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方案

电气设备方案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23.62 K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0828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电气设备方案

电气设备方案是针对特定项目或场景中电气系统设计、配置与实施的综合规划,旨在满足电力供应、控制、保护及智能化管理等需求。本方案涵盖电源接入、配电系统、用电设备选型、线路敷设以及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确保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方案以负荷分析为基础,明确用电需求和等级要求,合理分配各级负载容量,并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开关柜等核心设备。其次,通过优化电缆路径和敷设方式,降低能耗并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引入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对电气参数的实时监测与故障预警,提升运维管理水平。

安全性是方案的重要考量,包括接地保护、防雷措施以及短路保护的设计。此外,结合绿色发展理念,优先选用节能型设备和技术,减少碳排放。最终,该方案不仅满足当前使用需求,还具备一定的扩展性db31/t 540.10-2015标准下载,适应未来可能的变化。通过科学规划与精细实施,为用户提供稳定、高效、智能的电气解决方案。

管子长度每超过20米,有2个弯时;

管子长度每超过12米,有3个弯时;

5.4.7钢管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钢管与钢管、钢管与设备、钢管与钢管附件之间的连接应采用螺纹连接不得采用套管焊接;

螺纹加工应光滑、完整、无锈蚀,在螺纹上应涂以电力复合脂或导电性防锈脂,不得在螺纹上缠麻或绝缘胶带及涂其它油漆;

在防爆区,螺纹有效啮合扣数:管径为25mm及以下的钢管不应少于5扣,管径为32mm及以上的钢管不应少于6扣;

5.4.8管路通过墙、楼板或地面时密封件与墙面、楼板或地面的距离不应超过300mm,且此段管路不得有接头,并应将孔洞填堵严密;

5.4.9防爆挠性管连接应无裂纹、孔洞、变形等,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5倍;

b.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应采用相应材质的挠性连接管;

5.5.1电缆敷设前的准备工作

a.根据文件和施工图,检查电缆敷设路线;

b.确认电缆的敷设路径,如电缆托盘、槽架、电缆导管已符合敷设条件;

c.检查敷设电缆所需材料;

f.根据施工图纸与现场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长度,以便合理安排每盘电缆;

g.在起点与终点之间电缆通道的连贯性,特别是在改变方向和穿墙的部位;

h.托盘穿管部位标志;

i.托盘表面和管口的光洁度;

k.电缆托盘与规定电缆类型相一致,穿管的管径大小;

l.电缆敷设前的绝缘电阻及外观检查;

m.电缆外表的尘土擦干净;

o.电缆端头制作及连接的先后次序安排,依据整体安装计划而定。其顺序应考虑下列因素:

(1)需连接电缆的准备情况;

(2)已安装的配电开关板、继电器架、贯穿件、仪表板箱可使用情况;

(3)电动机、阀门、传动装置的可使用情况;

(4)就地已安装仪表的可使用情况;

(5)控制桌、台、盘安装及接线情况如何。

5.5.2 工具及设备检查

a.电缆线盘支撑架、棒;

b.按照下列情况放置滚筒:

(1)直线通道:当电缆重量每米超过5千克时,每隔4~5米放一个滚筒。

(2)改变方向处:三个角向滚筒。

f.电缆暂时固定夹具;

g.为保证清洁度要求配备必要的设施;

h.准备电缆牌和电缆标志;

i.应连接电缆的数量、规格型号及每个电缆头;

j.电缆敷设工序完成后,电缆上是否有检验标签,封头是否完好;

k.电缆有足够的连接长度;

l.安装区的清洁度,应防止尘埃、杂物落入绝缘内;

m.严禁在雾中、雨中施工。

a.在电缆敷设期间将电缆盘放置在电缆盘支架上,使它能自由转动。大电缆盘应按下列方法提升:

(1)将一段钢管插入盘中心孔;

(2)在管子两端放置千斤顶;

(3)顶起电缆盘或直接用吊车吊起。

b.电缆敷设前电缆端头应做临时性保护,防雨水等破坏;

c.电缆敷设前应将电缆头做简单包扎;

d.沿电缆通道(特别是易出问题的部位)多配人员就位,班长应提供给每人详细说明;

e.当敷设长电缆或大直径电缆时,应由指挥人员携带通讯工具统一指挥和协调;

f.电缆弯曲半径应符合规程的规定;

g.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应交叉,应加以固定,并及时安装标志牌;

h.有关人员对下列各项进行检查、核对,调整敷设的电缆在桥架上排列、整理,消除电缆松弛部分,调整好弯曲部分;

(1)对竖直通道和方向变化(水平方向或直立方向)及拐弯部分,应使用箍带将其正式固定,并带上标志牌;

(2)绕好预留的电缆,使其不致接触地面,防止受潮或损坏;

(3)从电缆支架上垂落下的电缆头应设临时支撑,应防止下垂而致其弯曲半径。

i.电缆敷设后的工作:

(1)如果不立即将要重新敷设同类型规格的电缆时,应将现存的电缆线盘妥善作好保护。

(2)将剩余的电缆线盘运回存放在原电缆场地,但必须将电缆端头加一封盖/帽或牢固包扎;

