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013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工艺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达到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验证系统的功能是否满足设计标准和使用需求,同时优化运行效率,降低能耗。
调试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工作:在调试前,需检查所有设备是否安装到位,管道、风管连接是否正确,电气线路是否接通,以及系统各部件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同时,准备必要的工具和仪器,如压力表、温湿度计、流量计等。
2.单机调试:对风机、水泵、空调机组等单个设备进行单独测试,检查其启动、停止、转向、转速等是否正常,并记录运行参数。此阶段还需检查设备的振动、噪声及温升情况,确保设备运行平稳。
3.系统联动调试:将各设备联成整体,进行系统联动运行测试。包括风量平衡调整、水系统流量平衡、温度和湿度控制等功能测试。通过调节阀门、风门等装置,使各区域的送风量、回风量、排风量达到设计要求。
4.自动控制调试:对控制系统进行校验,包括传感器精度、执行器动作、控制器逻辑等。确保系统能够按照预设程序自动调节,实现节能运行。
5.性能检测与优化:通过检测系统实际运行参数(如风速、风压、温湿度等),分析是否存在偏差,并采取措施进行优化。例如,调整风机转速、改变风口位置或改进保温措施等。
6.验收与交付:完成所有调试后,进行综合性能测试,形成调试报告。向业主或使用方移交系统,并提供操作培训和技术支持。
总之,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以确保系统高效、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通风与空凋系统调试及运行。 施工准备 2.1仪器仪表要求及主要仪表工具: 2.1.1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和鉴定文件。 2.1.2严格执行计量法,不准在调试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超过检定周 期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仪器仪表。 2.1.3必须了解各种常用测试仪表的构造原理和性能,严格掌握它们的使用和校验方 法,按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测试。 2.1.4综合效果测定时,所使用的仪表精度级别应高于被测对象的级别。 2.1.5搬运和使用仪器仪表要轻拿轻放,防止震动和撞击,不使用仪表时应放在专用 工具仪表箱内,防潮防污秽等。 2.1.6测量温度的仪表;测量湿度的仪表;测量风速的仪表;测量风压的仪表;其它 常用的电工仪表、转数表、粒子计数器、声级仪、钢卷尺、手电钻、活扳子、改锥、克丝钳 子、铁锤、高凳、手电筒、对讲机、计算器、测杆等。 2.2作业条件 2.2.1通风空调系统必须安装完毕,运转调试之前会同建设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全部 符合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才能进行运转和调试。 2.2.2通风空调系统运转所需用的水、电、汽及压缩空气等,应具备使用条件,现场 清理干净。 2.2.3运转调试之前做好下列工作准备: 2.2.3.1应有运转调试方案,内容包括调试目的要求,时间进度计划,调试项目,程 序和采取的方法等; 2.2.3.2按运转调试方案,备好仪表和工具及调试记录表格; 2.2.3.3熟悉通风空调系统的全部设计资料,计算的状态参数,领会设计意图,掌握 风管系统、冷源和热源系统、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2.2.3.4风道系统的调节阀、防火阀、排烟阀、造风口和回风口内的阀板、叶片应在 开启的工作状态位置。 2.2.4通风空调系统风量调试之前,先应对风机单机试运转,设备完好符合设计要求 后,方可进行调试工作。
3.1调试工艺程序如下
3.1调试工艺程序如下:
