求。

首先,规范明确了混凝土原材料(如水泥、砂石骨料、外加剂和水)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指标,强调材料的检验与合格证明。其次,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出具体要求,包括强度等级、抗渗性、抗冻性等性能指标,以适应不同水工环境的需求。同时,规范还对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施工环节进行了详细说明,特别关注温控措施,防止裂缝产生。

此外,规范强调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包括模板安装、钢筋布置、混凝土试块制作及检测等环节地下室人防施工组织设计,并提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评定标准。对于特殊条件下的施工(如低温、高温或大体积混凝土),规范也给出了具体的技术指导和应对措施。

总之,《水工砼施工规范》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依据,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降低风险,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它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人员的重要参考文件。

7.1.1 1 拌和设备投入混凝土生产前,应按经批准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最佳投料顺序和 拌和时间的试验。 7.1.2 1 混凝土拌和必须按照试验部门签发并经审核的混凝土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 改。 7.1.3 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配料量均以重量计。称量的允许误差,不应超过表7.1.3的规定。

表7.1.3 混凝土材料称量的允许误差

水泥、掺合料、水、冰、外加剂溶液

表7.1.4 混凝土最少拌和时间

7.1.5 2 每台班开始拌和前,应检查拌和机叶片的磨损情况。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应定时 检测骨料含水量,必要时应加密测量。 7.1.6 1 混凝土掺合料在现场宜用干掺法,且应保证拌和均匀。 7.1.7 外加剂溶液中的水量,应在拌和用水量中扣除。 7.1.8 拌和楼进行二次筛分后的粗骨料,其超逊径应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7.1.9 混凝土拌和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按不合格料处理: 1 错用配料单已无法补救,不能满足质量要求; 2 混凝土配料时,任意一种材料计量失控或漏配,不符合质量要求; 3 拌和不均匀或夹带生料; + 出机口混凝土坍落度超过最大允许值。

7.2.1选择混凝土运输设备及运输能力,应与拌和、浇筑能力、仓面具体情况相适应。 7.2.2 所用的运输设备,应使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过多 温度回升和坍落度损失。 7.2.3 同时运输两种以上强度等级、级配或其他特性不同的混凝土时,应设置明显的区分 标志。 7.2.4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及减少转运次数。掺普通减水剂的混凝

7.2.1选择混凝土运输设备及运输能力,应与拌和、浇筑能力、仓面具体情况相适应。 7.2.2 所用的运输设备,应使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过多 温度回升和坍落度损失

土运输时间不宜超过表7.2.4的规定。因故停歇过久,混凝土已初凝或已失去塑性时,, 应作 废料处理。严禁在运输途中和卸料时加水,

表7.2.4 混凝土运输时间

7.2.5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混凝土运输工具应设置遮盖或保温设施,以避免天气、气温 等因素影响混凝土质量。 7.2.6 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1.5m。超过时,应采取缓降或其他措施,以防止 骨料分离。

运输混凝土的汽车应为专用;运输道路应保持平整。 2 2 装载混凝土的厚度不应小于40cm,车箱应平滑密闭不漏浆。 每次卸料,应将所载混凝土卸净,并应适时清洗车箱(料罐)。 汽车运输混凝土直接入仓时,必须有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 7.2.8 1 用门式、塔式、缆式起重机以及其他吊车配吊罐运输混凝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起重设备的吊钩、钢丝绳、机电系统配套设施、吊罐的吊耳及吊罐放料口等, 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证设备完好。 2 吊罐不得漏浆,并应经常清洗。 2 起重设备运转时,应注意与周围施工设备保持一定距离和高度。 7.2.9 用各类皮带机(包括塔带机、胎带机等)运输混凝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2 混凝土运输中应避免砂浆损失;必要时适当增加配合比的砂率。 2 当输送混凝土的最大骨料粒径大于80mm时,应进行适应性试验,满足混凝 土质量要求。 3 皮带机卸料处应设置挡板、卸料导管和刮板。 4 皮带机布料应均匀,堆料高度应小于1m。 5 应有冲洗设施及时清洗皮带上粘附的水泥砂浆,并应防止冲洗水流入仓内。 6 露天皮带机上宜搭设盖棚,以免混凝土受日照、风、雨等影响:低温季节施

工时,应有适当的保温措施。 7.2.10用溜筒、溜管、溜槽、负压(真空)溜槽运输混凝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溜筒(管、槽)内壁应光滑,开始浇筑前应用砂浆润滑筒(管、槽)内壁;当用水 润滑时应将水引出仓外,仓面必须有排水措施。 21 使用溜筒(管、槽),应经过试验论证,确定溜筒(管、槽)高度与合适的混凝土 坍落度。 3 溜筒(管、槽)宜平顺,每节之间应连接牢固,应有防脱落保护措施。 4 2 运输和卸料过程中,应避免混凝土分离,严禁向溜筒(管、槽)内加水。 5 当运输结束或溜筒(管、槽)堵塞经处理后,应及时清洗,且应防止清洗水进 入新浇混凝土仓内