(3)在用封盖帽保护电缆端头之后,应重新标定本电缆线盘上的剩余长度数量,也要盘好,加上标签,退回原处,

(4)打扫工作区域保护清洁环境。

a.应用于本工程的所有高压低压电缆均需依照JB1597—75作直流耐压试验,时间为15min试验直流电压值如下表:

b.电缆的绝缘电阻值在20度时每1KM的相间最低绝缘电阻值如下表:

5.5.5电力电缆头制作和连接

a.固定电缆末端。将电缆末端按实际需要留取一定余量的长度剥切电缆护套外皮,并将其固定在设计纸规定的位置上;

c.焊接地线拆除临时绑扎线,在钢带铠装焊接处除锈镀锡后,将接地线平贴在铠装上,然后用铜扎线将接地线箍扎5道,再用电烙铁将绑扎处用锡焊焊固;

d.套上塑料手套根据电缆截面,选择相应的热塑料手套(又称分支手套),套上热缩手套时,导线分开的根部套实,然后喷灯加热所有部位,使其与导线完全接触;

e.安装接线端子按照接线位置所需的长度,将电缆线芯末端切除,然后进行压接接线端子;

f.保护芯线的绝缘为了保护线芯的绝缘,可采用塑料粘带从接线端子至手套指部以半叠包的方式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来回绕包两层,或适当长度的热缩套管套上,热缩好即可;

g.标注相位用相色包塑料胶粘带在手套指部绕包一层,以示相位,其外层可绕一层透明的聚氯乙烯带,以保护它;

h.做绝缘测定和相位核对;

i.将三相线芯和中性线芯固定到相应接线位置上,但应注意,各线芯部分相与相、相对地的距离,户外终端头必须不小于200 mm,户内终端头心须不小于75mm;将接地线妥善、可靠地接地。

5.5.6控制电缆端头制作与连接

(1)先识别导线绝缘导体的标志号码;

(2)确定电缆绝缘层上的标志号码在接线图上对应的标志号码;

(3)使用剥线去皮工具将电缆端头去皮,其长度与端子部件圆筒长度相当。

(4)按要求套上导线识别标志环等;

(5)将导线扭绞成圆状,插入端子筒中;

(6)用相应的压接工具压接接线端子。

仪表电缆的端接与控制电缆相同。

(1)永久性标记:在测试完毕后,装上颜色与标签上一致的永久性标签。

(2)暂时标记:自粘式标签条应保留在位,电缆连接后,将标签安装在电缆外皮上,标志码应与文件说明一致;标签应安放在易于看见的地方。

应执行下列外观检查,然后按照“电气设备和仪表安装的检查”方案执行电气检查。

a.工具和设备状况应良好;

b.当连接电力电缆时,应使用接触润滑剂;

c.电力电缆头制作作业应正确地执行,特别是热缩操作;

d.电力电缆头接线片应正确压接;

e.仪表和控制电缆头应正确进行;

f.在电源端的电缆铠装或屏蔽应正确地按特殊要求接地。

g.只要情况允许,电缆应在设备端处绕成圈;

h.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最小弯曲半径;

i.正确地支撑电缆,不应有张力施加于端头或电缆密封套上;电缆接线片螺栓坚固到要求的力矩;

j.在可能的情况,低压电力电缆之间应留有适当的空间,便于钳式电流表测试。

设备的接地采用多芯裸铜电缆,根据设备的类型、数量分别采用不同截面的电缆。接地线的一端接铜鼻子连接至设备的专用接地端子上,另一端采用“C”形卡用压钳压接到接地主干线上。

5.6.1主接地导体采用100mm2裸铜电缆,地下敷设的主接地电缆埋深0.75米,并用38mm2绿色PVC绝缘电缆与建筑物防雷引下线连接,建筑物四角各设有一接地极,并在4轴线/A轴外设有仪表信号接地极,钢制烟囱两侧设有两处防雷接地极。

5.6.2明装接地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支架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米~1.5m;垂直部分宜为1.5米~3m;

b.在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时,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器可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代替;

c.明装接地线的表面应涂以用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或使用双色胶带作出标志。

首层模板施工方案5.6.3罐、容器及设备接地

采用38mm2绿色PVC绝缘电缆接地,接地布置详见施工图。

5.6.4避雷针的安装

避雷针安装于钢制烟囱的顶部,避雷针尖端伸出钢制烟囱1米,避雷针第一个支架离烟囱顶部0.1mdb62/t 3174-2019标准下载,每隔0.45米安装一个支架固定,防雷引下线采用100mm2裸铜电缆,第一个支架离避雷针连接处0.45米,每隔1.2米安装支架固定,在距地面2.8米处穿管与主接地体连接,具体施工见施工图。

5.6.5电缆桥架的接地

电缆桥架的连接处应跨接接地,多层桥架时,接地电缆敷设在最上一层桥架外侧,每隔10米安装一个接地卡固定接地电缆,并每隔30米应用导体将下层桥架接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