3.7.1敏感元件的性能试验,根据控制系统所选用的调节器或检测仪表所要求的分度 号必须配套,应进行刻度误差校验和动特性校验,均应达到设计精度要求。 3.7.2调节仪表和检测仪表,应作刻度特性校验,调节特性的校验及动作试验与调整 均应达到设计精度要求。 3.7.3调节阀和其他执行机构的调节性能,全行程距离,全行程时间的测定,限位开 关位置的调整,标出满行程的分度值等均应达到设计精度要求。 3.8自动调节系统及检测仪表联动校验: 3.8.1自动调节系统在未正式投入联动之前,应进行模拟试验,以校验系统的动作是 否正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无误时天津市政汉港公路互通式立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可投入自动调节运行。 3.8.2自动调节系统投入运行后,应查明影响系统调节品质的因素,进行系统正常运 行效果的分析,并判断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3.8.3自动调节系统各环节的运行调整,应使空调系统的”露点”、二次加热器和室温 的各控制点经常保持所规定的空气参数,符合设计精度要求。 3.9空调系统综合效果测定是在各分项调试完成后,测定系统联动运行的综合指标是 否满足设计与生产工艺要求,如果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在测定中作进一步调整。 3.9.1确定经过空调器处理后的空气参数和空调房间工作区的空气参数。 3.9.2检验自动调节系统的效果,各调节元件设备经长时间的考核,应达到系统安全 可靠地运行。 3.9.3在自动调节系统投入运行条件下,确定空调房间工作区内可能维持的给定空气 参数的允许波动范围和稳定性。 3.9.4空调系统连续运转时间,一般舒适性空调系统不得少于8h;恒温精度在+1°C 时,应在8~12h;恒温精度在±0.5°℃时,应在12~24h;恒温精度在±0.1~0.2°C时,应在 24~36h。 3.9.5空调系统带生产负荷的综合效能试验的测定与调整,应由建设单位负责,施工 和设计单位配合进行。 3.10资料整理编制交工调试报告。 将测定和调整后的大量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和整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3.10.1通风或空调工程概况。 3.10.2电气设备及自动调节系统设备的单体试验及检测、信号,联锁保护装置的试验 和调整数据。 3.10.3空调处理性能测定结果。 3.10.4系统风量调整结果。 3.10.5房间气流组织调试结果。 3.10.6自动调节系统的整定参数。 3.10.7综合效果测定结果。 3.10.8对空调系统做出结论性的评价和分析。
4.1测定系统总风量、风压及风机转数,将实测总风量值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偏差值 不应大于10% 4.2风管系统的漏风率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不应大于10%。 4.3系统与风口的风量必须经过调整达到平衡,各风口风量实测值与设计值偏差不应 大于15% 4.4洁净系统高效过滤器及高效过滤器与框架连接处的漏渗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5无负荷联合运转试验调整后,应使空气的各项参数维持在设计给定的范围内。
4.1测定系统总风量、风压及风机转数,将实测总风量值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偏差值 不应大于10% 4.2风管系统的漏风率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不应大于10%。 4.3系统与风口的风量必须经过调整达到平衡,各风口风量实测值与设计值偏差不应 大于15% 4.4洁净系统高效过滤器及高效过滤器与框架连接处的漏渗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5无负荷联合运转试验调整后,应使空气的各项参数维持在设计给定的范围内
4.6风机风量为吸入端风量和压出端风量的平均值,且风机前后的风量之差不应大于 5% 5 成品保护 5.1通风空调机房的门、窗必须严密,应设专人值班,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工作需 要进入时,应由保卫部门发放通行工作证方可进入。 5.2风机、空调设备动力的开动、关闭,应配合电工操作,坚守工作岗位。 5.3系统风量测试调整时,不应损坏风管保温层。调试完成后,应将测点截面处的保 温层修复好,测孔应堵好,调节阀门固定好,划好标记以防变动。 5.4自动调节系统的自控仪表元件,控制盘箱等应作特殊保护措施,以防电气自控元 件丢失及损坏。 5.5空调系统全部测定调整完毕后,及时办理交接手续,由使用单位运行启用,负责 空调系统的成品保护。
预检记求。 7.2烟(风)道检查记录。 现场组装除尘器,空调机漏风检测记录。 7.4风管漏风检测记录。 7.5 各房间室内风量测量数据表。 7.6 管网风量平衡记录表。 7.7空调系统试验调整报告。 7.8 一般通风系统试运行记录。 7.9冷冻机组试车记录。 7.10设备安装工程单机试运转记录。 7.11暖卫通风空调工程设备系统运转试验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