7.3.1建筑物地基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仓面准备工作。 7.3.2岩基上的松动岩块及杂物、泥土均应清除。岩基面应冲洗干净并排净积水;如有承 玉水,必须采取可靠的处理措施。清洗后的岩基在浇筑混凝土前应保持洁净和湿润。 7.3.3 2 软基或容易风化的岩基,应作好下列工作: 1 在软基上准备仓面时,应避免破坏或扰动原状土壤。如有扰动,必须处理。 2三 非黏性土壤地基,如湿度不够,应至少浸湿15cm深,使其湿度与最优强度 时的湿度相符。 3 当地基为湿陷性黄土时,应采取专门的处理措施。 4 在混凝土覆盖前,应做好基础保护。 7.3.4 1 浇筑混凝土前,应详细检查有关准备工作,包括地基处理(或缝面处理)情况,混凝 土浇筑的准备工作,模板、钢筋、预理件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作好记录。 7.3.5 1 基岩面和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可铺水泥砂浆、小级配混凝 土或同强度等级的富砂浆混凝土,保证新混凝土与基岩或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结合良好。 7.3.6 1 混凝土的浇筑,可采用平铺法或台阶法施工。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 行,且浇筑层面平整。台阶法施工的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在压力钢管、竖井、孔道、廊 道等周边及顶板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应对称均匀上升。 7.3.7 混凝土浇筑坏层厚度,应根据拌和能力、运输能力、浇筑速度、气温及振捣能力等 因素确定,一般为30cm~50cm。根据振捣设备类型确定浇筑坏层的允许最大厚度可参照表 7.3.7规定;如采用低塑性混凝土及大型强力振捣设备时,其浇筑坏层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

柱吊装、较正、灌浆施工工艺表7.3.7混凝土浇筑坏层的允许最大厚度

7.3.8 入仓的混凝土应及时平仓振捣,不得堆积。仓内若有粗骨料堆叠时,应均匀地分布 至砂浆较多处,但不得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蜂窝。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 处开始,浇筑面应水平,在倾斜面处收仓面应与倾斜面垂直。

7.3.9 1 混凝土浇筑的振捣应遵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 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应避免欠振或过振。 2振捣设备的振捣能力应与浇筑机械和仓位客观条件相适应,使用塔带机浇筑 的大仓位,宜配置振捣机振捣。使用振捣机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振捣棒组应垂直插入混凝土中,振捣完应慢慢拔出。 2)移动振捣棒组,应按规定间距相接。 3)振捣第一层混凝土时,振捣棒组应距硬化混凝土面5cm。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 捣棒头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10cm。 4)振捣作业时,振捣棒头离模板的距离应不小于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的1/2。 采用手持式振捣器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振揭器插入混凝土的间距,应根据试验确定并不超过振揭器有效半径的1.5倍。 2)振捣器宜垂直按顺序插入混凝土。如略有倾斜,则倾斜方向应保持一致,以免漏 振。 3)振捣时,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 4)严禁振捣器直接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 5)在预理件特别是止水片、止浆片周围,应细心振捣,必要时辅以人工捣固密实。 6)浇筑块第一层、卸料接触带和台阶边坡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 7.3.10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在仓内加水;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时,必须采取加强振捣 等措施;仓内的泌水必须及时排除;应避免外来水进入仓内,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带走 灰浆;应随时清除粘附在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表面的砂浆;应有专人做好模板维护,防止模 板位移、变形。

混凝土浇筑允许间歇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掺普通减水剂混凝土的允许间歇 时间可参照表7.3.11。如因故超过允许间歇时间,但混凝土能重塑者,可继续浇筑。

表7.3.11 混凝土的充许间歇时间

表7.3.11 混凝土的充许间歇时间

某研究中心办公楼高支模板施工方案雨季施工应做好下列工作

砂石料仓的排水设施应畅通无阻:

Z 运输工具应有防雨及防滑措施; 3 浇筑仓面应有防雨措施并备有不透水覆盖材料; 4 增加骨料含水率测定次数,及时调整拌和用水量。 7.4.2 1 中雨以上的雨天不得新开混凝土浇筑仓面,有抗冲耐磨和有抹面要求的混凝土不得 在雨天施工。 7.4.3在小雨天气进行浇筑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 适当减少混凝土拌和用水量和出机口混凝土的坍落度,必要时应适当缩小混 凝土的水胶比; 2 加强仓内排水和防止周围雨水流入仓内; 3 2 做好新浇筑混凝土面尤其是接头部位的保护工作。 7.4.4 在浇筑过程中,遇大雨、暴雨,应立即停止进料,已入仓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后遮盖。 雨后必须先排除仓内积水,对受雨水冲刷的部位应立即处理,如混凝土还能重塑,应加铺 接缝混凝土后继续浇筑,否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7.4.5及时了解天气预报,加强施工区气象观测,合理安排施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